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

第143部分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143部分

小说: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独有偶,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文种,其结局也与之类似。范蠡、文种在帮助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范蠡看出了门道,心生去意。他曾给文种写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脖仔细颈,口如鸟喙。这种相貌的人,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去呢?”文种将信将疑,不听范蠡的劝告。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官职爵位,称病不朝,企图以此韬晦避祸。结果又如何呢?在勾践授意之下,有人诬告文种企图谋反。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宝剑,对他说:“文先生!当年您曾教给寡人灭掉吴国的七种方法。如今,寡人只用了三种就成功了!其余四法都存先生的心中,实在是遗憾啊!请先生将它们带到先王那里去尝试一下!”文种这才明白,勾践是要逼自己自杀!他心中后悔不迭,可惜已经晚了!最终,他伏剑而死。同为勋臣的范蠡,由于不辞而别,侥幸保住了一条性命。
  吴越两国之事,何其酷似!孙武、范蠡飘然而去,伍子胥、文种不得善终,夫差、勾践落下了千秋骂名!
  再比如,刘秀的老祖宗刘邦,也与夫差、勾践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尽骂名。屠杀功臣,成为他最被后人诟病、非议的一个方面。其实,刘邦何尝想杀人?何尝不想给自己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的一笔?他实在是有他的难言之隐。对于张良、萧何、韩信、彭越、英布、卢绾等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老臣们,他是最了解不过了。
  对于功臣们,刘邦曾有过一段意味深长的公开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朕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抚慰百姓,论功行赏,保障军粮给养,朕不如萧何。率领百万之众,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朕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朕能用之,此朕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因此被我所擒!”
  对于功臣们的特长、能力以及作用,他的认识很深刻。但是,战争结束之后,刘邦却认为功臣们在打天下时的特长、能力,恰恰成了今后对皇权的最大威胁。为了确保子孙后代坐稳江山,他被迫开始了有步骤的清除功臣计划。
  张良是个聪明人,与范蠡一样,他远遁山林,不问世事,最后得以善终。萧何也是聪明人,不惜自污,用贪赃枉法的丑行自损品德,降低声望。最终,他也侥幸逃脱了这一劫。可是,其他的贪图富贵权力的功臣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汉初所分封的八个异姓王:韩信、韩王信、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除了张耳、吴芮早死之外,其他六人无一善终。实际上,他们算是运气好,要是多活几年的话,也是难逃一死!事实上,他们的后人王爵被废,九死一生,最终靠着运气才苟活了下来。韩王信、卢绾被逼外逃,韩信、黥布、臧荼被迫谋反,身首异处。最可怜的是彭越,忠心耿耿为刘邦效力,最后却被冤杀,其尸剁成肉酱,被刘邦分赐给朝臣们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君臣之间从战争年代生死与共的战友,演变成不共戴天的死敌,真是莫大的悲哀!那么,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时,刘秀身边健在的老臣宿将们,还有邓禹、吴汉、贾复、耿弇、盖延、寇恂、朱祐、坚镡、臧宫等人。在战争年代,功臣们冒着飞矢走石,出生入死,为汉室的中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披肝沥胆,舍生忘死,对朝廷都是忠贞不二。开国之后,如何对待他们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用他们治国的话,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假如功臣居功自傲,违法乱纪,滥用职权,皇帝是处理还是不处理?如果处理的话,轻则罢官革爵,重的还要杀头灭族。
  开国皇帝一直在考虑身后:自己若有个三长两短,早早撒手人寰的话,柔弱的太子,如何能够统驭这些人?君弱臣强,干纤枝盛,岂不是又要改朝换代?
  功臣们为了打消皇帝的顾虑,举手投足谨小慎微,生怕被抓住把柄。皇帝则千方百计地搜集证据,罗织罪名,必定要置功臣们于死地不可。韩信、彭越有什么罪过?为什么要杀他们?刘邦觉得自己活不了几天了,要是不除了这些后患,自己两腿一蹬,老婆、孩子成了孤儿寡母,谁能对付的了他们?为了确保子孙的御座不被功臣们夺去,开国之君们往往不遗余力地清除功臣,甚至不惜背上滥杀无辜的恶名。
  但是,如此一来,副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不仅功臣们辛辛苦苦半辈子获得的功勋一笔勾销,皇帝还落了一个“屠戮功臣”的恶名,君臣之间几十年积累的情谊全部化为乌有,荡然无存。合作了几十年了,到了最后还要撕破脸皮?真是太伤感情了!真是两败俱伤!
  对此,刘秀也是深感困惑,忧心忡忡,惆怅不已。他在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万全之计。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所有功臣,绝大多数不用!今后他们什么也不用干,朕把他们养起来!收回他们的所有权力,另选他人治国!
  建武十三年四月,大司马吴汉班师回京。此后不久,蜀郡太守张堪派人将公孙述遗留的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等御用品送到洛阳。刘秀虽已登基十三年,由于忙于征战,这些东西他还真没有见过!这下好了,御用器物都配备齐全了。可怜公孙述,“忙活半世,却为他人做了嫁衣,”真是可悲可叹!
  这天,刘秀显得分外高兴。他亲自主持朝会,重新封赏宗室、功臣、外戚,并设宴款待有功人员。这次分封的规模比十一年前的那次要大的多。新封者、增封者总有三百六十五人。其中,刘氏宗室以及樊、郭、阴等三姓外戚四十五人封王、封侯,其余的三百二十人全部是勋臣。
  刘秀以邓禹功高,当然应排第一。加封其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位居次席的是吴汉,就封广平侯,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四县(与建武二年相比,维持不变)。东汉一代,人臣就封最高不过四县之地,从此立为定制。其余健在的功臣如贾复、耿弇、寇恂、盖延等人,皆就食一县。
  对于在征西、征南过程中独当一面,为国家统一立下赫赫战功业已故去的冯异、岑彭、来歙三人,刘秀给他们的后人予以特别封赏。改封冯异之长子―――阳夏侯冯彰为东缗侯,食邑三县(阳夏、东缗以外,其他一县不祥),次子冯?为析乡侯不变。岑彭长子岑遵就封细阳侯不变,特封岑遵之弟岑淮为穀阳侯。来歙之子征羌侯来褒维持原封不变,特封来歙之弟来由为宜西侯。
  冯异两子得封,冯彰、冯?二人总共得封四县,一门两侯。岑彭、来歙家族得封两侯,不过只食两县而已。其他故去的老臣,如祭遵、铫期、景丹、耿纯等,刘秀也一一封赏其子孙。
  封赏完毕,刘秀正要开言劝老臣们退休回家。不料,太子刘彊却突然从中插了一杠。
  刘彊是皇后郭圣通所生之长子,如今已是十三岁翩翩少年了。十几年来,刘秀一直很注重对皇子们的培养、教育。对于刘彊、刘阳两人,他用心最深。他让名儒王丹、张湛先后做太子太傅,给刘彊做专职导师。阴丽华所生的东海王刘阳也已经九岁了,刘秀也给请了学问大家丁鸿做老师。刘秀一直在暗中观察,看刘彊、刘阳两人哪个才是未来大汉的真正天子!但是,二人一般的谦虚好学,难分伯仲。对此,刘秀一直心中迟疑,犹豫不定。
  此刻,刘彊向父亲刘秀当众提问:“久闻父皇善于用兵,今日能否为儿臣讲述一下排兵布阵之道?”刘秀一听这话,马上把脸沉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
  长期的戎马生涯,使得刘秀患上了风眩之症,经常莫名其妙地头晕。多年征战,民生凋敝,已经无力再战。对打仗,他是深恶痛疾、极度厌烦。本来,他今日正是想设法收取诸将手中的兵权,止戈息武,休养生息,太子刘彊居然当众请教如何作战,这岂不是添乱吗?
  邓禹、吴汉、贾复等人一看圣上不高兴了,他们知道刘秀的脾气,也都吓得不敢吭声。刘秀沉默良久,缓缓地道:“昔日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中阵法,圣人不答。太子!军中诸务烦杂,不宜尔所知!”刘彊本来是想借机讨好一下父皇,不料拍马拍在马蹄子上,惶恐不已。
  刘秀笑笑,并没有继续责怪不懂事的太子。他转脸对邓禹、贾复等人道:“诸君!你们多年以来随朕征战,真是辛苦了!如今天下已定,朕不想让各位再劳力了!治国之道,错综复杂,吃力不讨好。如果出了差错,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不如回家颐养天年,与子孙一起共享天伦,岂不美哉?”
  “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在场的邓禹、贾复等人听了,马上明白了刘秀的心思。散朝之后,邓禹、贾复立即回府与各自的家人商议。几天之后,他们二人分别上奏,要求辞去一切职务,以列侯身份就第,不再参与朝政,回家专心研究儒学。
  邓禹、贾复二人一带头,耿弇、盖延、朱祐等人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献上大将军、将军印绶,表示愿以列侯就第,主动要求不再承担任何具体军政事务。
  由于功臣们“深体朕意”,刘秀大心中喜。几天之后,他正式颁诏,宣布从此革除左、右将军官名,建威大将军、虎牙大将军、建义大将军之类的“杂号将军”职务一并废除。对于耿弇、盖延、朱祐等功臣们,全部加以“特进”之位,回家里居。就这样,此前实权在握的功臣们,都成了“无官一身轻”的“国策顾问”。功臣们之中,惟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人例外。邓禹等三人时常与现任的三公九卿商议朝政。其他的功臣除非特别召见,一律不再过问政事。
  由此来看,刘秀处理功臣问题的思路是:“朕用高官厚禄把你们都养起来。只要你们不谋反、不犯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你们随便好了!你们以及子弟所犯的小错,朕都包容!朕有这个气度!”同时,他还特别指示有司:“各地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先赐功臣列侯,然后才归皇室享用!”就这样,刘秀通过巧妙地“顺水推舟”之计,顺利地将诸将掌握的兵权全部收回。
  解决了功臣问题,刘秀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治理好国家上来。“创业难,守业更难。”打天下经历了千难万险,守江山更要如履薄冰。要使天下乂安、太平祥和,还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要想恢复昔日大汉朝的天威与荣光,要想使四夷宾服、海不扬波,要想使就必须使国家强大起来!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刘秀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才能处理好面前这个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烂摊子……
  (二)海宇初平
  自从登基以来,刘秀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当时,他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王莽究竟为什么垮台呢?想当年,自己和大哥起兵还不到一年,王莽政权就垮台。王莽这个貌似强大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会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被起义的怒潮推翻,让刘秀感受到了民众的力量。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民,他们揭竿而起之时,他们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何等的可怕!那么,王莽垮台的原因,究竟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