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我担心的正是这一点。我相信疯子都会有这种感觉。”但不管朗顿的神志是否
正常,他在亚利桑那明显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是另寻出路的时候了。
朗顿写信给他以前的哲学导师,现在已经转到匹兹堡大学任教的韦斯利·塞尔蒙,
问道:“我该怎么办?”塞尔蒙在回信中提出了他太太的建议:“去向勃克斯求教。”
勃克斯?“我以为他已经过世了呢。他这个年代走过来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过世
了。”朗顿说。但勃克斯却在密西根大学活得十分健康。而且,当朗顿开始和勃克斯通
信后,勃克斯就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甚至安排他争取获得助教和助理研究员的经济资
助。你提出申请吧,他写道。
朗顿立刻就提出了申请。那时他已经得知,密西根大学的计算机与通讯科学研究在
他所追求的研究领域中享有盛名。朗顿说:“对他们来说,信息处理是可以跨越一切的
学科,无论怎样的信息处理方式都值得研究。我就是冲着这一思想而申请去那儿的。”
不久以后,他收到了系主任吉顿·佛莱德(GideonFrieder)教授的来信。他在信
中写道:“很抱歉,你的背景不合适。”他的申请没有被接受。
朗顿火冒三丈。他写了一封长达七页的信给予反击。这封信的主要意思是,你们搞
的什么鬼!?“这是你们声称自己生存和呼吸与共的整个哲学和目的,这也正是我所追
求的。而你们又对我说不?”
几个星期以后,佛莱德又给朗顿回了一封信,其大意是:“欢迎来我系。”他后来
告诉朗顿:“我就是喜欢周围有人敢对系主任说‘不’。”
事实上,朗顿后来才知道,事情比这要复杂得多。勃克斯和荷兰德甚至都没有看见
他最初的申请。由于各种官僚和财政的原因,这个花了三十年才形成的涉猎广泛的计算
机与通讯科学系正要合并到电机工程系中去。而电机系的人对研究课题的看法要实际得
多。这种预期使佛莱德和其他人正在淡化像“适应性计算机科学”这样的研究。勃克斯
和荷兰德正在进行一场后卫战斗。
但不管朗顿幸运与否,他当时并不知晓这些。他只是对能被接受感到高兴。“我不
能失去这个机会,特别是当我已经知道我做的没错的时候。”爱尔维拉也愿意他一试。
确实,这样做她就必须放弃她在亚利桑那大学的工作,而且也远离了她在亚利桑那的娘
家。但考虑到自己已经怀上了第一胎,她觉得能够利用朗顿的学生健康保险也不错。另
外,尽管他们俩都喜欢西南部的气候,但觉得时不时看到密西根的乌云也蛮有意思。所
以1982年秋天,他们启程北上。
起码在知识上,朗顿在密西根大学收获颇丰。他作为勃克斯的计算机史课程的助教,
汲取了勃克斯亲历的早期计算机发展史料,协助勃克斯收集和展出了ENIAC机的一些最
初期的硬件。他遇见了约翰·荷兰德,为荷兰德的集成电路课设计和开发了能够极快地
执行荷兰德的分类者系统的芯片。
但大多数时间朗顿像疯了一样学习。正规语言理论、计算机复杂理论、数据结构、
编辑构建,他系统地学习以前涉猎过的零星知识。他乐此不疲地学习。勃克斯、荷兰德
和别的教授都要求甚严。朗顿在密西根大学期间,知道在一次博士资格面试中,他们几
乎给所有考生都打了不及格,不予转入博士候选人资格(失败者当然还有机会)。“他
们会问你课程之外的问题,你必须做出聪明的回答。我真的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仅
仅只是通过了考试与真正掌握了书本知识是很不相同的。”
但在学术政治领域,事情就没那么尽人意了。1984年年底,当朗顿结束了课程,获
得了硕士学位,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正准备开始撰写博士论文时,他痛苦地发现,校
方不同意他想基于冯·诺意曼世界之上进行人工生命的进化研究。勤克斯和荷兰德的后
卫战以失败告终。1984年,过去的计算机与通讯科学系被并入了电机工程学院。在以电
机工程文化为主的新的环境中,勃克斯-荷兰德式的“自然系统”课程遭到逐步淘汰。
(这种情况以前和现在一直是使荷兰德真正感到愤怒的少数几件事之一。他最初曾经是
最赞同合并的人之一,相信自然系统的研究视角会被保留下来,而现在他感到好像被吞
食掉了。确实,当时的这种状况使荷兰德对参与桑塔费活动产生了更大的积极性。)但
勃克斯和荷兰德的勇猛精神使他们俩鼓励朗顿从事生物学性较淡些,而计算机科学性更
强一些的博士课题研究。朗顿承认,从实际的角度考虑,他们确实言之有理。“那时我
已经有了长足的见识,很明白冯·诺意曼的宇宙是一个极其难以建立并投入运作的系统。
所以我开始寻求某种在一、两年中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而不是要花几十年才能完成的
课题。”
他想,与其去建立一个完整的冯·诺意曼式的宇宙,为什么不能只对其“物理学”
做一点儿研究呢?为何不能研究一下为什么某些分子自动机规则表允许你建立很有意义
的结构,而另外一些却不能呢?这起码是朝着自己的方向迈进了一步。这项研究也许既
能满足计算机科学的硬性规定,又能满足工程学的要求。无论如何,它都可能产生与真
正的物理学的某种有趣的关联。确实,分子自动机与物理之间的关联后来变成一个热门
学科。1984年,物理学界的天才史蒂芬·伍尔弗雷姆在加州理工学院时就指出,分子自
动机不仅包含了丰富多采的数学结构,而且与非线性动力学有着深刻的相似性。
朗顿发现特别吸引他的是,伍尔弗雷姆认为,所有分子自动机规则都可以被归纳为
四种普遍性等级。伍尔弗雷姆的第一等级包括所谓世界末日规则:不管你以何种活细胞
或死细胞的模型开始,所有一切都会在一或两步之内死亡。计算机屏幕上的方格会变成
单一的色彩。在动力系统术语中,这种规则具有单一的“吸引点”。那就是,这个系统
从数学上来说就像一块沿着盛着谷类食物的大碗底部滚动的大理石:无论这块大理石从
大碗的哪一侧开始滚动,它总是很快就会滚入碗底的中心点,即死局之中。
伍尔弗雷姆的第二等级稍微有了些生气,但只是稍微有一些。在这些规则之下,最
初任意分布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模型会很快结合成一组静止不动的团块,
也许还有其它一些团块在那里发生周期性的震荡。这种自动机仍然给人以冻结停滞和死
局的印象。在动力系统术语中,这些规则似乎形成了一组周期性吸引者。那就是,在凹
凸不平的碗底有一些洞,大理石会沿其四周滚动不已。
伍尔弗雷姆的第三等级的规则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它们过于活跃了。这些规则产生
了太多活动,整个屏幕好像都沸腾了起来。一切都不能稳定,一切都不可预测。结构一
经形成就又打散了。在动力系统术语中,这些规则对应于“奇怪的”吸引子——这种状
态通常被称为混沌。它们就像在大碗内飞快而猛烈地滚动,永远无法安顿下来的大理
最后还有伍尔弗雷姆的第四等级规则,包括那些罕见的、不可能停滞在某一种状态
的规则。这些规则既不会产生冰冻团块,也不会导致完全的混沌。它们是连贯的结构,
是能够以一种奇妙的复杂方式繁衍、生长、分裂和重组的规则。它们基本上不能安顿下
来。在这个意义上,第四等级规则中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生命游戏”。在动力系统术
语中,它们是……
而这正是问题之所在。在常规动力系统理论中,没有任何内容看上去符合第四等级
的规则。伍尔弗雷姆推测,这些规则就像是分子自动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表现。但事实
是,任何人都不知道它们究竟像什么,也没人知道为什么一条规则能够产生第四等级的
行为,而另一条规则如不能。发现一个特定的规则属于哪个等级的唯一办法就是对其进
行测试,看看它会产生什么行为。
对朗顿来说,这种情况不仅使他好奇,而且复活了他曾经对人类学产生过的那种
“因为它不在那儿”的感觉。这些规则似乎正是他想象中的冯·诺意曼宇宙的根本所在,
正好抓住了生命的自发涌现和自我繁衍的许多重要特征。所以他决定全力投入对这个问
题的研究:伍尔弗雷姆的等级之间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是什么决定了某个特定规则属于
某个等级?
他立刻就有了一个想法。当时他正好在阅读动力系统和混沌理论方面的一些书籍。
他知道,在许多真正的非线性系统中,运动的方程式中包含了许多参数,这些参数起着
调节钮的作用,决定这个系统的混沌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比如,如果这个系统是个滴水
的龙头,其参数就是水流的流速。或者,如果这个系统是兔群,其参数就会是兔子的出
生率和因繁殖过多而造成的死亡率之间的比值。一般来说,小参数值通常导致稳定的行
为:均速水滴、不变的兔群规模,等等。这与伍尔弗雷姆的第一和第二等级的停滞行为
非常相似。但当参数越变越大时,这个系统的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同大小的
水滴、波动的兔群规模,等等——一直到最后变得完全混乱。到这个时候,这个系统的
行为就是伍尔弗雷姆的第三等级。
朗顿不太清楚这个描述如何容纳第四等级。但非线性系统与伍尔弗雷姆的等级之间
的类似性之大,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如果他能找到某种把相似的参数与分子自动机规
则相联系的方法,那么伍尔弗雷姆的等级就会呈现其意义。当然,他不能把参数和分子
自动机规则任意相联系。不管结果如何,其参数一定是从其规则本身得到的。也许他可
以衡量一下每条规则的反应度。比如,它导致中央细胞改变其状态的频率有多大。但会
有很多东西需要测试。
所以朗顿开始在他的计算机上为测试每一个让人半懂不懂的参数编写程序。(他到
密西根大学后最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大功能、高速度的阿波罗工作站上将他在苹果二
型机上的分子自动机程序改进得更加完善。)这项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直到有一天,
在他对一个最简单的参数进行尝试的时候,希腊字母(λ),他这样称它,正好成为任
何特定的细胞都能“活”到下一代的概率。这样,如果一条规则的λ值正好是0。0,则
任何东西在第一步之后就都无法存活,其规则很明显是属于第一等级。如果其规则的λ
值是0.5,则删格就会沸腾着各种活动,平均有一半细胞活着,一半死去。那么我们可
以推测,这样一条规则属于第三等级的混沌。问题是,λ是否能够揭示介于两个值之间
的任何有趣的现象(超越0。5,“活着”和“死的”的作用就会正好相反,事情就可能
再次变得简单,直到达到1.0,又回到第一等级,这就像观察一张照片的底片的行为表
现一样)。
为测试参数,朗顿编写了一小段程序,这个程序能够告诉阿波罗机器用λ的一种特
殊值来自动产生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