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先后发起昆 (山)张(秋)战役、济
(源)垣(曲)战役和以解放豫北为重点的春季攻势以及向平汉线两侧、鲁
西、晋南地区发起进攻的夏季攻势,共毙伤日伪军3800余人,俘虏日伪军
3。4万余人,收复县城11座,国土6万余平方公里,改变了根据地被分割的
局面。
晋绥抗日根据地军民先后发动了春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攻占了日军重要
据点汾阳,摧毁了日军飞机场等重要设施。同时还攻克日伪据点95个,解
放人口37万,收复国土9。7万多平方里。
在华中战场,新四军主动有计划地对日伪军发起攻势作战。新四军苏中
军区以高邮、兴化、宝应、泰州等地区为重点连续对日伪军发动攻势,举行
了东桥战役,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苏北军区发起了高沟、杨口战役和沿
海攻势作战,使苏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淮北军区与淮南军区合作,举行
了宿(县)南、睢战役,攻克日伪据点80多个,解放人口80多万。苏南军
区两次对苏浙边日伪军发动攻击,控制堤防700里,包围了安庆、芜湖等城
市,从两侧威胁着南京。此外,新四军在鄂豫皖、浙东、皖江、淮南等地也
展开了不同规模的攻势作战。在一年的作战中,新四军共歼灭日伪军5万余
人,解放土地7400多平方里,解放人口160余万。
在华南战场,东江纵队、琼崔纵队也不断出击,举行了春、夏攻势作战,
炸毁了九龙铁桥,歼灭日伪军1800余人,同时,在许多地区建立了抗日民
主政权,使华南抗日根据地拥有300万人口、1。5万名正规军和数万民兵,
华南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八路军、新四军在展开攻势作战的同时,还打到外线,收复失地,开辟
新区。八路军组成了豫西抗日第1至4支队,进入新黄河以东地区开展游击
战争。新四军第5师一部进入豫南,开辟了平汉路以东地区,并向北发展。
第4师主力向豫皖苏进军,粉碎了日伪军两次大规模进攻,恢复了豫皖苏边
… Page 87…
抗日根据地。通过八路军、新四军的外线作战,大量歼灭敌人,扩大了根据
地,进一步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
为了建立南方根据地,1944年11月,第359旅主力4000余人组成南下
支队挺进湘粤边,开辟了湘鄂赣边根据地。同年12月,新四军第1师的3
个团由苏中渡江南下,与第16旅会合,取得了天目山反顽战役的胜利,开
辟了苏浙皖抗日根据地。
在反击日寇的战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人民武装力量和根
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到1945年春,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
万人,根据地扩大到19个,总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9550万人。
这19个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包围着日军盘踞的大部分重要城市、
交通线和海岸线,处于反攻的前哨。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
抗日的大后方,也是中国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北抗日根据地由
晋察冀、晋冀豫、晋绥、冀热辽、山东等6个根据地组成,它能随时切断华
北与东北的联系,使关内、关外的日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华中根据地由
苏北区、苏中区、苏浙皖区、浙东区、淮北区、淮南区、皖中区、河南区、
鄂豫皖区和湘鄂区等10个根据地区组成,直接威胁着被日军占领的武汉、
南京、徐州、上海等重要城市;华南根据地由东江区和海南区组成,分别威
胁着广州、香港和控制着日军通往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的要道。这些根
据地的重要战略位置,决定了根据地必将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主要战
场。19个根据地的形成,使日军占领的大多数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人
民军队的包围之中,为即将到来的全面大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7。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根本的转折,同盟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
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形势的转折使同盟国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为了制定
今后的战略计划,并就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进行商讨,苏、美、英三国政府
首脑先后举行了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为了做好德黑兰会议的具体准备工作,1943年10月至30日召开了苏、
美、英三国莫斯科外长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美
国国务卿科德尔·赫本、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以及三国的一些高级
军事参谋人员。这次会议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联合行动加速战争结束及战后建
立安全制度的《普遍安全宣言》。会议认为,中国已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四大
国之一进行战争,于是商定由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傅秉常与三国外长一起在宣
言上签了字。会议还通了 《关于意大利的宣言》、《关于奥地利的宣言》。
此外,会议还决定在伦敦设置欧洲咨询委员会,继续研究如何处理德国、意
大利和奥地利问题,并负责制订有关法西斯国家投降的条款。这次会议解决
了三国间的某些分歧,初步提出了解决一些国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召开
… Page 88…
三国首脑会议作了充分的准备。
莫斯科外长会议后不久,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前往德黑兰途中,于 1943
年11月22日至26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与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举行了开罗
会议。会上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在征得斯大林同意后,于
12月1日公布。《宣言》规定:中、美、英三国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
日本的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和占领的
一切岛屿,把侵占中国的领土东北各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给中国。使
朝鲜独立。三国表示加强合作,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开罗会议结束后,11月28日至12月1日,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
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会议。这是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自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来举行的第一次会晤。三国外长和军事政治顾问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加速击溃德国法西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经
过几次讨论,三方对开辟第二战场达成协议。美、英明确了承担在欧洲开辟
第二战场的义务,决定于1944年5月,实施横渡英吉利海峡,从法国北部
登陆的“霸王作战计划”。苏联保证在实施“霸王作战计划”时,苏军在东
线将发动大规模攻势,以阻止德军向西线调兵。
在对日作战问题上,斯大林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苏联将
参加对日作战。
会议还对分割德国、波兰的边界、芬兰、法国、巴尔干以及战后建立国
际组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于12月1日发表了《苏、美、英三国德黑
兰宣言》。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团结与
合作,决定以同盟国联合的力量击败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在战后防止侵略势
力和法西斯残余重新抬头,以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两次会议所取得的成
果,对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起了重大的作用。
… Page 89…
八、盟军的战略反攻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结束
1。苏联在本土对德军的歼灭性打击
(1)苏军与德军1944年的作战计划
由于苏军在1943年进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会战等一系列
重大战役中取得胜利,使苏德战场上两军的战略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德国法西斯处于内外交困的被动地位,已经认识到,在苏德战场上的优势已
完全丧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能转入战略防御,保住
已经侵占的地盘,补充力量,恢复元气,伺机反攻,夺回战争主动权。同时,
德军还要应付英、美盟军从西线发动的进攻,加强西线的防御力量。这时,
德军认为只要能够顺利地击退西线的新进攻,就会给英美盟军以精神上的毁
灭性打击,使英美政府丧失最后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促使反法西斯联盟
内部出现冲突和裂痕。但是,在德军的战略部署上,却再一次重犯了德国历
史上两线作战的错误。德军制定的作战计划是,用现有的力量“坚守东方的
每一寸土地”,稳定东方战线,使苏军不能靠近德国边境;新编的部队屯积
在西线,击退英美的进攻,夺取战争主动权,然后,把西线腾出的兵力用于
攻击东线和地中海地区,以便“胜利地结束战争”。这种战略部署决定了德
国失败的命运。
而苏军凭借在战略转折阶段中所取得的军事优势和高昂的土气,积极进
行战略反攻的准备。苏军反攻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把德国法西斯逐出苏联,
彻底解放苏联本土;支持东欧、东南欧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侵略,争取国家
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苏军的作战计划是:在西南战
线上,主要打击德国的“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解放乌克兰弟
聂伯河右岸地区和克里米亚;在西北战线上,消灭德国的“北方”集团军群,
完全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打通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要道,继而击
溃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解放白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由此形成从波罗的
海到黑海广阔战线上对德军的强大攻势。为实现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苏军
最高统帅部集中了616。5万人的兵力和大量的飞机、大炮,并得到了敌后游
击队和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阻止德军调集后备力量,由此开始了苏联
夺取卫国战争决定性胜利的新阶段。
(2)收复列宁格勒州
苏军对德军实施第一次歼灭性打击发生在1944年1月的列宁格勒和诺
夫哥罗德地区。1月14日,苏军按照原定计划,在西北线首先发起攻击。对
于苏军的反攻,德军已有准备,在列宁格勒地区部署了德军最精锐的第 18
军,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以阻止苏军的反攻。在戈沃罗夫大将和梅雷茨
可夫大将的指挥下,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两支部队分别从南北
… Page 90…
两个方向同时向诺夫哥罗德的德军阵地开始攻击。德军调集步兵和坦克发动
反冲击阻止苏军前进,但均未奏效,两天的激战,苏军突破了德军的防御阵
地。德军统帅部急忙从后备队中抽调了4个步兵师作为增援。经过艰苦战斗,
苏军终于在1月20日全面突破了德军的坚固阵地,解放了诺夫哥罗德。
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