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冯异、刘隆二人齐心协力地守城。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他们下了决心:一定要守住河防,一定要等到萧王的大军回来!坚持就是胜利!
对于严重的敌情,冯异一直在苦苦地思考对策。他在孟津一线,并不是消极防守、坐等敌人来攻。他很清楚,一味地消极防御,无异于坐以待毙。他在加强城防、修筑工事,稳固自己根基的同时,不断地派出游哨骑兵,四处打探消息,搜集情报。密切注视洛阳方面,试图有所作为。
可以说,冯异采取的是进攻式防守,在局部防守中寻求全面战略进攻机会。这位睿智果敢的儒将,在用兵作战方面有着独特的一套。他善于思考,精于审时度势,具有卓越的大局观。这一次,正是他的神来妙笔,一举改变了中原地区的形势。
冯异不愧是刘秀麾下的第一名将,洞察能力极强。很快,他就有了主意。
一年之前,刘玄迁都长安之后,以李松为丞相,赵萌为右大司马,主持长安政务。洛阳方面,以朱鲔为左大司马,刘赐为前大司马,使与舞阴王李轶、西平王李通、邓王王常等人共同镇抚关东。
此刻,冯异看到更始政权由于受到赤眉军、西征军两线夹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已经无力东进。他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进攻机会。他打算对洛阳方面采取攻心瓦解策略。突破口在哪里呢?冯异选中了李轶。
此时,冯异派人给洛阳守将之一的李轶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愚闻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项伯畔楚而归汉,周勃迎代王而黜少帝,霍光尊孝宣而废昌邑。彼皆畏天知命,鷪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故能成功于一时,垂业于万世也。笱令长安尚可扶助,延期岁月,疏不闲亲,远不踰近,季文岂能居一隅哉?今长安坏乱,赤眉临郊,王侯构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绝,四方分崩,异姓并起,是故萧王跋涉霜雪,经营河北。方今英俊云集,百姓风靡,虽邠岐慕周,不足以喻。季文诚能觉悟成败,亟定大计,论功古人,转祸为福,在此时矣。如猛将长驱,严兵围城,虽有悔恨,亦无及已。” 在这封信中,冯异劝李轶认清形势,说以利害,希望他早日归顺刘秀。
李轶接到这封信,心中又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此刻,李轶看到赤眉大军入关西进,长安危急,知道刘玄朝廷已经大势已去。这个善于投机的骑墙派,心中早就暗萌归顺刘秀之意。
可是,李轶心中有很大的顾虑:自己与刘秀有着血海深仇啊!想当年,刘縯之死,李轶和朱鲔是主谋。甚至可以这样讲,要是没有他李轶的极力撺掇,刘縯的脑袋绝不会落地!此时,李轶很想归顺刘秀,就是怕其记恨前仇,不能相容,担心投降后自己的生命有危险,因此很是犹豫,心中踟躇不决。
然而,李轶的顾虑绝不是多余的。自从大哥刘縯死后,刘秀与李轶这位起义之时的莫逆之交,早已反目成仇,再也不来往。刘秀对李轶杀兄之仇,恨之入骨,时刻念念不忘,时刻想着报复。这一点,李轶再清楚不过了。
于是,李轶给冯异回了一封信,对刘秀的态度进行试探。他在信中说:“我本来就是与萧王一起,首谋起义,志在复兴汉室。如今我奉命镇守洛阳,冯将军镇守孟津,都占据了中原的关隘要口,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我愿意和冯将军合作共事,我们双方只要同心同德、计划周密,将会无往而不胜。请您把我的计划转告给萧王,我愿意竭尽全力,佐国安民。”
冯异回信说,萧王一向宽宏大度,不计前嫌。他在信中让李轶打消顾虑,不必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冯异表示,他愿意在刘秀面前为李轶说一点好话,以解决过去的宿怨。
但是,冯异招降李轶的举措,正在北征的刘秀并不知情。而且,冯异并没有把与李轶之间来往的这些信函让刘秀过目。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冯异自己的主张。对于这一切,李轶并不知道。李轶想发信试探的计划,就此落了空。当他得到冯异的回信,以为冯异已经在刘秀面前说通了,不禁大喜过望。从此,李轶,这位洛阳的守將之一,就成了冯异的卧底内线。
李轶自从与冯异接洽后,再也不出兵与之作战。不仅如此,李轶还对各地的告急文书,一律按下,置之不理。从此,李轶坐拥大军三十万于洛阳,不发一卒以驰援各地。
由于李轶作内应,从此洛阳的更始军顿时成了无头之鸟,再也无力飞翔。由于李轶的无所作为,使得中原占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只有两万兵马的冯异,放心大胆地在黄河南北任意驰骋,攻城略地。冯异的大举进攻,使得更始政权本来在在中原相对比较严密的防御体系开始动摇起来。
冯异品尝到了甜头,更是腾手大干,一发而不可收拾。在黄河之北,他接连攻拔天井关诸地,又攻克上党郡的两座城池,拔掉了更始方面安插在河北的几颗钉子。
然后,冯异挥师南下,连克黄河以南、成皋以东十三个县,招降更始守军十余万,声威大震。更始朝廷的河南太守武勃得报,极为震惊。他急忙率领麾下一万余人出城,前往士乡县围剿讨伐各路归顺冯异的军队。
冯异知道后,即刻率领本部军队与武勃激战于士乡城下。这一仗,武勃军大败,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他在危急之时,曾派人火速向洛阳的李轶求援。而李轶闭门不救,置之不理。最终,李轶坐视武勃的军队被冯异彻底消灭。而且,武勃本人也被冯异杀掉。
冯异看到李轶信守诺言,确实有归顺之意,急忙派人飞骑千里送信,向刘秀禀报战局详情。
此刻远在河间国剿匪的刘秀,得到冯异在南线大捷的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对于冯异的才能,赞不绝口。不过,当他看到冯异在信中说李轶之事时,他不禁皱起了眉头。想到当年之仇,刘秀就气不打一处来:李轶!你算是个什么东西!当年,要不是你进谗言,我大哥会死的那么惨吗?害的我刘秀差点成了刘圣公的刀下鬼!到如今,你却想来投降?对不起,办不到!
对于刘秀来说,虽然他有山海之量,确是无法容忍李轶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下了决心:使出借刀杀人之计,除掉他!
于是,他马上给冯异下令:“李季文为人奸诈,他的话一般人不能得其要领。我们应该把他的信公开,告诉更始各地的太守、都尉作为警备之用。”
当时,刘秀的部下们都很奇怪刘秀为什么这样做。李轶不是已经愿意做内应了吗?这样做不是要害死李轶了吗?是的。刘秀就是要“借刀杀人”,就是要借更始朝廷的刀来为大哥刘縯报仇!
冯异对此,虽然有些不解。但是,对于刘秀的军令,他不敢违抗,只好照办。他将李轶给自己信制成公文,向各地宣布说:这是舞阴王的来函,他表面上愿意归顺萧王,实际上却居心叵测,请诸位小心防范!一时之间,李轶给冯异的密函成了公开信,在黄河南北各地广为流传。
很快,更始方面的太守、都尉很快都知道了此事,洛阳城中顿时大哗。其实,“没有不透风的樯,”李轶与刘秀方面暗中来往的事情,朱鲔早就知道,只不过没有证据而已。
左大司马朱鲔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这才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什么李轶一再不允许救援各地。他非常愤怒:李轶!你这个奸贼!本将今日要为国锄奸!由于李轶是舞阴王,地位还在自己之上,朱鲔无权将其逮捕治罪。于是,他当即派刺客把李轶杀死在府中。从此,洛阳城以及周边的更始军队,这才统一了号令,全部由朱鲔指挥。
在对待李轶的问题上,刘秀表现出了“以怨报怨”、以牙还牙的一面。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没有李轶做内应,拿下洛阳已经不成问题了。如果拿下了洛阳,就无法再为大哥报仇了。那个时候再杀李轶,就是报私仇,会让天下人耻笑的。
前面讲过,大哥刘縯被杀,刘秀就给李轶记下了一笔帐。刘秀用朱鲔的刀杀了李轶,既杀了仇人,还不会落下杀功臣的罪名。如果有人杀了李轶,洛阳城中必然产生内讧、自相残杀。到时候,攻取洛阳也就是瓜熟蒂落了。
刘秀的这一系列谋略,不禁报了私仇,还不落下杀害功臣的恶名,又使得对方产生了内讧,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其用心真是老谋深算,让人叹为观止。
果然,朱鲔杀了李轶之后,原来李轶的部下都有怨恨,人心不服。很多人怨恨朱鲔,纷纷逃出洛阳去投奔冯异。
从此之后,冯异这支孤弱的偏师,竟然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具备了与朱鲔的洛阳大军全面抗衡的能力。可以遇见,一场新的血战,就要打响了……
〃萧王刘秀〃学兄:从你的ID可以看出你对世祖的崇拜程度。于我心有戚戚焉!握手!
对于邓奉,我也非常欣赏。在此多说一点,要不是邓奉拼死保护着,阴丽华一家早就没命了。对于阴丽华一家,邓奉有救命之恩。
邓奉是个热血男儿,正是他看不惯大司马吴汉及其部下蹂躏南阳、祸害百姓,他才愤然举兵造反的。邓奉确实是名将风骨,他不仅把吴汉揍的鼻青脸肿,还把他的粮草辎重抢了精光。吴汉在这个事件中,确实是丢尽的颜面。
此后,邓奉与汉军三位大将军对阵,建威大将军耿弇、征南大将军岑彭、建义大将军朱祐多次交手,多次被邓奉击败。耿弇、岑彭、朱祐等三人不仅占不到半分便宜,就连建义大将军朱佑做了他的俘虏。邓奉,真可谓勇将矣!在刘秀的御驾亲征之下,他终于兵败,在前来主动投降。耿弇、岑彭二人嫉妒他的才能,劝刘秀将其杀死。
确切地说,杀邓奉,刘秀确实很痛心。但是,为了安抚吴汉、耿弇、岑彭等人,他只好挥泪杀之。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更正一下,射犬聚在野王县,而不在武德县。
(十八)威扬河内
更始三年的三月;舞阴王李轶死后;左大司马朱鲔正式成为更始政权的关东主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对于朱鲔越来越不利,更始政权在关东地区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刘秀在北征中屡屡获胜,捷报频传。从发展势头来看,用不了几个月,刘秀就可以彻底剿灭尤来、五幡流民军。
朱鲔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不在刘秀主力南下之前,彻底打垮冯异、寇恂的留守部队,洛阳城的陷落将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朱鲔在殚精竭虑地苦苦思索着对策:一定要主动出击,绝不可坐以待毙。不久,他就制定出了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两路出击,奇袭河内!
汉朝时的河内郡,太行山以西,全境在黄河以北,与河南尹辖区隔河相望。它下辖怀县、隰城、河阳、轵县、波县、沁水、野王、温县、平睾、山阳、武德、获嘉、修武、共县、汲县、朝歌、荡阴、林虑等十八城。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殷商故地,是天下著名的粮仓。大名鼎鼎的朝歌城,是昔日纣王的首都,繁华一时。荡阴县(今河南省汤阴县)的羑里城,据说是当年纣王拘禁周文王姬昌之地。传说,当年姬昌被幽禁在此期间,推演八卦,写出了《周易》的爻辞。朝歌之南有牧野,是当年周武王姬发一举歼灭纣王数十万大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