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军事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个殖民地师。
这一时期最大的国防建设就是建立马奇诺防线。这条防线的修筑完全体
现了法国军队在国防政策方面的总体设想。防线从1929年开始修建,当时
的战争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说服了国会,使它拨出了29亿法郎,以后又拨
款12亿多法郎,终于修成了法国人自以为是不可愈越、牢不可破的防线,
… Page 11…
他们可以在马奇诺防线后高枕无忧了。
这一时期军队的装备也有所改善。步兵的火力得到加强,机枪,火炮受
到青睐,但坦克装甲车则受到忽视。尽管法国的坦克之父艾斯蒂安将军在20
年代就予见到,快速机动是达成突然袭击的最有力的手段,用装甲车打败敌
人,有朝一日我们要装备1万辆装甲车,对100公里以外的敌阵地实施新的
打击。要求把坦克装甲部队单独出来做为一支独立的进攻力量来使用。但这
与法军的整体防务思想是不符的,因此受到冷落也是必然的。它是不会为以
贝当元帅为代表的保守势力所接受。因此虽然法国军队在当时拥有3500辆
雷诺公司生产的F。T型坦克,但性能很差,只被视为步兵的随伴武器而编成
10个坦克团和4个坦克营,配属部队。
尽管法国人对飞机的认识并不那么深刻,但对其威力还是注意到了。法
军统帅贝当当时曾认为要生产就生产空中火炮,装在装甲飞机上的火炮能产
生重大效果。法国于1928年成立空军部,但因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使
空军的发展也非常缓慢。
法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沦为海上二等国家。由于有德国这样危
险的邻居,使得法国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大陆上,放在法德边境上。
因此法国海上军事力量在世界海上霸权争夺中的分量越来越小,法国的海军
不仅落后于英美,而且落后于日本,而与意大利相同,他们之间的比例为5∶
5∶3∶1。75∶1。75。已沦为三等国家。此后这个比例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大的
变化。法国20年代到30年代初,海军主要的目标就是在地中海与意大利争
夺那里的海权。
(3)畸型的意大利军队
意大利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战后的瓜分。但由于意大利是后起的“穷人
帝国主义”,实力并不强,因而在分脏过程中屡遭各大国的歧视。1922年10
月,国内外的一系列矛盾终于导致了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的上台。在取得政
权之后,他很快就公开提出要打破欧洲平衡、建立强大的意大利帝国、意大
利要统治地中海等主张。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全国实行军国主义的“民兵”体制,全面推行法西斯
化。规定从1923年1月起对全国公民进行军事教育,全国公民都要按年令、
性别分别编入不同的法西斯准军事组织。在经济上加紧了战略经济的体制转
变。
为了实现其对外扩张的计划,意大利政府大幅度地增加了军费。1922年
—1930年,年均军费达到51。63亿里拉,占全部公共予算的19。2%。
海军是意大利三军中较强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的舰
队已随帝国而灭亡,地中海就只有法国舰队与意大利人争雄了。为称霸地中
海,意大利加紧了海军建设,到3O年代以后,这一进程大大加快。
意大利空军是于战后的1923年正式建立的,受意大利朱利奥·杜黑的
《制空权》理论影响极大,因此意大利政府和军队都十分重视空军的建设,
… Page 12…
当时许多狂热青年都以能参加空军为荣。
意大利陆军是比较弱小的。1932年,陆军也只有兵力29万人,其武器
装备也比较落后,坦克只有几百辆,而且都是仿制英国的袖珍坦克,重量不
过3吨,只能配备机枪,任何可以击穿装甲履带的武器都无法携带。其所拥
有的较好的火炮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奥地利军队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这
个“穷人帝国主义”虽然在对外扩张中张牙舞爪,但却时常露出捉襟见肘的
窘相。
3。一支新型的军队
(1)红军的建立和反对武装干涉
俄国在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从此这个历史上欧洲和世界的大
国,退出了资本主义体系,建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虽然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通过签定《布列斯特和约》逐步退出了世
界大战,但是各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昔日战争中的盟友,极不愿意看到俄
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因而全力支持俄国国内的复辟活动并实施武装干
涉,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建立一支由布尔什维
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拯救这个新生国家最紧急最根本的任务。1918年1
月,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一致赞成建立武装力量。列宁提出,为了保
证劳动群众掌握全部政权和根除剥削者的政治复辟的一切可能,特命令实行
劳动者武装,建立社会主义工农红军。同时,在彼得堡由几百名赤卫队员和
卫戍区各后备团的士兵,组建了红军的第一支部队,即工农红军第1军。红
军建立之初发展极快,仅到1918年春天,就达到20万人。
红军在刚刚建立之时,就面对着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严重的国内战
争,这对于年轻的红军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考验。1918年初,日本和英国的
军舰就开进了海参崴港,3月,英法美三国军队占领摩尔曼斯克,后又占领
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成立了白卫军的“俄国北方政府”,英军还从伊朗侵入
士尔克斯坦和外高加索。5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发动叛乱,由于大批白卫
军的加入,叛军增至6万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和军官,他们占领了西伯利亚广
大地区及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的西部地区,成立了反革命政权。在北高加
索、科尔尼洛夫,邓尼金和阿列克谢也夫等沙皇军官组成了“志愿军”,宣
布讨伐苏维埃政权。德国也违背《布列斯特和约》,进兵乌克兰,哥萨克军
首领克拉斯诺夫在德国支持下,纠集大量兵力进攻察里津和沃罗涅什。国内
外的敌人占领了苏维埃国家3/4的土地,包围了它的中心地带。苏维埃俄国
正在经历着一个极其艰苦的时期。工农红军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发展
和壮大的。
1918年下半年,形势变得开始对红军有利,在各条战线上取得了初步的
胜利。9月,在东方战线上解放了喀山,辛比尔斯克;10月,解放了萨马拉,
… Page 13…
肃清了伏尔加河地区的白军,把敌人赶向了乌拉尔。在南方战线,8月和10
月,红军击退了克拉斯诺夫的顿河哥萨克白军对察里津的两次进攻,保住了
英雄城市,粉碎了南部和东部白卫军实行汇合的企图。在北高加索红军也对
邓尼金部进行了英勇的反击。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
败。11月13日,苏俄宣布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德国占领下的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等地,都举行了武装起义,
赶走了德国军队,分别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到1918年底,由于大战结束,协约国得以集中力量对苏俄进行武装干
涉,形势又变得极为严峻。协约国在俄国南部地区集结了13万兵力,法军
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登陆,英军在巴统等地登陆,联合了当地白军势
力,企图在俄国南部颠覆苏维埃政权。1919年春,西伯利亚的高尔察克在协
约国金钱和武器的援助之下,以4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在长达2千公里的东
方战线上发动全面攻势,配合他进攻的,南有邓尼金,西有波兰白军,彼得
格勒附近有尤登尼哥,北部则有英法美军队。不久,红军东方战线的中部即
被突破。4月,高尔察克占领乌法,逼近喀山,直扑伏尔加河,准备和邓尼
金汇合,直取莫斯科。
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了“一切为了东线”的号召,短时期内,15000多名
共产党员,3千名共青团员,6万多名工人补充到东线红军,4月28日,在
伏龙芝,古比雪夫指挥下的东方战线南路兵团向高尔察克发动反攻,很快突
破阵线。从5月下旬到6月中旬进行了乌法战役,最后终于攻克乌法。东线
部队乘胜前进,7月解放乌拉尔,11月14日,红军占领高尔察克“首都”
鄂木斯克。1920年1月,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消灭了高尔察克残部,共俘6
万多人。这是向协约国和白卫军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从1919年下半年起,协约国和白卫军又从南线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
次进攻的主力是邓尼金的三个集团军。1919年7月初,邓尼金部占领了顿巴
斯和乌克兰大部分地区。邓尼金发布了“向莫斯科进军”的命令,其精锐“志
愿军”沿库尔斯克、奥廖尔、图拉、莫斯科一线进攻。至10月中旬,已占
领沃罗涅什、库尔斯克和奥廖尔,距莫斯科仅200公里。列宁发出了“大家
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伏罗希洛夫等人被
调往南线。从10月起,红军的作战重心从顿河和库理河地区转移到奥廖尔
和沃罗涅什地区。10月中旬,红军在南线300公里的战线上转入反攻,布琼
尼指挥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进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24日,解放沃罗
涅什,随后攻克奥廖尔和库尔斯克,至11月,红军占领了哈尔科夫、基辅、
顿巴斯。192O年1月,红军进抵亚速,进入北高加索,到3月彻底击溃了邓
尼金。
红军在东线和南线决战之时,在彼得格勒附近的白卫军尤登尼奇曾多次
进行配合作战,10月下旬,红军发动进攻,至11月就彻底打垮了尤登尼奇。
1920年春,协约国又组织了第三次进攻,其主力为波兰军队及邓尼金残
… Page 14…
部弗兰格尔。4月25日,波兰军队侵入乌克兰,5月6日,攻陷基辅。以图
哈切夫斯基为司令的红军西方方面军牵制了大量波军,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
指挥的骑兵第一集团军突破波军防线。6月2日,即收复基辅;7月,收复
明斯克、维尔纽斯,随即进入波兰。8月,红军进逼华沙。在协约国的大力
支持下,波军展开反攻,红军受挫,被迫后撤。10月,苏波签定停战协定。
1920年6月,弗兰格尔也集结15万军队发动了攻势,由克里木向北进
攻,至7月占领了乌克兰南部,迫近顿巴斯。8月,红军强渡到第聂伯河左
岸,占领了卡霍夫卡。从8月到10月,弗兰格尔投入精锐部队,配有坦克
和大炮掩护,多次猛攻卡霍夫卡,均未奏效,红军再次建立了由伏龙芝领导
的南方战线。至10月底,对波战争结束,红军得以全力对付弗兰格尔。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