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学史-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28)。1829年他被迫离开俄国来到罗马,1830年听到华沙反俄起义的消
息,便立即整装 回国参加起义,但中途被阻。起义失败后,他随流亡的起
义战士来到德累斯顿,写出了谴责沙俄统治者阴险残暴、揭露波兰显贵为虎
作伥及歌颂爱国青年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诗剧《先人祭》第3部(1832)。
1832年后,他定居巴黎,主编进步刊物,并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叙事
诗《塔杜施先生》(1832—1834)。叙事诗以1811年和1812年的历史事件
为背景,通过立陶宛两大仇家的年轻一代塔杜施和杜霞的恋爱及这两个家族
的争斗与和解,描绘了波兰贵族的生活和矛盾,表现了波兰爱国者消除宿怨,
跟人民一道共同反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叙事诗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激
情,同时,对农村生活、自然景色和人物形态也作了真切生动的描绘,表明
作者这时已从浪漫主义大步向现实主义过渡。
此后,诗人虽曾一度受神秘主义的宗教思想影响,甚至放弃了写作。但
1848年欧洲革命高潮时期,他仍在意大利组织波兰志愿军与沙俄作战。1855
年俄土战争爆发时,他又到土耳其组织志愿军,不幸染瘟疫逝世。
鲁迅先生称密茨凯维支“是波兰在异族压迫之下的时代诗人,所鼓吹的
①
是复仇,所希求的是解放”。这是对终身为祖国自由独立而斗争的诗人的最
准确评价。
(2)曼佐尼
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德罗·曼佐尼(1785—1873)生活和
创作的年代,正是意大利遭受奥地利、西班牙奴役,封建君主实行割据和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的时期。继 1821、1822年贵族自由派领导的秘密革命团
① 鲁迅:《〈奔流〉编校后记》(1920 年),《鲁迅全集》第7 卷,第552 页。
… Page 26…
体烧炭党的起义,1831年成立的马志尼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青年意大利”
又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反映在文学上,便是强调文学应
诅咒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抒发人民渴望独立自由愿望,及用诗歌、历史剧、
历史小说等体裁来讴歌爱国主义的浪漫主义文学的涌现。作为意大利浪漫主
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曼佐尼出生于米兰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深受著名启蒙思
想家的外祖父及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长于用借古喻今和象征手法
歌颂爱国精神,号召人民为争取祖国解放而战斗。但囿于意大利资产阶级的
软弱和作家本人的基督教信念,他又常在作品中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跟基督
教的平等博爱教义揉合在一起,并企图以此来解决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社会矛
盾,表现了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的历史局限。
他早期主要写诗歌。《自由的胜利》(1801)用象征手法歌颂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赞颂自由平等对封建暴政和异族统治的胜利。《利米尼宣言》
(1815)号召一切爱国者团结起来,为意大利的复兴而战斗。《一八二一年
三月》(1821)歌颂烧炭党起义中牺牲的战士。但《圣歌》(1812—1822)
和《五月五日》(1821)却宣扬基督教的崇高理想,并在哀悼拿破仑逝世中
流露出神秘的天命观。
他在20年代前后所写的历史悲剧,用借古喻今的手法,谴责封建专制和
异族奴役,表达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切。《卡马尼奥拉伯爵》(1816—1820)
以15世纪威尼斯和米兰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为题材,写农民出身的统帅卡马
尼奥拉品格高尚,屡建战功,但最后却成了封建君主政治阴谋的牺牲品。《阿
德尔齐》 (1822)以8世纪法兰克王查理大帝对伦巴第的入侵为题材,写被
奴役的人民绝不能期待侵略者恩赐自由。前者揭示封建内讧和四分五裂是意
大利民族蒙受灾难的根源。后者对异族侵略进行了愤怒谴责。但前者又在很
大程度上把卡马尼奥拉的遭遇解释为某种神秘的天命,而后者也同时在宣扬
抽象的博爱精神。
曼佐尼的代表作是以17世纪30年代西班牙统治伦巴第时期为背景的长
篇小说 《约婚夫妇》(1821—1823)。小说描写互相爱慕的农村纺织工人伦
佐和鲁齐娅正准备结婚时,突遭意欲霸占鲁齐娅的地主堂·罗德里戈迫害,
伦佐被迫流亡米伦,鲁齐娅躲进了修道院。罗德里戈又买通当地大寨主把鲁
齐娅劫持到山寨。但大寨主在一个红衣主教的启迪和鲁齐娅的纯洁感动下,
却幡然悔悟,决心改邪旧正。他没把鲁齐娅交给地主,而是护送她到米兰,
让她跟历经饥民暴动、瘟疫和其他折磨的伦佐结成美满婚姻。小说借古喻今
地表现了19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奴役下意大利人民的悲惨处境。抨击了外来侵
略者和本国封建主给意大利带来的种种割据、内讧、凋敝及饥荒、瘟疫等严
重灾难,提出了意大利争取独立自由的迫切社会问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和教育作用。但小说把主人公的幸福结局建立在基督教仁爱思想的感召和让
江洋大盗立地成佛的基础上,却又鲜明表现了作者企图用道德感化或自我完
善方法以调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的幻想和局限。
小说在充满爱国激情,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采用历史小说形式及安排意
外情节方面,都充满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色彩。但在展现意大利人民的悲惨
处境,揭露异族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严重罪行及塑造真切生动的人物
性格 (如伦佐的朴实憨直,鲁齐娅的纯洁善良)方面,又明显具有现实主义
文学的因素。它为意大利历史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它的影响下,意大
利接连产生了许多表达民族复兴理想的优秀历史小说。
… Page 27…
写完《约婚夫妇》后,曼佐尼主要从事文学理论、语言、历史的研究。
著有《论浪漫主义》(1823)、《论意大利语言》(1845)、《1789年法国
革命和1859年意大利革命》(1868)等著作。晚年被任命为参议员,并曾担
任意大利王国语言统一委员会的主席。
… Page 28…
三、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流和特征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建立了金融资产阶级
专政的资产阶级政权。1832年英国进行了压制土地贵族的议会改革,国家统
治权力牢牢落入了工业资产阶级手中。在英、法的带动下,这时期的德、俄、
意等国,尽管还保留着封建专制政体,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得到迅速发展,
到19世纪70年代也先后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巨大的提高。以细胞学、
能量转化学和生物进化学为标志的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界的
认识,产生了从宏观到微观的革命性飞跃。以电力、化工、机械为重点的工
业技术的长足进步,使社会生产从农业经验组合转向了按几何方式增长的工
业技术组合。但资本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也日益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
殊、金钱至上、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固有本质,加深了大资产阶级跟中小
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尖锐矛盾。因此,在意识形态上,这时期,以费尔巴
哈为代表的尊重客观的机械唯物论、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政治经济学和以圣西门等为代表的宣传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社会的空想社
会主义学说也十分盛行。而在阶级关系上,除封建阶级还在继续挣扎,中小
资产阶级已经在进行反抗外,为争夺统治权而斗争的工人阶级也正式登上了
政治历史舞台,并在20—40年代接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革命运动。在工
人革命运动的推动下,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吸收德国古
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于
1848年赫然问世;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第一国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倡导
下,也于1861年宣告成立。到1871年,巴黎人民以武装推翻了丧权辱国的
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既反对大资产阶级专政,又不了解无产阶级革命的
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作家们,便不得不抛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热
情呐喊,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和他们的相互关系,并用对社会
生活的真切描写和深刻批判,来引起人们对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和期
望社会、人性的改良。于是,一种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和深入揭发批判社会
矛盾为基本特征的现实主义文学,便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并代替浪漫主义
而成为欧洲文学的主流。这种文学因表现了鲜明的社会批判倾向,后来便按
高尔基的提法称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这种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
①
潮流” 。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
及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并在唯物反映论的指导下形成了
② ③
一整套以“真实地摹写现实”和使文学成为“生活的教科书”的唯物主义
① 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年版,第298 页。
② 别林斯基:《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别斯基选集》第2 卷,时代出版社1953 年版,第416 页。
… Page 29…
创作原则。较之过去的文艺,它的基本特征是:不迴避现实矛盾和醉心非凡
题材,而是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和无情批判统治阶级的丑恶灵
魂;不满足于表现一个家庭或一个社会的侧面,而是力求广泛地表现复杂矛
盾的整个社会和时代;不专注伟大、非凡人物的业绩,而是满怀激情地描写
普通人的生活遭遇;不把人物或环境当作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或作者主观
感情的外化,而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④。它在内容上重真实、合理,手法上重叙述、描绘,创作上重遵循法规和使
人信服。人物性格要求个性化,人物与作者的关系要求客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