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上下五千年005 >

第14部分

上下五千年005-第14部分

小说: 上下五千年00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 

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 

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 

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 

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 

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 

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 

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 

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 

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 

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 

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 

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 

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 

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 

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 

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 

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 

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 


… Page 44…

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 

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 

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 (鄢音yān,懋音mào) 

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 

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 

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 

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 

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 

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 

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鄢懋卿看到这封信 

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 

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 

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 

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 

调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 

时候,明世宗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一个劲儿跟一些道士们 

鬼混。一些朝臣谁也不敢说话。海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 

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 

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海瑞把 

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 

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 

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 

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 

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旁边 

有个宦官早就听到海瑞的名声,跟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 

他早知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后 

来,明世宗还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 

死去,海瑞才得到释放。 



                          233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 

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 

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 


… Page 45…

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 

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 

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 

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 

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音yóu)去抵 

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 

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 

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他到了浙江,先 

检阅那儿的军队,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 

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 

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 

四千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 

的。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 

器。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 

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赶 

到台州。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 

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最后,倭寇在 

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 

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倭寇见到浙江防守严密,不敢再侵犯。第二年,他们又到福建沿海骚 

扰。一路倭寇从温州往南,占据了宁德;另一路倭寇从广东往北,盘踞在牛 

田。两路敌人互相声援,声势很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 

廷又派戚继光援救。戚继光带了新军赶到宁德,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 

十里外的横屿岛。那儿四面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儿扎了大营盘踞,当 

地明军也不敢去攻打他们。 

     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知道那条水道既不宽,又不深。当 

天晚上潮落的时候,戚继光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 

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扔在一起,居然铺出了一条路来。戚家军兵士 

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插进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盘 

踞在岛上的二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 

     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 

说:“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这些话很快传到敌人那里。 

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军暂时停止进攻,防备也就松懈下来。就在当天晚 

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总攻击。倭兵毫无准备,匆促应战,禁不住戚家 

军猛攻猛冲,纷纷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 

击,一连攻下了敌人六十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 

戚家军开进兴化城。城里的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大家兴 

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军营来慰劳。 

     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 

廷派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个抗倭名将一起,大败倭寇, 


… Page 46…

收复兴化。公元1565年,俞、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到这时候, 

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234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 

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 

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 

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 (今湖北蕲春,蕲音 

 qí)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医生。父亲李言闻对药草很有研究,李时 

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日子一长,他 

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医药知识渐渐丰 

富起来。 

     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李言 

闻自己是医生,却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李时珍在父亲督促下,在十四 

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别人都替他可 

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他的志愿是做个替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打那时候起,李时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亲学医。正好在这一年,他的 

家乡发生一场大水灾,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百姓。 

李时珍家并不宽裕,但是父子俩都很同情穷人,穷人找他们看病,他们都悉 

心医治,不计报酬。老百姓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病热心,都很感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