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第一册)-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字又常常用於紧缩句,但是这种紧缩句也正是条件复句的紧缩。例如: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韩非子·五蠹)
有时候没有用〃则〃字,从句子的意思上也可以看出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例如: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胠箧)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但是没有用〃则〃字的紧缩句不一定都是条件复句的紧缩。可能是因果关系,例如〃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荀子·劝学);也可能是时间修饰,例如〃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我们阅读古书时应该细心分辨。
有时候,〃则〃字所连接的两项并不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只是第二件事情的出现,不是第一件事情的施事者所预期到的,这时候也用〃则〃字。在这种情况下,〃则〃字不能译作〃就〃或〃便〃,而是含有〃原来已经〃的口气。例如: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现代汉语没有和这种用法相当的连词。
〃则〃字又可以用在意思相对待的并列的分句里,以表示一种对比。例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在这种情况下,〃则〃字前面的词语有时候是表示时间修饰。例如: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战国策·赵策)
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韩非子·五蠹)
(4)然而,然则,虽然
在古代汉语里,〃然〃和〃而〃,〃然〃和〃则〃,〃虽〃和〃然〃常常连用,成为〃然而〃,〃然则〃,〃虽然〃这几种形式;其中〃然〃字是指示代词,〃而〃,〃则〃,〃虽〃才是真正的连词。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它们当中的两个成份分开来理解。
〃然而〃中的〃然〃字表示〃如此〃。〃然而〃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可是。。。。。。〃例如: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孟子·公孙丑上)
〃然则〃中的〃然〃字也是表示〃如此〃。〃然则〃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就。。。。。。〃例如:
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战国策·赵策)
现代汉语用〃虽然〃的地方,上古汉语只用一个〃虽〃字。古代〃虽〃字和〃然〃字也是常常连用,但是〃然〃字还有实在意义,〃虽然〃实际上应作〃虽然如此〃讲。例如:
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左传成公三年)
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二)介词
古代汉语常用的介词有〃以〃〃於〃〃为〃〃与〃〃之〃等等。例如: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庄子·秋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庄子·养生主)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庄子·逍遥游)
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下面讨论介词〃以〃〃於〃〃为〃〃之〃的用法。
(1)以
〃以〃字本来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用〃,例如《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字又表示〃以为〃(认为)的意思,例如《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但是更常见的是用作介词。
介词〃以〃字的主要用法有两种:第一种,表示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藉,在意义上虽然可以译成现代的〃用〃或〃拿〃,但是它具有更纯粹的介词性质。〃以〃的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例如: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养生主)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左传僖公四年)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第二种,引进原因,在意义上略等於现代的〃因为〃,但是〃以〃字后面的话应该认为是介词的宾语。例如: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孟子·滕文公下)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秋水)
关於〃以〃字组成的介宾词组,在词序上有两种变化值得注意:第一,整个介宾词组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也可以放在动词(及其宾语)的后面。再举几个放在后面的例子: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劝学)
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吕氏春秋·察传)
第二,为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到〃以〃的前面。例如:
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有时候,提前的宾语是代词〃是〃字。〃是以〃等於说〃因此〃。例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庄子·养生主)
〃以〃字后面的宾语所指的事物,如果已经在上文出现过,这宾语就可以省略。这时候〃以〃字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拿来〃〃拿去〃,但是〃以〃字的词性和它们并不完全相同。例如: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左传僖公三十年)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孟子·梁惠王上)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表示凭藉或引进原因的〃以〃字,它的宾语也可能承上省略。这时候〃以〃字仍表示〃藉此〃〃因此〃的意思。例如《庄子·逍遥游》:〃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不过这种省略的情况比较少见。
〃无以〃,等於说〃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有以〃,等于说〃有什么可以拿来。。。。。。〃。例如: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左传僖公四年)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庄子·徐无鬼)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战国策·燕策)
(2)於(于,乎,诸)
〃於〃字的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引进处所;第二种,引进比较的对象;第三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於〃字的第三种用法在古汉语通论(八)里已经讲过了,现在讨论第一种用法和第二种用法。
第一种用法的〃於〃字略等於现代的〃在〃〃到〃〃从〃〃对於〃〃在。。。。。。方面〃等意义。例如:
子路宿於石门。(论语·宪问)
王坐於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表示〃在〃。)
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庄子·逍遥游)
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孟子·梁惠王上)
(以上表示〃到〃。)
虎兕出於柙。(论语·季氏)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荀子·劝学)
(以上表示〃从〃。)
问於桀溺。(论语·微子)
当仁不让於师。(论语·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
季氏将有事於颛臾。(论语·季氏)
(以上表示〃向〃或〃对〃。)
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以上表示〃对於〃。)
敏於事而慎於言。(论语·学而)
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庄子·逍遥游)
(以上表示〃在。。。。。。方面〃。)
以上引进处所的〃於〃字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只是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对比上说的;至於古代汉语本身,并不需要这样分别。试看《论语·季氏》:〃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两句的句式是相同的;第一个〃於〃字解作〃从〃,第二个〃於〃字解作〃在〃,都只是受了前面动词的影响,〃於〃字本身的词义和词性都没有发生变化。
再说,古代汉语的〃於〃字,比现代汉语的〃在〃〃到〃等具有更纯粹的介词性。因此,往往〃在於〃连用,〃至於〃连用。〃在〃和〃至〃在古代汉语里是动词,不是介词,动词与介词连用是完全合理的。例如:
其耳目在於旗鼓。(国语·晋语)
不似豪末之在於马体乎?(庄子·秋水)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庄子·养生主)
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庄子·秋水)
在讨论〃於〃字引进处所这一用法时,有一件事值得提出来说一说。那就是在古人的思想表达中常常有〃今。。。。。。於此〃的说法,字面上是说此时此地,实际上是表示一种假设。例如: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墨子·非攻上)
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孟子·梁惠王下)有时候只说〃。。。。。。於此(斯)〃,也是表示假设。例如:
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传诸?(孟子·滕文公下)
有美玉於斯,韫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论语·子罕)这种假设的情况,通常是作为比喻来说明某个问题的。
用〃於〃字组成的介宾词组,除表示〃对於〃必须放在动词前面外,其余有的偶尔也放在动词之前,《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更多的是放在动词之后(〃宿於石门〃〃坐於堂上〃)。中古以后,放在动词前面的渐渐多起来了,不过古文家大致还是遵用上古的语法。
有时候,可以不用〃於〃字,《史记》常用这种语法。例如: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左传僖公三十年)
寡人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