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点中国哲学-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已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
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
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
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列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王守仁吐露了他的真言:什么这个理,那个理,能够把更多的人引入“道”,
多“拯救”几个灵魂,多欺骗一些“群众”的,便是最完善的“理”。理学的
“善”和“美”的标准就是这个,其诀窍也在这里。王守仁的两个弟子不知其中
的奥妙,所以争论不休。
/* 233 */ 第四部分理在心中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中进士,并开始在朝廷工部里见习。第二年,
朝廷任命他当刑部主事,这只是掌管法律和刑狱事务的小官。干了几年,他便托
病回到浙江,在阳明洞盖了几间房子,刻苦攻读,修身养性。后来他又重上官场,
任兵部主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当时,宦官刘瑾专权,隶
捕了南京20多名官员下狱。王守仁因上书朝廷,激怒了刘瑾,也受到牵连,被捕
入狱,还身受杖打四十下。不久,他被贬官到贵州龙场驿(修文具境内)当驿丞,
这是负责传送公文的差使。
尽管王守仁已经被贬官,但刘瑾还不想放过他。在他离京前,刘瑾派了几名
刺客跟在他后面。到了钱塘江,刺客们已经追了上来,准备大打出手。王守仁走
投无路,只好假装投江自杀,以迷惑刺客,而暗地里却搭上商船,进发舟山。刚
好遇了风暴,他在船上熬了好几天才到达福建海。后来,他在一首诗中记下了这
段艰险的经历:“险夷原不滞胸中,仅异浮云过大重。夜静海涛云万里,月明飞
锡下天见。”
在贵州的万山丛中,他整整待了三年,百难务尝,但是他没有放弃对程朱理
学的研究,终日静坐,体验天理,以实现自己的夙愿。
一天夜里,更深人静。人们都熟睡了,他却彻夜不眠,坐在桌前久久冥思。
想着想着,他突然激动地大喊大笑起来。人们以为发生了什么事,都赶来看望询
问。只见他喜形于色,慢条斯理地说:“朱熹提出‘格物穷理’,说是万事万物
都由‘理’派生出来,因此,在外界事物中,都存在着天理。我曾经格过物,穷
过理,对着竹子格了七天,结果什么理也没有穷出来。现在我才发现,朱熹说的
那一套是错误的。原来,这个‘理’就在心中。只要从自己心里去寻找,就可以
悟出当圣贤的道理。”人们听了他的解释,看他那股孜孜不倦的憨劲都笑了。
王守仁对自己苦心经营的这套理论非常欣赏,于是,他一面在龙场山洞著书
立说,一面开始筹建龙冈书院,准备招收弟子,宣传与推广自己的理论。后来,
这套理论被称为“心学”。
/* 234 */ 第四部分认错,羞羞答答
在王守仁拼命鼓吹“心学”的时候,有一位与王守仁同时代的唯物主义哲学
家针锋相对地反对心学。他就是罗钦顺,多次与王守仁直接进行辩论。
王守仁宣扬:“天地万物是心演化而来的,随着心的变化而变化。”罗钦顺
反驳说:“假若说天地万物的变化是由于我心的变化,把滋生万物都归在我的心,
这是不懂得天地与心的区别呵!”
早在1514年,王守仁和罗钦顺俩人都在南京,彼此朝夕相见,少不了争论。
1519年,罗钦顺读了王守仁的《传习录》,不同意王守仁的观点。1520年,王守
仁从南昌去赣州途中,路过江西泰和,又与罗钦顺发生一场激烈的争论。直到王
守仁1529年死前,这场争辩还在继续。
这次在泰和见面,王守仁将《大学》古本与《朱子晚年定论》两书送给罗钦
顺。罗钦顺读了这两本书,便立即写信给王守仁,展开辩论。在信中,罗钦顺从
自然观、认识论等方面提出与王守仁不同的看法,认为物就是物,人也是物的一
种;万物都是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乾坤”的产物。同时,他还指出了王
守仁颠倒朱熹著作年代的错误。
王守仁接信后,匆匆发舟离开泰和。在船上,他给罗钦顺写了一封回信,不
得不承认在编辑《朱子晚年定论》时对作品年代早晚没有做考究的功夫,羞羞答
答地认了错,但他马上又拉回面子,为自己的错误辩解,还说:“虽不必尽出晚
年,固多出于晚年者矣!”在其他一系列问题上,王守仁仍然坚持自己的主观唯
心主义观点。
/* 235 */ 第四部分“我要复仇”
陈亮(1143—1194年)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才气超群。他一生主张
富国强兵,反对忍辱卖国,在国家危亡之秋,力主抗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他的
功利之学。
他的曾祖父死于抗金。为了复仇,他研究历史、兵法,考究了汉唐以来用兵
的成败得失,写下了《酌古论》,要以这作为抗金的借鉴,“慨然有经略四方之
志”。郡守周葵读了《酌古论》后,对陈亮十分赏识,另眼相看,把他作为上客,
并鼓励说:“日后你必然会成为国家的人才啊!”
等到周葵任监察御史时,每次商讨问题,一定派人去拜请陈亮。陈亮因此有
机会结交当时一些英雄豪杰。周葵还授给陈亮《中庸》和《大学》两本书,说:
“你精读它,就可以通晓生命之说了。”从此,陈亮决心尽力于国家。
隆兴初年,宋王朝决定同金人妥协,签订和约。主和派都赞成,认为这样可
以得到“休养生息”。只有陈亮坚决反对。因而他向宋孝宗上书,写下了《中兴
五论》,明确抗金的主张,要经营荆襄作为抗金根据地,以控制中原并提出“节
浮费,斥虚文、严政条、惩奸吏”等政治措施,以图国家中兴。可是,朝廷对此
却置之不理。他环视钱墉这个帝王所在的地方,喟然慨叹道:“看来此京城要被
水淹灌啦!因为它的地下与西湖水相通啊!”
淳熙五年,宋孝宗已经在位17年,陈亮又上书给孝宗,分析了当时的局势,
要求扭转对金人妥协求和的局面,提出收复失地的计划,指责秦桧“忍耻事仇,
饰太平于一隅以为欺,其罪可胜诛哉!”孝宗看了陈亮的奏章,震动很大,准备
在朝堂公布以激励群臣,便用北宋隐士种放召入京,授左司谏的事迹,召他上殿,
准备提拔和任用他。可是,左右大臣没有人知道陈亮是谁,只有曾觌知道。曾觌
将要接见陈亮。陈亮以此为耻,越墙而逃。曾觌因陈亮不往见,心里很不高兴。
大臣们都讨厌陈亮的直言不讳,就一起诋毁他。因此,都堂(尚书省总办公处)
奉命去陈亮住处审察一番。宰相拿着圣旨来临,问陈亮想说什么,陈亮说:“还
有什么可说?无非又被贬斥!”结果正合宰相之意。
后来陈亮因多次被捕入狱,心中更加愤愤不平。他被释放归家后,更加立志
读书,学识也十分广博。陈亮曾说过:“下功夫研究义理的精微,辨析古今的异
同。”他以“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大无畏气概,反对朱熹的道
学。
高宗死时,金人派遣使者前来吊丧,书简言辞傲慢。陈亮亲自到金陵京口考
察了地形,再上书给孝宗皇帝。他分析了当时的实际情况,指出古今“书册不足
凭”,激励孝宗恢复中原。上书后,陈亮反被封建统治者诬为“狂怪”,但陈亮
的抗战思想始终如一。他晚年赋诗道:“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
表达了他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
/* 236 */ 第四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出自北宋著名儒者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该文记载巴陵太守在
洞庭湖畔修建了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市),是观看洞庭湖景色的好去处。作者
由此想到,那些到楼上观看湖光山色的人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想。当天气晴朗,景
色美好时,他们会兴致勃勃,得意洋洋;假如天气恶劣,景色凄凉,可能又会感
伤万千,哀叹命运的不公。在作者看来,这些人的喜怒哀乐,都不过由于个人的
命运、山水的景色而引起的,因而是不足称道的。
作者说,他曾经研究了古代仁人的心,发现和上面这些人是不一样的。他们
居于朝廷重要的位置时,会为人民的生活而忧心;当他们受到处罚,甚至是错误
处罚,离开朝廷,处于边远地区的时候,会为国家的安危、君主的命运而忧心。
这样的人,做官时忧愁,不做官时也忧愁,那么,他们还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作者说,有的,他们在天下人将有忧愁之前,就在为天下的命运忧愁;在天下人
都享受到欢乐之后,才去分享天下的欢乐。作者表示,自己所向往的,就是这样
的人。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的思想,后来又被简要概括为“忧国忧民”。其实这是儒学的一贯传
统;它要求一个儒者把维护国家、君主的安全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考虑
自己的得失甚至生死。
/* 237 */ 第四部分神童、盲童的不同命运
北宋学者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伤仲永》中描述了一个神童不学而变平庸的故
事:
北宋时期,江西金溪这个地方出了个神童叫方仲永。方仲永出生于世代种地
的农民家庭,父母都不识字,家里也没有什么与读书、写文章相关的东西。但方
仲永天赋极好,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写字,5 岁时就用父亲从邻居那里借来的
纸和笔写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关于孝敬父母、和睦宗族的,整个村子里的人都
被他的天才惊呆了;秀才们看了这首诗,也禁不住啧啧称奇。打这以后,方仲永
作诗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别人说出题目来,他立刻能够写出合辙压韵的诗来,并
且文采也不错。出了这样一个会写诗的神童,当地的人都很好奇,大家经常给方
仲永的父亲送去钱财,请小神童当场写诗。可是,方仲永的父亲把他当作摇钱树,
带着他成天表演写诗,不让他接受教育。所以,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方仲永还
能写诗,但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等到方仲永长大成人,已经完全混同于
常人,没有任何才气可言了。一个超常的天才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消失了。神童为
什么变平庸,一句话,后天不学习而已。
王安石记述这个故事之后十分感慨,在他看来,我们人类天赋的智力水平虽
然有差别,但却仅仅是一个起点,一个人最终是聪明还是愚蠢,主要还是由后天
的学习来决定。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的出现是极其偶然、少见的,可是,就是这
样的天才,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学习,也变成了一个庸人。由此看来,如果我们普
通人不好好学习,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激发出自己潜在的能力,那就更可悲了!
/* 238 */ 第四部分专心思想的圣人
王安石的性格很特殊。他勤奋好学,勤于思考。终日目不停转,视物如射,
意行直前,热心济世,却不够圆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