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 >

第26部分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26部分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平传教时期至此结束。 



        (4)百年禁教 

       自1723年发布禁教令开始,一直到鸦片战争,清朝政府一直坚持禁教政 

  策,定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活动为非法,故而由天主教开始的在华传教势头锐 



① 冯作风译:《清康乾两帝与天主教传教史》,第38 页。 

① 杨森富: 《中国基督教史》,第137 页。 

② 陈垣:《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 


… Page 84…

减。18世纪初,中国有天主教徒30万人,到鸦片战争时,大约只有20万人 

左右。其间,1807年,新教的传教士马礼逊 (英国人)受伦敦教会派遣,于 

9月7日抵达澳门。这时,清政府严禁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不许中国人入 

教,且不许教外国人学汉语。马礼逊秘密潜入广州,师从两位天主教徒学习 

中文。马礼逊的这两位中文教师怕被捕受刑,随身携带毒药以备自杀。马礼 

逊后谋了个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份,以掩护自己。1814年9月,马礼逊为一 

位叫蔡高的中国人施洗。蔡高是中国的第一位新教教徒,他的哥哥、弟弟也 

先后入教。  1816年,一位叫梁发的广东刻印工人受洗入教,并成为中国的 

第一位牧师。梁发对基督教怀有高度热情,先后为他的妻子、父亲、儿子施 

洗,还在广州劝化几位工人入了基督教,以他为首,在广州就出现了一个小 

的华人教会。 

     接着来华的其他新教会宗有:荷兰传教会所派信义宗的郭实猎,1831年 

到天津;美国公理会所派裨治文、雅裨里,1830年到广州;美国美浸会的粦 

为仁、叔末士、罗孝全;美国圣公会的文惠廉,1840年到澳门,后到福建; 

美国长老会派出马赖德牧师夫妇于1842年到香港。这些新教传教士大多只活 

动于东南沿海一带,没能深入内地。由于此时正值清廷行禁教政策,传教工 

作也难于打开局面。至 1840年,在华的新教传教士仅 2012人,30年 

中所收教徒不满百人。他们在文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开办一些学校,办期 

刊,印刷书报,想借此打开传教局面。 

     东正教传入中国的方式与天主教、新教不同,不是派传教士传教。中国 

的第一批东正教徒是一批归顺入中国籍的俄国战俘。 

     1665年,一批俄国武装人员侵占了黑龙江南岸的雅克萨。1685年,清军 

收复雅克萨,俘虏俄军士兵45人,并押送到北京。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 

此批俄俘获释,但他们不愿回国,便在北京定居下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批 

东正教教徒。这些人归顺清朝后,被视为旗人,被编入镶黄旗,驻北京东直 

门内胡家园胡同,清政底还特准他们将这里的一座关帝庙改为祈祷所,北京 

人称此为“罗刹庙”,称这些东正教徒为“喇嘛”。1715年,俄国向北京派 

出第一届“俄国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以后每十年换一届。1727年 

中俄恰克图界约签订后,俄罗斯取得了定期向中国派遣传教士的权利。由于 

当时俄国东正教没有独立的宗教活动,而直接隶属于沙皇,俄罗斯东正教驻 

北京的传教团实际上充当了沙俄政府派驻清朝的官方代表,起外交使团的作 

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78年才改变。所以,东正教在中国人中的影响并 

不大。据1860年的统计,北京的东正教徒不过200人,加上哈尔滨、天津、 

张家口、汉口等地区内,也只有300人左右。 


… Page 85…

                              2。清朝前期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方式不同于基督教,不是传教士传教,逐步扩大影 

  响,最终形成信众群体。它是国外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或民族因战事、商事、 

  政事移民到中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不断扩大信众群;或者是国内的少数 

  民族因政治、民族等原因而整个改宗伊斯兰教。在内地,民间一般将伊斯兰 

  教称为“回教”、“回回教”,认为是回族的宗教,似乎回族——伊斯兰教 

  ——穆斯林是一个整体。这虽不确切,但也确实表明,伊斯兰教与少数民族 

  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现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她们是:回族、 

  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 

  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前4个散布在内地,相对集中在甘宁青地区,后6 

  个主要生活在新疆。伊斯兰教这种地域和民族分布的格局,至迟到明中叶已 

  经定型,以后就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过程。其总的趋势是:伊斯兰教作为 

  加强这些少数民族凝聚力的旗帜,为适应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环境,在宗 

  教义理、仪式、组织制度等方面都作了相应调整。按王友三先生主编的《中 

  国宗教史》一书的研究,伊斯兰教的“中国化”具体表现为10个民族形式和 

  两大系统的形式,即内地的4个民族成一系统,新疆地区的6个民族成为另 

  一系统,而每个系统中各个民族的伊斯兰教又各有自己的特点。 



       (1)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 

       如何描述鸦片战争前清朝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研究者们的说法并不一 

  致。这里,只摘要地说明几个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哈萨克族原来信仰原始宗教,后改信祆教、佛教、景教,8世纪开始改 

  宗伊斯兰教。 

       乌兹别克族原住在中亚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一带,670年左右改 

  信伊斯兰教,14世纪后陆续迁入新疆地区。 

       柯尔克孜族于6世纪前已有部分人进入新疆,10世纪中叶开始信仰伊斯 

                                                                              ① 

  兰教(有说晚到16世纪后半期,并且未曾达到全民族改信伊斯兰教) 。 

       塔吉克族10世纪开始信伊斯兰教,16世纪末17世纪初改奉伊斯玛仪十 

  叶派。 

       塔塔尔族也是10世纪始信伊斯兰教的。 

       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唐时称回纥,后改称回鹘,元明时称畏吾儿。在长期 

  的历史中,融合蒙古人、汉人、塔吉克人、土库曼人等,形成今天的维吾尔 

  族。最先信仰萨满教,后皈依摩尼教、佛教。公元960年,伊斯兰教传入新 

  疆哈什地区的哈拉汗国属地,第一任布格拉汗首先信奉了伊斯兰教,随之, 

  汗国居民全部信了伊斯兰教。11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于阗,13世纪传到库车, 

                                                   ② 

  到16世纪初,维吾尔族全部信奉了伊斯兰教 。 

       清朝政府初识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是在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时。 

       1690年,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率部犯清,被清军打败。1695年开始,清 

  朝政府开始主动进攻准噶尔部,大获成功,将准噶尔部压迫到新疆地区,并 

  准备进一步的进攻。1696年,哈密阿奇木伯克额贝都拉转附清朝,这是一个 



① 参见王友三主编《中国宗教史》,齐鲁书社1991 年版,第788 页。 

② 参见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 Page 86…

  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政权。1755年,清军最后消灭了准噶尔达瓦齐汗部,平 

  定了天山以北地区,随后开始解决天山南部地区的归附问题。当时,天山南 

  部处于三种势力控制之下,一部分地区,如焉耆、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地, 

  处在达瓦齐控制之下;哈密、吐鲁番等地已归附清朝;喀什噶尔、叶尔羌、 

                                                      ① 

  和田等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为黑山派首领控制 。达瓦齐汗部被消灭后,天 

  山南的准噶尔部也就瓦解了。清朝政府余下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黑山派。 

       黑山派和白山派,也称黑旗派(或黑帽派)和白旗派(白帽派),是天 

  山南部信仰伊斯兰教伊禅(又译伊善)派的两个派别。严格说,这不是两个 

  教派,而是在南疆地区争夺统治权的两股家族势力。 

       关于伊禅派的性质和起源,有的说属于苏菲派,有的将其归在十叶派旗 

  下。最早是由一位名叫加拉里丁·克特柯的人带入维吾尔地区的。伊禅,据 

  考证是波斯语“他们”的音译,用来指称被教徒崇拜的圣者。伊禅派的首领 

  称“和卓”(又译“和加”),这也是一个波斯语音译,原是波斯萨尼王国 

  的一种官职名称,也称“学者”、“贵人”,后来,在中亚地区被称作出身 

            ② 

  圣裔的人 。据刘志霄著《维吾尔族历史》一书,成吉思汗的后代,察合台汗 

  国的秃黑鲁·铁木尔汗于1322年向阿克苏地方的伊斯兰教长加拉里丁作了信 

  仰伊斯兰教的表白。加拉里丁·克特柯的儿子和卓额西丁继承父业,帮助秃 

  黑鲁·铁木尔在天山北部推行伊斯兰教。作为报偿,额西丁家族被赋予世袭 

  库车、阿克苏、乌什地区宗教司法官——喀孜的特权。在1513年赛伊德建立 

  叶儿羌汗国之前,伊禅派在天山南部是统一的,额西丁家族一直是这个教派 

  的世袭首领。叶尔羌汗国统一天山南部后,要抵销和摆脱控制这一地区宗教 

  生活的额西丁家族,叶尔羌的热西德汗请一位伊禅派教士和卓穆罕德默·谢 

  日夫来到叶尔羌,热西德汗成了谢日夫的信徒。这样,天山南部就不再是额 

  西丁家族的一统天下,而是有两个伊禅派势力。 

       叶尔羌的克里木汗时期,一个自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23世子孙的 

  人,名叫伊斯哈克·瓦力,来到叶尔羌。后来,他向叶尔羌汗国密报了撒玛 

  尔罕军队奔袭叶尔羌的消息,使叶尔羌获胜,因而伊斯哈克·瓦力取得在喀 

  什噶尔传教的权力。不久,伊斯哈克·瓦力拜访额西丁之子阿布杜·热依木, 

  后者成了伊斯哈克·瓦力的信徒,这是额西丁家族退出天山南部宗教舞台的 

  标志。 

       叶尔羌汗国到阿布杜拉汗统治后期出现分裂,阿布杜拉与其长子尧勒瓦 

  斯不合。尧勒瓦斯为了打击阿布杜拉的势力,有意识地扶植一种新的宗教力 

  量,他选中了伊斯哈克·瓦力的异母长兄和卓穆罕默德·依敏(此人后来称 

  作伊禅喀兰,即伊禅之首的意思)以对抗伊斯哈力·瓦力。伊禅喀兰死后, 

  他的两个儿子尤素甫和和卓·阿帕克在尧勒瓦斯支持下,不到一年时间就在 

  喀什噶尔得势。天山南部的伊禅伊斯兰教中就出现“伊西克亚”与“伊斯哈 

  克亚”的两派,前者为白山派,后者为黑山派。以后,这两派参与南疆地方 

  政权的争夺,成了两股政教合一的地方势力。 

       白山派和黑山派进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