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

第23部分

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23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67…

主要是籼稻,而后又有了粳稻。印度地区天热,居民以喝稀的为主。通常, 

南方居民将大米掺上豆类,煮粥。比如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悟道时,一位少 

女奉献的就是掺以豆类的大米粥。在南方地区,除了大米粥之外,还可以蒸 

做米饭,这是一种耐饥的干饭。印度人蒸做干饭和中原人不同,不像中原人 

那样是先煮后蒸,而是直接上锅蒸。北方居民主食以面食为主,因为这里主 

要生产小麦和大麦,另外还有一些豆类作物。他们制作面食的工艺我们不是 

十分清楚,但饼则是有的。 

     印度居民的肉食主要来自于羊和猪。在一些地区,特别是信仰印度教的 

地区,牛被认为是神物,是不允许随便屠杀的。除了羊肉和猪肉之外,印度 

人还吃鱼,特别是靠近河流两岸的居民,在吃鱼方面,比其他民族毫不逊色。 

印度人吃鱼,主要是将其晒干,吃鱼干。 

     服饰这个时期印度居民的服饰资料,我们掌握得不多。希罗多德仅记载 

了一些参加波斯军队的士兵的服饰情况。据他介绍,印度士兵穿着木棉织就 

的服装,带着藤弓和安着铁头的藤箭。从考古工作所得到的资料,我们知道, 

印度从很早时间起就已经开始种植棉花了。因而,印度居民的服装通常是用 

棉布制作的。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时期,就像希罗多德所指出的那样,这 

里的棉花是木棉,而不是植物棉,木棉和植物棉花是不一样的。印度天气炎 

热,居民服饰大多提倡宽大,布料趋薄。男性居民的服装比较简单,是一种 

长袍。这种长袍是对襟的,它的领子是竖领,而衣角是圆角,也有贯头衫, 

但数量较少。妇女身穿丽纱,这是一种很古的时候就流行的服装。它是用比 

较轻柔的棉花织出来的布,平面呈长条形,妇女将其一层一层地裹在身上。 

     宗教 印度虽处在不太发达的奴隶制社会,但其宗教非常发达。在这个时 

期,旧的、尊崇部落的、支离破碎的、关门主义的、反映早期奴隶制社会内 

容的宗教——婆罗门教已经不再占统治地位,因为它已经不能作为大奴隶 

主、大的专制国家的令人满意的思想工具。在这个时期,印度出现了代表新 

生社会力量的宗教体系——佛教。根据佛教文献,这种宗教是一位名叫释迦 

牟尼的人创立的。释迦牟尼出生于答摩王族,二十九岁时离开了父亲的家庭, 

出门远行,去寻求解脱自己和人类痛苦的道路。经过了大约七年的遁世生活, 

他终于找到了一条解脱痛苦的道路,从此被誉为佛陀。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里, 

他云游四海,到处布教,其教义传播到了恒河流域中部地区。佛教继承了自 

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有灵魂而且必须轮回的思想,认为这个世俗的世界是受 

苦,为了摆脱痛苦,必须力求死后不再转生,也即达到涅槃境界,而要想达 

到涅槃,就必须在这个人世间努力地消除一切欲望,断绝一切尘念。由于佛 

教提倡所有自由人在灵魂上人人平等,而且其简便易行,很快被广大人民群 

众所接受。以后,又因其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被统治阶级所提倡,佛教有 

了很大的发展。佛教后来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宗教思想文化, 

甚至政治产生了极大影响。 

     就在同一个时期,大约也是因为同一个原因,印度形成了另一个宗教组 

织形式——耆那教。耆那教的创始人是大雄,其生平与释迦牟尼有些相似: 

早年出家,中年悟道,老年布道,生前已有许多信徒。据耆那教教义,大雄 

经过十二年苦行,终于在第十三年战胜了耆那,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体系。 

和佛教一样,耆那教承认,每个人通过自己的修行,都有权力使得自己达到 

灵魂解脱的地步。但其解脱与佛教不同,它所提倡的并不是人的灵魂的消灭, 

而是灵魂达到永恒的极乐境地。耆那教反对佛教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痛苦和罪 


… Page 68…

恶的思想,而认为只有那些邪恶的生活才是罪恶。 

     因为传统因素的作用,在这个时期,那些不占主导地位的古老宗教,有 

一些还在发挥着作用。天界或婆楼那被当作天神,阿 耆那被当作火神,苏利 

耶、萨毗多罗、补阐、密多、毗湿孥被当作太阳神,因陀罗或卢陀罗被当作 

雷神,帕者尼那被当作雨神,婆瑜被当作风神,乌沙斯被当作黎明之神,萨 

罗首底被当作智慧女神,地界被当作地神。以上诸神后来都被吸收到了婆罗 

门教当中去了,从而形成了区别于佛教、耆那教的另外一个宗教——婆罗门 

教。 

     婆罗门教,严格他说起来并不是一种宗教派别,而只是许多哲学思想的 

汇合,其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公元前1000年中期早期奴隶制的要求。后来将其 

系统化,从而形成了一种宗教。婆罗门教是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神圣化的宗 

教。它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有梵的存在才是 

唯一真实的东西。从人类死后有灵魂、自然万物有灵性这一点出发,婆罗门 

教的祭司们创立了关于“业”的学说,即罪恶报应学说。由于社会的原因, 

一些神的地位明显地被突出出来了,如出现了最高神湿婆和毗湿孥,前者是 

自然界最有权威的破坏力量的体现者,后者是一切存在的保护神。 

     商业在这个时期,印度尽管还是以农村公社为其社会组织的基本形式, 

整个社会还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由于 

社会内部的贫富不均,商业还是产生了,并有很大发展。 

     首先是国内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由于国力增强,国家对 

道路建设的大量投资,和前一阶段相比,这个时期的道路交通明显有了改善, 

这大大地刺激了商业的发展。一些商人,首先是恒河流域的商人,开始将恒 

河流域的产品输出到恒河上游地区去。接着恒河上游流域的商人开始将本地 

商品输入到恒河下游流域去。在恒河流域商业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印度河流 

域的商业机构也开始出现了。印度河上游的商品开始在下游出现,而下游的 

东西也出现在上游地区。恒河流域什么时候开始与印度河流域发生商业上的 

往来,我们还不太清楚,但在这个时期,它们彼此之间也开始了频繁的商业 

活动。释迦牟尼生活的时代,一位较早信奉佛教的商人,给释迦牟尼提供大 

量布道的经费。据佛教典籍记载,这位商人便经常来往于印度河与恒河之间。 

这是区域商业发展的很好说明。必须指出,在这个时期,大宗贸易还局限在 

消费品上面,比如,在文献里,虽然经常提到商业贸易、商人、商队的情况, 

但这些商业活动大都还是以经营奢侈品,如贵重纺织品、宝石、装饰品、香 

料、辛香物交易为主。在民用商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只有盐。国内的交通 

大道在此时已经被开辟出来了,这是一条由耽摩栗底 (现今西孟加拉的坦鲁 

克)向北经过摩揭陀再抵达兴都库什山的大道。 

     其次,在这个时期,国际间的商业交流活动也开始频繁了。新疆境内发 

现了属于印度早期文化的东西;东南亚一带发现了属于印度文化的东西。异 

国他乡屡屡发现印度物产,说明印度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就在这个时期,有 

两条国际通道经过印度地区。其中一条是陆路。它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向 

北偏西,经过伊朗、伊拉克来到了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并经 

西亚的两河流域,向西到达了叙利亚、地中海、南欧、北非。大流士统治时 

期,印度人每年向波斯人进贡 (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印度每年向波斯交纳一 

定数额的黄金),以后又出兵帮助波斯讨伐希腊,都是经行这条道路。这条 

道路向北偏东,也是有出口的。它通过现今的兴都库什山,向北经过中亚两 


… Page 69…

河流域,使之可以和七河流域、西域,以及更远的中原居民发生直接的商业 

文化上的联 系,从公元前5至前3世纪前后阿尔泰山巴泽雷克古墓中出土 

的印度洋和波斯湾沿海的产品,显然是通过这条通道。另一条道路是海路, 

它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在恒河流域下游,也即现今孟加拉国一带,这条海 

上通道可以通住马六甲、菲律宾、南中国海,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个 

非常重要的商埠——耽摩栗底 (现今西孟加拉的坦鲁克);一个出口在印度 

河的入海口处,由这个入海口向南偏西,经过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可直 

接抵达阿拉伯、埃及和地中海,考古工作者在这里也发现了一个重要商埠遗 

址——婆卢羯车 (现今南摩多河口的布罗赤)。这个时期,欧洲和西亚食用 

的印度香料多数都是经过这条道路西运的。 

     由于商业的繁荣,在这个时期,印度已经开始出现了金属货币。最初是 

用金、银、铜块来充当货币,印度人称其为腻什迦。后来,约在公元前4世 

纪前后,又出现了银币,印度人称其为迦奢波那。铜币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 

出现的。为了管理商业市场,印度国家制定了法律条文,如,国家官吏负责 

监督度量衡的准确性以及维持市场秩序;严禁欺骗和出售次等产品;违纪人 

员必须处以巨额罚款。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印度的一些古代割据国家还颁 

布了特种商品专卖法,如矿产、盐、酒精饮料等都必须由国王所属商人来经 

营。 

     建筑在这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规模的扩大,印度出现了一些 

人口众多、设备完善、具有较大规模的富庶城市。最重要的城市是摩揭陀的 

首都华氏城(现今巴特那)、王舍城(现今拉志吉尔)、波罗奈(现今贝拿 

勒斯)、旦叉始罗(现在仅存废墟),以及上文中提到的两个海港城市婆卢 

羯车和耽摩栗底。印度古代城市大都和中国古代城市一样,是作为政治中心 

而兴起的,最初并不是商业中心。就现有考古发掘资料而论,在这个时期, 

印度城市在外观上看起来并不十分宏伟和壮丽,所有房屋都是木造的,就连 

富人的房屋也是如此,甚少见到砖砌房屋,甚至还有大量茅草屋。根据塞流 

卡斯驻印度的使节麦加斯忒尼所作的记录,那时,印度最大的都城华氏城, 

长15公里,宽3公里,周围有城垣环绕,城墙上共有507座城楼。然而,这 

位大使接着说,所有这些城垣、城楼都是用木头建造的。由此观之,这时的 

印度,城防设施并不完善。 

     文字古代印度政治、经济、种族和文化都极为复杂。在这种条件下,印 

度文字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大概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印度已经有了比较发 

达和完善的文字了。这种文字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文字——梵字。书写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