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 >

第12部分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第12部分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装甲400毫米,水平装甲200毫米,主机15万马力,最高航速27节,舰 

员2300人。一颗炮弹的重量达1452公斤。其舰炮射程较大,可以远在敌舰 

火炮射程之外实施猛烈的炮火攻击。日本将其视为精神支柱。英美法也拥有 

多艘主力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坦克的威力开始被人们重视,认为其是              克 

服堑壕体系和实施进攻的最好武器。因而坦克得到迅速发展。英德美等国在 

这一时期的坦克,通常重量为16。5—56吨,前甲板厚度为30—102毫米, 

速度为25—5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100—225公里,装备火炮1门、机 

枪1—2挺。其中德国的T—V(豹式)和TVT(虎式)坦克是当时世界上性 

能最好的坦克,远远超过了其它国家。原来没有制造能力的苏俄,从 1921 

年开始试制,1927年即开始装备部队,和1939年已可以生产性能较好的KB 

型坦克和T—34型坦克。KB—1型坦克重47。5吨,前装甲 

     厚度75—100毫米,最高时速35公里,最大行程420公里,装配火炮1 

门,机枪2挺。此外,两栖坦克也在此时期出现,装甲运输车、装甲火车和 

装甲汽车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火炮的种类已很齐全,有地面炮、高射炮、航空 

炮、坦克炮、舰炮和海岸炮,有各种口径的榴弹炮,加农炮、臼炮、迫击炮。 


… Page 4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火炮的发展主要是提高弹丸威力,射击精度、射程、时 

速、火力机动性能,使用的可靠性和维护的简便性。据对主要列强国家的几 

种主要火炮的统计,火炮全重15。6—68吨,火炮口径76—88毫米。加农炮 

和榴弹炮的方向射界24—360度,弹药基数38—56发,最大装甲厚度38— 

200毫米,最大时速20—72公里。海军舰炮性能也有很大提高,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大型军舰火炮射程只有11公里,而这时期舰炮射程已增至20—45 

公里,并改进了弹道性能,增强了炮弹的破坏力,装药的自动化。在研制新 

型火炮方面,注重研制复合性能炮,同时兼有加农炮与榴弹炮、或榴弹炮与 

迫击炮的性能。3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多管火箭炮,弹道导弹和原子弹,火 

炮领域孕育着极重大的突破,并在大战中用于战争实践。在这些方面,美、 

德、苏居于领先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线电通讯已被广泛应用于战场,但那时无线电通 

讯还不稳定。战后,三级管用于无线电,大大提高了远距离通讯效果。30年 

代初,开始了雷达的研制,德国于1933年,日本于1936年先后开始研制监 

测飞机的雷达,但在实战应用上,英国居于领先地位。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前已在其南部海岸建立了一道雷达警戒线。雷达及声纳装置的研制使用, 

对后来的海空战争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武器装备的发展与新的军兵种 

     武器装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对军队的现代化发展产 

生了最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开始只用于侦察,后 

期才开始进行空战和轰炸,但也只是十几架到几十架的编队。多数国家把飞 

机配属于陆海军以配合作战,只有英国在战争后期就建立了独立的空军。战 

后,空军地位迅速提高,意大利于1923年,德国于1935年建立了独立的空 

军,日本空军也基本独立。苏联在战前已把空军分为统帅部航空兵(战略轰 

炸)、方面军航空兵(军区所属)、集团军航空兵(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所属) 

和军属航空兵。1935年,又独立出海军航空兵。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这 

一时期轰炸机比重增加了1。5倍,而歼击机、侦察机减少,这时的空军已能 

实施各种战略、战役和战斗任务,已成为各国武装力量的重要军种之一。同 

时,随着空军的飞速发展,防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国都 

相继成立了防空军。 

     这时期还有一个兵种发展极为迅速,这就是装甲兵。20年代以后,各主 

要列强国家的坦克制造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军事家认为,要把战争从阵地 

战的死胡同中拖出来,就必须大力发展装甲兵种。从30年代开始,德国的 

装甲兵发展最快,到1939年,德国已拥有3195辆坦克,而且大部分编在坦 

克师和轻甲师中,并把这些师编入各种建制的坦克军和摩托化军中,战争中 

德军又组建了坦克集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军的装甲兵也是30年代以 

后发展起来的,1929年,组建了一个试验性的机械化团。第二年扩编为机械 

化旅,1932年,组建机械化军,1938年,组建坦克军。苏德战争爆发后, 


… Page 43…

苏军开始大量组建机械化部队。 

     随着军队装备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争需要更多的工程保障、化学 

保障、无线电技术保障、通讯保障和道路桥梁保障及其它后勒保障,而科学 

技术的发展也为专业兵种的建立提供了条件。20年代前后,大多数国家的军 

队中有了工程兵、通讯兵、无线电技术部队、铁道兵、汽车兵等专业兵种。 



                        2。军事理论的繁荣与突破 



      (1)制空权理论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备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用于指导战争的军事理论急 

迫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都在总结战争 

得失,因而大大促进了这一时期军事理论的发展。 

     制空权这一理论是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于20年代提出。杜黑 (1869 

—1930)早年毕业于都灵军事工程学校,毕业后授炮兵中尉军衔,后又进陆 

军大学学习。20世纪初,受命参加研究意大利军队机械化问题,即予见到飞 

机在军事上将有重大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任意大利第一个陆军航空营 

营长,曾积极支持研制意大利第一架3发动机大型轰炸机。由于在建设空军 

的问题上与当局意见相左,于1915年辞去军职。但在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后,杜黑又重返军队,任米兰师的参谋长,后因激烈指责陆军司令部 

无能,被军事法庭判监禁1年。1918年,新任的意军总司令任命杜黑为航空 

署主任,但他5个月后又辞职。1921年,出版《制空权》后,被晋升为少将。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杜黑为航空部部长,但1923年再次退职,专门 

从事著述,直至1930年病逝于罗马。他一生著有4本主要著作:《制空权》、 

 《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扼要的重述》和《19××年的战争》。 

     杜黑是最早系统地阐述了建设空军和使用空军的思想的军事理论家,创 

立了崭新的制空权理论。他很早就予见到飞机这一新技术成就用于战争,必 

将引起战争的革命。将出现新的武装力量——空军、新的战争领域——空中 

战场、新的战争式样——空中战争,飞机用于战争就彻底改变了战争面貌, 

是战争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战争将成为全民的、总体的、不分前方后方、战 

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绝对重要,就是要阻止敌人飞 

行的同时,自己能保持飞行。这是杜黑理论的核心。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 

丧失制空权就是战败。他认为,夺取制空权只能依靠空军,因此建立了一支 

与海陆军并列的独立空军是绝对必要的。而且独立空军的重要性将迅速扩 

大,陆军和海军的重要性则相应减小。空军主要由轰炸机、战斗机及少量侦 

察机组成。空军是一支进攻的力量,不适于防御,地面防空兵是一种浪费。 

空中力量应当集中使用,用于进攻。空军在夺取制空权以后可以支援陆海军 

作战,但配属于陆海军的航空兵是多余的、无用的、甚 至是有害的。空军 

要不顾敌方的空中进攻,集中最大力量对敌方发动更大的进攻,结合使用爆 


… Page 44…

破弹、燃烧弹、毒气弹攻击敌人抵抗最薄弱的部位:后方城市和居民中心, 

以摧毁敌人的物质和精神抵抗。未来战争的结局要由打击敌国人民的斗志来 

决定。杜黑由此认为,应当建立强大的民航和航空工业,意大利的民航和航 

空工业应当在欧洲领先。他认为,建立空军比建设庞大的陆海军费用要小得 

多,但作用却极大。航空兵是一支年轻大胆、富有创新精神的兵种,因而应 

当着重发展,意大利特别适合发展空军。总之,杜黑所强调的就是空军是未 

来战争中决定性的力量。 

    杜黑的制空权理论,使他成为一位极富创见的军事思想家,在空军学术 

史上占有先驱的地位。但这时的空军还处在大发展的初期,缺乏实践,使他 

的理论带有很大的预测性和主观性,因而即有惊人的准确性,也有重大的失 

误。杜黑虽敏锐地预见到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却过份夸大。夸 

大了夺取制空权的作用,也夸大了轰炸的物质和精神效果,贬低了陆海军及 

防空军的作用。 

    杜黑理论中的合理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逐渐被各国所接受。德国空 

军在重建过程中就深受其理论影响,寻求建立一支战略轰炸部队,通过空中 

进攻敌人的工业设施和交通线来削弱其抵抗能力,动摇其士气民心。虽然曾 

有一段时期限于财力能力,转而集中生产中型和俯冲轰炸机,但其强调发展 

进攻性武器——轰炸机是始终未变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到1938年8月, 

德国空军拥有的第一线飞机有2660架,其中中型轰炸机1157架、俯冲轰炸 

机207架、强击机173架,共占其作战飞机的57。7%,明显地显示出攻击性。 

而美英实际上也是杜黑理论的信奉者,他们使用空军的着眼点更加注重摧毁 

敌方战争潜力和动摇民心士气,因而十分重视发展轰炸机,特别是由于他们 

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相继都建立了远程战略轰炸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英美对德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则充分显示了这种理论的实战意 

义。而法国则墨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验,对飞机的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 

足,因而法国空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根本就无所作为。苏联反对空军制胜 

论,认为空军决定不了地面作战的胜负和整个战争的结局,而重点仍在支援 

海陆军作战。因此苏联重点发展支援飞机。苏联的战略轰炸机虽曾领先于其 

它各国,但后来逐步落后,同时国内的大清洗也使苏空军和飞机设计制造受 

到严重影响。 

      (2)制海权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由美国海军少将A·马汉提出。马汉,1859年毕业于美国 

海军学院,后在海军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1886年,任海军学院院长,1896 

年,以海军少将衔退休。1898年,美西战争时复出,在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