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申论的命题规律、特点和解题技巧 >

第13部分

申论的命题规律、特点和解题技巧-第13部分

小说: 申论的命题规律、特点和解题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的原因:
(1) 政府是有组织的力量,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 是为了有效应对海啸、地震、飓风等重大自然灾害;
(3) 是为了有效应对日趋增多的有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
(4) 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公共服务机制和预警机制不完善;
(5) 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高;
(6) 对社会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
(7) 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
(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
(2) 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3)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常态性预防机制;
(4) 鼓励非政府的民间机构的积极参与;
(5)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有关常识的宣传教育;
(6) 搞好商业保险;
(7) 必要的物资储备;
(8) 建立健全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等。
(二)略
(三)'参考例文'

在其位必称其职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性的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如2003年的“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的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氢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侵袭,不断发生的矿难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对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迫切地呼唤,必须迅速提高各级政府常设机构官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其位必称其职!否则将无力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更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之所以要求常设机构的官员“在其位必称其职”,是有以下几点决定的:
其一,是由常设机构的官员在政府机构中的地位决定的。人所共知,政府代表党组织的力量,在突发事件中,党组织的力量比无序的民众更能有效地抑制突发公共事件的蔓延。而在政府机构中,官员是行政首长,其决策直接决定着政府行为的有效程度。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的制约,各级政府常设机构的官员具有更大的行政权力。可见,常设机构的官员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素质和能力将对事件的处理效果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
其二,是由突发公共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谓突发性公共事件,就是指事件的发生,既带有突然性、爆发性,又带有公共社会性。如果担负处理此类事件主要责任的官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其后果不堪设想。就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天灾”来说,包括海啸、地震、飓风等,这些灾难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预料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的主要官员有胆有识、有勇有谋,具备挽狂澜于既倒的魄力和能力。就“人祸”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由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由于下岗分流导致的静坐、游行、示威,因征地引起农民的集体诉讼、集体上访等。这就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既有爱民之心,又有缓和矛盾、化解危机的理政能力。
其三,是由常设机构某些官员自身的状况决定的。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不尽如人意。在各级政府中,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其位而不称其职。他们中有的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有的尸餐禄位、无所作为;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干部,处理一般政务尚不称职,怎么可以想象,依靠他们去处理好突发性公共事件呢?
既然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千钧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其素质和能力呢?首先,要任人唯贤,任用称职的官员。应建立正常的官员晋升机制,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放到重要的岗位上。要奖惩严明,及时调整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其次,对各级政府常设机构的官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方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容,处理好经济正战功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再次,要对常设机构的官员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充分准备:(1)加强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2)建立预警机制和常态性预防机制,搞好组织分工,协调合作;(3)搞好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普及性常识教育;(4)必要的财力准备和物质储备;(5)加强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法规建设。
俗话说:在其位,要谋其政。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多事之秋,在位者只谋其政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要“谋其政”,而且要“称其职”。治国者必待贤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更需贤才。我们相信,经过精心选拔和在位者的励志磨炼,大批“称其职”的贤才一定会接踵而至。



2004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做答。
二、资料
1、新华社2004年7月27日报道说,北京市领导指出,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北京奥组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尽最大努力降低工程造价。针对奥运场馆建设他提出:一是要挖掘存量,尽可能利用现有体育场馆,减少重复建设;二是新建场馆标准要适度,在满足赛事需要的前提下重新调整项目规划,通过设计优化、技术论证、科技攻关、科学管理等手段,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三是新建、改建场馆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目前北京市已决定对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进行重新调整。
中心:重新调整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

2、从2004年7月30日起,原本正在施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工地开始变得“异常寂静”,这项浩大工程暂时停工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重新修改施工方案,待修改完成后,“鸟巢”将重新开工。另外,与“鸟巢”相邻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已明确核减超出批准规模的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减少投资0。9亿元。五棵松篮球馆经过设计调整,取消了原方案位于篮球馆上部的商业配套面积,建筑面积由11。7万平方米压缩到6。5万平方米,造价减幅过半。据悉,2008年奥运会期间在北京共需要30个比赛场馆,其中北京市负责建设18个场馆。通过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北京市将原计划需要新建的10个场馆,减少到5个,增加了改扩建和临时场馆的数量。在奥运会所需的60余处训练场馆中,除了包含在比赛场馆内的20余处,其余40余处全部利用现有场馆。
中心: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修改方案减少支出

3、据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2004年2月19日报道:2月17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节俭办奥运”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奥运会筹办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北京奥组委制定、印发了《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机关关于节俭办奥运的若干规定》,要求组委会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和奥组委各项工作的全过程自即日起依照执行。
《规定》指出,节俭办奥运要坚持精简适度、精打细算的原则,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力戒讲排场、求奢华、摆阔气,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规定》要求北京奥组委各部门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采取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规避风险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中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机关出台关于节俭办奥运的若干规定

4、新华社雅典2003年8月13日电:2004年雅典奥运会将成为奥运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奥运会又回到了它的古代发源地和现代奥运的兴起地。由于国际奥委会正力图控制并削减不断增长的奥运会费用和规模,雅典奥运会还将成为未来奥运会的另一个里程碑。国家奥委会说,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保持不变,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要缩减到28项,参赛运动员控制在10500名。目前举办奥运会的成本约40亿美元,很多潜在的申办城市由于囊中羞涩而放弃竞标,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措施至少可以节省4亿美元的成本,这无疑扩大了申办城市的范围。
中心:从雅典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改革力图节约

5、比利时人罗格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以来,一直对现代奥运会的“巨人症”心存忧虑。他曾公开表示,奥运会规模越办越大势必对承办国的组织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他承诺,他将结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延续了几十年的“扩张主义”。国际奥委会126名委员在114次全体会议上就棒球、垒球及现代五项的去留问题进行最终表决。此间媒体普遍对这次罗格的“裁员”计划报悲观态度。他们认为,一个项目通常和各自单项联合会及相关赞助机构的经济利益挂钩,删减项目可能对这些机构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这些机构势必会通过其“代言人”向奥委会施压,从而保留这些项目。一些奥委会官员也表示,有关裁减奥运会项目的决定极有可能被延迟,而原定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常规项目进行的修改至少要到2012年奥运会才能得以实施。
中心:国际奥委会主席提议削减奥运会项目

6.北京市已启动90余项奥运会重大前期建设项目。记者2003年3月从北京有关部门获悉,这些项目预计在2008年之前全部建设完成。除奥运场馆的建设外,城市环境、城市交通、水资源供应、城市通信四个方面是未来几年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重点。与之相配套,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增加到2250亿元左右。
据介绍,上述项目的启动,与北京市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有直接关系。为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城市基础设施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北京市原纳入“十五”计划中的一些项目要提前实施,同时又新增了一些建设项目。
中心:2008北京奥运会重大前期建设项目,加大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力度

7.雅典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奥组委执行委员魏纪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奥运“瘦身”不仅是对奥运会规模的控制,对体育场馆规模过大、标准过高的控制,还应包括对其它相关活动的控制。业内人士注意到,与“瘦身”行动遥相呼应,2003年以来北京筹办奥运会的提法已从过去的“最成功的奥运会”,悄然转变为“节俭办奥运”。
    目前,北京已着手对2008奥运会的收支预算进行调整。其中,最初预算的3亿美元安保费用将有大幅增加。按照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提出的预算,这届奥运会预计收支平衡并略有盈余。而安保费用的大幅增加有可能影响到北京奥运会的盈利状况。
中心:北京着手调整2008年奥运会的收支预算。

8.在2004年11月1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在北京访问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我想就节俭的奥运会的问题进行一下澄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