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上下五千年005 >

第10部分

上下五千年005-第10部分

小说: 上下五千年00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 

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 

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 

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 

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 

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 

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 

 “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 

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 

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 


… Page 31…

人。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 

的人放了。 

     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刘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 

不过他懂得天文,可能观测到气象要发生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 

反冤案。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刘基趁朱元璋高 

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 

     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刘基严格执法。 

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明 

太祖的同乡,势力很大。但是刘基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明太祖,把那个 

亲信杀了。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 

     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着急。刘基乘机跟明太祖 

说:“战争中的死亡将士,他们的妻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 

尸骨还暴露在田野上,没人收埋。 

     把这些事办了,说不定能下雨。”明太祖一心求雨,当然很快批准了刘 

基的要求,抚恤了将士妻子,掩埋了工匠的尸骨。 

     刘基虽然办了一件好事,但是靠这种办法劝谏,毕竟靠不住。这一次, 

他的预测不准,过了十天,还是烈日当空,一滴雨也没下。 

     这可使明太祖生了气,再加上李善长在旁边说坏话,叫刘基不能不害 

怕。这时候,他妻子在家乡得病死去。刘基请个假回老家了。 

     其实,明太祖对刘基是特别器重的。有一次,明太祖要拜刘基为丞相。 

刘基连忙推辞说:“选丞相好比挑栋梁。要挑个大木材,如果用小木头当梁 

柱,房屋就有倒坍的危险。”后来,明太祖撤了丞相李善长的职,又想请刘 

基出来当丞相。刘基说:“我性子褊急,容不得坏人:再说年纪大了,也担 

当不了这样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材,希望陛下好好物色。”刘基回到青田, 

过着隐居生活,从来不跟人谈起他过去的功劳。青田县令一再求见,都被刘 

基婉言拒绝。有一次,县令换上便服,装扮个乡下人去拜访刘基。刘基正在 

洗脚,见来了陌生人,连忙穿了鞋子,把来人请进屋,热情地留饭。 

     刘基请教来人姓名,县令只好实说:“我是青田知县,特来拜见先生。” 

刘基大吃一惊,连忙起身作揖,自称是治下的普通百姓。打那以后,再也不 

跟县令见面了。 

     刘基住在家乡,仍旧很关心明朝的政事。有一次,明太祖派人到青田 

向刘基问天象吉凶。刘基说:“冬天刚下过严霜冻雪:接下来便是阳春季节。 

现在国家已经安定,希望陛下施政稍为宽和一点。” 



                             225 胡维庸案件 



     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 

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 

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 

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负担。 

     以后,他又招集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免除三年的劳役和赋税;要各 

地驻军屯田垦荒,做到粮食自给。他还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所以,明 


… Page 32…

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发展。 

     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 

     但是明太祖总不放心那些帮助他开国的功臣。他设立一个叫做“锦衣 

卫”的特务机构,专门监视、侦察大臣的活动。大臣在外面或者家里有什么 

动静,他都打听得一清二楚。谁被发现有什么嫌疑,就有被打进牢狱甚至杀 

头的危险。 

     明太祖对待官员极其严酷,大臣上朝的时候惹他发了火,就在朝廷上 

被按在地上打板子,叫做“廷杖”,也有被当场打死的。这种做法弄得一些 

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每天上朝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地向家里亲人告别。如 

果这一天平安无事,回到家里,亲人就高高兴兴庆幸他又活了一天。 

     公元1380年,丞相胡维庸被告发叛国谋反,明太祖立刻把胡维庸 

满门抄斩,还追究他的同党。这一追究,竟株连文武官员一万五千多人。明 

太祖一发狠心,把那些有胡党嫌疑的人全杀了。 

     学士宋濂,是明朝开国初期跟刘基一起受明太祖重用过的;后来,又 

当过太子的老师。 

     宋濂为人谨慎小心,但是明太祖对他也并不放心。有一次,宋濂在家 

里请几个朋友喝酒。第二天上朝,明太宗问他昨天喝过酒没有,请了哪些客 

人,备了哪些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 

     明太祖笑着说:“你没欺骗我。”原来,那天宋濂家请客的时候,明太 

祖已暗暗派人去监视了。后来,明太祖在朝廷上称赞宋濂说:“宋濂伺候我 

十九年,从没说过一句谎言,也没说过别人一句坏话,真是个贤人啊!”宋 

濂六十八岁那年告老回乡,明太祖还送他一幅锦缎,说:“留着它,再过三 

十二年,做件百岁衣吧!”胡维庸案件发生后,宋濂的孙子宋慎也被揭发是 

胡党,于是株连到宋濂。明太祖派锦衣卫把宋濂从金华老家抓到京城,要把 

他处死。 

     这件事让马皇后知道了。马皇后劝明太祖说:“老百姓家为孩子请个老 

师,尚且恭恭敬敬,好来好去,何况是皇帝家的老师呢。再说,宋先生一向 

住在乡下,他孙子的事他怎么会知道?”明太祖正在火头上,不肯饶恕宋濂。 

当天,马皇后陪明太祖吃饭。她呆呆地坐在桌边,不沾酒,也不吃肉。明太 

祖感到奇怪,问她是不是身子不舒服。马皇后难过地说:“宋先生犯了死罪, 

我心里十分难受,在为宋先生祈福呢。”马皇后是跟太祖年青时候共过患难 

的夫妻,明太祖平时对她比较尊重,听她这一说,也有点感动,才下令赦免 

宋濂死罪,改罚充军茂州(今四川茂县)七十多岁的宋濂,禁不起这场惊怕, 

再加上路上劳累,没到茂州就死了。 

     过了十年,又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维庸往来密切,明知胡维庸谋反不 

检举揭发,采取观望态度,犯了大逆不道的罪。李善长是第一号开国功臣, 

又是明太祖的亲家。明太祖大封功臣的时候,曾经赐给李善长两道免死铁券。 

这一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可是明太祖一翻脸,把李善长和他的全家 

七十几口全部处死。 

     接着,又一次追查胡党,处死了一万五千多人。 

     自从胡维庸案件发生以后,明太祖觉得把军政大权交给大臣不放心, 

就取消了丞相职位,由皇帝直接管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个部的尚书 (官名,部的长官);又把掌握军权的大都督府废了,改设左、 

右、中、前、后五个都督府,分别训练兵士,需要打仗的时候,由皇帝直接 


… Page 33…

发布命令。这样一来,明朝皇帝的权力就大大集中了。 

     事情并没到这里结束。过了三年,锦衣卫又告发大将蓝玉谋反。明太 

祖杀了蓝玉,追查同谋,又有文武官员一万五千多人受株连被杀。 

     这两件大案,几乎把朝廷一些功臣一扫而空,明太祖的专制和残暴在 

历史上也就出了名。 



                             226 燕王进南京 



     明太祖一面杀了一些权位很高的大臣,一面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分封 

到各地为王。其中一部分藩王还拥有军队。明太祖认为这样做,可以巩固他 

建立的明王朝的统治,哪料到后来反引起了一场大乱。 

     明太祖六十多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音wén) 

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都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 

的继承权落到侄儿手里,心里不舒服。特别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 

朱棣 (音dì)一向带兵驻守北平(今北京市),多次立过战功,对朱允炆更 

不服气。 

     朱棣在明太祖的儿子中是比较精明能干的。据说有一次,明太祖叫朱 

允炆对对子,出的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 

毛一片膻 (音shān)。”明太祖嫌他对的不好,马上沉下了脸。朱棣正好 

在旁边,就接嘴说:“孩儿倒也想了一个下联。”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朱棣 

说:“日照龙鳞万点金。”原来龙是皇帝的象征。朱棣的对语,无非是想讨明 

太祖的欢心。明太祖听了,连声夸奖朱棣对得好。朱棣也就更不把朱允炆放 

在眼里了。 

     朱允炆虽然老实,对朱棣瞧不起他,毕竟还看得出来。皇太孙的东宫 

里,有个官员叫黄子澄,是朱允炆的伴读老师。有一次,朱允炆一个人坐在 

东角门口,皱起眉头长叹气。黄子澄见他心事重重,问太孙为什么发愁。朱 

允炆说:“现在几个叔父手里都有兵权,将来怎么管得了他们。”黄子澄跟朱 

允炆讲了一个西汉平定七国之乱的故事,接着说:“当时吴楚七国诸侯这样 

强大,但是到他们发动叛乱,汉景帝一出兵,他们就垮了。殿下是皇上嫡孙, 

将来也不怕他们造反。”朱允炆听了,心总算放宽了一点。 

     公元1398年,明太祖死去,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明惠帝, 

历史上又叫建文帝 (建文是年号)。当时京城里就听到谣传,说几位藩王正 

在互相串联,准备谋反。建文帝听了这消息害怕起来,把黄子澄找来说:“先 

生可记得那次在东角门说的话吗?”黄子澄说:“陛下放心,我怎么会忘记 

呢!”黄子澄退出宫门,就找建文帝另一个亲信大臣齐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