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州刺史琅玡王李冲谋反,颜余庆被诬陷为同党,来俊臣等先判颜流放,后又判颜死刑,并经武则天批准。徐有功据理为颜余庆辩护,说他是支党,不是魁首,罪不该死。他批评武则天:“今以支为首,是以生入死。赦而复罪,不如勿赦;生而复杀,不如勿生。窃谓朝廷不当尔。”武则天大怒,问:“何谓魁首?”徐有功答:“魁者,大帅;首者,元谋。”最后,武则天被他说服,“遂免死”。当徐有功和盛怒的武则天争辩时,“左右及卫仗在廷陛者数百人,皆缩项不敢息。而有功气定言详,截然不桡”。毛泽东对这一段,每句后加了套圈,有的逐字加以旁圈,天头上画着三个套圈。
徐有功执法不徇私情。皇甫文备曾弹劾徐有功“纵逆党”,并将他逮捕入狱。后来,皇甫文备又被别人弹劾入了狱。徐有功为他往来奔走,澄清事实,营救其出狱。有人问徐有功,皇甫文备曾陷你于死地,为什么还要救他。徐有功回答说:“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毛泽东对此逐字加旁图,句末加套圈。
《新唐书》中赞扬徐有功说:“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辩,以求苟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优;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者甚众,酷吏为少衰”。毛泽东对“凡三坐大辟,后以此重之”几句,逐字加了旁圈,天头上也画了三个大国。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作者们的笔下,徐有功耿直公正的品格,不计得失、不畏权贵、守法护法、为法献身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感人至深。毛泽东读这篇传记,十分动情。地图画批注时经常使用的那些标记,似乎已不足以表达这种深刻的感受,意未能尽,因而多处加上不常使用的套圈、三角、叉等标记。徐有功在一次被弹劾罢官又被启用时,他给武则天写了一份奏折,这就是前面引述的第一段原文。大意是说,生活在山林的鹿,很难逃脱被猎杀,成为人们厨房里俎头肉的不幸命运。徐有功以鹿自喻,预见到自己必然为守法护法而死于非命的悲剧命运。这是他多次蒙冤入狱的经验之谈,也是一个正直执法人员在封建社会里常有的下场。毛泽东在这些话旁,每字都画了三角标记,在天头上写了前面引述的那段批语。
但毛泽东不同意徐有功“命系庖厨”的说法,认为为执法护法而死,以身殉志,是很伟大的。毛泽东为徐有功动情,他从徐有功谈死,联想到许多人。其中,岳飞,南宋时抗金民族英雄,为主和派秦桧诬陷杀害;文天祥,南宋时的文学家、政治家,在抗元战争中,为叛徒引兵击败,被俘,坚贞不屈,惨遭杀害;曾静,清研究程朱理学的学者,国策动反清被杀害;戴名世,清史学家,因著有《南山集》、《子遗录》造成文字狱,被杀;瞿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被国民党杀害;方志敏,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王农红军第十军创始人之一,被国民党杀害;邓演达,国民党左派,被蒋介石秘密处死;杨虎城,西北军领导人和西安事变主要发动人之一,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秘密杀害;闻一多,著名诗人、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因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这些人,有的是封建社会里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著名学者;有的是民主革命时期的爱国将领、诗人、教授;还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等,他们为止义、为真理、为信仰而壮烈牺牲,永垂青史,毛泽东很推崇这些人“以身殉志”的崇高气节。
在一些场合,毛泽东还经常借一些“以身殉志”的古人,对干部队伍进行教育。1939年4月8日,在延安“抗大”工作总结大会上演讲时,毛泽东说:多少共产党员被捕杀头,这是威武不能屈。但尚有一部分叛徒起先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做工作,但一旦威武来了,就屈服,带路捉人,什么都做。一种人被捉了,要杀就杀,这种英雄的人中国历史上很多,有文天祥、项羽、岳飞,决不投降,他们就有这种骨气。那些叛徒就没有这种骨头,所以平素讲得天花乱坠,是没有用的。
43。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
[原文]
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试为朕言之。”崇曰:“垂拱以来,以峻法绳下,臣愿政先仁恕可乎?朝廷复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臣愿不幸边功可乎?比来王佞冒触宪网,皆得以宠自解,臣愿法行自近可乎?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臣愿宦竖不与政可乎?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浸亦为之,臣愿租赋外一绝之可乎?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臣请戚属不任台省‘可乎?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臣愿陛下接之以礼可乎?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净臣沮折,臣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费巨百万,臣请绝道佛营造可乎?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臣愿推此鉴戒为万代法可乎?”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
──摘自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
如此简单明了的十亲政治纲领,古今少见。
——毛泽东读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37页)
[解析]
姚崇是唐玄宗“开元之治”的重要人物。《旧唐书》、《新唐书》的《姚崇传》,毛泽东都读得非常认真仔细,有许多圈点批画。在《新唐书》这篇传记开篇的天头上,毛泽东用粗重的黑铅笔写了“姚崇”两个大字,字旁画了两条着重线。在“姚崇”两字之前,批注:“大政治家、唯物论者”。
姚崇在唐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时屡次出任宰相。史书记载:姚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下笔成章”。契丹扰边,许多大臣束手无策,而姚崇“奏决如流”。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准备任用姚崇为宰相。姚崇针对时弊,提出十条意见,问唐玄宗同意不同意,能不能做到?如不同意,不能做到,他就不愿接受这一任命。这10条意见说:(1)武则天执政以来,以严酷之法治天下,你能不能施行仁政?(2)朝廷往青海出兵,边界已没有反复被扰的灾祸,你能不能不再贪图边功?(3)对你所宠爱的亲信,你能不能制裁他们的不法行为?(4)你能不能不让宦官参政?(5)你能不能除租赋外不收大臣公卿们的礼物?(6)你能不能禁止自己的亲朋出任公职?(7)你能不能以严肃的态度和应有的礼节对待大臣们?(8)你能不能允许大臣们“批逆鳞,犯忌讳”?(9)你能不能禁止营造佛寺道观?(10)你能不能接受汉朝王莽等乱天下的经验教训?唐玄宗接纳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迁紫微令”。
姚崇的这10条,虽然只有300多字,但却都是针对着武则天、中宗、睿宗当政以来的政治弊端提出的。如他建议“政先仁恕”,即针对武则天滥用佞臣酷刑而言。他建议:“宦竖不与政”,即针对武则天、韦太后等重用宦官内宠而言。他建议“戚属不任台省”,“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应引为“鉴戒”,即针对武则天重用武三思,武承嗣,而其后的韦太后又和武三思勾结,形成武、韦两家外戚互相勾结,图谋篡权的腐朽集团而言。唐玄宗采纳他的意见,对姚崇非常重用,委以大权。当姚崇生病时,凡是大臣提出的好意见,玄宗都认为是姚崇的谋策;凡是大臣提出的不恰当意见,玄宗都让去请教姚崇。“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大治”。毛泽东非常赏识姚崇这10条意见的“简单明了”,对这10条意见阐述的政治见解,他认为是治国的“纲领”,并赞叹它“古今少见”。
在“开元之治”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继姚崇之后还有宋璟。姚、宋在历史上齐名。《新唐书·姚崇传》的作者欧阳修评论说:“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毛泽东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他批注:“二人道同,方法有些不同。”
以上是体现姚崇的“大政治家”的一方面。此外,姚崇不信鬼、不信神,他相信“人定胜天”的真理。以下几处记载,毛泽东都在天头上画着三个大圈,以示重视,有的写有批注。
(一)开元四年(716),山东一带发生蝗害,老百姓不敢捕杀,却拜祭天地祈福灭灾。姚崇命令捕杀蝗虫后用火烧焚,彻底消灭。他的这一措施不为当时的一些人所理解,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绝执行,姚崇写信给他说:你坐视蝗虫为害,无所作为,大灾之后老百姓无以为生,你还能做什么刺史?倪若水害怕了,只得遵命灭蝗,结果捕了10万担蝗虫,引起极大的震动。唐玄宗对灭蝗也有疑虑,姚崇对他说:“庸儒泥文不知变。事固有违经而合道,反道而适权者。”毛泽东对这句话逐字加了旁圈。姚崇接着举例说:以前魏时,山东发生蝗害不敢灭,最后草木皆尽,人相食,牛马互相啃毛。我们现在如不灭蝗,任其繁殖,其后果必将是老百姓“家无宿藏,一不获则流离,安危系之”。退一步看,即使蝗未灭尽,也比纵容它造成大灾好。黄门监庐怀慎害怕灭蝗,劝阻姚崇说:天灾怎能用人力制服,杀蝗多,会伤害老天和气的,请你三思。姚崇说:“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姚崇为了贯彻灭蝗措施,与上下左右展开艰苦的说理斗争,没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是做不到的。
(二)唐玄宗准备东巡祭太庙,正当其时,太庙的房子忽然坍塌了。许多大臣劝玄宗说:这是上天暗示你不宜东巡。姚崇却说:这座太庙是魏时苻坚所造,距今300多年了。山都会因朽坏而崩陷,何况土木建筑的太庙呢?这与你的东行并无关系。你东巡是为抚恤老百姓,“所以为人,非为己也”。现在,行前的各种准备都已就绪,不宜改变。太庙坏了,可以盖新的。唐玄宗听后很高兴,说:“卿言正契朕意。”姚崇不信鬼神的清醒头脑,在当时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三)姚崇遗嘱他死后要薄葬,不做佛事。他说:“死者无知,自同粪土,岂烦奢葬。”并列举翻译佛经的姚兴,出过家的梁武帝,入过道的齐胡太后,赎过生的孝和皇帝,造寺渡人的太平公主、武三思,等等,他们都未能长寿,而“王帝之时,父不丧子,兄不哭弟,致仁寿,无凶短也,下逮三王,国祚延久,其臣则彭祖(注:传说故事中的人物,生于夏代,据说活了800余岁)、老聃(注:相传即老子,春秋时人,据说活了160—200余岁)皆得长龄,此时无佛,岂抄经铸像力耶?缘死丧造经像,以为追福。夫死者生之常,古所不免,彼经与像何所施为?”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