昌集天下 作者:邓鹏-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7年“五一”期间,复星高管层集体远赴国外,此行就是为了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复星高管层的人士直言不讳:“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游说。”
而在资本市场运作的同时,复星可能也会推动在海外的股权投资。这几年,复星一直在国内运作,但它在国际市场却建树不多。在香港上市时变身为港资企业的复星,在内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募集的资金将很难以外汇汇入的方式进入内地,所以今后在内地开展并购与股权投资并不容易。这也是复星扎根内地,同时积极寻求海外发展的最大原因。
对于是否会在国际上展开并购,复星集团尚未明确,但以郭广昌的个性来看,国际并购与资本运作只是时间早晚的事。而在此之前,豫园商城旗下的餐饮业已经开始向外扩张,在日本等国开出连锁店,主推小笼汤包。
现在复星的问题是会否首先投资钢铁和房地产,通过系统的海外考察,郭广昌很明白地产和钢铁在国外已成夕阳产业。因此,复星的国际资本运作很可能会在医药业打开大门,而且复星集团现在已经有了收购国外一些研发机构的想法。
前路艰危: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郭广昌早就认识到,中国要走集约化产业道路,最大的集约就是整合,其中蕴藏了无限商机。谁能不断反观自己,反观周围环境?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和企业家,方可抓住机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对于复星集团整体赴港上市,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莫过于郭广昌如何整合旗下资产。他在很多场合都坚称自己的产业整合理想,面对众多如“核心竞争力缺失”的质疑,郭广昌决心像屈原那样誓死忠于理想,永不后悔。
古人云:“攻城不如攻心。”复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产业并购上甘做配角而不争主角。复星把人才经营当做集团的头等大事,优秀人才和团队的合作是复星的求胜战略。郭广昌把吸引人才也当做一种投资,而且是回报率更高的投资,针对外界质疑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如果在产业上看似缺失,那么在人力资源上,人才可以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会在现实面前一败涂地,最完美的状态应当是表面务实,而内心纯粹。只有此二者的完美结合才会让理想继续、让务实升华。
产业整合必须建立在资本实力的基础之上,郭广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钱。正因如此,复星集团才始终保持对资本市场的灵敏嗅觉。2004年2月,当上海房地产业界都沉浸在房价高速上涨的喜悦中时,上海复地远赴香港上市融资。而在A股市场风头正劲时,上海复地又适时踏上了回归之旅。郭广昌是资本玩家,也是产业整合的高手,他的目标是用资本整合产业。在谈到资本手段如何练就时,他提到了自己对李嘉诚的极力推崇:“李嘉诚也不是商科专业出身,眼光和判断力就是他的专业。”
质疑并非一无是处,有时候,别人的质疑正是自己最大的缺憾。长久以来,郭广昌一直在思考,复星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尽管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行业整合势在必行。郭广昌说的整合就是“集成”,他希望构建一个具有张力的产业架构。正所谓“五指成拳”,只有多元化发展,同时整合不同资源,才能做到可放可收、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整体的利益。
而整合对象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龙头。应该有相当规模,具有高成长性和发展空间,在中国打造有长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也就是郭广昌时常挂在嘴边的“最彻底的多元化、最彻底的专业化”。
第二章
少年意气:在东阳中学的日子
第一节苦寒花香:犹记当时冰彻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年少的郭广昌和许多幼时历苦的伟大人物一样,经受了生活的九九八十一难。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就必经磨难。
郭广昌在许多场合都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在大度和禅性之外,透露着风雨过后的豁达与隐忍。有经历的人眼中都含着沉默,面对少年贫寒,他没有在沉默中消沉,而是积极地面对这苦难,如同鲁迅先生笔下的真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郭广昌,40岁的浙江儒商,更敢于迎接痛苦与荣耀铸成的轮回,坦然地面对成败。
见过炮火纷飞,才不会被烟花震慑;穿过十尺冻土,才不会被飘雪冰封。
郭广昌应该感谢少年时的苦难,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走过创业时的艰辛,从容地穿行在自己的产业梦想之中。
蓦然回首:横店的寒门少年
十载寒冬,十载冰霜,一朝阳春自不知。今天的横店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影视基地,大街小巷随处都能见到欢迎影星的横幅,湿漉漉的空气里还飘着金华酥饼的干菜香,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影视城的秦皇宫、度假村、清明上河图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这个渐渐被世人瞩目的江南小镇因为影视而成名。现在,横店又迎来了“本土制造”的一位明星——横店寒门学子郭广昌一跃成为上海滩上一富豪的传奇,又为这个名镇罩上了一轮耀眼的光芒。
少年意气:在东阳中学的日子第二章?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昌运复星:小时候的郭广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的郭广昌很懂事,看到家境贫寒,他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把为父母分忧当成自己的责任,看到父亲外出打工他就早早起床,为父亲把行李准备好。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对母亲说,我现在是家里的男人,有什么事我扛着。母亲听着他稚嫩的声音,为这个孩子的早熟感到欣慰,同时也有点无奈。
一般而言,来自小地方的人总是比较小家子气,但郭广昌却是个例外。他没有因为家境不好而自暴自弃,也没有一点自卑感。直至今日,他仍然对幼年贫穷充满感激,如果没有坎坷的生长环境,他也许不会过多思考生存的艰辛,也就不会有少年老成的稳重,更不会有做事情的周全完满。
更难能可贵的是,郭广昌没有在苦难面前屈服,他保持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不管人生落到了什么样的低谷,他始终坚信曙光会来临。正是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引下,方才有今天这个在商海里游刃有余、豪气冲天而又心思缜密的郭广昌。
可能是因为对生活的思考用情太专,以致在人际交往中,郭广昌给人的感觉总是捉襟见肘。这种习惯在他做企业时也有所体现,员工大会上,郭广昌很少发言,就算发言也总是言简意赅,把该说的说完,一句闲话都没有。反而是身边的梁信军充当着上下打点的角色,有什么事情总是他把局面打开,郭广昌负责幕后指挥。
然而,郭广昌是平和的,旁人印象中的他是个非常容易相处的人,如果请他帮忙,他总是很热心。早在广信创业的时候,有个高中同学来上海找工作,郭广昌就帮这位同学联系工作、安排住宿,对待同学就跟对待家人一样,而他们在高中时代也只是见面点头的交情。郭广昌从小就喜欢用心去关照身边的一切。初中时,他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从此便更加着迷哲学这回事。中学时令他最为自豪的是作文课上老师总是请他讲解文章中引用的哲学理论,此时的郭广昌认为自己将来最理想的职业是成为一名哲学家或社会学家。
当时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虽然藏书不多,但是有很多记载浙商历史和打拼经历的史料,郭广昌幸运地接触到了这些书籍,往往在图书室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喜欢哲学的郭广昌对这些商业传奇也非常感兴趣,对浙商的故事更是熟记于心。这是他第一次沉迷于思索之外的事情,也许,正是这些书使他种下了对商战智慧的热爱。
2005年的大年三十,在复星股价的一路飙升中,如日中天的郭广昌驾着大奔风尘仆仆赶回老家横店,参加横店中学1989届(2)班的同学会。
按约定,这个聚会的时间是晚上8点,到10点多时,郭广昌才出现在老同学面前。当年的班长向这个上海滩首富要500块钱的活动费。郭广昌搜遍全身竟然也找不出500元现金,他说他身上只带信用卡。这笔钱到第二天才交。
这算是这位首富荣归故里时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也是最具戏剧性的一个细节。别的,怎么看都显得波光潋滟,平淡不惊。
秋天的东阳火车站,落叶飘洒,景色迷人,从这里出发沿公路驱车20分钟就到了横店城区。天空中清冽的暮霭令人感受到些许凉意,远处的山脉绵延不绝,将名镇横店围绕在环抱中,勾勒出横店湖光山色的动人天地。
在横店有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来此地拍戏的剧组都在这条街上采购一些必需品。街道两边,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店铺门前拉家常,享受难得的秋阳;孩子们在不远的街心公园里捉迷藏,怡然自得;店铺里总有成队的行人鱼贯进出。
“你要找的就是那个有100亿的郭广昌啊!”在路上做小生意的一位大爷脸上不经意流露出一丝自豪,虽然他并不清楚自己说的这个叫郭广昌的老乡在外面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为什么能赚那么多钱。也许在他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房地产”、“生物科技”这些概念,他也不清楚股票是怎么回事。
但是,郭广昌和这里并未因此而失去联系。生于此、长于此的郭广昌,身上流淌着浙江商人的血液:睿智、朴实而坚定,做事低调,做人务实。这个长着一张瘦长面孔的年轻富豪,常常把家乡的土壤挂在嘴边,是浙商的优良传统使他从一坠地便拥有了先天的商业智慧。也许是财富的光环太耀眼了,2005年,随着复星在香港整体上市,胡润和福布斯不约而同地把“上海首富”的招牌交到了郭广昌手中。由此,这个年富力强的复星掌门人与廊檐巍峨的影视基地一起,成了横店的活广告。
20多年前的郭广昌,其貌不扬,学习成绩也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入学时在班里的排名只居于班级中游,当年的同学们怎么也无法把“首富”的名号和郭广昌挂起钩来。世事难料,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只有永恒普遍的真理——韬光养晦,一鸣惊人。让人记忆深刻的是,每次考试,郭广昌的排名总在进步,尤其以高二、高三两年最为明显。后劲十足的郭广昌在升入高二之后,惊人的韧性和猛烈的上升势头让人不禁把今天复星的节节攀升归功于此,至于他缘何突然间在学习上刻苦奋发的原因,人们有诸多猜测。郭广昌从没向人透露过中学往事,尽管他毫不掩饰出身贫寒,但对于中学的制胜法宝却避而不宣。
高考如期而至,在此前的模拟考试中,他最好的一次成绩也仅是班级第五。很多同学从考场出来之后愁容满面,郭广昌没有过多的兴高采烈,但沉稳的面容中满是镇定和坚忍的神色。考场上有一位同学因为被查出携带课本,当场就吓哭了,每个参加考试的人都明白高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郭广昌却不以为然,也许是少不更事,也许是经过了寒彻骨之后他已拥有了一颗平常心。总之,沉默不语的郭广昌在考场上心无旁骛,所有心思都集中在考卷上。如同上天注定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