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

第21部分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21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议通过了民国《礼制》,共2章7条,全文如下: 

     第一章男子礼 

     第一条,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第二条,庆典、祭典、婚礼、丧礼、聘问,用脱帽三鞠躬礼。 

     第三条,公宴、公礼式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用脱帽一鞠躬礼。 

     第四条,寻常相见,用脱帽礼。 

     第五条,军人警察有特别规定者,不适本制。 

     第二章 女子礼 

     第六条,女子礼适用节二条、第三条之规定,但不脱帽。寻常相见,用 

一鞠躬礼。 


… Page 64…

     …… 



      (《东方杂志》第9卷第4号,1912年9月)。 

     除废除跪拜礼外,民国初年还革除了清官厅中的“大人”、“老爷”等 

称呼,而提倡西洋或东洋的“先生”或“君”。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 

政府以临时总统孙中山名义公布《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 

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 

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 

称,殊为共和政治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 

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为此令仰该部遵照,速即道知各官 

署,并饬饰所属,咸喻此意”。 (《孙中山全集》第2卷,节155页) 

     由此,“大人”、“老爷”改称“先生”。青年知识分子中要称“某君” 

一度十分流行。 

     在社会交往中,中国传统礼仪中的大名帖逐被西式名片所代替。清末民 

初,名片已普及至中小工商业者和士兵阶层。 

     在男女的交往中,受西方男女社交公开风尚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男 

女授受不亲”的礼教被打破。女子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她们乘汽车、上戏 

院、交朋友、甚至男女携手而行,同车而坐,已不再被禁止,人们也见以为 

常了。 

     ④婚丧嫁娶。婚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以包办、买卖婚姻为 

主要特征的婚姻。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的婚俗也受到了西俗的影响,社 

会上出现了自由恋爱、自主结婚和夫妻平等的风俗。提倡这种新风尚的主要 

是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他们创立组织如“自由结婚演说会”,撰写文章, 

大力提倡自由婚姻,其中一些人还勇敢地带头实现自由婚姻。例如1907年, 

上海《女子世界》杂志第6期就报道了范绍洛、林惠的婚礼,称他们“自由 

结婚,在东京订定”。在195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歌谣资料》第一 

集中,收集了当时广东流行的一首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 

自由选婿”。在一些开明的人士中也提倡自由恋爱和婚姻平等。例如蔡元培 

先生就提出了男女婚姻平等的五个条件:女子须天足;女子须识字;男方不 

娶妾,男死女可嫁;男女双方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在男女自由恋爱思想的推动下,西式婚礼仪式也日渐传开。据记载,在 

太平天国时期就已有模仿西式婚礼的史实。到了清末,出现了中式婚礼杂加 

西礼内容的“文明婚礼”。徐珂在《清稗类钞·婚姻类》中对此婚礼作了较 

详细的记载:“亲迎之礼,晚近不用者多,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 

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 

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民国初期所规定的新式婚礼与徐珂记载的“文明婚礼”大同小异,共分 

三节:第一节,行结婚礼;第二节,行见亲礼;第三节,行受贺礼。 

     丧俗。清末民初,丧俗中传统的礼俗占主要形式。民国初年,“《民国 

服制》中规定,参加丧礼,男子左腕佩黑纱,女子胸际缀黑纱结。吊仪,具 

挽联、挽幛、香花等为礼,商埠有送花圈者,但非初丧即送,宜于安葬时送 

之,因为花圈为安置墓上所用。灵堂前供亡人影像一张,并陈列香花等件, 

及亲友所赠之挽联、挽幛、香花等。丧仪次序为:奏乐、唱歌上花……向灵 

前行礼三鞠躬。演说亡人事实。举衰、奏乐、唱歌、谢来宾,一鞠躬。发引 


… Page 65…

用檀花提炉、盆花、挽联、挽幛、花圈、亡人照影、祭席。主人随之,后为 

灵柩,接着是来宾送葬者。” (严昌洪著《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浙江人 

民出版社,第258—259页)。严昌洪还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了中国丧俗受西 

方影响的种种现象:在广州,冥镪已变成“冥币”,“冥洋”,昔日纸做的 

堂皇殿宇已变为耸拔的洋楼,纸轿纸马又为纸扎黄包车、汽车所代替。尤其 

是在浩浩荡荡的出殡行列中,出现了军乐队,高奏“前进,基督的士兵们” 

的乐曲,成为莫大的讽刺。(同上,第103页)。 

    ⑤宗教与禁忌。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现代早期的宗教有佛教、道教、 

基督教。中国的民众中存在着多神崇拜,相信万物有灵。通常所信仰的神有 

玉皇大帝、阎罗、土地神、灶神、财神、寿星等等。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中注定”的信仰在民众中极为普遍,由 

此而产生出了许多看相、占卜、算命等迷信活动。 

     由于“信命”而生出许多禁忌,如乘船时不能说“翻”字,十二生肖相 

克的两个属相之人不能婚配等等。 

     “信命”的禁忌只是民众中的一种迷信,而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为国 

为民发动的一次禁烟运动则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1906年9月20日,清廷下诏禁鸦片,限定10年内,将洋药、土药之害 

一律革除干净,并令议订严禁吸食、禁种罂粟章程。有关章程规定,内外文 

武大臣限半年内将烟瘾戒除。1911年3月25日,清政府重申烟禁,同时派 

了一任又一任禁烟大臣,又通过与英国政府多次交涉,于1908年1月1日订 

立《中英试办禁烟章程》,1911年5月8日又与英续订禁烟条件,并规定1917 

年禁绝输入。清政府还于1909年发起并召开了有13国代表参加的第二次万 

国禁烟会议。通过种种努力,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大部分省份已基本禁绝了 

鸦片。 



                     2。日本明治维新后习俗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日本明治维新措施逐渐实施和发展的时期。 

日本由此从封建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在这种社会大变革的影响下,日 

本的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以学习西方社会文化为形式,以 

发展日本资本主义为目的的。 

      (1)新旧习俗的变更 

    ①禁止男女混合浴。1791年1月11日,1869年2月20日,日本政府和 

东京府都分别发出过禁止男女混合浴的法令,并要求在入口处挂上门帘,以 

遮人眼目,但屡禁不止。1900年5月22日,明治政府又一次规定禁止男女 

混合浴。 

    ②禁女性断发。1872年4月5日,日本政府发布“禁止女性断发令”。 

断发就是将发剪断,不结扎。 

     过去日本男女都结发,只是发型不同。男子不结发,只限于特殊阶层。 

明治维新以后,男女不结发的人增多了。1871年开始,有的县府对男子发布 

了“断发令”。但开始它并不为人们所接受,为此有些地方的町长带头断发, 

并对结发理发馆施加地方税,对断发的则免税,以鼓励男子断发。据记载, 

东京大学用了10年多的时间才完成断发。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女子也断起 

发来。于是为了阻止女子断发而发布了“禁断发令”。日本女子真正断发是 


… Page 66…

进入昭和时代后的事了。起初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女兵断发是防生寄生虫 

的。 

     ③禁刺青。1872年3月29日,日本政府颁布禁止刺青的命令。自古以 

来日本就有刺青的习俗,在奄美岛,冲绳岛等地,明治以前女子刺青也很盛 

行。直到禁刺令的发布。 

     ④残酷的剖腹刑被废。“剖腹刑”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刑罚。这种刑 

罚一直延续到明治初期。1873年6月,国家颁布的《议定律例》才废除了这 

种刑罚。然而,剖腹这种自古沿袭的自杀方法却一直保存了下来。 

     ⑤“产房”的消失。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的农村,每个村子都设有“产 

房”小屋,专供村里的妇女生孩子时使用。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生产的血是 

脏的,怕血污染,产妇都要被送到“产房”小屋中去生产。明治维新之后, 

由于科学的发展,怕血污染的观念迅速淡漠了,许多村里都取消了这种“产 

房”小屋。有的地方,如香川县伊吹岛和志摩牛岛等地区,“产房”小屋经 

过改造,成了产妇的休养之类的设施。 

     ⑥女子成年礼的绝迹。在日本的奈良、平安时期,曾把染黑牙齿作为女 

子成年的标志之一。女子在15岁以上,不分良贱,都必须举行染牙的成年礼 

才可出嫁。这一习俗一直沿续了下来。女子成年礼在各地有一定的差异,年 

龄上是13—17岁之间不等;有的地方是在婚礼之前或婚礼后,还有的地方是 

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期,才被认为到了成年,而举行染牙的成年礼。这一习 

俗到了明治时期便渐渐绝迹了。 

     ⑦戒严令之始。1892年8月5日,日本太政官第16号公告颁布戒严令。 

1905年东京首次施行戒严令。当时,由于群众上街游行,反对日俄满条约, 

烧毁了警察岗楼,政府采取镇压手段,以平息人民的斗争。 

     ⑧未成年者禁烟法。1900年3月7日,日本公布《未成年者禁烟法》, 

其中规定对不制止子女吸烟的家长要处以罚款。 

     ⑨人力车。日本人力车的发明人是和泉要助。1870年他制造成功人力 

车。当这种车在东京市出现时,立刻受到人们的欢迎。当时人们称此车为“人 

车”。 

     ⑩铁道纪念日。1872年10月14日,东京至横滨的铁路开始通车,故定 

这天为日本的铁道纪念日。 

     明治天皇参加了通车典礼,并登车试乘。当时车身为英国人制造,司机 

是外国人,车速为每小时30公里,车座是席垫。更有趣的是,由于日本人有 

进屋脱鞋的习惯,因此很多人把木屐脱在车站上才登车。 

      (1)出租车上街。1913年8月10日,东京开始有了出租车,相隔1年, 

1924年,大阪也有了出租车。当时乘出租,不分路程远近,一次1日元,所 

以也叫1元出租车。 

      (12)电气纪念日。1879年3月25日,日本设立中央电信局,开始使 

用电灯。当时东京都大学的大厅里同时亮起350盏明灯。1880年,东京的银 

广告大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