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78年去世的拉斐尔·巴伦廷·巴尔迪维索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19世纪
后期,智利也曾出现过政教分离的“宗教改革”,并通过了一些法律。例如
建立世俗公墓、禁止建立宗教性私人墓地、非宗教仪式的婚姻和民间结婚登
记等等。但天主教在教育方面仍占很大的优势。教会学校为教会和世俗培养
了一大批年轻人,1888年建立了天主教大学。
在阿根廷,19世纪末,尤其是80年代,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引起了世
… Page 58…
俗政权和教权之间激烈冲突,以致一些教权主义者被从国家政府机构中清除
了出去,反教权运动迫使政府对于教会的势力施加了限制。例如把教会大本
营科尔多瓦的教会公墓收归国有,公民只能向市立公墓办理埋葬登记;免去
学校中天主教徒的教职,规定学龄儿童必须受世俗的初级义务教育。同时,
在英国资本家的支持下,把教会的特权一律撤销的呼声在19世纪末期也成了
反教权的组成部分。
禁忌美洲有许多日常禁忌与欧洲相同,例如男子与女子同行,不可抢路;
男子与女子握手,不得先伸手;穿无袖衣不得进教堂;禁忌“13”、“星期
五”等等。但也有不少美洲自己的禁忌。
在美国,清教徒最忌讳“轻漫地谈论上帝”。
在加拿大,在家吃饭时不能说悲伤的话,不说关于死亡、性生活方面的
话;不能在梯子下面走;不要把盐弄撒了等等。
在巴西,每年8月13日,人们都要遵循早上起床必须右脚先踩地板,接
着在最近的木头上敲3下;不许洗头、吃喝要节制,不许从梯子上踏过,避
开猫等规矩,据说这样可避邪走运。
在智利,人们认为“5”是不祥的数。
火地岛居民不许提死人的名字。
爱斯基摩人,人死埋葬后的5天之内村里人不得打猎、捕鱼,曾接触过
尸体的人不得做任何工作。
玛雅人禁止男女青年之间随便往来。
(7)各地趣闻
①三条腿的奇人。美国有一个叫连狄尼的人,长了三条基本一样长的腿,
并从第三条腿膝盖处还长出一条很小的腿。他可利用这三条腿走路、跑步、
跳高、骑自行车、骑马、溜冰、踢足球、开汽车、游泳、甚至把第三条腿当
椅子。
连狄尼1889年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塞拉古斯市郊。8岁时随家移居美
国,受到正规教育,后来受到马戏团邀请,到各地表演他如何灵活地运用他
的三条腿,并以此为生。直到1966年他因病去世,活了78岁。
②身怀绝技的人。查尔斯·布郎丁是一个身怀绝技的人,19世纪中,他
开始在北美尼亚加拉大瀑布上空50米高处横拉370米的绳索,从绳索上大步
流星走过去。到1896年再度横跨了尼亚加拉大瀑布。他多次表演瀑布走索,
甚至在绳索上踏高跷、翻筋斗、推独轮车、带灶具做煎蛋……真是世界一绝。
1897年72岁的查尔斯在家中安然逝世。
③价值高昂的错印邮票。1918年,美国发行了一套航空邮票,最高面值
24美分,边框深红色,中心部分为蓝色。印邮票时,由于工人换版时疏忽,
将一个印章“主图倒印”,飞机成了倒飞机。这种错体邮票价格昂贵,据说
美国人华尔曾用一枚这样的邮票换得50辆豪华轿车。
… Page 59…
四、亚洲现代早期的习俗
1。中国现代早期的习俗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们对旧封建习俗的抨
击和对西方文化的提倡,义和团运动的冲击、辛亥革命的胜利,封建清政府
的灭亡,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西方文化风俗的传入,这些都促进了这个
时期中国社会风俗的进一步演变。这种演变首先表现在新旧习俗的变更上。
(1)西方之影响,中国之变化
19世纪末期,西方洋货大量涌入中国,例如被称为洋油的煤油,在上海
1871年进口为7。6万加伦,1899年为5529。3万加伦,近30年增加了700
多倍。被称为洋火的火柴,1875年全国进口为18。6万两,到1887年增至67。2
万两。煤油的进口,不仅用于照明,还供饮爨及取暖之用。“洋火”的涌入,
使人们弃置了原始的取火和用火镰与“纸媒”取火的方法。进口洋纱,1871
年从上海进口12万担,洋布1300万匹,1897年洋纱猛增至158。2万担,1899
年进口洋布1700万匹。洋纱洋布的倾销,使人们在衣着服饰方面的消费习惯
有了改变。人们在祭祀、应酬、或往来于稠人广众之中,穿洋布细密光泽者
以为外观美丽的人多了起来,而且出现了“农民亦争服洋布”,“小康之家”
出门则官纱仿绸不以为佳。“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埃”的现象。
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工厂,以1895年—1913年间建立的重要外国厂
矿为例:纺织、食品、水电及其他企业97家;矿冶、机器造船39家;另外
还有制冰、冷藏、火柴、橡胶、唱片、乐器、造纸、制革、肥皂厂等未统计
的无数小企业。这便使许多人改变了自己生活方式。如农民流入城市谋生,
妇女进工厂,小孩当童工,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了。
外国人在中国建设公共事业,首先是为其侨民服务的,如上海1862年修
建了第一条越界西式马路,静安寺路;1865年首先安装了煤气路灯;架设了
第一条陆路电报线;1874年法国商人米拉,从日本引进第一批人力车;1882
年,英商的上海电光公司开始架设路灯照明;1893年,电灯用户扩大;1883
年,自来水首次放水;1908年有了有轨电车,1914年出现了无轨电车。20
世纪初,中国已有了进口汽车。城市的道路也得到了改造。例如上海 1896
年筑成了外马路,后又修建了内马路。1861年天津租界的马路建成,1883
年华界马路建成,1901年出现了环城马路,1905年修建汉口马路。马路上的
照明也由煤气灯变成了电灯。
西方的娱乐方式也传入了中国。19世纪90年代电影进入上海。1896年
在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1898年在九江放映了美国的“电光影戏”,1909
年,外商雷马斯创建了上海第一家电影院—虹口大戏院,放映的第一部正式
片名为《龙巢》。另外音乐会、跳舞会、游泳会、乘马会、板球、射击等也
相继传入中国。
西方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也促进了中国人观
念的变化,禁缠足运动便是其中一例。妇女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陋俗,
曾受到中国无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和反对。1897年在上海成立不缠足总会,
1898年,湖南成立不缠足会,接着是两湖不缠足会成立,禁缠足运动不断发
展。到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制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时,在《军政府宣言》
中规定,要扫除的风俗之害,包括奴婢之蓄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
… Page 60…
风水之阻害等。1912年3月13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
文,以法律形式禁止了缠足这一陋俗。
现代早期,中国还产生了一些新节日,例如“五一节”。1889年第二国
际通过“五一”节的决议后,中国工人阶级最早于1907年响应第二国际的号
召,同时也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以铁路工人为主的哈尔滨人民开始了庆祝
“五一”节的活动。1913年广州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举行了“五一”节活动,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还出现了一首关于“五一”节的歌曲:红旗飞舞,
走上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
力齐进取。
其他新产生的节日还有:1月1日民国成立日,10月10日国庆日,3月
29日革命先烈纪念日,5月9日国耻纪念日,还有孙中山诞辰日,国际妇女
节,儿童节(4月4日),教师节和植树节等等。
植树节。植树节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1883年孙中山先生从美国檀香
山带回一株酸豆树,亲手种植在自己的庭院里。他号召人民在全国造大规模
的森林。因此,在民国4年,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孙中山逝世后,
政府于1929年2月9日公布,各省应于每年3月12日—总理逝世纪念日,
举行植树仪式及造林运动,以唤起民众注意林业。
(2)传统习俗的演变和发展
①传统节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民传统的春节,也称“过年”。
正月的第一天,旧时称元旦。将正月初一定名春节,是现代的事。1912年初,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中国改用阳历 (公历),并
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不过并未正式命名为“元
旦”,正式定名“元旦”和“春节”的名称是1949年的事。
在农村,新春佳节有剪纸贴窗花的习惯,窗花的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
的花、鸟、鱼、虫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更有不少新的社会内容。例如《鱼
童》,就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反侵略掠夺的民族气节。
贴春联,也是春节主要传统习俗之一,它的内容最能反映社会的变迁。
例如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曹锟赌选总统后,曾有人题了这样一幅对联:民
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算东西。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灯节”。
元宵节期间,传统的习俗有扎花灯。扎花灯的习俗随着科技的发展,也
不断改进。由油灯到蜡烛、由气灯到电石灯、沼气灯,直到19世纪70年代
又使用了电灯,进而又有了霓红灯、日光灯。这些灯的发明改进和丰富了我
国灯节的彩灯。
元宵是元宵节的食品,又称汤元,是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名称。但在
1912年袁世凯当大总统时,下令硬把元宵改为汤元。原来袁世凯篡夺辛亥革
命的成果,当了总统,还想当皇帝,可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总提心吊胆。
因为“元”“袁”“消”“宵”同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
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元。
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填仓节、春龙节、寒食节、牛王诞、瑞午节、
姑姑节、女儿节、中秋节、祭祖节、冬至节、腊八节、扫尘日、迎春日等等。
②衣食住行。服饰。清末民初,满汉男子的服装为内穿对襟衫和长裤,
外穿大襟长衫,讲究的长衫外再加上一件马褂,称为“长袍马褂”。
… Page 61…
辛亥革命时期,满人的服饰也成了革命的目标。民国初年服饰习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