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密码:清宫隐史 作者:隋邦森隋海英-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
注解:
“汉苑零星”即“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隋堤点缀”即“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都隐射郑克塽对明亡的慨叹。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隐射郑成功祖孙三代经营台湾的事业付诸东风了,反清复明成了梅花一梦(《红楼梦》)也。《梅花观怀古》中“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是郑克塽归顺一年后怀念台湾之作。表达了同样的感情。
“落红庭院”与“香雪帘栊”——指归附后的台湾岛。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隐射国家统一,应该举国同庆,但自己离开宝岛,难免有离愁别恨。郑克塽后来的下场不好,与他的这种离心情绪不无关系。
(5)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解: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隐射被废弃的无奈。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被废黜4年的感受与超然的态度。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很符合静妃倔强的不服输的性格。
此处薛宝钗表达的感情,既是静妃的内心世界,也是孝庄内心世界的写照。
挫折成就了孝庄皇太后的一生,挫折也成就了静妃的一生。薛宝钗将这姑侄二人演绎得令人折服。
第4节 皇家与吴三桂的政治联姻(1)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石头记》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原文:原来贾赦已将迎春许与孙家了。这孙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算来亦系世交。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现袭指挥之职,此人名唤孙绍祖,生得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弓马娴熟,应酬权变,年纪未满三十,且又家资饶富,现在兵部候缺题升。
注解:
“贾赦”隐射早已作古的清太宗皇太极。皇太极十四女和硕格格下嫁吴应熊是孝庄做主的,《石头记》假设是由皇太极做主的,因为十四格格是皇太极的亲女儿,并非孝庄皇太后的亲女儿。
“祖上系军官出身,乃当日宁荣府中之门生”——隐射吴三桂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归顺清朝后立刻加级晋爵,升为平西王,不仅是清朝的藩镇下属,而且是天子门生。以下再摘引几段原文加以说明之。
“贾政又深恶孙家,虽是世交,当年不过是彼祖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因此倒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也只得罢了。”——贾政隐射多尔衮,孙家指“东吴”孙权家,引申指“吴王”吴三桂家。
“希慕荣宁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才拜在门下的”——隐射吴三桂是被李自成搞得狼狈不堪才投到清朝门下的。孝庄皇太后利用吴三桂与孔有德两大外藩的军事实力,牵制要挟多尔衮,所以多尔衮(贾政)“深恶孙家”吴三桂。
“宝玉却从未会过这孙绍祖一面的,次日只得过去聊以塞责。只听见说娶亲的日子甚急,不过今年就要过门的,又见邢夫人等回了贾母将迎春接出大观园去等事,越发扫去了兴头……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顺治皇帝贾宝玉确实没有见过吴应熊。他也不同意“误嫁中山狼”,所以“越发扫去了兴头”。
“敲棋声”与“污棋枰”——提示“司棋”也隐射皇十四女和硕格格。
“况我今当手足情”——隐射顺治与姐姐很有感情,但不同意姐姐与吴应熊的政治婚姻。
《石头记》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原文:那时迎春已来家好半日,孙家的婆娘媳妇等人已待过晚饭,打发回家去了。迎春方哭哭啼啼的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卖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一行说,一行哭的呜呜咽咽,连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王夫人只得用言语解劝说:“已是遇见了这不晓事的人,可怎么样呢。想当日你叔叔也曾劝过大老爷,不叫作这门亲的。大老爷执意不听,一心情愿,到底作不好了。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
注解:
“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隐射孝庄是“醋汁子”。
“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隐射清朝的万岁江山,有一半是吴三桂奉送的。《石头记》里反复用“一万两银子”代表“万岁”或万里山河,“五千银子”则代表半个万岁爷,或半壁江山。
“把你准折买给我的”——隐射这桩政治婚姻的名利性质。
“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隐射努尔哈赤曾经是明朝的建州卫都督。吴应熊认为自己的父亲吴三桂与努尔哈赤当年同为明朝的地方官,一个是山海关总兵,一个是建州卫部省,属于同辈关系,自己与皇太极也是同辈关系。现在要称皇太极为“老岳父”,自然是“卖了一辈”。
《石头记》第一百五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预写了清朝灭亡的情景。第一百六回《王熙凤致祸抱羞惭》回顾了当年吴三桂引清入关,清朝政府欠了吴三桂半壁江山(“五千两银子”)的人情。原文:便见门上的进来回说:“孙姑爷打发人来说,自己有事不能来,着人来瞧瞧。说大老爷该他一项银子,要在二老爷身上还的。”贾政心内忧闷,只说:“知道了。”众人都冷笑道:“人说令亲孙绍祖混账,果然有的。如今丈人抄了家,不但不来瞧看帮补,倒赶忙的来要银子,真真不在理上。”
第5节 皇家与吴三桂的政治联姻(2)
注解:清朝灭亡了,代表汉族政权的“锦衣军”来没收清朝皇宫行政区庙堂(“宁国府”部分),却保留了清朝皇室的后宫生活区(“荣国府”部分),与后来辛亥革命的历史惊人的吻合。贾政复爵,隐射汉族政权也像当年的多尔衮一样,实行优待皇室与部分宗亲人才继续留用的特殊政策。此时降清的汉族将领后裔来算历史的旧账,似乎也顺理成章。后来发还“宁国府”,隐射将东北满族地区改为地方自治政府。贾政袭爵,隐射承认多尔衮的历史贡献。
第四节十四格格与吴应熊的家庭关系迎春与司棋隐射的十四格格下场很悲惨。吴三桂于康熙十三年一月发动三藩叛乱,吴应熊(孙绍祖)与世子在康熙十三年四月赴死,十四格格一夜之间就失去了丈夫与儿子。
“司棋”与“迎春”同时隐射皇太极的十四格格。“司棋”“撞墙而死”,隐射十四格格为了挽救丈夫与儿子的生命,遭到孝庄的拒绝,她悲愤万分,在慈宁宫皇太后面前“触柱昏死”。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对自己这位命运悲惨的姑姑很关照,赡养到康熙四十三年才去世,享年63岁。
潘又安意为三藩之首吴三桂因与皇家通婚并让大儿子留在北京做人质,暂时又获得了安全。可以推知,潘又安也影射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十四女和硕格格并非孝庄所出,因而成了孝庄与吴三桂政局中的一颗死棋子(司棋者,死棋也)。
皇太极的十四女显然是一个心高气傲的格格。《石头记》第六十一回里的司棋正是“二木头”迎春的副小姐,心高气傲得很。原文:正乱时,只见司棋又打发人来催莲花儿,说他:“死在这里了,怎么就不回去?”莲花儿赌气回来,便添了一篇话,告诉了司棋。司棋听了,不免心头起火。此刻伺候迎春饭罢,带了小丫头们走来,见了许多人正吃饭,见他来的势头不好,都忙起身陪笑让坐。司棋便喝命小丫头子动手,“凡箱柜所有的菜蔬,只管丢出来喂狗,大家赚不成。”小丫头子们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抢上去,一顿乱翻乱掷的。众人一面拉劝,一面央告司棋说:“姑娘别误听了小孩子的话。柳嫂子有八个头,也不敢得罪姑娘,说鸡蛋难买是真。我们才也说他不知好歹,凭是什么东西,也少不得变法儿去。他已经悟过来了,连忙蒸上了。姑娘不信瞧那火上。”
司棋连说带骂,闹了一回,方被众人劝去。柳家的只好摔碗丢盘自己咕嘟了一回,蒸了一碗蛋令人送去。司棋全泼了地下了。
注解:
司棋的火暴脾气与任性作为,哪里像个奴才丫头的样子?其实,她的真实身份在第六十一回里也有交代。原文:平儿道:“秦显的女人是谁?我不大相熟。”林之孝家的道:“他是园里南角子上夜的,白日里没什么事,所以姑娘不大相识。高高孤拐,大大的眼睛,最干净爽利的。”玉钏儿道:“是了。姐姐,你怎么忘了?他是跟二姑娘的司棋的婶娘……”平儿听了,方想起来,笑道:“哦,你早说是他,我就明白了。”
注解:
平儿(苏麻喇姑)明白了什么?秦显家的既然是司棋的婶娘。叔父姓秦名显,根据《礼记》所谓皇考、显考、祖考之序,可以推知司棋之父当叫“秦皇”。秦可卿影射皇太极,所以可将“秦皇”理解为皇太极这位皇帝。这就是说,“司棋”是皇太极之女,又是孝庄皇太后政治与军事棋盘上的一着“死棋”也。
康熙十三年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叛乱,战火迅速燃遍西南与中南诸剩消息传到北京,康熙皇帝决定杀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与孙吴世霖。以寒吴三桂之胆,绝附逆群雄之望,激三军将士之心。
顺治十一年吴三桂在云南边陲屡立战功,为了笼络汉军将士的心,孝庄皇太后将心高气傲的皇太极十四格格嫁给了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十四格格的母亲是一般嫔妃,只能听任孝庄的安排。十四格格生了儿子吴世霖,在西单石虎胡同的赐第居住,近二十年未进过宫,可见与孝庄隔阂之深。十四格格对自己的婚事不满,但几年过去,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也就习惯了,一家子过得很好。
康熙十三年三月,听说皇帝要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