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七诫 作者:和仁 管家民-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面谈法
“不知言,无以知人。”面对面交谈,能使总经理对考察对象产生直接的亲身感受和较深的体验,从中窥见其思想水平高低,见识深浅,了解其工作经历、受教育情况、专长、兴趣、志向、气质以及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如,欲考察其学识,可问他各种知识;欲考察其应对能力,可问他各种机敏性问题;欲考察其社会成熟度或性格的稳定性,可采取压迫式的面谈。压迫式面谈是有意地施加压力,使对方焦虑不安,以探究在这种压迫情况下,对方到底如何应付。有效的面试是成功的选人之法,但面谈取人的明显缺点是,主试者与面谈对象容易串通作弊。为此,可采用笔试与面谈相结合来综合测试人才。
3.招聘法
招聘作为一种求才的方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战国时燕昭王设的“黄金台”,三国曹操发布的“招贤令”,诸葛亮设的“招贤台”,均收到了发现人才、广聚人才的效果。当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采用登广告招聘的方式,使被埋没的人才得以重用。但是,在实行招聘人才的同时,应更有效地利用本地区、本单位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4.动态考察法
总经理将被考察者置于动态情景之中,运用多种评价技术,观察被考察者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急能力,称为动态考察法。这种方法西方称为“情景模拟法”。其主要方式是:
(1)公文测验:主试人给被试者一些日常工作必须处理的公文,包括电话记录、命令、备忘录、请求报告、各种函件等,并限时处理完。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要求被试者在3小时内处理25件公文。这些文件数量多,需分轻重缓急,有的必须亲自处理,有的必须请示上级,有的可授权下属。通过动态中的表演,可以观察被试者是否抓住了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处理问题是否果断,是否善于发现问题,通过一番限时紧张的表演,被试者能力的优劣自然就见分晓。
(2)无总经理小组讨论:将6~12个被试者组成一个小组,不明确召集人,要他们讨论一项业务或人事安排问题。通过讨论,可以看出谁具有决策能力并驾驭整个会议,说服他人达成一致决议,从而对每个被试者的决策能力与说服能力作出评价。为了考察被试者的决策能力,还可特意设置一个情景压力场面,如:每隔20分钟就发出市场价格和成本变化的信息,有时甚至等他们刚作出决策时就告诉他们又发生了某种变化,迫使他们快速做出应变反应,改变原方案并进行新的决策。在紧张压力下,有的显得焦躁不安,甚至可能大发脾气;有的沉着灵活,应付自如。通过这样的测试,谁有才干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5.试用考察法
总经理在正式任用所选人才之前,最好给他一段试用考察期,经过试用确实称职者方可正式录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由于被考察者的巧妙伪装而造成的主观判断失误;也可以使其他下属口服心服,便于将来合作;还可以使被选用者熟悉工作,获得经验,以便在正式录用后工作更得心应手。
6.综合选拔法
这种办法主要用来选拔高一级总经理人才。它包括上述各种方法,从而克服单一方法的缺点,吸收上述方法的优点。全面考察选拔人才,实行层层遴选、优中选优、逐轮竞争淘汰,大体分为以下步骤:
(1)通过测试式笔试和论文式笔试,择取知识面广、记忆力强、具有较高判断力、推理力者,参加下一轮竞争。
(2)将第一轮产生的优胜者,置于动态情景之中,现场考察,对于周围的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限定时间,写出长篇对策,以观察被试者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中选出优胜者参加第三轮竞争。
(3)优胜者参加公开的答辩竞选。主持人提出一系列包括理论和实际工作遇到的难度大的问题,要求被试者立即答出,以观察被试者的应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考察被试者的气质、风度及对听众的反应。通过答辩竞选排出被试者名次,对前几名,由人事部门再全面考察权衡,最后确定人选。
(4)试用期能圆满完成任务确实称职者,则可正式予以任用。
□灵活把握选人标准
1.不片面追求文化程度
近年来企业公司招聘人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仔细想一想,这种人才“高消费”的做法未必合适。往往有这样一些现象,一些企业招聘了一批又一批人员,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现,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留存人数很少。只好继续招聘,周而复始地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很大损失。
早在20世纪50年代,松下幸之助就认识到,公司应招募适用的人才,程度过高,不见得就合用。松下指出:各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程度过高,不见得一定有用,“适当”这两个字是很要紧的。
20世纪60年代,盛田昭夫的《让学历见鬼去吧》可谓一鸣惊人。因为,当时的日本还沉浸在一种过于重视文凭的氛围中,盛田昭夫的这一创新使得索尼人才济济。
索尼公司不仅拥有众多的科技人才,还特别重视选拔和配备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经理班子。在选拔高级管理人员这个问题上,索尼从不雇佣那些仅仅能胜任某一个具体职位的人,而是乐于启用那些拥有多种不同经历、喜欢标新立异的实干家。索尼公司也从不把人固定在一个岗位上,而是让他们不断地合理流动,为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提供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索尼人特别乐于承担那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个个积极进取,人人奋勇争先,整个企业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几十年来的辉煌历程清晰地表明,索尼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源泉正是索尼人。
2.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必须认识到,知识分子常自陷于自己知识的格局内,以至于无法成大功立大业。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越好的技术人员,越不敢活用知识。”
福特是在企业经营上屡次发现增产方法的人。他为了增产的事和他的技术人员研商时,他的技师往往说:“董事长那太难了,没有办法的,从理论上着眼,也是行不通的。”而技术越好的人,越有这种消极的个性。因此令福特大伤脑筋。
福特的那句话实在说出了一种真理。
在日本,常听人说“白领阶级是弱者”这句话。其实仔细想一下,所谓“白领阶级是弱者”这句话是可笑的,学历良好,有丰富知识的人,不可能是弱者。实际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准的话,办不了的事着实很多。但为什么那么多人说知识阶级是弱者呢?这是由于他们自陷于自己的知识格局内,而不能活用的关系。
在面对一个工作时,一个人如果对有关知识了解不深,他会说:“做做看。”于是着手埋头苦干,拼命地下工夫,结果往往能完成相当困难的工作。
但是有知识的人,常会一开头就说:“这是困难的,看起来无法做。”这实在是面地自限,且不能自拔的现象。所以有:“知识阶级是弱者”的说法。
今日的年轻人,多受过高中、大学的教育,所以有相当的学问和知识。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分工很细,公司的工作项目也愈来愈繁杂,所以年轻人具备高程度的学问知识,在一方面来说,是必要而且是很好的事。但重要的是不要被知识所限制,也不要只用头脑考虑太多,要决心去做实际的工作,然后在处理工作当中,充分运用所具备的知识,这样的话,学问和知识才会成为巨大的力量。
尤其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最容易被知识所限制,所以要十分留心这一点,发挥知识的力量,而不是显示掌握了知识后的弱点。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可以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虽然学历不高,却往往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相反,一些高学历人员,虽然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却没有强烈的个性,与他们谈话留下的印象不深。一个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低,并不能单从学历或应聘时笔试、面试的成绩,就可以看得出来的。具有了实际工作经验,也未见得能力就强,创造性就高。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在人员招聘中提出要注重实际能力,特别是选拔事业开发型人才时主要看他的综合基础能力,就像挑选运动员苗子一样,关键看他是不是一块好材料,有没有发展潜力。所以,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在招聘过程中更应注重招聘那些高能力的人才。
3.人格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美克德公司是一家经营唱片和音响的企业集团,在战前,声誉显赫。可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使这家拥有一流人才和高超技术的公司,迟迟不能展开重建的工作。最后,因种种的原因,由松下电器公司接管。为了使它从战败的挫折中复兴起来,松下非常慎重地思考经理的人选。最后,决定把这个重担,托付给野村吉三郎先生。
野村先生和松下同是和歌山县人,不仅是松下的长辈,也和松下维持很好的私人交情,是松下一生中,最敬佩的人格最高尚的伟大人物。战后,松下正为美克德公司的主持人选伤脑筋。当松下想到自美国归来的野村先生时,就认识到如果能请这位德高望重具有高尚人格的野村先生来出任中心领导者,做公司的精神支柱,那么美克德公司的重建工作,就指日可待了。
于是,松下非常坦率地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他,并请他务必接受邀请。想不到野村先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并且说:“我对经营事业一点也没经验,但我唯一的长处,就是了解用人。诚如你说的,美克德公司拥有许多一流的人才,那么我的工作,就是要尽快促使那批优秀人才,发挥他们的潜力。”这个看法,和松下心中所想的不谋而合,于是人选很快就定案了。
无疑的,这个人事决定使许多人大感意外,甚至松下周围的人也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以美克德这样的小型公司,聘请曾任外务大臣的野村先生来担任经理,不是大材小用,太委屈他了吗?从另一角度说,以美克德这样的小公司,想独占像野村先生这样具有伟大人格和才干的人,也实在太自私了。”当然,他们都是出于一番善意,为野村先生着想。幸好,野村先生并不同意这种肤浅的看法,他以为:“战后,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安定和繁荣。在美国,许多过去拥有辉煌战功的名将,也都纷纷加入民间公司,藉个人的工作来贡献社会。至于战败的日本人,就更不应该拘泥于以往的地位,因为真正有地位的人,是那些能通过工作,把力量贡献给国家社会的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野村先生淡泊名利,勇于负责,并且进取向上的崇高人格。而正如野村先生自己所说的,他对企业的经营完全外行,对唱片、音响更是一窍不通,所以在主持美克德业务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有趣的小插曲。
有一天,在干部会议上,有人提议要和美空云雀签约出唱片,但野村先生却问:“美空云雀是谁?”美空云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