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批评的魅力-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

第16部分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批评的魅力-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失了,天堂的大门永远关闭了,重返又如何可能呢? 


… Page 46…

                           “法兰克福学派”的 

                            美学与文艺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今世界重要理论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影响最大、理论建树最为丰富的流派,它诞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德国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成立(1924)为标志并因此而得名。1931年,德 

国哲学家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rmer,1895—1973)接替卡尔·格 

林贝格出任第二任所长后,该所的研究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从哲学和 

社会学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1932 

年,霍克海默创办的《社会研究杂志》成为该所的理论阵地,并逐渐聚集了 

一批年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如阿多尔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弗洛姆 

等,从而开始了它的鼎盛时期。1933年,德国法西斯上台后,该所成员相继 

流亡美国,继续其理论研究活动。1950年,该所迁回德国法兰克福,在霍克 

海默和阿多尔诺的领导下得以重建,而马尔库塞和弗洛姆则留在美国,仍然 

从事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活动。以上四人,加上曾在该所工作过的本雅 

明,及该所第四任所长,号称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导人的哈贝马斯组成了 

该学派的理论核心,并发表了大量著作,在西方,特别是欧洲和北美,产生 

了巨大反响。六十年代西欧各国大规模学生运动便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 

影响下爆发的。七十年代初以来,随着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和弗 

洛姆相继去世,法兰克福学派作为一个实体虽不复存在,但其理论在国际上 

的影响并未削弱。尤其是哈贝马斯,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活跃在世界理论舞 

台上,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哲学和社会学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也称“批判理论”,因为在它看来,马克思主义的 

本质是批判的,只有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马克思主义才能产生和成 

立。这种批判精神在马克思的著作 (特别是早期著作)中得到明确体现。但 

是,在恩格斯所领导的第二国际以及此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那里,批判的 

本质渐渐削弱甚至完全泯灭了。而要重振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恢复它的批判 

精神,对现代社会作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彻底的批判。1937年,霍克海默 

正式提出,要用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来和传统的理论相抗衡, 

并认为,批判理论的出发点首先在于它对自身的倾向性有清醒的认识,一种 

理论不可能是中立的、纯客观的,它的倾向性必然包含在它的目的之中。在 

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压迫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社会,将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并在 

社会现实中自觉行动的主体,恢复其在社会进化中的核心地位,是批判理论 

的主要目的。传统理论包括社会主义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用以自身再 

生产的“专业化劳动”过程中,从固定的既成事实出发,得出同现存社会相 

适应的“顺从主义”结论,从而蜕变为一种“虚假意识”。而批判理论与此 

相反,它把自身置于社会的自我再生产机制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之外,使 

人意识到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弊病。因此,它是一种否定现有社会再生产 

过程的全新的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和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人本主义倾向。它所关注的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解放问题, 


… Page 47…

  尖锐地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种种异化现象,认为这个社会是 

  一个全面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遭到严重的摧残和压抑。霍克海默指出,资 

  本主义对人的统治是同对自然的奴役联系在一起的,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 

  代化大工业便是这两种统治形式最巧妙的结合。在他看来,“个性的摧毁并 

  非科学技术或人的自我保存的动机所造成的,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物质生 

  产,而应从这种生产的形式,即在工业主义的特殊构架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① 

  中去寻找根源。”马尔库塞在《单维人》中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 

  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对自然和人的统治也日益科学化、合理化。科技的发 

  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使人完全听命于技术和工具的奴役。这种奴役比阶级统治 

  更加野蛮、沉重。它使人丧失了自由和主体性,使劳动、生活和业余时间单 

  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剥夺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虽 

  然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但却将人抛入无休止的消费追逐中,从而扭曲着人 

  的本能:“这个社会在总体上是不合理的,它的生产力摧毁着人的需要和天 

  赋的自由发展,它的和平安定是通过不断的战争威胁来维持的,它的强大是 

                                                                            ① 

  与压迫人的现实可能,平息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 “反对自 

  由的斗争最有效、最坚韧的形式是灌输给人以物质的贪欲,这种贪欲能使人 

                                                       ② 

  的精神斗志颓丧,从而使压迫和奴役永久化。”马尔库塞认为,物质满足作 

  为一种外在的虚假需求使人丧失自我意识,消除了人对社会统治的不满和抗 

  议。人在精神上失去自由,政治上失去选择的可能,思想上则失去批判和否 

  定的能力,从而不得不盲目地依附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的 

  统治,成为资本主义“一体化的牺牲品”。其次,科学技术把现代社会变成 

  了一架机器,一切人和物都沦为被管理的对象,成为新的奴隶。在《启蒙的 

  辩论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断言,曾经把理性从神话的束缚下解放出 

  来的资产阶级启蒙精神虽然使人获得了对自然的统治,但这反过来又变成了 

  一种新的神话,广义地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命令。资产阶级曾用理性清 

  除了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思想迷信,但是,它又创造了包裹在新的科学专制 

  主义下的新迷信。启蒙的理性增强了人与自然对抗的力量,但同时又提高了 

  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统治的力量,导致了新的野蛮,堕落为操纵大众意识,扼 

  杀个性自由的工具。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启蒙的自我摧毁”。启蒙带来了一 

  种破坏性的“盲目的进步”,它系统地消灭了批判精神,消灭了否定,作为 

  一种“技术思维”的统治使人的主体性彻底丧失。商业拜物教渗透于一切生 

  活领域,而思想则被摧毁。这带来了大多数人对一种建筑在科学管理基础之 

  上的社会秩序的盲目服从,人被全面物化,而科学技术仅仅是实行这种暴政 

  的手段而已。哈贝马斯亦强烈指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活世界的“殖 

  民化”倾向,在他看来,当今的西方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经济化,竞争机制的 

  普遍化,建立在“技术原则”之上的官僚化的管理方式以及日益沉重的“效 

  率压力”带来了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物化,人已陷入了“物的统治。” 

       很明显,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的物化的批 

  判来自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的论述。马克思在早期著作, 

  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异化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社 



① 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法兰克福1967 年,第三者15 页。 

① 马尔库塞《单维人》,法兰克福1963 年,第11 页。 

② 马尔库塞《单维人》,第24 页。 


… Page 48…

  会过程,首先是作为劳动者在资本剥削下的现实苦难来分析,认为克服这种 

  异化的唯一途径是消灭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消灭剥削,使劳动不再成为 

  个人生存的手段。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物质极大地丰富,人人不 

  必再为生存而担忧,劳动成为人的自觉需要时,异化才能最终得到克服。 

       然而,这一观点却遭到法兰克福学派的驳斥。他们认为,马克思仅在“劳 

  动”,即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层面上分析异化现象,把革命的目的局限在劳动 

  者贫困状况的改变,似乎只要变革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消灭了剥削,物质上 

  富裕了,人的异化便会得到彻底克服。马尔库塞指责说,这种理论是极其片 

  面的,人的解放并不仅仅是物质——技术层面上的解放,而是整个生存层面 

  上的解放,物质生活的富裕并不等于人的自由和幸福,这在今天的资本主义 

  社会已经得到证明。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尽管已大 

  大提高,但在精神上却陷入了更加沉重的统治,人的物化现象更加严重。哈 

  贝马斯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只注重物质的生产与分配,从而把人类种 

  群的自我保存和发展仅仅归结为“劳动”,这一理论将人完全视为客体化对 

  象,将其思维和行为等同于一种仅与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相关的理性行为,从 

  而完全忽略了人在精神和文化上的需要。 

       二、绝对的否定性。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哲学上反对黑格尔的辩 

  证法,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最终导致肯定,导致同一性,因而是不彻 

  底的。批判理论主张彻底的否定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肯定和同一性。霍克 

  海默宣告,批判理论遵循的是一种“否定的辩证法”,目的在于“揭露一切 

                                                              ① 

  阉割、扭曲、压制人性,阻碍人的自由发展的现象。”马尔库塞认为,哲学 

  在本质上是否定现实、批判现实的,因为只有否定现存的一切,才能打破旧 

  的现实,开创一种新的、超越一切旧事物的现实。阿多尔诺在这方面更加激 

  进,他把“否定的辩证法”视为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认为辩证法的灵魂就 

  在于它的否定性,它是一种摧毁的逻辑,是“对彻底的非同一性的意识”。 

  而否定之否定导致肯定的黑格尔辩证法“最终趋向了同一性原则,趋向妥协, 

  趋向矛盾的调和”,因而是“向现存的统治制度投降”的不彻底的哲学立场。 

  ②阿多尔诺指出:“将否定之否定与肯定等同起来构成黑格尔同一性哲学的精 

  髓,它把形式原则提升到纯形式的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