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中期艺术史 >

第31部分

世界古代中期艺术史-第31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中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罗马卡彼托林博物馆的《垂死的高卢人》和藏于罗马国立特尔美博物馆的 

 《高卢人及其妻》。原作都是青铜像,而仿制品悉用大理石,神韵显然有所 

丧失。但可贵的是,仿制者似乎能心领神会于原作者非同寻常的、借高卢人 

的刚毅顽强表示胜利得之不易的手法,把原作中对于高卢人的精心刻画较好 

地保存下来了。《垂死的高卢人》以裸体表现一位已受重伤正在勉强撑持的 

高卢战士,他的怒发、短须和颈圈表示了蛮族的特征,但其顽强挣扎的神态 

却更典型地反映了一位勇士的刚毅与坚定。《高卢人及其妻》则表现一位眼 

见大势已去的高卢战士毅然杀死自己妻子然后自杀的情景,把“宁死不屈”、 


… Page 88…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刻画得淋漓尽致。尤以妻子颓然倒下的姿态和丈夫 

怒目逼视敌人同时举刀自刎的动作的强烈对比,把古典艺术强调对立统一的 

辩证表现手法发挥到新的境界。从后人仿作只选择高卢人的形象看,可知这 

些纪念碑中以高卢人的刻制最为精采,但他们实际上却是被打败的野蛮人。 

由此可见,这些纪念碑的立意和布局在希腊雕刻中也是很新颖的。按过去的 

惯例,古典雕刻在反映战争的纪念性作品中总是以神话传说故事影射,如以 

拉庇特人和半人马族之战或希腊人与阿马逊族之战表现希波战争,希腊化时 

期喜欢以当代具体战役直接表现,显然是受到东方的影响 (例如亚述帝国的 

浮雕),但是东方艺术刻画具体战役总是把胜利者表现得强大威严,失败者 

则渺小软弱,现在帕加马的纪念碑却突出了失败者的刚毅顽强,固然有以敌 

人之强反衬胜利之伟大的曲折含意,但也是希腊化时代特有心态的一种反 

映,传述了当时人对命运无常的悲剧性的感慨和对普遍人性、四海之内皆兄 

弟的世界主义的信念。这些时代思想恐怕不是那位帕加马国王能够完全理解 

的,但杰出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却天衣无缝般地体现出来,从而使这些 

胜利纪念碑中的失败者的形象也有其人性的崇高和精神的刚毅,甚至对其宁 

死不屈、热爱自由的英雄气慨作了一定程度的歌颂。 

     欧明尼二世建造的宙斯祭台位于雅典娜神庙之南,距上述阿塔鲁斯一世 

的战胜高卢纪念碑仅一箭之遥,它们的精神内容也是相近的。然而,这座祭 

台却经过考古发掘而得到较完整的复原。从1878年至1886年,德国考古队 

对帕加马作了较彻底的发掘,把宙斯祭台的建筑和浮雕情况了解得比较清 

楚,后又将残存的建筑、浮雕遗物绝大部分运至柏林,在柏林博物馆特辟一 

大厅把祭台正面部分复原重建,从而使这个希腊化艺术的最大杰作知名于 

世。原来,欧明尼二世也和其前辈同样,对加拉提亚的高卢人及其盟友比西 

尼亚王国进行了成功的讨伐,胜利后即建此宙斯大祭台以作纪念。对比西尼 

亚之战还牵涉到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军事将领汉尼拔,他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 

曾重创罗马,几乎使罗马亡国,后来被罗马打败而逃于叙利亚,最后来到比 

西尼亚,做了国王的军事顾问。帕加马的欧明尼二世与罗马关系友好,此战 

也得到罗马派兵援助。据说,战争中汉尼拔想出一奇招以打击帕加马海军, 

他教比西尼亚人搜集各种毒蛇置于瓮内,将有蛇之瓮投向敌人船舰,果然因 

毒蛇满船活动而令水兵惊惶失措,暂时取得一次小胜。但最后高卢人和比西 

尼亚人终告败绩,汉尼拔不愿落入罗马人手中而自杀 (公元前183年)。这 

段毒蛇之瓮的离奇故事在宙斯祭台的浮雕中也有所反映,可知此台的建造当 

在公元前180—前170年间。 

    这个祭台的建筑形制和一般的希腊化祭台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规模宏 

伟得多,而且整个建筑立于一很高的台基上,这台基的墙面就专门用来放置 

它那天下闻名的浮雕带。祭台建筑的具体结构是在台基上环绕四周筑以敞开 

的柱廊,柱廊内的庭 院中央即方形祭台本身(希腊人于露天祭神,故祭台 

皆位于庭院或空地上)。在祭台前方,有一极宽阔的大台阶让人拾级而上达 

于庭院地面,这样就使祭台正面(它坐东朝西,故西为正面)呈凹字形,台 

阶所在即凹入处,台基因此也呈凹字形,西面随凹处而有曲折和斜坡,其余 

东、南、北三面都是平整笔直的墙面,可以布置连续的浮雕带。由于台基很 

高,浮雕带也高达2。3米,其中的人物形象比真人大许多,台基东面长36。5 

米,南北两面各长34。2米,连同西面总长近120米。由于这条浮雕带如此突 

出,不得不使人想起雅典卫城帕台农庙的那条著名的浮雕带,而它在风格和 


… Page 89…

  构图上确有许多仿效帕台农庙之处,甚至入口的布局也不按希腊化时期行之 

  有效的中轴线对称方式而采取了帕台农庙的古典斜线式,把入口放在后方偏 

  左之处。因此人们进门后首先看到的是祭台建筑的侧影,而最引人注目的便 

  是东台基墙面上那片最长的浮雕带。浮雕的内容,由于是宙斯的祭台,便全 

  部采用以宙斯为首的奥林普斯众神战胜他们的神界敌人——巨人的故事。大 

  体而言,最重要的台基东墙中央至北端刻画着宙斯、雅典娜、赫拉克勒斯、 

  胜利女神、战神阿瑞斯与各巨人的战斗,中央至南端的众神则有赫拉、狄米 

  特、阿波罗、阿尔提弥斯等。北墙表现阿芙洛底特女神、夜神和海洋诸神, 

  南墙则表现正义女神、日神和天空诸神,西墙比较零碎,其左表现海上仙女 

  及大洋神,其右则为迪奥尼修斯和赫尔姆斯神。由于浮雕遗物仅存残片,复 

  原整理极为不易,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论未决的问题。但总的说来,这里雕刻 

  的神和巨人的形象都宏伟无比,其体态的健壮、动作的激烈、构图的紧凑和 

  细节的丰富都是以前一切表现神与巨人战斗的作品难以见到的。它采用了很 

  深的高浮雕技法,个别细部几乎已成立体的圆雕,而尺寸又是那样巨大,无 

  论裸体、衣褶、盔甲、羽翼、须发以至马匹、走兽的雕刻都非常生动精美, 

  确实予人以美不胜收的壮观景象。 

       试举其中几个还较完整的画面:东墙北端雅典娜女神摧毁巨人之图,雅 

  典娜女神的头部已蚀缺,但她的娇健身躯和向左急驰的体态,和她已擒住其 

  发而绝难逃脱厄运的那个巨人向右挣扎的身体形成了一个交叉对角线的构 

  图,令人想起帕台农庙山墙上的类似布局,雅典娜的形象也和后者的形象有 

  近似之处。但雅典娜那个揪住巨人头发的动作却是未之前见的,尤其垂死挣 

  扎的巨人的庞大而臃肿的身形更令人叫绝。和这组浮雕靠近的是宙斯击杀巨 

  人之图,虽然残损得很厉害,却仍可看到宙斯的形象仍是按交叉对角线安排, 

  他的头部和双手都已缺失,胸部肌肉的刻画却极为出色,自然令人想到他身 

  边的几个巨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最有趣的是,全部遗物中保存最完好的一个 

  女神形象——夜神 (尼克斯)之像,却与前述汉尼拔的奇计有关,这位青春 

  闰秀般的女神一反静淑之气而左手抓住一位巨人,右手举起装满毒蛇的陶瓮 

  奋力掷击,身边还可见几尾巨蛇在盘旋。在这里,汉尼拔的怪招似乎被用来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用来暗示汉尼拔想到的东西在希腊人这 

  儿并不新鲜,总之是以一个当时人熟悉的新近发生的趣事表明:这些被希腊 

  诸神摧毁的巨人正是被希腊人和帕加马人击败了的敌人的化身,而诸神的形 

  象也就是希腊英雄的形象。这个夜神的容貌还保存得很好,她的清秀圆润的 

  面庞和高而直的鼻梁正是帕台农雕刻风格的正统,由此可见宙斯祭台浮雕力 

  追其先辈楷模之处。因此我国学者陈允鹤先生评论它说:“宙斯祭台浮雕带 

  的宏伟气势与艺术水平堪与帕台农神庙的浮雕带相媲美,可同列为希腊雕刻 

  艺术的最高成就;所不同者帕台农的浮雕带好比是庄严壮丽的颂歌,而帕加 

  马浮雕则是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激动人心的战斗诗篇。”① 

       浏览了帕加马雕刻这两大杰作,我们不难看出:强烈的情感、激越的动 

  作、迅急的态势、紧张的气氛是它们共有的特色。这种风格和古典的和谐高 

  雅虽不是对立的,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术界喜欢把帕加马雕刻的这种风格 

  称为希腊化时期的巴罗克风格,因为他的热烈奔放和欧洲17世纪的巴罗克艺 

  术有相同之处,而且从发展过程看都是在达到和谐高雅的典范境界后出现的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Ⅱ,第904 页。 


… Page 90…

  一种变体。实际上,这是古典艺术在希腊化时期的一大发展,是现实主义的 

  一种深入,也是古典和谐风格的一种补充。它在利西波斯的雕刻上已见端倪, 

  又随罗得岛和帕加马两大艺术中心的形成而日见发展。它和古典风格是一种 

  继承、发扬而非对立关系,这可从帕加马之力追雅典看出,也可从希腊化艺 

  术始终植根于希腊民族传统看出。古典风格本身就是从不停滞而不断发展 

  的,何况时代环境的变化又给这些发展与新的刺激和推动。所以,从古典盛 

  期风格转变到希腊化的巴罗克风格,是一个合理的、规律性的现象,人们把 

  它看作古典艺术的伟大成就是完全正确的。从这一角度看,不仅应把它看作 

  是构成希腊化艺术主流的风格,还要看到其他艺术中心和流派,例如亚历山 

  大里亚、雅典、爱琴海诸岛等,也受到它较大的影响。此外,这种希腊化巴 

  罗克风格的杰作,也不仅限于以上两例,实际上它是佳作纷呈,硕果丰盛的 

  一个流派,日后许多罗马仿制品的原作皆出于其中。现代考古发现有幸获得 

  的少数真迹,也皆以其韵味之高和技艺之精而令人惊奇。这方面的一个最著 

  名的代表便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它于1863年出土于爱琴海上的 

  萨莫色雷斯岛,现藏于巴黎卢孚博物馆,与《米洛的维纳斯》同为该馆两大 

  珍藏。此像头部和双手皆失,但女神展翅凌空的形象极其令人难忘。前已提 

  及,展翅飞翔的胜利女神本是希腊雕刻常用的题材,希腊化时期,又有人把 

  女神站于舰首迎海风而飞升的雕像作为海战胜利的纪念碑,这类雕像的制作 

  遂又有新的发展。据近人考证,此像应是罗得岛的雕刻家(可能是毕托克里 

  图斯)于公元前2世纪初制作的,也可能是为了纪念一位罗得岛海军将领在 

                                                                         ① 

  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