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第194部分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第194部分

小说: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集和记录各地的民歌,并读了其中大量的作品。这次活动给他留下极好的印象,加深了他对民歌的赏识,后来多次谈到收集民歌的事情。
  前面引的毛泽东第二段评论,说的便是1926年主持广州农讲所的事情。1958年3月,在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到这事,说从这些民歌里可以懂得许多东西,这些民歌后来丢失了,非常可惜。1961年3月23日,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说起这件事,还说从民歌里面可以懂得许多东西。
  毛泽东重视挖掘和运用现代社会中的民歌的社会价值,还有以下几件事情值得一说。
  1930年5月,毛泽东随红四军到达寻乌县时,他着手进行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为了说明贫苦人家受地租剥削没有饭吃的情况,他在《寻乌调查》一文中全文引用了一首较长的民歌,并对一些方言做了注释。我们不妨引在下面:
  月光光,
  光灼灼。
  埃跌苦,
  你快乐。
  食也毛好食,
  着也毛好着。
  年年项起做,
  总住烂屋壳。
  暗精女子毛钱讨,
  害埃穷人样得老。
  暗好学堂埃毛份,
  有眼当个瞎眼棍。
  天呀天,
  越思越想越可怜。
  事业毛钱做,
  年年总耕田。
  六月割也就,
  田东做贼头。
  袋子一大捆,
  擎把过街溜。
  吗个都唔问,
  问谷曾晒就?
  穷人一话毛,
  放出下马头。
  句句讲恶话,
  伊然税户头。
  唔奈何,
  量了一箩又一箩,
  量了田租量利谷,
  一年耕到又阿嗬!
  又阿嗬,
  会伤心,
  穷兄穷弟爱同心,
  穷姊穷妹爱团结,
  团结起来当红军,
  当到红军杀敌人!
  注:“埃”,我。“毛”,没有。“项起做”,继续做。“暗婧女子”,再漂亮女子。“样得老”,怎样得老。“暗好学堂”,再好学堂。“割也就”,刚割完。“做贼头”,很恶之意,如贼头一样恶。“袋子一大捆”,用去收租的。“过街溜”,洋伞。“吗个都唔问”,什么都不问。“放出下马头”,打官腔。“税户头”,大地主。“阿嗬”,没有了之意。“爱同心”,要同心。
  1936年在陕北保安的时候,美国记者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去毛泽东那里坐坐;毛泽东也经常邀请斯诺去他那里吃饭。毛泽东的饮食非常简单,常常是一盘辣椒,一盘青菜,偶尔有少许肉,主食是小米或馒头。即使斯诺这样的客人去了,也不过额外加一份贺子珍用野果子自制的甜食。斯诺觉得,对于毛泽东来说,这样的生活实在过于简朴了。毛泽东本人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有辣椒就满足了。他非常能吃辣子甚至用馒头夹着辣子吃。一次,毛泽东向斯诺说:“吃辣椒多少能反映一个人的斗争精神,革命者都爱吃辣椒。因为辣椒曾领导过一次蔬菜造反。我们家乡湖南出辣椒,爱吃辣椒的人也多,所以‘出产’的革命者也不少,如黄兴,陈天华以及红军中的彭德怀、罗荣桓、王震、贺龙等。而在世界上爱吃辛辣食物的国家,往往盛产革命者,如法国、西班牙、墨西哥、俄国等等。”他说到这里,哈哈大笑,并情不自禁地唱起一首他最喜爱的《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天天可不能少。要问辣椒有哪些好?随便都能说出几十条。去湿气,安心跳,健脾胃,醒头脑,油煎爆炒用火烧,样样味道好。没有辣子不算菜呀,一辣胜佳肴。
  1953年3月下旬,毛泽东到了南京,在西康路33号省委招待所下榻。他听取了华东军区和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对江苏的工作表示满意,尤其对南京市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所取得的成果非常高兴。22日下午,毛泽东游玄武湖时,兴致勃勃地对陈毅说:陈老总啊,我倒听得这么一首诗来:
  唐宋元明清,匪盗未肃清。
  国民党当道,特务大横行。
  有了共产党,镇压反革命。
  社会大安定,人民享太平。
  毛泽东抑扬顿挫地把这首刚听来的民谣念得特别有韵味。陈毅显得几分潇洒地说:“这是群众的心声嘛。南京是六朝古都,老百姓的体会也许更深刻一些。” 
69。要教人改过(读冯梦龙《智囊》)
  '原文'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冀州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旦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缓,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缓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不意博应事变乃至于此。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
  博为左冯翊,有长陵大姓尚方禁,少时尝盗人妻,见析,创著其颊。府功曹受赂,白除禁,调守尉。博闻知以他事召见,视其面,果有瘢。博辟左右问禁:“是何等创也?”禁自知情得,叩头伏状。博笑曰:“大丈夫固时有是。”博因敕禁禁晨夜发起部中盗贼,及他伏奸,有功效,博擢禁连守县令。
  ——摘自冯梦龙《智囊》卷三《上智部·通简·朱博》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此吏亦可不杀,教以改过,调改他职可也。
  使人改过自效。
  ——毛译东读冯梦龙《智囊》卷三《上智部·通简·朱博》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53—54页)
  [解析]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子犹等。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少有才气,博学多识,行为不羁。屡试不第,以教书为生。在文学创作和编纂上成果丰富。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颇称名于世。他在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创作、改编、整理的同时,还纂集了几部颇有价值的笔记小品,《智囊》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该书编集明代以往的经史子传、野史丛谈、演义传说中的有关智慧的故事近两千则,部类分别,按以评语。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旁及妇女儿童的高见卓识,无不在他的搜罗选取之中。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且寓意丰富,发人深思。毛泽东很喜欢这本书,在上面的批注较其他文学作品都多。据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回忆,1963年元月初,章士钊托她带一本线装《智囊》给毛泽东。
  《智囊》里“朱博”一条,叙述了汉代武官出身的朱博做冀州刺史时的两件事。一件是说,朱博在巡视部属时,数百个官吏和老百姓聚众拦道,说要告状。一个从事将情况告诉朱博,请他滞留该县处理。朱博心中明白他是要试探自己的本事,便让从事明文告知:想告县级官吏的人,各自到自己郡里去告,刺史不直接监察这一级官吏;想告郡守、邑宰一级官吏的人,等本刺史巡视回到治所再来告;其他那些属于打官司举盗贼的事情,则到各个管辖部门找从事处理。这些安排,使四五百人顷刻散去,都没有想到来博应变能力这样强。后来朱博慢慢打听,果然是这位老从事教唆百姓聚众拦道,于是“博杀此吏”。
  再一件事是说,长陵大姓中有个叫尚方禁的,年轻时盗人妻被砍伤面颊。官府的功曹受了贿赂,没革除尚方禁,反调他作守尉。朱博听到此事,找借口召见尚方禁,避开左右,故意问他脸上的伤疤怎样来的,尚方禁自知朱博已知实情,连忙叩头据实禀报。朱博笑着说:“我想为你洗耻辱,你能自己效力吗?”尚惊喜道:“万死不辞。”朱博让他有机会便记录别人言论,将他视为亲信耳目。这样,尚方禁经常破获盗贼等犯罪活动,很见成效,后升至县令。很久以后,朱博又召见那位功曹,一一列举尚方禁等人的事,痛加斥责,令他将自己受贿的事情全部写下来。功曹惶恐万状,详记所有为好为贪为贼之事。朱博也要他改过自新,然后拔刀将他所写罪状裁成纸屑。这功曹后来战战兢兢,尽心尽意,办事没有差错,朱博也就重用他了。
  这两件事,都属于怎样对待犯了错误的部下的问题。毛泽东不同意朱博杀掉那个有意为难他的老从事,认为把他“调改他职”就可以了;对朱博起用尚方禁和那位功曹,则表示肯定,认为这是“使人改过”的成效。两个批语,表明毛泽东很重视“教人改过”的处理方法。
  《智囊》里“朱博”一条后面,有一条“韩裒”,说北朝周文帝时,北雍州刺史韩裒为平息境内盗贼,通过暗访,具列盗贼姓于簿,然后张榜告示:“凡盗可急来首,尽今月不首者,显戮之,籍其妻子以赏前首者。”于是,“旬月间盗悉出首。裒取簿质对,不爽,并原其罪,许自新。由是群盗屏息。”毛泽东读至此,又批道:“使人改过。” 
70。史家之严细(读冯梦龙《智囊》)
  [原文]
  王右军幼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逆节事,都忘右军在帐中。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半,方悟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由是得全。
  ——冯梦龙《智囊》卷十三《捷智部·灵变·王羲之》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此事似误,待查。
  ——毛泽东读冯梦龙《智囊》卷十三《捷智部·灵变·王羲之》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61页)
  [解析]
  《智囊》多叙历史人物的一些趣闻轶事,有的材料难免采自稗官野史。毛泽东在阅读时,常常信手批注,以正史对照。
  《智囊》卷十三《捷智部·灵变》描写“书圣”王羲之小时候的一段故事。说他很受大将军王敦喜爱,常与他同床共眠。一日王敦先起,钱凤进屋,王敦屏去左右,两人商量逆节谋反之事,都忘了还有个小孩在床上睡觉。此时王羲之已醒,知道若被他们发现他听到了这一机密,必无活理。于是把唾沫抹在脸上和被褥上,假装熟睡。二人议事至半,才想起王羲之还未起床,便大惊曰:“不得不除之。”乃撩开床帐,见王吐唾纵横,才相信他确实熟睡,王的性命寸由此保全。毛读至此,批注道:“此事似误,待查。”
  冯梦龙所叙此事,源自《世说新语·假谲》,刘孝标注云:“按诸书皆云王允之事,而此言羲之,疑谬。”而《晋书·王允之传》记载着这件事。看来,毛批“似误”,也是本此。
  《智囊》卷四《上智部·迎刃》里有一条“朱胜非”,说:“苗、刘之乱,勤王兵向阙。朱忠靖(胜非)从中调护。六龙反正。有诏以二凶为淮南两路制置使,令将部曲之任。时朝廷幸其速去。”前后文未说明此人此事出于何朝何代。毛泽东读至此,批道:“此南宋事”。足见其对史事记得多么熟。
  《智囊》卷十六《术智部·委蛇》有一条“杨一清张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