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 >

第57部分

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还未说完,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揭示薛宝钗满蒙亲贵对“四月二十六日”扬州屠城的态度。

  (4)“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贾母问:‘《白蛇记》是什么故事?’贾珍道:‘是汉高祖(指努尔哈赤)斩蛇方起首的故事(宣布“七大恨”而誓师伐明)。第二本是《满床笏》(汉族官将倒戈降清)。’贾母笑道:“倒是这第二本也罢了(孝庄主张招降纳叛,重用汉族官将)。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明亡清兴是天意)。’又问第三本,贾珍道:‘第三本是《南柯梦》。”贾母听了便不言语(但未来大失信心)。”——孝庄皇太后认为采用“四月二十六日”扬州屠城的方式,让汉族人心服口服,简直是南柯一梦。

  (5)“只见一个女孩子(刘三季)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顺治皇帝)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祭奠扬州屠城)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都是江南人)。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崇祯十八年)。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豫亲王多铎)字。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

  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

  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刻骨铭心也)。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全国汉人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顺治皇帝良心未泯)。’”——江南才女龄官刘三季对“四月二十六日”多铎的罪行铭刻在心,顺治皇帝贾宝玉十分同情。

  《石头记》既然是明亡清兴的隐史,不写“扬州屠城”显然是不可想像的。但“扬州屠城”在正史野史中,都是讳莫如深的大题目,弄不好会引来杀身之祸与红楼被焚的结局。作者只能采用“天子灯下黑”或“菩萨头上光”的手法,再一次铤而走险,不写战场写坟场(花冢),不写情话(如《王熙凤与贾瑞》)写诗话(《哭花荫》与《葬花词》),将史可法与江阴扬州屠城直接写在第一女主角头顶上,像佛祖菩萨头上灵光的光环一样闪烁迷离,让谁也看不懂佛光普照中的隐秘——《哭花荫》纪念江阴屠城,《葬花词》纪念扬州屠城。“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纪念八十万具横陈的尸体与逃往芜湖被俘的朱由崧。

  “四月二十六日”——是鉴定《石头记》历史年代与隐史性质的铁证。

  第4节 史可法抗清(3)

  第二十七回云:“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这是作者故意写的一段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文字。之所以要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怀疑与探索,并非等待后代涌现的新红学家纠正“败笔”与“纪年混乱”。

  (1)立夏、小满、芒种连续三个节气,每个节气相距十五天。根据农民也知道的常识,立夏“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学富五车的《石头记》作者们,为什么要不顾常识,胡说“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呢?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红学家从来没有人看出其中的错误。如果将这段话念给农民朋友听,他们立刻就会说——“念书的人怎么连二十四节气都糊涂了呢?是替‘花神’打掩护吧?”(2)1645年,崇祯十八年,顺治二年的立夏为阴历四月日,小满为“四月二十六日未时”,芒种为五月十二日。也就是说“四月二十六日”不是“芒种”,而是“小满”——原文的意思应该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一过,众花皆卸(扬州屠城,八十万人殉难),花神退位(南明气数完了),须要饯行(举国祭奠)。

  (3)“四月二十六日”是“小满”——过了“未时”,“大明朝”从此“花神退位”,往后“便是”“小满”清的天下了。作者不敢说“四月二十六日是小满”,故意错写成是下一个节气“芒种节”也。从顺治二年向前后各推五十年,只有康熙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节”,康熙二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也是“芒种节”,而这两个日子,都与《葬花词》毫无关系。

  《石头记》作者的意思是:崇祯十八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国,四月二十六日扬州屠城,大明朝彻底完了,从此以后就是小清朝的天下了。将四月二十六日的“小满”,写成“芒种”,是害怕“小清朝”政府的文化检察官,而不得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

  由此可见,韩王朱本铉领导的写作班子都写到第二十七回了,但作者们心里并不认输,还坚持“大明朝”与“小清朝”的老皇历,还没有放下汉族老大的架子。直到平三藩,收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孝庄皇太后寿终正寝,这些政治军事家与历史文学家,才觉得明亡清兴虽说是天数,亦在人为也:“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第二十六回的《哭花荫》与第二十七回的《葬花词》,创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1)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大标题中深埋着三层意思——“埋香冢”隐射扬州屠城殉难的南明军民的丧葬。赵飞燕隐射柔弱的江南难民女子的悲痛。“泣残红”隐射作者对南明残余政权与百万江南冤魂的哭泣。这样一安排,总算有了表演扬州屠城的演员与台词了。

  (2)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的大标题告诉读者,作者要利用小说人物的假设故事,传达自己心里憋了很久的一件大心事——史可法在“逢妖桥”上壮烈殉国,作者们用假语村言传达对“扬州屠城”的沉痛悼念。于是,先调动演员薛蟠(吴三桂)出场,让他对贾宝玉(顺治皇帝)说:“要不是我也不敢惊动,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注明顺治元年五月三日是吴三桂在北京正式臣服清朝的好日子。贾宝玉说五月初三日也是他的生日——隐射汉族官将臣服顺治皇帝,能充分发挥汉学的潜力,才是清朝政府真正诞生的好日子,而五月三日正是摄政王多尔衮入主北京的第二天,是清朝政府对中原地区正式发号施令的好日子。这样一安排,总算有了顺治元年崇祯十七年的历史坐标值。

  《清史稿》云:顺治元年“五月戊子朔,以捷书宣示朝鲜蒙古。己丑(五月初二)大军抵燕京,故明文武诸臣郊迎五里外。睿亲王多尔衮入居武英殿。庚寅(五月初三),令兵部传檄直隶郡县,归顺者官吏进秩……观望者讨之。辛卯,令官吏军民为明帝发丧,三日后服除,礼部太常寺具帝礼以葬。”——此即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贾琏与林黛玉到姑苏(北京)为“林姑爷”(崇祯皇帝)发丧,多尔衮(僧录司正堂万虚)与(道录司正堂叶生)孔有德(贾敬)亲至灵堂敬献挽联的红楼故事:“总理虚无寂静教门僧录司正堂万虚(多尔衮挽联)、总理元始三一教门道录司正堂叶生(穆莳孔有德挽联)等,敬谨修斋(贾敬孔有德亲自恭谨的修建灵堂),朝天叩佛(朝天叩拜老主子)。”

  庚辰本第十四回的回目为《林如海灵返苏州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程乙本第十四回的回目为《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两个版本的大标题不同,不是抄手的误抄,因为《灵返苏州郡》与《捐馆扬州城》的谓语与宾语完全不同,隐喻其主语也不会相同。这是作者有意设计的回目,为了纪念完全不同的两个历史事件与两个历史人物。

  《灵返苏州郡》指早已死了的人(崇祯皇帝朱由检)灵柩返回十三陵(苏州郡)的思陵。

  《捐馆扬州城》指本来活着的人(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在扬州城为国壮烈捐躯(捐馆)。

  作者让这两个版本同时传抄问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历史真相,昭然若揭。

  庚辰本第十四回的“林如海”隐射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二木成“林”,行动自“如”地走到煤山“海”棠树上自缢,乃亡国而不辱身也。“林如海”隐射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检。苏州为姑苏。“姑苏”的江浙发音为“古都”——大都北京也。

  程乙本第十四回的“林如海”隐射“尸到林”(史道邻,史可法字号)——由《史道邻捐躯扬州城》,变成了《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此处的“林如海”专门隐射扬州史可法(“尸到林”为“死到林”。表明死者为史道邻也)。

  (3)第二十六回中的林黛玉,也不隐射孝庄皇太后了,也不隐射孝惠章皇后了,也不隐射董鄂氏皇贵妃了,突然变成扬州两淮鹾政林如海的孤女(史可法的义子史德威),一个死里逃生进京投靠亲戚的难民孤儿了:‘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瑞珠)——隐射义父史可法为林如海,自己本来应该当“丫头瑞珠”。既然为了保护义父的遗书不能同时赴死,自己的余生,只好以泪洗面了,用一生一世的泪珠(瑞珠)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了——第一回云: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