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

第28部分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第28部分

小说: 世界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之”(《东京梦华录》卷八)。重阳节吃重阳糕。开封节前一、二日,都 

人做重阳糕,“各以粉面蒸糕遣送”、“又以粉做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 

谓之狮蛮。” (《东京梦华录》卷八)重阳糕的样式是糕上撒有各种干果, 

果实如石榴子、栗黄、银杏、松子之类,上面再插上小旗。宫廷庆祝重九很 

隆重,南宋“禁中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黄菊,灿然眩目。”“点 

菊灯略如元夕”(《武林旧事》卷三)。寺庙于此日办斋会,《东京梦华录》 

卷八记,“诸禅寺各有斋会,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诸僧皆坐狮子上 

作法事”。 

     辽朝重九宫廷热烈庆祝,据《辽史》五十三卷记“臣僚旦赴御帐,从驾 

至围场”,进行打猎活动,“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获猎少的为负,罚重 

九宴。射猎完毕,在高地设帐,皇帝赐诸官菊花酒。这一日要研茱萸酒洒在 

门户以驱灾。 

     金朝重九在郊外祭天、狩猎、射柳、击球。重九出猎是金的旧俗,最能 

体现其原为狩猎民族的特色。 

     辽金民间赏菊、登高等活动与宋代习俗相同。 

     元代重九仍沿袭宋代习俗。《析津辑佚》“岁纪”中说:“九月登高簪 

紫菊。”萨都剌有诗《客中九日二首》,其一为:“寥落天涯岁月赊,每逢 

佳节每思家。无钱估得邻家酒,不敢开窗看菊花。”诗中反映重阳节时诗人 

客居他乡的心情,说明九九重阳节在当时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13)冬至。冬至节在农历十一月。这是一个古老的节日。这一天北半球 

白昼最短,其后白昼逐渐变长。《玉烛宝典》谓冬至的“至”有三义,一者 

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冬至是古代一个重大的节日,又 

叫“亚岁”。其庆祝活动仿效除夕、新年,规模稍差。民间曾有“冬至大如 

年”的俗谚。冬至时,皇帝要接受百官朝贺,礼仪隆重。历代帝王都于冬至 

祭天。官府于这一天放假。冬至是历代王朝大祀天帝之节。唐代冬至“祀昊 

天上帝于圆丘”(《唐书·礼乐志一》),宋代“冬至至圆丘祭昊天上帝” 

 (《宋史》卷九十八),元代至正三年(1341年),皇帝“亲祀南郊”(《元 

史·志·祭祀六》)。 


… Page 86…

     民间重视冬至节。唐代杜甫有《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 

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杜少陵集注详解》卷二十 

一)。诗写杜甫旅居夔州,穷愁潦倒的心情。正值冬至,人在天涯之远,但 

冬至风俗与长安相同,故觉亲切。宋代冬至如年节,《东京梦华录》卷十称: 

 “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易新衣,备办饮 

食,享祀先祖”,官府允许赌博,市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南宋也如此, 

 “都人最重一年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沓于九街”,妇人 

小儿服饰华丽,岳祠、城隍各庙烧香人很多,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廉 

饮博,谓之做节” (《武林旧事》卷三)。祭祖先是冬至节一项内容,杭人 

冬至祭祖专用馄饨,故有“冬馄饨”之说。(《武林旧事》卷三) 

     辽代冬至祭黑山。辽国俗,杀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和酒,天子望 

黑山拜,每年冬至“五京进纸造人马万余事,祭山而焚之”,人们不祭“不 

敢近山” (《辽史·礼志六》卷五十三)。黑山在辽境北,俗谓契丹人魂魄 

归宿之地,契丹人极为敬畏。 

     (14)腊日与腊八。“腊”是古代祭祀之名,指岁终祭祀众神,古代腊日 

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隋唐宋各代都由宫廷进行祭祀,宋称为“君王腊”, 

唐谓“腊祭”。唐代“腊日赐北门学士口脂蜡脂,盛以碧镂牙”(《酉阳杂 

俎》卷一)。辽王朝“腊辰日”,天子与群臣“饮酒作乐,赐甲仗、羊马” 

 (《辽史·礼志六》)。 

     腊日与腊八在中古时代区分很清楚, 《东京梦华录》、《梦粱录》就是 

这样区分的。 

      “腊八”成为民间节日出自佛教传说。据说佛祖释迦牟尼于此日成道, 

腊八为佛教“成道节”。佛寺于此日隆重庆祝,逐渐扩展到民间,成为一个 

民俗节日。《东京梦华录》卷十记,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 

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挨家 

串户请求布施。“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梦粱录》卷六)。所以腊八粥又叫做佛粥。以上记述概括起来:腊八佛 

寺诵经、浴佛,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故事,用米及果类煮粥供佛, 

这就是“腊八粥”。宋代腊八粥据《梦粱录》记,做法是“腊八粥,亦设红 

糟、以麸、乳、诸果、笋竽等为之”。在佛教寺院的影响下,民间也做腊八 

粥。《东京梦华录》卷十谓:“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宋代开始的吃“腊八粥”习俗已有千余年历史。 

     宋代于腊日制腊药,“医家亦多合药剂,侑以虎头丹、八神、屠苏、贮 

以绛囊,馈遗大家”(《武林旧事》卷三)。腊日有“打夜胡”驱祟的习俗, 

宋《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自入此夜,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神鬼、 

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 ‘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这种习俗源于 

南北朝腊日驱疫活动。 

     (15)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为祭灶日,又叫小年。隋唐宋 

代多在二十四日祭灶。关于灶神,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卷十四说:“灶神 

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祭), 

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故为天帝督使,下为地精。已丑日,日出卯时 

上天,禺中下行福,此日祭得福。”由于这种灶君上天告状的传说,小年祭 

灶习俗在宋代极为盛行。“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 

神,烧 ‘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 


… Page 87…

 (《东京梦华录》卷十)。人们愚弄灶君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祭灶是极普遍的活动,《梦粱录》卷三记“二十四日,不以贫富,皆备食糖、 

豆祭灶”,“此日市间及街坊,叫卖五色米食花、胶牙糖、箕豆声,叫声鼎 

沸。”据说胶牙糖可粘住灶君之口,使其不能说人坏话。 

     (16)除夕。除夕为传统节日中最重大节日之一。在我国,这一节日有久 

远的历史。隋唐宋元以来,除夕节日活动有扫除、挂桃符,放爆竹、祭祖、 

驱疫鬼、馈岁、守岁等习俗。 

     除夕习俗宋代记录最为完备。《东京梦华录》卷十记,除日“禁中爆竹 

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历代除日风俗计有: 

打扫房屋,敬门神,挂桃符。《梦粱录》卷三云:“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 

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以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 

挂钟馗,钉桃符春牌。” 

     祭祖,祭神。《梦粱录》卷六云:“祭祀祖宗。遇夜时备迎神鲜花供佛, 

以祈新岁之安”。又据(《增补武林旧事》卷三)记,“祀先之礼则或昏或 

晓各有不同。” 

     放爆竹。除夕之夜“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武林旧事》卷三)。 

 “爆杖声震如雷”(《梦粱录》卷六)。放爆竹一方面以送旧岁,驱散旧岁 

一切不吉、邪鬼;另一方面是迎新年,求新年大吉大利。 

     点灯。唐宋沿袭古代庭燎习俗,点灯烛及火盆,除夕夜处处光明“红映 

霄汉”(《武林旧事》卷三)。烛光照耀“如同白日”(《梦粱录》卷六)。 

     驱鬼。驱疫鬼每年除夕宫廷都有驱傩的仪式。是时“用皇城亲事官”, 

随驾的卫士“戴假面,穿上绣画的衣服,“执金枪龙旗”,有人假装将军, 

有人装门神、装判官、装钟馗及其小妹,装灶神和土地神,浩浩荡荡的驱鬼 

队有千余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湾,谓之‘埋祟’而罢。”(《东 

京梦华录》卷十)。 

     唐代段安节著《乐府杂录》有关于驱傩的记述:用方相四人,戴冠及面 

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执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以除逐也。 

右十二人,皆朱发,衣白画衣。各执麻鞭,辫麻为之,长数尺,振之声甚厉。 

另有扮成食虎者,食不祥者,食盅者等神。表演驱傩时,诸官都上棚观看, 

百姓也入看,十分壮观。 

     馈岁。节前馈送礼物,“馈岁盘合、酒担、羊腔,充斥道路。”(《武 

林旧事》卷三) 

     守岁。唐太宗写《守岁诗》云,“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开。”人们有 

除夜不眠以待更尽岁尽的习惯。一则送旧岁,二则迎新岁,一夜之中度过两 

年,意义深远。 

     钟馗出现在除夕诸神之中,是在唐代,唐玄宗曾命吴道子画钟馗之像, 

传说钟馗是唐进士,死后曾为玄宗捉鬼除病。钟馗传说与钟馗像遂传遍天下, 

成民间习俗中的人物。 

     宋代除夕有照虚耗 (老鼠)之俗,以光烛照各处,防止老鼠盗吃供品。 

     饮屠苏酒。王安石《除日》诗有记“春风送暖入屠苏”事。屠苏酒是一 

种药酒,传说由大黄、白术、桔梗、蜀椒、乌头、拔契等配制而成。又传为 

唐代孙思邈所创。除夜服用可防疫。其饮法为少者先饮。 

     (17)辽、金、元节日习俗。辽金元时习俗多向宋学习仿效,其都城燕京 

汴梁,原为唐宋旧地,故年节习俗均相沿袭成风。但是各民族仍保持许多古 


… Page 88…

老的习俗,反映其狩猎生活、游牧生活的民族文化。现摘要分述如下: 

     祭山仪 (辽)。祭山仪是辽祭祀天地神祗之仪,地点在木叶山。木叶山 

为辽始祖耶律阿保机之葬处。辽人祭山仪植树作神门、中立君树。立天神地 

祗的牌位,帝后都向牌位致奠,大臣宰相向君树致奠。诸亲王臣子在皇帝带 

领下绕神门树若干圈。并把酒肉扔向东方。最后饮酒吃肉,仪式结束。 

     瑟瑟仪(辽)。这是祈雨的仪式。祈雨前先置百柱天棚,皇帝在百柱天 

棚祈雨,致奠祖先,然后率群臣射柳。射柳是一种骑射比赛。先将柳枝削皮 

使其成一段呈白色,插柳枝为两行,高数寸,欲射之柳用帕标志。射柳者以 

箭射柳枝,射断柳枝并以手去柳,打马飞驰而去的为上,断而不能去者次之, 

断在青的地方或射中没有射断和没有射中的为负。 

     拜日仪 (辽)。契丹拜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日。辽人不拜月,他们 

崇拜太阳。 

     岁除仪(辽)。除夕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