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07-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迄今垂三百年矣。溥仪继承大统,用人行政,诸所未宜。以致
上下睽违,民情难达。旬日之间,寰区纷扰,深恐颠覆我累世
相传之统绪。兹经资政院会议,广采列邦最良宪法,依亲贵不
与政事之规制,先裁决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余紧急事项,一律
记入宪法,迅速编纂,且速开国会,以确定立宪政体。敢誓于
我列祖列宗之前。
欲知宣誓告庙而后,果然能否挽回危局,且听下回分解。
… Page 377…
清朝秘史 ·1261·
第一百四十回
降懿旨清帝卸政 定优待权归民国
话说监国宣誓告庙,颁布十九信条,总算沥胆披肝,与民
更始。无奈人心已去,天命难知,各省宣告独立,接踵而起。
偏偏袁世凯、岑春煊又都不肯就职,上表力辞。监国只得重降
谕旨,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各军。以冯国璋总统第一军,
段棋端统第二军,随召荫昌回京。奕劻、载泽、邹嘉来等,知
道此番乱事不易收拾,都觑便在监国前,自请罢斥。监国允准
之后,即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偏还称宿疾未瘳,
请缓赴任。
这时光民军气焰,已经如火燎原,蔓延全国。清政府急得
要死,连电催促,袁世凯才提出四条意见书:一,要国会成立
之期,缩短一年;二,要确定责任内阁;三,处置此次附从革
命之人,务取宽大;四,解除结社集会的禁令。还请预筹兵费
若干。监国尽都允许,袁世凯才由彰德南下。行抵滠口,即拍
电北京政府,请停止进兵,为永久和平计划,与民军开始谈判,
如果谈判不成,当亲赴武昌,直接交涉。监国屡以急电召袁,
叫他迅速来京,组织内阁,以冀挽回大局。袁世凯于是率兵两
大队,威仪堂堂,登车就道。
到了北京,进谒隆裕皇太后及摄政王,仍以“菲才不克胜
任”为辞,温旨不许,始入觐谢恩。动手组织新内阁,以梁敦
… Page 378…
清朝秘史 ·1262·
彦为外务大臣,赵秉钧为民政大臣,严修为度支大臣,唐景祟
为学务大臣,王士珍为陆军大臣,萨镇冰为海军大臣,沈家本
为司法大臣,张謇为农工商大臣,杨士琦为邮传大臣,达寿为
理藩大臣,并以胡维德等为副大臣。袁世凯就任之后,即通电
各省道 :“贵州既经宣布独立,将来对于中央政府,是否遵奉
命令?”此时除直隶、河南、东三省外,都各宜言独立,不受
北京政府节制。不过武汉与南京,是以兵戎相见的,山东是由
巡抚孙宝琦奏请独立的。其余都用平和手段,组织军政府,推
举都督。现在袁世凯的电报打到,各省都一笑置之,并不答复。
袁世凯也缩手无策,举朝大惊。于是监国自请退位归藩,隆裕
太后准如所请。特降懿旨道:
据监国摄政王面奏,摄政以来,于兹三载。用人行政,多
悖舆情。立宪徒托空言,弊窦依然层积。人心瓦解,国势土崩。
以一人措置失当之故,致全国生灵,咸罹惨祸,追悔无及!若
复拥获大权,不思退避,则既失国民之信用,虽摄行国政,将
来必难收效,政治无望改良。泣请辞退监国摄政王之位,不再
干预政治等情。予深处宫闱,未亲大政。惟自武汉事起,各省
响应,兵连祸结,友邦商业,亦受影响。急宜察内外之情形,
定安国之至计。监国摄政王宽厚谨慎,虽有求治之意,然应变
无术,以至受人蒙蔽,贻害民生,自当准如所请,免去摄政王
之位。所以,监国摄政王印玺,即行销毁。仍以醇亲王爵号,
退归邸第,不再预政。每年赏给俸银五万两,由皇室经费内开
支。此后用人行政,均责成内阁总理大臣,负担责任,诏谕用
皇帝御玺。臣工觐见,予率导皇帝行之。皇帝尚在冲龄,保护
圣躬,应有专贵,着授世续、徐世昌为太保,尽心护卫。现在
四方多难,国势阽危。诸王公等,谊关休戚,务宜体念时艰,
… Page 379…
清朝秘史 ·1263·
确守家法,束身自爱,无越范围。诸大臣膺此重任,尤当力矢
公忠,破除痼弊,共谋国利民福。凡我国民,须知朝廷不私君
权,抚育黎庶,尚其严守秩序,各安生业,以免纷争割裂之危,
而期和平大同之治!钦此。
监国退归藩府,民军势益飞扬。原来独立各省,初时还不
相联属,这会子由上海军政府提倡,采用共和政体。共和政治
之组织,主张由独立省分,各派代表,到上海开大会。一时十
六省派出代表四十九人,有到武昌的,有到上海的,议定中国
采统一制,立责任内阁,设政府于武昌。恰值清军总司令冯国
璋攻克了汉阳,民军总司令徐绍桢攻克了南京。形势变迁,于
是就把临时政府移到了南京来。
袁世凯闻报大惊,建议与民军正式议和,乃奏派唐绍仪为
全权大臣,杨士琦、严修为参赞大臣,南下议和。唐全权接奉
朝旨,即率同杨、严两参赞,及随员三十三人,从北京出发,
乘火车到汉口,渡江晤黎元洪,交会意见。议了两天,民军政
府主张以上海为议和地点,于是唐全权又乘轮船到上海来。
此时民军方面,公举伍廷芳博士为议和全权委员,英日俄
德法美领事同为证人,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中,两全权会议了
五次。伍全权主张清帝退位,重组共和政府,汉满共享太平。
唐全权因兹事体大,请示北京政府。不多几日,接到回电,说
中国应作何种政体,已由内阁会议,拟用平和解决方法,召集
国民会议议决施行。两全权会议了五次,磋商得才有头绪,忽
然北京政界,多数反对。唐绍仪遂电达袁世凯,辞退全权大臣
一职,于是议和的事,乃由袁世凯与伍廷芳用电报直接讨论,
往返数十通,依然不得要领。
彼时革命党首领孙文,突自美国归来,民军气焰,腾高十
… Page 380…
清朝秘史 ·1264·
丈。各省代表举出孙文为大总统,已在南京就任。民军方面,
主张清帝不退位,即不复议和。议和谈判,几致决裂。那革命
党中的暗杀团,又陆续来京,总理以下诸要人,多为刺客所狙
击。情形这么危险,于是袁世凯一再奏请辞职,退居闲地。
宫廷大为惊惶,皇太后特派专使,到袁世凯邸第,传达温
谕,并封他一等侯爵位。袁世凯膺兹荣命,上表固辞。偏偏京
津两地,又有人组织共和促进会。政府倚赖的北军各将领,又
联名奏请宣布共和政体。人心瓦解,国势土崩。仰瞻庙堂,不
过见黯澹愁云,惨蔽天日而已。
于是隆裕太后特旨召集皇族,会议退让皇位之事。众王公
都不置否,独恭亲王溥伟反对最力。散会之后,仍请独见。太
后怒道 :“国家没有事的时候,被他们闹得如此之糟!今日糟
得这宗地步,他们又来闹了,我是不愿意见他们的 。”随命召
见内阁,内阁诸臣进见,照例问了几句话。海军大臣谭学衡独
奏道 :“德宗景皇帝首创宪政,功德在民,其志未终,隐恨而
没。现在太后赞成共和,上足继德宗遗志,直是流芳万世的事。
”太后慨然道:“我也知道天下是公产,并非满洲私物。但满
洲既已遗传二百余载,我只求德宗陵寝可以修造,皇室地位不
至坠落,倒也无恨!至于皇帝虽小,将来大事自有我担责任。
”遂命颁发谕旨道: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
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
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睽隔,彼此相
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
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
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
… Page 381…
清朝秘史 ·1265·
尊荣,拂兆人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
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
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
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
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
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
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
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退位谕旨颁布之后,袁世凯立即销假入朝,会议一切大事。
当日又降一旨道: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据岑春煊、袁树勋、陆征祥等,
既统兵大员之段棋瑞等,电请速定共和国体,以免生灵涂炭等
语。现在时局艰危,四民失业,朝廷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贻
万民以祸害?惟是宗庙陵寝,关系重要,以及皇室之优礼,皇
族之保全,八旗之生计,蒙古回藏之待遇,均应预为妥计。着
授袁世凯以全权,研究一切办法,先行迅速与民军商酌条件,
奏明请旨。钦此。
袁世凯署名。
袁世凯钦奉了谕旨,不敢怠慢,与民军伍代表往复电商,
再三研究,议出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
七条,上奏朝廷,请旨定夺。奉到上谕道:
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
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复奏,民
… Page 382…
清朝秘史 ·1266·
军所开优礼条件,于宗室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
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
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为周致。
特行宣示皇族既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
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事共和之幸福。予实有厚望焉!钦此(甲)。
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
成共和国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如下:
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
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
民国拨用;
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侍卫人等照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