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106部分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106部分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作为一个盟友,使宪宗进一步的计划得益匪浅:他使其他东北诸镇不敢轻 
  举妄动;魏博的军队直接参加了以后的征战;这进一步提高了朝廷的威信。 
  如果不是魏博改变了态度,宪宗统治的以后的成就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到814年,皇帝又准备进行军事干预,这一年的后期,随着淮西领导人 
  的变动和新节度使吴元济的上台,机会出现了。它长期以来是政府的一个棘 
  手问题(虽然它地盘不大,只有三个州),但所处地位却能对沿汴渠的任何 
  地点进行打击,还能轻而易举地威胁富饶的长江的几个藩镇。但它在地理上 
  是孤立的,在自治藩镇中是最易受到攻击的一个。淮西之役始于815年初期, 
                                                       ① 
  战役的三年也许是整个宪宗之治中最危急的时期。如果说魏博的效忠具有不 
  可估量的重要意义,那么在牵制其他潜在敌对势力的同时朝廷对淮西的胜利 
  就成了宪宗最后政治成就的拱顶石。这一艰巨的军事努力,把他的朝廷的威 
  信置于最严重的考验,使中央的资源和统治精英的团结置于极度紧张的状 
  态。但如果征讨不能取得胜利,朝廷能否完全恢复对河南的控制就成了问题。 
  北方的成德和平卢从宪宗之治开始时就摆着要与朝廷对抗的架势,这时敏锐 
  地认识到政府的胜利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它们千方百计地试图妨碍朝廷进 
  行的这次战争。815年,平卢单独地负责造成三起引人注目的破坏和恐怖活 
  动:焚烧了河阴(洛阳附近)的大税收中心;在京师暗杀了采取强硬路线的 
  宰相武元衡;使用武装的恐怖分子试图给洛阳造成一片混乱。战略上的考虑 

① 关于这次战役,特别在军事方面,见C。 A。 彼得森:《815—817 年反对中央政权的淮西之战》,载F。A。 

基尔曼和费正清合编: 《中国的兵法》(麻省坎布里奇, 1974 年),第 123—150 页。 

… Page 321…

使对平卢的立即讨伐行不通,因为它在藩镇中地盘最大、最为富饶和人口最 
多。后来皇帝感到对待它应不同于成德。 
     淮西之役从一开始行动缓慢,第一年几乎毫无进展。朝廷当然希望从边 
境征召军队一举结束反抗。其办法可能是制造淮西内部不和。但当这一希望 
落空时,朝廷被迫不断地施加无情的压力以拖垮淮西。这次战役于是成了消 
耗战,直到817年后期才结束。 
     官军表现出的无能,部分地是政治考虑的结果。为了避免危险地改变国 
内军事力量的分布状况和过分加强任何个别藩镇的力量,朝廷从十七八个藩 
镇抽调兵力组成进攻军队。但这些军队从来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另外,官军 
非常难以建立起统一的指挥,包围敌人的各个部队很少协调它们的行动。 
     而且它们还遇到了坚决的和领导有方的防御,何况淮西还得到当地民众 
的有力支援。淮西的防御依靠地方民兵和志愿部队,阻止了进攻者的任何严 
重渗透达三年之久,在此期间淮西靠本地的生产支撑了下来。后来,占压倒 
优势的帝国军队始终没有减轻的压力开始对淮西的士气和资源产生影响。士 
气的衰落和资源的紧缺大大地有利于决定性的军事行动,817年秋,官军将 
领李愬对该镇治地蔡州的一次漂亮的奇袭结束了这一战役。 
     为了防止这一地区再次发生麻烦,政府干脆取消了淮西的建置,把它的 
领地划归邻近三镇治理。 
     从816年起,朝廷已同时讨伐成德,这一次由河北和河东的军队及其同 
盟军进行。讨伐之发生是因为成德对邻近诸镇进行一次次挑衅并发生冲突之 
后,它对815年夏宰相武元衡之遇刺负有责任 (后来证明错怪了它)。虽然 
朝廷的容忍已经达到了极限,但对第二战线的开辟仍有一片强烈的反对之 
声,有的高级官员以辞职表示抗议。但宪宗力排众议,可能他预料淮西之役 
会及早结束。官军开始时对成德取得了几次小胜利,但不久局势急转直下。 
由于对在河北作战的军队的控制不如对鏖战于南方的军队,朝廷甚至没有故 
作姿态地任命一名全面的指挥将领,所以个别军队取得的少数胜利却因互不 
支持而劳而无功。鉴于以下两个有利于成德防守的因素,像809至810年那 
种胜负难卜的局面并不那么令人惊奇:它西面倚偎太行山,具有一条难以攻 
破的天然防线;北面的幽州态度暧昧。再者,大量军费用于作战的军队,这 
里的军费的负担无疑会妨碍对淮西全面作战的努力。这次讨伐取得了一些微 
小的收获后,再次停了下来。 
     当817年中期敌对行动结束时,没有恢复依例颁布的大赦令。相反,成 
德到818年很久以后仍未获得特赦,所以在官方看来王承宗仍然是一个叛乱 
者和不法分子。就在此时,淮西当然已被成功地击败和分割。818年初,在 
此之前已接任其父之职达13年之久的横海节度使郑权自动辞去了此职。朝廷 
第一次取得了任命自己的人选为横海领导的机会。这些事态的发展,再加上 
因没有正式的地位而在内部显然出现的紧张局面,终于使王承宗认清形势而 
就范。818年春,为了报答赦免和重新被封为节度使,他同意把他的藩镇纳 
入帝国正式的行政结构之中,并且交出了有争议的德州和棣州,它们后来划 
归横海治理。他同意将他的两个儿子送往京师作为人质,这一让步意味着他 
放弃了任何家属接任节度使之位的权利。成德与朝廷关系的这一转变很可能 
是对藩镇恢复控制的第一步,并且成为当时政治形势的一个重大转变。就一 
方面而言,朝廷正在不断提高的威信和积聚的力量肯定形成了这些变化的直 
接背景;但另一方面,直接的军事干预——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也决不是 

… Page 322…

  无关紧要的。尽管中央政府不能降伏藩镇,但这些因素有助于说服其领导人 
  自愿放弃其特殊地位。 
       剩下的一个应恢复中央控制的明显目标是平卢,它是华北诸镇中最大的 
  一个,自安禄山之乱以来的中央和地方在东部的每一次冲突中几乎都有它参 
  与。剩下的另一个大的自治藩镇是幽州,它还没有造成紧迫的问题,因为它 
  地处河北边缘,在整个宪宗统治时期与朝廷保持着和睦的关系。自从消灭淮 
  西和朝廷与魏博、成德建立新关系后,平卢再也不能指望从其他的藩镇得到 
  支持了,所以它对中央政府的迁就的重要性就变得十分明显。节度使李师道 
  的一些随从力促他作出王承宗那种必须作出的让步。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即 
  使在战场上的形势不利,他仍有时间搞外交妥协,所以说服他采取更强硬的 
  路线。地方的自治传统和平卢能够成功地保持地方世袭领导达半个多世纪的 
  事实,遮盖了这一派和李师道的耳目,使他们不能敏锐地看清新的现实。 
       政治解决的谈判破裂了,政府就精心准备军事行动。818年后期,战役 
  开始。事实证明,任务远不像预料的那样艰巨,部分原因是平卢政治上的孤 
  立和朝廷总的地位的改善,部分原因是平卢保卫特别漫长的边境所遇到的困 
  难。在败局已定时,李师道在819年初期被部将们所杀,他们立刻投降。朝 
  廷无意让如此大的一个藩镇——特别在这一战略地区——再存在下去。因 
  此,经过了对它的物质和人力资源的一番调查后,平卢被分成三部分:东北 
  部分保留原名,但其辖地减到五个州;西北置天平,治三个州;南部置兖海, 
  治四个州。但这些新藩镇获准继续把它们的全部岁入用于本地开支,直到832 
  年才对中央政府贡献。 
       这是宪宗最后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这一次胜利消除了在河南唯一留下 
  的威胁,从而在黄巢叛乱之前使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帝国的中部,它只留下河 
  北三大镇(魏博、成德和幽州)的节度使不是完全由朝廷任命的地方领导人。 
  但甚至其中的两个也承认了朝廷指定其接任者的权力。自安禄山之乱后,朝 
  廷的威信高于任何时候,河北以外最后一个长期牢固地树立自己势力的藩镇 
  统治者韩弘自动放弃了他在宣武的统治并迁往京师。虽然他的兴趣更在于利 
  用他横跨汴渠的地位来发大财,而不想建立独立的权力基地,可是他完全可 
  以证明朝廷的命令是撤不掉他的。因此,除了所提到的少数个别事例外,到 
  820年,唐朝廷已经巩固了它对地方最高级官员的任命和选派权。 
       在宪宗的整个统治时期,他试图从中央通过政治、行政以及军事手段来 
  加强控制。他广泛使用的一个政治工具是监军使网络。这是与他一般都严重 
  地依靠宦官的做法和与他自己的独断专行以扩大皇权的脾性相一致的。他在 
  位时期,他在这方面的行事方式必然会不断遭到官僚们的反对。但宪宗敏锐 
  地感到需要官员的高昂的士气,所以他证明比德宗多少要灵活一些。例如, 
  当809年他任命宠幸的宦官吐突承璀为讨伐成德的指挥官而引起了一片反对 
  之声时,他就命他担任一个次要的职位,不过其地位仍能影响指挥的决定。 
                                                            ① 
  当讨伐不顺利而中断时,他又采纳了把他降级的要求。后来,在结束淮西之 
  役遥遥无期时,他接受了官员们的建议将诸监军使从各战场召回,因为他们 
  作了有害的干预。似乎与此有关的是,不但在这一次,而且在以前和以后, 
  皇帝本人似乎企图取得实际指挥战役的全权。如果是这样,那么宪宗至少在 
  这一次承认了失败。我们难以确定他采用监军使制后的具体变化,但他的坚 

① 尤金·菲费尔:《作为御史的白居易》,第125—133、153—154、226—228 诸页。 

… Page 323…

  强的领导使这一制度非常有效。他的政策的另一后果(他过人的自信使自己 
  不能看到这点)是,宦官在藩镇中牢固地扎下了根,这与他们在朝廷中已经 
  取得强有力的地位的情况相似。 
       由于中央政府地位的提高,到宪宗末年中央立法的速度加快了。从这时 
  起,我们看到了一些措施:有的旨在取消作为地方节度使补充收入来源的屯 
  田;有的不让节度使起任命县令的直接作用;有的总的来说加强了刺史对节 
  度使的地位。但是,最最重要的是819年春进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它改变了 
  各藩镇军事权力的界限。这一立法所要消除的局面被元老重臣和新任命的横 
  海节度使乌重胤作了详细的阐述:“河朔藩镇所以能旅拒朝命六十余年者, 
  由诸州县各置镇将领事,收刺史、县令之权,自作威福。向使刺史各得行其 
  职,则虽有奸雄如安、史,必不得以一州独反也。臣所领德、棣、景三州, 
                                                      ① 
  已举牒各还刺史职事,应在州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