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鲁迅活着-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爱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要消灭这些而爱国的。
我们面前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这些困难的性质,与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根本不同了。我们完全应该继承鲁迅的革命爱国主义的精神遗产,在即将到来的国家建设事业中,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勇敢地脱离旧生活,创造新生活,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一个完全可爱的,就像今天苏联那样的,就像鲁迅和我国历史上其他无数志士仁人所梦想的那样的人间乐园。
(载《人民日报》1952年10月19日)
第三辑 在文化史的长河中第41节 伟大的作家,伟大的战士
今天是我国伟大的人民作家和伟大的革命战士鲁迅逝世的二十周年纪念日。广大的人民怀着激动的心情纪念鲁迅,纪念他的崇高的人格和不朽的业绩。
鲁迅的活动主要是在文学方面。鲁迅同他的许多同时代同方向的作家在一起,开辟了我国文学的新时期。鲁迅生在我国历史的激烈的变革时代。他是时代和人民的忠实的儿子。鲁迅从他开始文学生活的第一天起,就自觉地把文学作为唤起人民觉悟、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武器。鲁迅彻底地革新了中国的小说。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展开了在黑暗中呼吸着、呻吟着、挣扎着的人民的日常生活的真实图画,这些无告的被压迫者的形象深深地震动着读者的社会良心,使读者不能不为他们的未来而斗争。这些作品由于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高度的艺术力量,帮助我国的新的人民文学迅速地取得了生存权,并且确立了近四十年来我国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依靠鲁迅和其他人民作家的努力,文学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它不再像过去许多人所想像的那样,是个人消愁遣闷的工具和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的成为唤起人民觉悟、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武器之一,它的作为这种武器的特殊性和特殊价值,已经是不需要争辩的了。
但是鲁迅的活动远不以文学创作为限。鲁迅用他的文学创作战斗,也用其他一切他所能采取的方式战斗。他创造了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的论文的新式体裁,在他的大量的论文里,他评论着当前的政治、社会、伦理、科学、文化、艺术各方面的问题,为反对人民的敌人和发展人民的文化进行了辛辣无情的斗争。鲁迅后期的论文里表现了坚定的和成熟的革命世界观,对于当时的人民革命事业作了杰出的贡献。这些论文跟他的小说、散文诗、回忆同样是他留给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此外,他还进行了很多翻译工作和有关中国文学史的科学工作。他始终是青年文艺工作者的最热心的教师和朋友。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但用笔参加革命斗争,而且也直接参加了许多支持革命斗争的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同伴。
鲁迅的一生是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文化,他献出了一切。他从不在敌人和困难面前屈服,也从不在人民面前打官腔,摆臭架子,粉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在他的每一篇作品里,你不但可以用眼睛看到,而且可以用自己的心感觉到他的心的跳动。他严格地要求自己,而在原则的问题上,他也严格地要求他的同志。他说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懂的不装做懂,不相信的也不装做相信。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热爱祖国文化中优秀的东西,但是并不因此而成为民族的自大狂;相反,正因为他是真实的爱国者,他成了这种自大狂的最坚决的揭发者。他在晚年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并不因此而把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也说成是正确的,把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正确也说成是错误的;相反,正因为他是真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而严肃地反对浮夸、武断和宗派习气。
鲁迅所痛恨的中国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了,鲁迅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在中国建立起来了。因此,我们今天的斗争任务和斗争方式,跟鲁迅在世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同。但是鲁迅对于人民文化事业和新的社会伦理的理想,还远没有完全实现。建设着新生活的人民,不但迫切地需要鲁迅式的艺术,而且迫切地需要鲁迅式的工作人员用鲁迅式的热情和顽强性为他们服务。让我们最广泛地传播鲁迅的思想遗产,让我们的文艺战线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人们都用鲁迅的斗争精神武装起来,让我们的青年都受到鲁迅的作品的教养——这就是我们对于这位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战士的最好的纪念。
(载《人民日报》1956年10月19日)
第三辑 在文化史的长河中第42节 学习鲁迅的革命硬骨头精神
今天,我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纪念我国文化战线上最英勇的伟大旗手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无论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鲁迅曾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们纪念鲁迅,一定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继承和发扬鲁迅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硬骨头精神。
鲁迅是旧世界的批判者、造反者。他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致强敌于死命”。他对半封
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刻骨仇恨,对维护旧制度的旧思想、旧文化深恶痛绝。一切压迫人民,愚弄人民,毒害人民的反动势力和反动文化,他都憎恶之,暴露之,鞭挞之,扫荡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就是要学习鲁迅的造反精神,大破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四旧,大立无产阶级的四新,大立毛泽东思想,让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阵地。
鲁迅在战斗中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敌人对他进行了种种政治迫害,文化“围剿”。披着无产阶级革命外衣,执行王明投降主义路线的周扬一伙,对他进行了恶意的攻击,无耻的中伤。明枪暗箭,使他处于层层包围、内外夹攻之中。但是,鲁迅是一株独立支持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他高举无产阶级革命文化的大旗,坚决拥护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同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势不两立。鲁迅的政治方向始终是明确的,不因困难而退缩,不因挫折而动摇。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浪中,我们要学习鲁迅的敢于斗争、敢于革命的精神,一定要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党中央,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谁反对毛主席,谁反对毛泽东思想,就打倒谁。
鲁迅对任何敌人从不纵恶和姑息。他决不因敌人被打得狼狈不堪而有丝毫的怜悯,更不因敌人已经奄奄一息而就此住手。他主张“打落水狗”,“要打就得打到底”。我们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就要发扬鲁迅这种“打落水狗”的精神,对待敌人决不心软,决不留情。我们要坚决把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把那些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把一切牛鬼蛇神,统统斗倒、斗垮、斗臭,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以苏共领导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极端仇视。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对我们进行恶毒的诽谤和攻击。苏联修正主义者,甚至无耻地以“纪念”鲁迅的幌子,吵吵嚷嚷,把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诬蔑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者和旧文化的维护者,借以攻击我国的文化大革命。这些无产阶级的叛徒们,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身上,要想找到攻击我国文化革命的任何借口,都是枉费心机的。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谁要阻挡这个潮流,就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鲁迅说得好:苟且阻碍这前途者,不管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部踏倒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这两句诗,是他革命世界观的高度概括。鲁迅在长期的斗争生活中,在毛泽东思想的引导和鼓舞下,不倦地追求无产阶级的革命真理,彻底地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终于成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我们学习鲁迅,就要像他那样,在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灵魂,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迎着斗争的暴风雨奋勇前进!
(载《人民日报》1966年10月19日)
第三辑 在文化史的长河中第43节 学习鲁迅永远进击
今天,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胜利前进的中国人民,隆重纪念人文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逝世四十周年。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对鲁迅作了极高的评价。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不断革命的一生,“永远进击”的一生。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的光辉思想和革命路线,突出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彻底革命的特征和品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对敌人极端仇视,坚决斗争。鲁迅,始终“和革命共同着生命”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催促新生,排击旧物。鲁迅,既有高度的阶级斗争觉悟,又有高度的路线斗争觉悟。为了求得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鲁迅,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认真总结“事实的教训”,严格“解剖”自己,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在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中,毛主席又指示我们:“读点鲁迅”。鲁迅的著作,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呼声,概括了丰富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洋溢着彻底革命的精神。他后期的著作,熟练地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学习鲁迅的著作,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解,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学到宝贵的战斗经验和战斗本领。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紧密结合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读点鲁迅,学习和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向阶级敌人,向修正主义,永远进击,长期作战。
鲁迅在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时刻注意“将营垒分清”,为仇为友,了了分明。他以锋利无比的马克思主义解剖刀,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