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7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7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达250公斤,是迄今所知古代欧洲最大型的青铜铸器制品之一。 



      (6)铁制品 

     铁制品包括陨铁制品和冶铁制品两类。从世界历史发展总体情况看,陨 

铁制品的历史早于冶铁制品的历史。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所知,欧洲早期铁器 

时代始于公元前1000年前后,欧洲早期铁器文化尚未见到陨铁制品的记录, 

其一开始便是较为成熟的冶铁制品,故欧洲的铁器文化生成很可能是从小亚 


… Page 22…

细亚等最早发明冶铁术的地区传播引进的。铁制品具有比青铜制品硬度更 

高、采料更易的特点,故其技术一经传播引进,便会迅速地普及发展起来。 

     希腊早期铁器时代的几何陶文化,铁制品的制作技术已很完善,其应用 

也十分广泛。其流行的主要品种只有斧、钻、锯、锄等工具和刀、剑、矛等 

武器。 

     意大利的微兰诺微文化,铁制品已成为重要的日常生活及生产用具,主 

要器类见有斧、锄、剑、矛、别针等等。 

     西欧和中欧的哈尔施塔文化,冶铁业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考古发掘曾发 

现大量的冶铁熔炉、铸范和矿渣等,铁制品主要见有剑、矛、马具、饰物等 

等。 



      (7)金银制品 

     金是一种比较稀有的天然金属,具有光泽艳丽和质硬的特点,属于一种 

天然的贵金属。金几乎全部都是以自然金的形式为古人类所认识和开发利 

用,天然金块是古人直接利用制作器物的重要对象之一。 

     银是一种在质感上仅次于金的贵金属之一。地球上存在自然银,但一般 

很难被人发现。古人大量使用的银,通常都是通过使用吹灰法在炼铅过程中 

获得的副产品。 

     金银制品天生丽质,故古今中外,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受到荣宠,并成为 

名贵的象征或标志。 

     据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使用金、银的记录均诞生于西亚地区,其 

年代上限前者可上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后者可上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 

右(详参西亚章节),欧洲的金银制品,最早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东欧 

新石器时代,第聂伯河一顿涅茨河文化晚期个别墓葬出土的金丝垂饰。是迄 

今所知欧洲最早的金制品。故欧洲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流行金银制品习俗的 

重要地区之一。 

     ①青铜器时代的金银制品。爱琴地区是欧洲金银器制作流行最早和最重 

要的地区之一。 

     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前1700年的米诺斯 (克里特)文明旧王宫时期。 

便已出现非常精美的金银器制品。金银器制品种类主要见有金碗、银碗、银 

匕首等,品类虽不很多,但制作却十分精美。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新王宫时 

期。 

     迈锡尼文明金银制品应用的盛况,在考古发现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通常 

在发掘的王族墓葬中,都可发现丰富的金银工艺品。考古发现证实了“迈锡 

尼富于黄金”的传说。在迈锡尼文明的早期,流行的金银制品主要有金面具、 

金额带、金角杯、金指环、金印章、金杯、银罐和用金银镶嵌的青铜短剑; 

这种金银制品的流行趋势基本上持续到迈锡尼文明晚期,其中迈锡尼文明中 

期斯巴达附近瓦菲奥一座圆顶墓内发现的两个金杯,通体刻有表现猎获野牛 

的浮雕装饰,堪称古代金制工艺品不可多见的杰作,充分体现了迈锡尼文明 

金银工艺制品水平精湛和高超的特点。 

     东欧南部的迈科普文化,金银制品也非常发达和流行。主要器类见有金 

锅、勺、银瓶、花瓣纹金冠、狮子和公牛纹金饰牌、金银串珠、项链、耳饰、 

弯头的金银别针、长条双圆锥形银穿饰等等。 

     东欧北部森林地带的法季扬诺沃文化,也流行有银制鬓环和穿饰。 


… Page 23…

     ②早期铁器时代的金银制品。欧洲早期铁器时代金银制品并未继承前此 

时期的发展盛势,仅在个别地区见有少量沿用。如希腊的几何陶文化,西欧 

和中欧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分别见有少量的金银工艺品类仍在沿用。其它地 

区则较为罕见。 


… Page 24…

                         2。早期性生活和婚姻习俗 



     地球是动物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客观载体,地球载体给人类和动物的生存 

提供了必需的客观条件和环境。而动物和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一种主观方法 

和方式,便是通过源自本能的性交行为来达到繁衍生息的目的。 

     动物界的雄、雌性性交结合,属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动物种属繁衍延 

续生命的行为。人类社会男女两性的性交结合,构成了人类社会独具的性生 

活,人类依靠这种性生活繁育生息、传宗接代。 

     人类是从动物界进化、蜕变而来的,人类的性生活的渊源也因此是建立 

在动物式的本能的性交行为基础上的。人类性生活的初期进步,首先是摆脱 

动物式的性交状态,建立简单的社会规则或准则,出现原始的、不成熟的婚 

姻。人类性生活的进一步文明发展,便是建立较健全或健全的社会规例和法 

则,出现了较完全严格或完全严格的婚姻。简言之,人类社会性生活的发展 

特点是:社会性的性交限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事实上,这种性生活发展 

限制特点,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相辅相成的。即在生产力最 

为原始低下的人类社会诞生的孕育、准备期——原始群时期,社会流行的是 

一种未有规则进行节制和约束的动物式性交习俗;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血缘 

群婚期始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专偶婚确立之前止,社会上真正出现并流 

行起带一定社会规例、准则、受一定制度制约的性生活习俗;而从新石器时 

代晚期的父系专偶婚诞生起至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乃至其后时期,受 

文明时代前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影响,社会上便出现流行起具完全 

意义婚姻制度制约的性生活习俗。 

     人类社会的婚姻,是人类社会性生活内涵的重要部份和主流形式。是受 

一定社会规例或制度限制、约束的性生活,这种性生活是符合自然法则,有 

利于人类社会发展发达的,更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走向文明的标志。而人 

类社会的性生活,除婚姻这一主体形式外,事实上尚包括如前面已述及的最 

早时期(或称原初时期)的动物式性交生活和违背社会规例、限定的淫乱性 

生活。 

     性生活和婚姻是一种行为习俗,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随着 

人类某一历史阶段的结束或变换而消亡或改头换面。现知地球上人类的发展 

历史,如果将“亦人亦猿”时期划入人的范畴的话,那末,人的历史已逾千 

万年。倘若将“亦人亦猿”阶段划出人的范畴,那么,人的历史至少也有数 

百万年。从千万年或数百万年始至数千年止之间漫漫历史长河中,星移斗转, 

万象更新,属于旧有的行为习俗消亡了,它们很难以物化的形式残存下来。 

人们要认识其神秘的真面目,事实上只能依靠近、现代仍处在原始时期的部 

落民族这一“活化石”资料,来比勘复原远古时期的行为习俗。 

     人类远古时期的性生活与婚姻习俗,便是通过民族学“活化石”资料来 

比勘论定的。据人类学家和考古、历史学家的研究探索,人类早期的性生活 

史和婚姻习俗史,至少包含了原始群乱交、血缘群杂婚、母系族外群婚、母 

系对偶婚、父系专偶婚,各种形式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等内容。 



      (1)原始群乱交 

     原始群是指人类的远祖古猿群,它们是介于猿和人的过渡形态的猿群, 

或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形成中的人是腊玛古猿,原 


… Page 25…

始群的实指便主要是腊玛古猿群。匈牙利东北部路达巴尼亚山地、希腊雅典 

近郊的庇尔哥斯和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亚等地,近年均有腊玛古猿化石的发 

现,这些发现表明,欧洲地区曾存在过原始群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在距今1400 

万年至距今300万年之间。原始群时期的古猿,尚保持着动物的诸多本能行 

为,异性之间的性交结合不存在辈份、固定、稳定等规例或法则,无拘无束, 

乱伦相交。这种乱交性的性生活,可视作是人类社会原始群婚诞生的前奏曲, 

是一种无婚姻而言的性生活。 



      (2)血缘群杂婚 

     血缘群杂婚,即多夫多妻、共夫共妻制群婚。这是人类社会发生最早的 

有最原始的社会规例的婚制和婚俗。所谓血缘群杂婚,便是在同一血缘集团 

内,按照辈份来划分性生活集团即婚姻集团,同辈份的男女之间均可建立性 

交关系,进行性交生活,互为夫妻,不分彼此。但不同辈份的男女则严禁建 

立性关系和互为夫妻。这样,便最早地在人类性生活上划上了一条辈份的界 

线,避免和排除了长辈与晚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所谓乱伦的性交关系或生 

活。在这种群婚规例下,同地缘、同一血缘集团内的一群同辈份男子互为兄 

弟、一群同辈份的女子互为姐妹,任何一个男子都可以是同辈份一群女子的 

共同丈夫,反之任何一个女子也都可以是同辈份一群男子的共同妻子。同辈 

男女同视长辈男女为父母、祖父母,长辈男女同视晚辈男女为儿孙。由于这 

种性交关系的缔结不是限定为一对男女,而是限定为一群男女,故由此而形 

成的关系便称为群婚。由于这种原始群婚是限定在同一血缘的集团内部的, 

故其又称作血缘群婚或血缘群杂婚。血缘群杂婚是一种最原始血缘内婚制, 

是血缘家族公社发生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和特殊产物,尽管其在人类性交生活 

上仍然存在许多野蛮性和原始性。但其在人类性生活发展史上,无疑竖立起 

了一块婚姻诞生的里程碑,是对原始群动物式性交生活的一个巨大进步和质 

的飞跃。 

     欧洲古代前期血缘群杂婚习俗的流行,主要见诸于旧石器时代前期的诸 

考古学文化群体中。从距今约150万年前后法国瓦隆内洞穴遗址、罗马尼亚 

克拉约瓦遗址、南斯拉夫普拉尚达利亚一号洞穴遗址等打器文化开始,其后 

的阿布维利文化、阿舍利文化、克拉克当文化、德国的海德堡人、匈牙利的 

维尔泰斯佐洛斯、捷克的布拉格、法国的埃斯卡尔洞、特拉·阿玛塔等等年 

代在距今二、三十万年以前的古文化遗址或人群,都是属于在性生活和婚姻 

关系上例行血缘群杂婚习俗的文化集团或群体。 



      (3)母系族外群婚 

     母系族外群婚亦称亚血缘群婚或普那路亚婚姻。母系族外群婚是在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母系血缘集团之间进行的婚配,即同一母系血缘氏族的一 

群男子必须与另一不同母系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