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武十二年(西元三十六年)十月底,吴汉、刘尚、臧宫等人率领南征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公孙述的成家王朝奄奄一息,已经到了它生命的最后时刻。是战?是降?
在公孙述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投降”二字。他,就是这么一个信念无比坚定的人!面对危局,公孙述还是不想放弃。他还是想做最后一次努力:“就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决不投降!”
这天,公孙述把大司马延岑召到宫中,紧急商议。他说:“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呢?”延岑慨然道:“大丈夫面临绝境之时,应当死中求生,岂能坐以待毙!国库里还留那么多的珠宝做什么?只要击退了吴汉,要多少有多少。恳请陛下切勿再吝惜!”公孙述当即准奏,下令将国库、宫廷中积攒的金银财宝全部拿出来,向城中募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有一些为了钱不怕死的人前来投军,公孙述立即得到了五千名敢死郅士兵!他将这些人全部交给延岑,令他设法破敌。
此刻,公孙述的实力突然增强,城外的汉军主将―――大司马吴汉对此当然是一无所知。本来,如果吴汉头脑清楚的话,加上入川前后的经历,应该是小心一点才是。来歙与岑彭的神秘遇刺,无不在冥冥中暗示着什么。益州潮湿闭塞,阴气深重,几千年来一直笼罩着一种诡异的气氛。在这里,任何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虽说吴汉是二十八宿“元金龙”下凡,但是,“尾火虎”―――岑彭与同样剽悍雄勇的来歙之死,难道不值得他警觉吗?一向刚愎自负的吴汉,才短短几个月,他就把来歙、岑彭的前车之鉴忘到了九霄云外。在他看来,公孙述日暮途穷,拿下成都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老子刀枪不入,偏偏不信这个邪!
“骄兵必败”,吴汉再次为他的自负付出了代价。此刻,他犯了两个严重错误:
一是没有派出大量游哨在成都周边监视成家军的动向;
二是由于兵力所限,既没有将成都完全包围,也没有分兵保护主力的后侧以及两翼。
正是由于这个疏漏,给了延岑以可乘之机。
由于吴汉盲目轻敌、用兵粗疏的老毛病再次发作,使得汉军局面突然急转直下,几乎要功败垂成!
几天之后,吴汉得到探马情报:敌军在城头以及护城河便桥边上遍插旌旗,擂鼓鸣锣,大举出城挑战!吴汉一听,起初觉得有些纳闷:公孙述还敢来挑战,岂非送死!?不过,他又一想:来的好!你既然送上门来,正好一鼓聚歼!他立即传令:“全军出动,会战城下!”
其实,延岑派出城外野战的部队,不过是“疑兵”而已,目的是迷惑汉军,吸引吴汉的注意力。吴汉全军都去正面攻击,侧翼、后方没有设置兵力协防,正好落入了延岑的圈套。
此刻,延岑早已亲率主力潜出成都,召集被打散的旧部,迂回到了汉军背后!正当吴汉与成家军一部在正面激战之时,延岑率领的迂回部队从他的身后突然杀出。内外夹攻,汉军大败,死伤无数。成家军满山遍野地涌来,不知道有多少!
吴汉在万马军中拼死格杀,左冲右突,始终无法杀出重围。他带着残部且战且退,一直退到锦江(今成都市府南河)边。延岑传令:“休要走了吴汉!生擒杀死者,皆有重赏!”混战之中,吴汉的部下越来越少,形势越来越危急。他拨马就向江中冲去,不料马蹄入水一打滑,闪了一下。吴汉促不及防,从战马上一头栽下,跌落在湍急的江水之中。吴汉急中生智,一把抓住战马的尾巴。战马受惊,一路狂奔,拖着他趟过了江。吴汉大难不死,总算是侥幸拣了一条命!
这一仗下来,汉军遭到了入川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失利。人数伤亡过半,战死的很多是跟随吴汉多年的百战精锐之士,非常可惜。这还不算,就连成都城外的汉军大营也被延岑抄了一个底朝天,粮食、辎重几乎全部被延岑缴获!
吴汉收拢败军,清点残余物资,剩下粮食只够全军吃七天了!他心中后悔不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唉!真是倒霉透了!
作为一个打了十几年仗的老将,吴汉深知此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他明白,就凭这么点粮食,想打下成都,几乎是痴人说梦!如果在七天之内拿不下成都,等待着他的只有一个结果:全军覆没!无奈之下,他不得不下令士卒准备船只,暂归江州。
很显然,假如汉军东撤,前任主将岑彭去年以来历尽千难万险才取得的成果,都将毁于一旦!这简直就是建武八年第二次陇右战役利的重演!
如此一来,汉军要是想重新集结力量组织平蜀,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准备时间,刘秀混一四海的梦想的进程又会变得遥遥无期。这个结果,显然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这关键时刻,候任蜀郡太守张堪的突然出现,戏剧性地改变了局势。正是他的竭力劝说,使得吴汉改变了决策,使得局面峰回路转,再次出现了转机。
张堪字君游,也是南阳郡宛城人,与吴汉是同乡。张家是宛城的望族,家里很有钱。张堪为人重义轻财,他少年丧父,他毅然将百万遗产让给了已经去世的哥哥的儿子,自己则分文不取。他的这一高行义举,被世人传为美谈。十六岁那年,张堪到长安读书,志高行眉,为师友所称道,人们都管他叫“圣童”。当时,刘秀也在长安读书,也见过张堪,两人也算是“校友”。刘秀对这位“圣童”高洁品操,非常欣赏,二人接为至交。张堪与来歙也是好友,恩义甚厚。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张堪在故乡宛城闲居之时,突然听说了刘秀在河北即位的消息。张堪想去河北,却因道路不通,无法成行。建武三年夏,来歙投奔刘秀,被任命为中郎将,立即向刘秀推荐张堪。刘秀这才想起这位“老校友”,于是将他召到洛阳任命为郎中。此后,张堪被任命为谒者出使各地,专职负责传达诏命。
岑彭入川以后,张堪主要负责保障大军后勤给养。岑彭死后,刘秀拨给张堪七千骑兵,来往于洛阳、成都之间,入川助战兼行运输给养粮草之事。眼看就要拿下成都了,张堪被刘秀提前任命为蜀郡太守,就等着城破之后去上任。
当张堪听说汉军准备撤退的消息,连忙赶来劝谏。张堪对吴汉道:“吴公!公孙述已经日暮途穷,必败无疑!我军虽遇小挫,粮食虽然暂缺吃,这算不了什么!只要打下成都,那里要什么有什么!”张堪又道:“大军每集结一次,要消耗多少民力?后方的物资供给已经到达极限,实在是供不起了!如果这么来回折腾,何时才能四海混一呢?” 张堪道:“我军精锐尚存,完全可以背水一战!成败在此一举!”吴汉听了,沉默良久,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
面对士气正旺的成家军,吴汉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他使出了“示弱诱敌”之计,准备通过野战奇袭,一举消灭成家军主力,争取在七天之内拿下成都!
十一月十八日,吴汉令辅威将军、期思侯臧宫率部屯于成都城咸阳门以外,以为诱敌之兵。自己亲率主力为预备队,准备与公孙述在城下展开决战!
再说公孙述。他刚刚打了一个胜仗,尾巴却又翘了起来。这一回,轮到他“轻敌”了。对于臧宫的老弱残兵,公孙述根本没放在眼里:吴汉的主力都被朕打残了,臧宫算什么东西!他先令延岑率领主力攻击臧宫所部。公孙述在护卫的簇拥下,立马于城门口观战。
此刻,臧宫以老弱残兵出战,与延岑在咸阳门外展开了混战。这一仗,从清晨一直厮杀到正午,双方难解难分。延岑见状,尽遣精锐上阵,将汉军的连续三次冲锋打了下去。此刻,恰好到了午饭时间,延岑军虽然得胜,兵锋已疲,急需休息。由于成家军的预备队已经用光,准备不足,战场上出现了一个难得的突破良机。
吴汉见时机已到,他挥舞令旗,果断下令:“高午、唐邯,给我上!”霎时,护军高午、唐邯率领着汉军预备队从阵中杀出,向延岑发动了猛攻。延岑此刻已经疲惫不堪,哪里是这股生力军的对手?高午、唐邯二人拍马挺枪,锐不可当,一路杀入成家军阵中,所向披靡。成家军顿时阵形大乱,不可收拾。高午尤其剽悍,所到之处,无人敢拦。高午老远就看见一大群护卫打着白伞,簇拥着一个衣着华贵的男子,不用问,这肯定是公孙述!他一心要立奇功,带着一队突骑拍马直扑过来!
公孙述见状,知道高午的目标是自己。由于没有经验,他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就连成家军的弓弩手们都看呆了,竟然忘记了放箭!等到高午冲过来之时,公孙述才慌了,连忙喝令:“放箭!放箭!快!”此刻,已经晚了!说时吃,那时快。高午带着汉军突骑数十名,已经风驰电掣一般杀到了公孙述面前!
霎时间,高午已经到了近前,催马挺枪直刺。公孙述慌乱之间,躲避不及,“扑”的一声,被高午一枪刺中胸部。高午刺杀的力道十足,长枪洞穿了公孙述的铠甲,穿胸而过。公孙述大叫一声,胸插长枪从马上堕下。血流如注,人事不省。高午的长枪脱手,拔出腰刀准备斩杀其首级。公孙述的亲信护卫这才明白过味来,一拥而上,拼死拦住高午。最终,侍卫们将公孙述救起,将其护送回城,闭门不出。这一仗,公孙述的最后主力全部被汉军彻底消灭。成家朝廷,终于要寿终正寝了。
公孙述虽然身受重伤,但他回到城中时还活着。弥留之间,他急忙把延岑叫来,吃力地断断续续嘱托:“延…岑…将…军!朕就…要…去…了。公孙氏…满门,城中…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全靠…将军了。万万…不…不可投…降,切…记!”当天夜里,伴随着无尽的哭声,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一天,是建武十二年十七日。这天傍晚,太阳落下与以往一样,悄然落山。夜里,黑暗笼罩着的成都城,正在等待着它明天的命运。
公孙述死了,他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对于成都城中的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的阳寿也只有三天了……
(三十四)血洗成都
建武十二年(西元三十六年)十一月十八日清晨,延岑带着成家军残部在成都城头树起白幡,大开城门向汉军投降。
候任蜀郡太守张堪率先统军入城据守。他一一清点了城内库存物资,将金银财宝集中到一处,贴上封条予以封存,并详细登记在案。他本人对城中财物,一无所取,秋毫无私。同时,他又发布告慰抚官吏军民,百姓愉悦。议论纷纷:这下好了,终于能过上太平日子了!
三天之后,风云突变。十一月二十一日,大司马吴汉、武威将军刘尚、辅威将军臧宫率领汉军主力数万人开进了成都城。
吴汉甫一入城,立即召问张堪:“延岑何在?公孙述的满门老小何在?” 张堪道:“皆已看管起来,请大司马定夺!”吴汉厉声道:“将延岑等一干人等押来来见!快!”须臾之间,延岑本人以及他与公孙述满门老小,全部被押解到吴汉面前。
吴汉面色冷峻,喝问跪在地上的延岑:“公孙述何在?”延岑颤抖着回答:“启禀大司马!公孙述已于三日前身死。他临死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