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说刘邦-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信下令:“将殷盖斩首示众!”
殷盖此时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企盼有人替他到刘邦那里通风报信。可是满营将士,谁敢擅离职守,只好干瞪眼。
不过,正当殷盖被擒之时,早已有人快马把这个消息报告了刘邦。刘邦听说,忙找萧何计议。
刘邦说:“韩信尚未出兵,就先杀我一员大将,恐怕于军不利,你去跟他说说!”
萧何说:“号令行不通,往往就是因为自上而起。如果为了一个殷盖而废除法令,怎么能够管理三军将士?韩信要斩殷盖,正是为大王行法,怎么随便劝止!”
刘邦焦急地说:“殷盖是我至亲,改为重责,免这一次,怎么就要杀头?”
萧何说:“王法无亲,古人早有明训。大王为了国家,怎么只以亲情为念呢?”
刘邦看到一时难以说动萧何,又怕延误大事,忙差郦食其拿着自己的手谕,求韩信免过一次。
郦食其带一个从人,两匹快马向教场飞驰而去,只见殷盖被绑在军营外门,正要开刀问斩。
郦食其大叫:“刀下留人,我有汉王手谕在此!”说着便撞进门去。
守门军官喝住:“元帅军令,军中不可驰马!”立即把郦食其揪下马来,押到韩信帐下,上前禀报:“郦大夫两匹马驰入营中,我等不敢放入,今擒拿在此,请元帅发落!”
韩信说:“军中早有禁令,营中不可驰马,恐防奸人骤至,偷袭营阵。郦大夫熟知兵法,怎么违反军令?”
郦食其说:“我持汉王手谕……”
韩信问曹参:“郦大夫该当何罪?”
曹参说:“突驰军中,犯轻军之罪,当斩首示众!”
韩信说:“郦大夫王旨在身,免去其罪,将从人斩首示众!”
刹那之间,殷盖等两人首级悬挂营门,大小将校,个个胆颤心惊,再无一人敢违军令。
郦食其救不得殷盖,回见刘邦伏地叩头请罪,细说韩信将殷盖和他的从人斩首示众之事。刘邦发怒说:“我亲笔手谕,韩信居然如此,打狗也不看主人,真是岂有此理!”
萧何劝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这是为将之正道,大王何故生此大气?”
刘邦说:“将殷盖斩首示众有何深意?”
萧何说:“这正是所谓杀权贵而威众心,让三军只知主将,而不知有敌国!兵法曾云:内惧主将者胜,外惧强敌者亡!大王得韩信为将,何愁天下不平?”
郦食其也说:“韩元帅军威严谨,深得用兵之法,下臣从人虽然被杀,但是口服心服。破楚之人,必是韩信,望大王下诏奖励,树立韩信军威,让三军知禁!”
刘邦听了萧何、郦食其之语,转怒为喜,令人草诏,差人重奖韩信。三军将校闻听此等情况,更觉韩信军威严格,专心听命。
韩信用兵诡诈迭出,奇谋定突,讲究快、猛、诱、骗……他开门的第一刀就砍在刘邦亲信的头上。刘邦内心不满,可是从大局出发,他又给了韩信更大的权力。刘邦之所以最终夺取天下,这就是其中奥妙之一。
帝师踢一脚,刘邦忍气封韩信
韩信攻下齐国,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了莫大功勋。在情在理,他都应该得到封赏,可是一向足智多谋的韩信此时好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走了一步昏招,狮子大张口的向刘邦讨要齐王的封赏。刘邦因此大怒,不过在陈平和张良的暗示下,狡狐刘邦终于以齐王之封安抚了韩信……
韩信平定赵国、招降燕国之后,一直在赵、燕之地安抚居民,招兵买马,准备进攻齐国,这样过了一年多。
刘邦在荥阳、成皋一带与项羽相恃,最后大败而逃,丢失荥阳、成皋,渡过黄河,来到河南修武(河南省获嘉县)境内,把韩信训练已久,准备伐齐之兵收为己有,叫韩信再募兵马攻齐。
刘邦得到韩信兵马,军威重振,又去跟项羽争夺成皋、荥阳。
韩信伐齐,得先从郦食其说起。
郦食其跟着刘邦重新夺回成皋、荥阳之后,主动请求任务去游说齐国。
郦食其对刘邦说:“燕国、赵国已经归附大王,但是齐国尚未归附。齐国是东方强国,东有泰山、大海,北有济水,西有浊河,南连楚地;并且齐人历来反复无常,惟恐韩信数万人马一时难以平定。目前韩信陈兵齐境,齐王四面受敌,我可以不动刀兵,力争叫齐王拱手来降,希望大王准许我去做这件大事。”
刘邦大喜,派郦食其去游说齐王。
郦食其到了齐国,请求面见齐王。
齐王田广听说韩信陈兵齐境,将要攻打齐国,心中十分害怕,百姓更是胆颤心惊,听说汉使到来,急忙召见。
郦食其从中门而进,漫步徐行,左顾右盼,旁若无人。
齐王田广见此状况,心中不满,说:“你来我齐国为使,怎么不讲使臣之礼,是不是欺负我国没有兵力?”
郦食其说:“汉王刘邦拥有百万之众,威名广布四海。大元帅韩信如今屯兵赵地,随时都可以进兵齐国。齐国军民犹如釜底游鱼,朝不保夕,大王之位难以久保,怎么一开口就说‘有兵力’?老夫这次赴齐,救齐民于水火之中,保大王之位久长。我就是齐国的盟主,大国的使者,又不是来乞求齐王,怎么要以使臣之礼进见呢?大王如果不为齐国百姓着想,不为齐国宗庙着想,马上就可以杀了我,显示大王的威风。如果要为齐国百姓和齐国宗庙着想,最好还是虚心听从我的忠告!”
郦食其真可谓老说客,咄咄逼人之势,使得齐王哭笑不得。
齐王说:“齐国地广人众,国富兵强,南凭楚荆之势,北据燕、赵之险,西借魏、赵为屏,东连滔滔大海,内有文臣良吏治理国家,外有武将勇士保卫边境。你怎么敢说我齐国是‘釜底游鱼,朝不保夕’呢?”
郦食其叹息一声,说:“大王怎么如此夜郎自大、自欺欺人呢?燕国之险,魏、赵之屏,而今安在?你怎么不想想,疆场拼杀,力敌万人,你能与项王比吗?项王占有关中之地但是不能固守,大胜彭城但是不能自立,王国叛,关中失。齐国以区区千里之地,企图阻挡韩信大兵,岂不是自不量力,螳臂挡车吗?”
齐王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齐国难以抵敌韩信之兵。
郦食其说:“大王应该明白天下人心的归向,因此可以推知天下兴亡之所在。大王是否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和天下兴亡之所在?”
田广老实地说:“不知!”
郦食其说:“大王不知天下人心之所向,怎么一开口就说我不懂礼节呢?楚国表面强大但实质弱小,汉王看起来弱小而实质强大。天下疆土汉王已有十之七八,而项王只剩十之二三。项王不知广修仁德,暴虐妄为,滥杀无辜,不思反躬自省,缺乏自知之明。汉王大仁大德,为义帝发丧,率领天下诸侯讨伐逆楚,恩威广布海内。汉王之光可与日月争辉,汉王之德可跟尧、舜比美。现在占有天下军粮之地敖仓,拥有成皋之险,虎视天下,安抚万民。天下之所归心,在汉不在楚!大王趁早归附,开城纳款,一可保全大王之位,二可拯救齐国百姓,这才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策。我这次不远千里到你们齐国来,实在是为了齐国,不是为了汉王!大王应该反复比较比较,计议计议!”
齐王说:“我如果真心归汉,是不是可以免去刀兵相见!”
田横在旁说:“韩信屯兵赵地,要是他突然袭击,大王怎么防备?”
郦食其说:“我这次到齐国,不是我私自行事,明奉汉王旨意,韩信怎敢违抗不遵?”
齐王说:“既然如此,劳烦先生修书一封,差人送给韩信,令他退兵,我们方才相信!”
郦食其眼看大功告成,毫无难意,立即修书一封,差一心腹持书,让齐使陪同,前去告知韩信。
韩信看了郦食其的书信,真是喜从天降,立即回书,声言马上撤兵,出兵协助刘邦破楚。齐使等去回报,齐王、郦食其大喜,终日饮酒高歌,全不作任何其他准备。
常言说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此话现在正应在郦食其身上。
韩信自从给郦食其回了信,就与张耳商议起兵伐楚事宜。
燕人蒯彻竭力劝阻韩信:“韩元帅奉命伐齐,千辛万苦才到目前这个地步。怎么能不战而退呢?汉王自派郦生去游说齐王,具体情形如何,难以料定,怎知齐国不是缓兵之计?汉王并未下令制止将军攻打齐国,怎么只凭一封私人信件就放弃战略计划,移兵攻楚呢?郦食其,只不过是一介儒生,凭他一张嘴巴,不费一兵一卒,下齐国七十余城;将军是破楚大元帅,带领数万兵马,征战几年,只得赵国五十余城。将军的功劳反而不如一位儒生,将军难道不感到有愧于人吗?将军与其带兵去攻楚国,不如乘齐国毫无准备,立即进攻齐国,直抵齐都,兵马一到,齐王必然拱手投降,这是何等功劳!”
韩信说:“郦生此行,本奉汉王旨意,如果我出兵伐齐,一违汉王之命,二对郦生不利。”
蒯彻说:“汉王多次下令将军讨齐,而今又派郦生去游说,这一定是郦生贪图功名,用言辞煽动汉王,并不是汉王真心如此。将军如果移兵攻楚,诸将也会认为将军无能,从此以后,汉王必定轻视武将而重用儒生!”
张耳也劝:“此言最有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汉王也无明令。元帅不要过于拘泥!”
韩信忌郦食其莫大之功,贪下齐莫大之利,立即下令进军,挥师渡过黄河,过平原,攻历下,斩田解,擒华无伤,直逼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和郦食其知道这一重大变动,皆大惊失色。
齐王责问:“先生前日去书,韩信自称立即移兵伐楚,怎么现在兵临城下?你与韩信显然相互勾结,使我不作准备,韩信因此突然袭击!”
郦食其申辩说:“我奉汉王明旨招降齐国,而今韩信贪功出兵攻齐,不光是置我于死地,也是背叛汉王!”
齐王说:“先生劝我归顺汉王,但是如今韩信已经打到我的都城。先生即使不是欺诈,如此形势也难以叫人相信。先生立即作书韩信,叫他马上退兵,以表先生实不相欺;如果韩信大兵不退,就是合谋欺我齐国,天理难容!”
郦食其心中不无凄凉,长叹一声,说:“写封书信恐怕没什么作用,只有我亲自跟齐使同去晓以利害,韩信之兵或许可退,但是,面对那些贪功图利之人,我恐怕也回天无力!”
齐王嘲笑说:“韩信如肯退兵,先生此去尚可回来;如果韩信不退兵,这难道不是放虎归山吗?你岂再有回来之理!我要留下你作人质!”
郦食其说:“我处在大王的位置,也会如此考虑问题。我立即给韩信去书,生死存亡,全是天意!”
韩信拆看郦食其之书,书略云:
郦食其顿首再拜韩元帅麾下:
前日得到将军回书,声言即日回师成皋协助汉王攻楚。齐王得书,高兴异常,立即写表差人申报汉王。现今将军又率师取齐,与前书所言不合,齐王认为我欺骗齐国,要将我斩首示众。我死不足惜,但是有违汉王圣命;齐王已经归顺,将军又兴大兵,失信于天下,致使汉使受诛。将军岂可心安理得?我的命悬于将军手中,企盼将军垂救!
郦食其顿首泣血拜上。
韩信看了郦食其之书,久久沉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