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当代政治史 >

第18部分

世界当代政治史-第18部分

小说: 世界当代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印支三国的近邻始终支持它们的抗美斗争,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 

援助,还曾派遣支援部队。苏联的支持开始主要是政治上的,1965年以 

后援助逐渐增加。战争结束后,没有像美国最初认为的那样在东南亚引 

起连锁反应。但美国被迫撤退对东亚局势有重要影响。 


… Page 55…

                  四、缓和与多极化趋势 (70年代) 



                         1。东西方关系的缓和 



      (1)国际局势新变化与美苏力量对比 

     60年代末国际局势发生了某些新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美国在战后初 

期获得的优势地位相对削弱,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相对 

增加。这些变化是长期累积而成的。随着战后20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的 

迅速发展,美国经济的竞争力相对下降,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降 

低。这种状况在越战期间进一步显现。由于越战导致军费剧增和政府推 

行社会计划,美国财政状况逐渐恶化。约翰逊政府出于政治原因不愿增 

加税收。通货膨胀率逐年上升。尼克松政府试图通过紧缩遏制通货膨胀。 

但通货膨胀未得到制止,还出现了经济停滞。这种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 

出现,即所谓“滞胀”的局面,此后长期困扰美国和西方经济。到1970 

年,美国出现了战后首次对外贸易逆差。这标志着美国已经从战后初期 

所处的巅峰向下滑落,它影响和干预世界事务的能力也相应下降。美国 

通过越战还认识到,它所拥有的庞大军事力量并不总是解决国际政治问 

题的有效手段。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继续增长。在美国身陷越战之际, 

苏联在世界各地的影响显著增强。20多年来西欧和日本的经济有长足的 

发展,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显著增加,使西方联盟内部关系发生某些 

变化。西欧一些国家联合自强,特别是法国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在世 

界政治中发挥更加独立的作用,在东西方关系中也开始采用某些主动行 

动。它们的影响和作用是美国也不能忽视的。中国仍然是相对贫穷落后 

的发展中国家,但拥有众多的人口、广阔的国土、巨大的潜力,特别是 

60年代初以来奉行不同于美苏的对外政策,并拥有独立核力量,成为世 

界政治中活跃的独立因素,在东亚和世界上拥有日益广泛的影响。许多 

发展中国家在独立后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奉行不 

结盟政策,并开始进一步争取联合维护经济权益。这些使世界的面貌与 

战后初期显著不同。美国以及苏联已不可能独自决定世界事务。 

     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1913—1994)发表演说,承认战 

后25年来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他认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但已不再完全占支配地位;世界上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促使它们构成一种稳定的均势,可以使美国 

保持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这意味着美国将采取适合国际局势新变化的 

对外政策。 

     美苏军事力量对比也发生重大变化。 

     美国在越南投入巨大军事力量,使它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相 

对减少,投入其他军事领域的费用也相对减少。战后一直是美国全球战 

略重点的欧洲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由于力不从心,美国在70年代初修 

改常规战略方针,放弃在欧洲和亚洲各打一场较大规模战争,并在其他 

地区打一场较小规模战争 (即“两个半战争”)的设想,提出在欧洲或 

亚洲打一场大战,同时在其他地区打一场小战 (即“一个半战争”)的 

设想。在核力量方面,60年代初美国具有明显核优势时,曾根据“相互 

确保摧毁”的理论规定了战略核力量的数量指标,1967年达到指标后核 


… Page 56…

武器数量便基本稳定下来。 

     苏联经济在60年代保持增长,尽管增长率已低于50年代。到60年 

代末,某些与国防有关的工业品产量接近美国。苏联在保持陆军数量优 

势的同时,海、空军迅速发展,70年代初海军舰队已在各大洋游弋。常 

规军备质量也明显提高。苏联在60年代全力扩充战略核力量,60年代末 

战略导弹数量大体与美国相当,并仍在继续增加。这标志着美苏军事力 

量已大体平衡。 

     对苏联来说,军事力量大体平衡使其可以同美国平等地进行裁军谈 

判,通过谈判缓和东西方关系又可以加强双方的经济交往,使其能从西 

方获得急需的资金和技术,给困难重重的经济注入活力,以尽快缩小在 

综合经济实力上与西方的巨大差距,并集中力量提高军备质量。美国并 

不想听任苏联处于平等地位甚至取得优势,但摆脱越战造成的严重困 

难、改变战略上严重失调的局面、发展更先进的武器系统等都需要时间。 

一定程度的缓和可以提供时间。况且,就美苏两国的战略核力量而言, 

既有的数量已足够多次摧毁对方,再增加核军备数量已无实际军事意 

义。所以,美苏两国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东西方关系。地处东西方 

对峙前沿的西欧更希望局势有所缓和。它们已经可以凭借日益增强的实 

力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美苏对峙,促进缓和进程。 

     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呼吁用谈判代替对抗。3月勃 

列日涅夫提出通过东西方对话实现欧洲缓和。两年后苏共二十四大提出 

以缓和为中心的和平纲领。从1969年11月起,美苏开始进行由于苏联 

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延迟的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此后,美苏以及东西方 

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旨在缓和关系的谈判。 



      (2)70年代前期的缓和 

     缓和最先取得进展的是德国问题。 

     1969年10月社会民主党人勃兰特(1913—1992)出任联邦德国总 

理。这是战后社会民主党首次成为西德主要执政党。此前不久,勃兰特 

任外交部长的大联合政府已修改哈尔斯坦主义,仍认为第三国承认东德 

是对西德不友好的行动,但是否与之断交将视情况决定。勃兰特执政后 

提出“新东方政策”,谋求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开始进行一 

系列谈判。1970年8月勃兰特访苏,两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保证不使 

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无条件尊重欧洲所有国家现有边界的不可侵犯性。 

12月勃兰特赴波兰,两国签订关系正常化基础协定,西德正式确认波茨 

坦会议确定的波兰西部边界。这两项条约被统称为“东方条约”,使德 

国问题向着进一步正式承认现状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与此同时,苏联提议四大国就西柏林地位问题交换意见。1971年9 

月四大国签订协定,确认西柏林的地位不变,即它不是西德的一部分, 

但西德可以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代表西柏林的利益。这意味着苏联 

不再坚持结束西柏林占领制度的要求,但西德仍不拥有对西柏林的正式 

管辖权。 

     1972年11月8日两个德国签署两国关系基础条约,确认各国主权平 

等的原则,强调现存边界的不可侵犯性和对方领土的完整性,决定发展 

正常的睦邻关系并互设常驻代表机构。这表明西德正式放弃哈尔斯坦主 


… Page 57…

义,承认东德是独立的、拥有主权的“第二个德意志国家”。此后,东 

西方国家相继交叉承认两个德国。1973年两个德国同时进入联合国。 

     德国问题的新进展并未解决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它的意义在于有 

关各方都正式承认现状,承诺不以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改变现状。这就 

为欧洲局势的缓和清除了重要障碍。两德关系改善后,东德修改宪法, 

删去有关德意志民族和德国统一的字句。苏联与东德缔结新的友好合作 

互助条约,也对原条约作了相应修改。西德则表示,谋求在欧洲和平状 

况下通过自决重新实现德国统一,仍然是西德的政治目标。 

     美苏关系对东西方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美苏之间的缓和主要表现 

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经过长期的多轮谈判,双方在若干问题上取得进展。 

1972年5月尼克松作为访问苏联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在莫斯科同勃列日 

涅夫举行会谈,双方签署一系列文件,最重要的有三项。一是《关于限 

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规定双方均可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系统。事 

实上双方的有关技术都远未成熟。二是《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 

些措施的临时协定》,规定冻结双方的陆地洲际导弹及其发射器、弹道 

导弹潜艇和潜艇导弹发射器等的数量,双方均可使用合法技术手段对对 

方进行核查。苏联在多数冻结项目上拥有数量优势。对于弹道导弹携带 

的弹头数量、当量和质量,可运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和中程导弹,以 

及正在研制的有关新技术,协定都未加限制,双方仍可在这些领域展开 

竞赛。该协定后来未能发展为长期条约。上述文件及其补充议定书统称 

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三是 《苏美相互关系原则》,规定双方在 

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互利合作关系,避免军事冲突,防止核战争, 

用和平手段解决分歧。 

     这次美苏首脑会谈是缓和的重要标志。此后几年,首脑会谈成为推 

动缓和的重要方式。1973年勃列日涅夫访美和1974年尼克松访苏时,双 

方都签署大量合作协定,但军备控制谈判无实质性进展。1974年11月美 

国新总统福特同勃列日涅夫在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谈,双方达成口头 

协议,规定了未来10年双方拥有的洲际导弹发射器、潜艇导弹发射器和 

重型轰炸机的最高限额,其中包括先进的分导式多弹头导弹的限额。事 

实上苏联还没有这种导弹,美国的拥有量也远低于限额。这在一定程度 

上预示了以后核军备竞赛的方向。但随后双方在美国的机载巡航导弹和 

苏联的新型轰炸机应如何计算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后续谈判进展缓慢。 

     1972年美苏首脑会谈期间,双方同意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和中 

欧裁军会议,分别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推动欧洲局势进一步缓和。 

     欧安会是多年前苏联首倡的。1972年11月开始举行筹备会议,后来 

先后举行外长会议和专家会议,1975年7月底到8月初在赫尔辛基举行 

首脑会议,除阿尔巴尼亚以外的所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共35国与 

会。首脑会议通过最后文件,内容包括欧洲国家间关系指导原则、建立 

信任措施、人员交流、经济与文化合作等。苏联关心的首要问题,是通 

过确认欧洲各国边界的不可侵犯性进一步巩固在战后获得的势力范围。 

最后文件包含了有关内容,但在西方坚持下规定可以通过和平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