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假如鲁迅活着 >

第31部分

假如鲁迅活着-第31部分

小说: 假如鲁迅活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在我们的土地上建立起来了。胜利了的中国人民,不能不追念和感谢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战士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不朽的功绩。    
    我们从鲁迅先生所留下的精神遗产中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对于今天我国文化思想界的革命战士们最有直接的指导作用的是什么呢?这就是鲁迅先生坚韧的思想斗争的精神。鲁迅先生在生前,不但坚持不断地对帝国主义者、封建主义者、买办阶级和其他反动分子的反动思想进行了最尖锐的斗争,而且对于自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各种错误的思想,也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人们敬佩鲁迅先生在思想斗争中的毅力和勇敢,但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这样有毅力和这样勇敢呢?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当鲁迅先生仅仅是一个进化论者的时候,他的勇敢曾经有时伴着对于前途的迷惑。但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以后,他就成了坚决的彻底的毫不怀疑的思想的战士了。他在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并且注意实力”;“战线应该扩大”;“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联合战线是以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的,……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鲁迅先生自己忠实地执行了这些纲领,大踏步地走在战线的最前列。    
    鲁迅先生所坚持的思想斗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得到了最广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发展”。这就充分说明在革命胜利后的今天,我们在文化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任务的重大。    
    我们今天没有鲁迅先生所遭遇的困难了,我们可以自由地充分地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自由地充分地和工农大众相结合了,我们可以自由地充分地扩大我们的战线,集合和培养新的战士了;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如果放松思想斗争,就是完全不可以原谅的了。    
    为着完成毛泽东同志所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必须学习鲁迅坚韧的斗争精神,在文化思想工作上加强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领导,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思想影响,并且对自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批判。让我们团结一致,献出一切力量,向着新的胜利进军吧!    
    (载《人民日报》1951年10月19日)


第三辑 在文化史的长河中第40节 继承鲁迅的革命爱国主义的精神遗产

    ——纪念鲁迅逝世十六周年    
    伟大的鲁迅,在他一生不疲倦的战斗中,为我国人民树立了不朽的革命功绩,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思想的遗产。这一份遗产超越于前代所有的民族遗产之上,必须由我们来继承它,这是毫无疑义的。接受这个遗产,不疲倦地阅读、研究和宣传鲁迅的著作,决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任务,决不仅仅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任务,而是全体革命人民,首先是全体共产党员及其干部的任务。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记住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古典式[编者按:原文如此]的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但是,我们果然已经正确地继承了鲁迅的精神遗产,并进一步正确地去接受前代所有的民族遗产了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接受这些遗产呢?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界中,直到今天还不是已完全解决了的,因此,在纪念鲁迅逝世十六周年的时候,有必要把它重新郑重地提出来。    
    不容否认,我国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人们,近年来做了许多接受民族遗产的有意义的工作,并且有了不少的成绩。伴随着这些成绩而俱来的,一方面是有一部分人采取了粗暴的态度,对于民族遗产胡乱加以“审判”;又一方面是另一部分人把所有的旧东西都当成宝贵的遗产,一概都“不要动”。这两部分人显然都是错误的,他们都应该首先来学习鲁迅对待民族遗产的革命精神,首先继承鲁迅所留给我们的这个精神遗产,才能更好地来指导我们接受民族遗产的工作。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革命思想家,他在一切方面都表现为一个革命的爱国主义者,是很自然的。他对待民族遗产的态度,和他对待其他问题的态度一样,都和他的革命爱国主义的精神分不开。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崇高的、热烈的、革命的。正因为这样,他对于一切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东西深恶痛绝;对于一切先进的、发展的、革命的东西则梦寐以求。他极端憎恶旧中国,他把旧中国的历史直截了当地分为两种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他竭力追求“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人民由奴隶变为国家的主人的新中国。(以上引文见《坟》:灯下漫笔)他把旧中国比为“沙聚之帮”,把新中国称为“人国”,他呼号要把“沙聚之邦转为人国”,他相信“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以上引文见《坟》:文化偏至论)他所憧憬的新中国现在实现了,而且确然如他所预见的,新中国正“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生活在新中国的我们,再回头去批判旧中国的一切,比起在旧中国的漫漫长夜里奋斗的鲁迅所做的,当然要容易得多了。    
    憎恶旧中国的反动落后,热爱新中国的突飞猛进,这才是革命的爱国主义。有了革命的爱国主义,才能正确地批判与接受过去所有的民族遗产。鲁迅的《阿Q正传》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这部作品,对于阿Q、王胡、吴妈等等饱受摧残的奴隶生活,寄予极大的同情;对于被压迫民族的自卑自嘲的精神胜利法,表示无限的痛心;而对于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等等践踏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反动派,给予了严厉的挞伐。这是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的革命现实主义的作品,它表现了革命爱国主义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鲁迅对于旧中国历史上一切黑暗、腐败、消极的一面,都加以无情的揭露与讽刺,使人民随时警惕不要受骗。在《华盖集》的一篇《通讯》里,鲁迅写道:“看看报章上的论坛,反改革的空气浓厚透顶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在道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接着,他又说:“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这个思想革命,应该说在今天还必须继续。今天正有一些人,听到爱国主义,就连什么“祖传”、“老例”、“国粹”等等也想照样搬出来,或一律要求保存,竭力主张“不要动”。这实际上是完全违背了革命爱国主义的精神的。    
    但在另一方面,鲁迅对于在各种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只要有一点真正代表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的主张和行动,就都极力赞扬,接受他们的成功或是失败的经验教训,打击各样各式的失败主义论,鼓舞人民的自信心,以推进新的革命斗争。在《且介亭杂文》里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因此,对于历史上的人和事,对于民族的文化遗产,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历史观点加以分析,而以粗暴的态度,胡乱进行“审判”,也是绝对错误的,这同样违背了革命爱国主义的精神。    
    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是革命的,还因为它不但摈斥民族自卑的心理,同时也摈斥民族的自大狂。在“热风”的“随感录三十八”中,鲁迅写道:“不幸中国偏祗多这一种自大:古人所作所说的事,没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这种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只有既反对民族自卑感,又反对民族自大狂,才能树立真正的民族自信心。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教导我们:“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鲁迅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观点,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是一致的。    
    正因为这样,作为革命爱国主义者的鲁迅,同时又是一个国际主义者。首先向中国广大群众介绍俄罗斯的先进文学作品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及其理论的,就是鲁迅。他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模范的工作。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鲁迅表达了他对于伟大苏联的热烈向往的心情。他说:“我们的读者大众,在朦胧中,早知道这伟大肥沃的‘黑土’里,要生长出什么东西来,而这‘黑土’却也确实生长了东西,给我们亲见了:忍受,呻吟,挣扎,反抗,战斗,变革,战斗,建设,战斗,成功。”这种早已蕴蓄在他的内心的向往光明的热情,使他不断地勉励青年人,要努力“改革、奋斗三十年。不够,就再一代,二代……”(《华盖集:忽然想到之十》)这样热情的期望,对于今天已经取得胜利的我们,是多么大的鼓舞呵!    
    中国正在进入伟大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代。鲁迅所痛恶的旧中国正在变为过去,鲁迅所热望的新中国正在变为现实。但是必须承认,就在经济建设的前夜,虽有三年来新中国的迅速进步,旧中国的落后的负担还沉重地压在全国人民的身上。中国的重工业和其他近代工业,近代的陆上水上空中交通事业,近代的农业,近代的劳动、居住、卫生和文化生活条件,妇女和儿童的应得的地位,这一切都还在难以忍受的低下的水平上。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当然,这些低下的水平决不是什么可爱的东西,我们决不是因为要保存这些而爱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要消灭这些而爱国的。    
    我们面前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的性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