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43…
我)是个体的灵魂;小我不是大我,但不离大我,是大我的不可分部分,二
者在本性上完全同一。我 (小我)有多种形态,但梵是其根本,是真正的实
在 (最高本体)。认识到这点,即可获得精神上的极乐和解脱,达到至上的
智慧;而认识不到这点,把梵与我看作是有差别的两种不同的东西,则是无
明(无知)。梵我同一说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第二,轮回解脱理论
与“梵我同一”说相辅而行的是“轮回解脱”学说。“轮回”,即死后
灵魂转世投生。关于死后转生问题,吠陀时期的《梵书》中间或涉及到,但
未形成系统的轮回说。在奥义书时期,哲学家们以业报说、个我说为基础,
建立了系统的轮回学说。
奥义书的业报轮回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灵魂不死。每一个人死后,灵魂可以在另一个躯壳里复活。
第二,业力不灭。“业”,梵文Karna,音译“羯磨”,有“行为、造
作”之义,泛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动。灵魂转世后同什么躯体结合,取决于他
本人过去的行为 (业);行为有善有恶,人的意志决定他的善或恶的行为,
善或恶的行为决定他的善或恶的报应,报应是来世的果报,“行善者成善,
行恶者成恶”(《广森林奥义书》Ⅲ。2。13)。业会在世上留下无法消失的潜
在影响,即“业力”,它制约着承受轮回的主体(灵魂),决定一个人重新
转世的形态。
第三,人死后有5个轮回阶段。人死后,灵魂先进入月亮;再变成雨;
雨下到地上变成食物;食物被吃后变成精子;最后,精子进入母胎出生。
第四,三道四生。人死后,他的灵魂根据不同的“业”可以分别入“三
道”:如果他崇信神明,奉行吠陀的规定,死后可以入“天道”(神的地位);
如果奉行差一点,死后可以入“祖道”(人的地位),转生为高等种姓的婆
罗门、刹帝利或吠舍;至于不信奉神明,违逆种姓义务的人死后则要永劫沉
沦于“兽道”(天与人之外的恶道,即地狱之中),转生为低等种姓的首陀
罗或动植物等。奥义书还根据轮回的教义把有生命的物类分为胎生(如人、
兽)、卵生 (如鱼、蛇)、湿生(如蚊呐)、种生(如草木)。
第五,轮回即苦。不管灵魂转世入哪道哪生,毕竟未摆脱轮回之境,由
前世之业而受今世之果,同时又以今世之业而引来世之果,轮回流转,难以
打破,因此,轮回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痛苦的。
同轮回说密切相关的是解脱说。所谓“解脱”实际上是从痛苦中摆脱出
来或从轮回的世界中摆脱出来的缩语。在奥义书中曾谈到断灭轮回的种种解
脱方法,如尊崇吠陀、供献祭品、实行苦行、注重仪式等,但是,奥义书最
重“智”(知识),特别是对梵的知识,强调通过对梵的认识,消除对外物
的欲望和追求,了解万物的终极原因和自我的真实本性,从而达到“梵我同
一”的境界,实现真正的解脱。在《广森林奥义书》(Ⅳ。4)中写道:“认
识梵者,直升天界,获得解脱”。
②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贯穿13种较早奥义书的主题思想,虽然是“梵
我同一”的客观唯心论,即把梵作为万有的本原或根本,但是,奥义书中仍
有一些朴素唯物论及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在一些奥义书中提到了有物质本原
意义的概念,如地、水、火、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卵、质料等,认
为世界由它们聚合或变化而产生。例如:
在《广森林奥义书》(V。5。1)中,认为“太初这个世界仅是水,那水产
… Page 44…
生实在”“……这个世界只是水凝结而成的”。
在《歌者奥义书》(Ⅳ。3。1—2)中,认为“风确是一摄入者。火熄灭时
归于风,太阳落时归于风,月亮没了地归于风。……因此,它是至上神”。
在《歌者奥义书》(Ⅲ。19。1—4)中,还系统地提出金卵产世说,认为
金卵包藏宇宙,孵育宇宙;金以往是物质,物质为万有之本。其中写到:“这
个世界,最初是无,由无变有,再从有中成长,变成一个鸡卵,周年成熟,
破裂成两片卵壳,一片是金的,另一片是银的,金的为天,银的为地,表为
群山,里为云雾,脉为河流,液为海洋”。
在《鹧鸪氏奥义书》(Ⅲ。2。1)中,认为“万有是由质料所产生的;当
它产生后,依质料而存在;它毁灭时又进入质料”。
一些奥义书哲学家还提出世界是由某些最初的物质元素结合而产生的。
例如, 《歌者奥义书》(Ⅳ。2。3—4)说,人的灵魂以及最高的存在是由水、
火、土所构成的;《他氏奥义书》(V。3。11)说,物质世界的根源是“地、
水、风、火、空”。“空”在奥义书中常常解释为地、水、风、火结合的场
所。
从以上所引材料中可以看出,印度哲学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就产生了
关于构成宇宙万有本源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这些思想为以后印度的唯物论哲
学家所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古代唯物论学派顺世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代表:邬达罗迦与耶若婆佉。在奥义书中,
明显可以看出,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内容。唯物主义的代表人
物是邬达罗迦,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耶若婆佉。
邬达罗迦的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7世纪中叶,他是印度最早的唯物主义
者。传说他是拘卢般迦罗国的婆罗门,做过祭司教师。他提出富有唯物主义
色彩的“物活论”。他把世界最高本体和终极原因归结为一种称为“实在”
的细微的东西;他反驳了从无生有的理论,认为无中不能生有,有不在无中;
他认为从“实在”产生火、水和土,火、水、土消散时又回到“实在”。邬
达罗迦一方面承认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火、水、土三种原素构成的,同时
又认为这些物质原素是由诸神“欲增多”的意志流出的,因而具有灵魂,这
是一种具有唯物主义性质的物活论的说明。他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物质产生
的,是物质的最精细部分。他说:“吃了的食物变成三个部分:它的最粗的
部分变成了粪,不粗不细的部分变成了肉,最细的部分变成了灵魂;同样,
喝了的水变成三个部分:它的最粗部分变成了尿,中间的部分变成了血,最
细的部分变成了气息。”(《歌者奥义书》Ⅵ。5。1—2)他还反对吠陀祭祀的
意义,宣传乐生的伦理思想。
耶若婆佉的活动年代也约在公元前7世纪中叶,他出身婆罗门,曾任毗
德诃国王阇那迦的的祭司,是当时公认的祭司和祭祀理论家之一。他是邬达
罗迦的学生,但提出了与其老师全然对立的唯心主义一元论学说。他宣称世
界最高的本原是梵,梵又和作为人的主体的我联结等同起来,从而建立了“梵
我同一”的原理,把梵、我等同于人的灵魂,认为“我”(灵魂)是宇宙万
象的根源。他说:“象蜘蛛出丝,火中爆花一样,从这自我里产生出一切生
命,一切世界,一切神天,一切东西,此中奥义乃是真中之真。” (《广森
林奥义书》Ⅱ。1。20)为了使“我”摆脱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他提出了“我的
四位说”。按照这个学说,人的精神状态即自我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四种,即
醒位、梦位、熟眠位和死位 (大觉位)。在醒位时,“我”受着外界事物的
… Page 45…
束缚,是不自由的;在梦位时,“我”虽然成了主宰,但仍未摆脱在觉醒时
所受的外界经验的印象,因而还是不自由的和不纯粹的;只有到熟眠和死位
时,“我”才能彻底摆脱外界事物的束缚,超越主客观的对立,成为纯粹绝
对的状态,与梵合一,从而达到最后的解脱。耶若婆佉还把“梵我”学说与
业报轮回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在人死后,肉体归于地中,精神进入月中,宣
称轮回业报是和人的行为、欲望互为因果的,“行善者成善,行恶者成恶”
“人有何欲望,就有何决心,有何决心,就造何业”(《广森林奥义书》Ⅲ。2。13;
Ⅳ。4。5)如果人们要断绝业报,获得解脱,就要按照婆罗门教的种种规定行
事,学习吠陀,举行宗教仪式,供献祭品,实行苦行,亲证梵我,除去无明。
(2)史诗时期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古代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印度古代两大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主要部分在此时编
纂完成,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史诗时期”。
在史诗时期,铁器开始广泛使用,各行业的专门化已有相当的发展。特
别是在恒河中下游地区,因地利之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出现
了8大著名城市,即摩揭陀的王舍城、拔祇的吠舍离城、居萨罗的舍卫城和
阿逾陀城、迦尸的波罗钩恰⒀熨さ纳牟ǔ恰紊车摹錾兔殖呛完勇薜摹
■叉始罗城。这些城市成为各城市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有了相应的新的变化,旧的等级制度开始受到破坏,阶级分化更为加剧。以
国王为首的刹帝利贵族,不但据有重要的政治地位,而且通过战争和掠夺,
在经济上也十分富有;一些吠舍靠经商或放高利贷致富,成了新的奴隶主。
势力日益强大的刹帝利和吠舍上层,对于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越来越不满
了。吠舍下层和广大的首陀罗,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则更加恶化,对于当时
的社会秩序也十分不满。
史诗时期,列国争霸战争剧烈。当时有鸯伽、摩揭陀、迦尸、居萨罗、
拔祇等16个主要国家,各国间为争夺领土和霸权不断发生战争,最后摩揭陀
国在难陀王朝时(公元前364—前324年)征服了诸国,基本上统一了恒河
流域。在长期争霸战争中,刹帝利统治阶层势力得到大大加强。
恒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列国兼并战争引起了社会关 系的
变化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这必然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有所反映。在这以前,
社会上最有影响的是以婆罗门为代表的旧氏族贵族,婆罗门教是他们的精神
武器。到这时期,婆罗门教与现实社会的变迁不相适应,人们对社会、人生
和自然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产生了疑问,对这些问题进行思索和争
论,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新的学说和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的印度有两大相对立的思想潮流:一是正统的婆罗门教,一是反婆
罗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