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大国崛起-日本 >

第13部分

大国崛起-日本-第13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日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件。清朝派袁世凯率军开进王宫,驱走日军,恢复了朝鲜的统治。
  甲申事变中,中日两国的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当时中国还和法国进行战争,为了应付朝鲜的紧张局势,与法国草草结束战争。日本羽翼未
  丰,也暂时放弃与清朝对抗,转向在朝鲜的经济经营,暗中怂恿中国与正在南下的俄国对抗,稳住朝鲜局面。
  1890年,内阁首相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帝国议会的施政报告中,首次提出国家“主权线”和“利益线”的概念,明确提出“利益线在朝鲜”
  。
  从80年代起,日本的军事部门就开始侦查中国。分别完成《邻邦兵备略》、《与清朝斗争方策》、1887年,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
  策案》,要求在五年内(1892年之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吞并一部分中国领土,分裂全中国。
  2,甲午风云
  1892年7月,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镇远两舰抵达横滨。丁汝昌在旗舰“定远号”上招待日本议员,法制局长官尾崎三良后来
  写道:“巨炮四门,直径一尺,为我国所未有。清朝将领皆懂英语。同行观者在回京火车上谈论,谓中国毕竟已成大国,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
  舰队。反观我国,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级巡洋舰,无法与彼相比。皆卷舌而惊恐不安。”
  为建设一支足以对抗北洋水师的海军,成为日本的最高命令。天皇发布诏敕,在日本全民中引起震动,很多人为造舰捐献钱款。日本的海
  军急速扩大,其快射炮已经领先于北洋水师,而此前,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使中日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一下增大。
  1893年,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出马,在朝鲜的釜山、仁川、汉城到中国的烟台、天津、南京、上海作了调查,认为对华作战,有稳操胜卷的
  把握。
  剩下的只有挑起战争的时机和借口了。
  国内外的局势使日本选择了在1894年开战。
  为了与欧美各国实现修改不平等条约,第一届伊藤内阁的外相井上馨采用陆奥宗光的计策,在东京建造了鹿鸣馆,举办晚会和舞会,一再

  向欧美人士显示日本的欧化成果。1883年竣工后的鹿鸣馆设计豪华,成为当时日本政要和外国使节狂欢的地方。伊藤博文在酒色之中,打破自
  戒,赤裸裸地暴露自己的淫荡癖好。
  这段时期被日本人称为进行媚外的鹿鸣馆外交的“鹿鸣馆时代”。
  但是,修改条约的秘密谈判并不顺利。井上馨失败后,大隈重信继续谈判,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英国《泰晤士报》曝光了大隈重信主张
  在最高法院聘用外国法官的底牌,激怒了日本舆论,大隈重信被刺客炸掉半条腿。
  1893年,国际局势出现新的变化,日本看准了这一机会,实现了自己多年修约的梦想。首先是葡萄牙因国内问题撤销了驻日总领事馆,日
  本借机收回了领事裁判权。第一世界强国英国也开始改变态度,积极开展对日交涉,打算抢在其他国家之前和日本订新条约,因为英国与俄国
  在东亚的竞争愈演愈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85年下令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1991年动工,英国需要借助日本的势力阻挡俄国。日本此
  时也要借助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实现大陆扩张。因此,陆奥宗光的谈判一直在秘密进行。
  伊藤内阁在国内正处于焦头烂额的境地。议会强硬派借“千岛丸”事件提出弹劾伊藤的上奏案。正在此时,传来了朝鲜政府请求清朝出兵
  镇压农民起义的消息,日本国内舆论一夜之间变调,要求出兵朝鲜。据说伊藤当时大喊:“真乃天助我也。”
  出兵朝鲜使日英谈判具有新的意义,英国和日本互作让步,英国期待着日本不与俄国、法国结盟,支持英国在远东的地位。同意在五年后
  取消领事裁判权,同意日本上调关税。由于英国的是西方超强国,日本由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化的的民族危机。更现实的意义在于,为立刻进行
  的甲午战争找到了强大的支持。英国外相在祝酒词中直截了当地说:“英日新约的签订胜似日本击败清朝的大军。”
  在朝鲜,在日本陆海军出动之前,避免爆发战争的机会时时存在,但是日本不断激化事态,主动挑衅,意在发动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军偷袭驻扎在朝鲜牙山的清军,海军在大东沟袭击中国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后,日军处处得手,9月16日,山县有朋的陆军第一军占领平壤,10月进入中国东北。9月17日,海军在伊东佑亨指挥下在黄海击
  败北洋水师,控制渤海和黄海,北京和直隶的门户大开。大山岩指挥的陆军第二军11月占领旅顺口。攻占旅顺后,日军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
  杀,遇难人数多达6万,旅顺城里只有收尸队的36人活了下来。美国刊物评论道:“日本是披着文明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天已经摘
  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1895年2月,日军修改了直隶作战的目标,改为进攻威海卫,彻底全歼北洋水师,丁汝昌服毒自杀。
  日本成竹在胸,准备在谈判桌上获取最大的利益。外相陆奥宗光提出承认朝鲜独立、割地赔款、签订不平等条约三原则。伊藤博文担心列
  强干涉,要求阁僚严守底牌秘密。
  清朝已无力再打,日本也担心列强干涉,丧失已得利益。
  当清朝派出张荫桓、邵友濂为首的代表团来到广岛,伊藤博文拿出当年在美国受到美国国务卿菲休的手段,以无全权委托为名,打发他们
  回去。指明要李鸿章出马。
  1895年3月,李鸿章到达日本马关,在春帆楼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谈判。
  前两次谈判主要在停战,到第三次谈判,李鸿章受清廷旨意,转为议和。就在伊藤边打边谈掌握主动之时,狂热的军国主义酿成令伊藤措
  手不及的事情,一个日本无业游民近距离开枪击中了李鸿章的脸颊,他顿时昏了过去。日本朝野惊慌错乱。伊藤害怕国际舆论,另外也害怕失
  去最佳对手,令谈判复杂难测。他亲自到广岛协调各方,实施停战。

  日方将议和条款送李鸿章,这是一份刻毒的议和文本,承认朝鲜独立,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割让日本。赔偿3亿两白银,开放17处口岸
  ,和长江、湘江内河。给日本国民开办贸易工厂和货币使用的特权。
  伊藤博文狮子大开口,李鸿章大喊苛酷。他将这个要求转英、俄、法三国,希望调停。
  陆奥已经从电报局取到电报底稿破译,了解了清朝的底牌。在谈判中,李鸿章除第一条无条件答应以外,对其它各条逐条予以驳斥。
  在“割地有害”这一条中,李鸿章写道:“国家所有之地,皆列代相传数千年无价之基业,一旦令其割弃,其臣民势必饮恨含冤,日思报
  复。”连外相陆奥宗光也以为李鸿章的辩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但是伊藤主张彻底拒绝,坚持不让步。
  在第五次会谈中,李鸿章一再要求减少赔款,“五千万不能让,二千万可乎?”伊藤说:“两件皆不能稍减。”李鸿章认为台湾割让头绪
  纷繁,需两月时间,说:“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说:“尚未下咽,饥甚!”
  清朝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引起了俄国、德国和法国的干涉,俄国将军舰开到日本神户和中国烟台,德国公使也告诉日本,抵抗三国没有
  意义。日本希望英国进行反干涉。但是外交努力没有奏效。英美不愿冒战争风险,严守中立。日本决定全面让步。但是对中国却另外要求索还
  “赎辽费”赔款3000万两。
  《马关条约》日本获得了北上和南进的根基,同时获得在华设厂的利权,这个权利也使英国等列强从中得益。根据最惠国待遇,其他国家
  也得到这种待遇。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全体日本国民陷入民族主义的狂热,日本人在战争胜利中确立起天皇臣民的意识。作为臣民的日本人对天皇越加崇敬
  ,对中国人就越发蔑视,从此日本走上了不断进行军事侵略的不归之路。
  日本用中国的2.3亿两白银赔款的60%扩充了陆军和海军,只有1000万用于教育。中国的赔款有些是从国际银行借来的,在松方正义
  进行战后经营的过程中,他还想在伦敦直接以英镑收取中国的赔偿金,使其成为日本向金本位制过渡的基金。
  3,远东新兴帝国主义
  由于三国干涉归还了辽东半岛,日本国内更陷入一种奇特的病态心理,导致更狂热的军国主义热潮,在所谓“卧薪尝胆”的口号鼓动下,
  为宰割中国,日本驱使全体国民做好对俄国的战争准备,全力投入战后经营。十年以后,日本与俄国在中国领土上展开一场血腥厮杀。
  李鸿章有一点说的没错,《马关条约》作为日本对中国最为刻毒的条约,使中国人民彻底看清日本的凶残嘴脸。中日两国从此进入半个多
  世纪的不共戴天的敌对状态,在半个多世纪里,中国人民和这个主要的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搏斗,并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
  。
  1900年,中国发生了大规模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8个列强派军队进行干涉,当时列强中能在较短时间内派大军到中国的,只有日本
  和俄国。日本将这次八国联军的干涉作为一个炫耀武力,充当列强“远东宪兵”的机会。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本从列强的小伙伴就成
  为侵华联军的主力,人数达到22000人。
  这是日本第一次参加国际部队,也是帝国主义列强中唯一一个东方国家。他的目的是想和欧美并肩进行的征战中表现自己,引起欧美国家
  的重视,极力想扮演大伙伴的角色。
  在和列强进攻中国北方的时候,日本还想和俄国进行交换,以东北三省换取俄国对日本在朝鲜的权益。但是俄国没有同意。山县有朋坚持
  北守南进,既然北方已经得手,他主张出兵福建的厦门。日军借口厦门的日本本愿寺着火,以保护外侨为名,派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进入厦
  门市的街道。日本单独在厦门出兵,引起列强的强烈反应,英国陆战队也随之登陆。日本不得不撤军。在中国南路扩大势力的图谋暂时受挫。

  在上海,也出现了英、法、德、日四国军队共驻上海、勾心斗角的局面。
  在使中国蒙受奇耻大辱的《辛丑条约》中,日本得到了4亿两白银份额的7%。
  四、日俄战争
  八国联军从北京撤军后,俄国在东北三省的军队一直赖着不走。1901年,英国《泰晤士报》揭露了俄国威胁清朝奉天将军与俄国签订的秘
  密协定,意在独占东三省。
  俄国在东北三省的扩张,引起英国和日本极深的疑忌。
  此时正值第四次组阁的伊藤博文当政。当时日本决策集团内部,山县、松方、西乡和大山岩都主张日英同盟,而伊藤和井上馨热衷于“满
  韩互换论”,即俄国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占领朝鲜半岛。为此伊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