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 >

第32部分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第32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宽、两壁由石块砌成的通道通向墓门。墓门的楣石长8。5米,重达120吨, 

上面有红色大理石雕刻的三角形浮雕楣饰。圆顶大厅高13。2米,直径为14。5 

米,室内装饰华丽,壁面还有许多金属作的纹样加以点缀,整个建筑既坚实 

又富丽。 

    迈锡尼地区的壁画与克里特壁画题材上大致相同,如早期作品《猎犬追 

逐野猪》、晚期作品《宫女狩猎》等。在风格上则有一定变化:克里特艺术 

那种纤丽、细腻的风格到迈锡尼艺术中变得比较粗犷、雄伟了。 

    浮雕作品在一些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皿上被发现。如描绘狮子追逐野 

鹿、野猫扑鸭及猎人捕狮等内容的作品,表现生动、工艺精湛。 

    总之,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在古希腊艺术发展过程中曾起了重要作用,也 

许应该说它是古希腊艺术的前奏曲。 


… Page 95…

                 八、古代中国:夏、商、周时期的艺术 



                        1。夏、商、西周艺术概说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第一个奴隶主专政的朝代,它建于公 

元前21世纪,自禹至桀,共17个帝王,历时400多年。夏主要活动区域在 

今天的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和陕西东部一带。1925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 

了范围较大的古文化遗址,有大面积的建筑基址和冶铜、制骨等作坊,以及 

窖穴、墓葬等。这就是著名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在豫西、晋南、黄河以东的 

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也发现了这种文化遗存,特别是夏王朝中心地带, 

二里头类型的文化遗址更加集中。二里头文化上承河南龙山文化,下启早商 

文化,它出土的铜器是铜锡合金,即青铜,但其器形和铸造技术尚不成熟, 

表明它正处于青铜时代初级阶段。从对二里头遗址出土遗物的碳14测定,确 

定其考古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到前1600年之间,正好在夏王朝(公元前2100 

年—前1600年)的纪年范围内,故二里头文化当属于夏文化,而且很可能是 

夏代后期的文化遗存。 

    据《尚书》记载,夏代在建筑方面已经能够“筑倾宫”、“饰瑶台”。 

而《韩非子》中的“十过篇”说禹作祭器”“黑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在 

山东城子崖发掘出的一种陶器恰是外表漆黑、里面为朱色,看来也应当是夏 

代之作。此外还相传禹曾铸九鼎,想见得当时已有冶金工艺生产。前人的记 

述,不一定完全确实,但根据殷商文化所达到的高度看,在它之前的夏代具 

有上述工艺生产水平应该说是合乎情理的。 

     约公元前16世纪,兴于黄河下游的商族首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 

国号为商,历时600余年。商的地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曾数次迁都,最后 

商王盘庚于公元前13世纪末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阳附近。历史上以迁殷为 

界,把商代分为前期和后期。商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都已比较发达, 

手工业尤以青铜工艺最为突出,形成了奴隶社会最具代表性的青铜艺术。除 

此之外,制陶工艺也有新发展,出现了用高岭土制作的釉陶,因其质地坚硬, 

被称为原始瓷器。这时,酿酒、纺织、制革、造车等都有了专门的分工。引 

人注意的是,在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墓地发现一种“花土”,专家们认为那 

是木器上的彩绘花纹印在泥土上的痕迹。另在河南洛阳东郊殷人墓,还发现 

有布质的画幔,虽然已经残朽,仍能辨认出上面以红、白、黑等色彩绘成的 

几何形纹饰。再有,在甲骨和陶器上已发现毛笔书写的字迹。可见,当时人 

们在绘画领域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建筑方面,城市雏形已经出现。 

     商朝末年,社会内乱,以致于无力再抵抗在西方新兴的周族和其他各族 

的联合武装,最终商殷的最后一个暴君纣兵败自杀,商被周灭。 

    周原是农业民族,在周文王时已发展成为商殷王朝西部一个强大的力 

量,到文王儿子武王时,武王用姜太公及自己的弟弟,联合了反商的其他部 

族,一举灭商,建立了周朝。这是我国华夏民族进一步融合、国家巩固统一 

的时期。周的版图已是今天我国的基本领域了。其活动中心在陕西一带,史 

称西周。周武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广大的疆土上分封诸侯,用世卿世禄 

和制礼作乐等宗法制度把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统一起来,并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为中华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朝初期手工业水平较低,所制器物多因袭商代风格,逐渐才有了自己 


… Page 96…

  的特色。陶工艺达到近乎瓷器的水平,而青铜器的工艺水平进一步完善,风 

  格趋于简朴轻巧,代表着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 

       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都发生了瞩目的变化,艺术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限于当时的条 

  件,各科艺术门类并非都同时得到展开和发达,青铜艺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 

  阶段上独领了风骚,它集雕塑、绘画以至书法等形式于一身,为我国艺术后 

  续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中间过渡的阶段,人们常称为铜石并用时期。 

  这时所出现和使用的铜是红铜。红铜质地较软,不宜制作大型工具或器物。 

  这一类铜制器曾于1955年在河北唐山大城山龙山文化遗址中首次被发现,以 

  后其它地方也发现不少,仅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就有 23 

  件出土,有铜刀、铜锥、铜凿等,均锤锻而成。 

       青铜是指铜锡或铜锡铝的合金,颜色呈青灰色。它比红铜溶点低,便于 

  熔铸且硬度更大。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标志我国进入了青铜时代。据 

  对这里出土的一件铜爵的科学测定,其含铜为92%,含锡为7%,确实已是青 

  铜制品。青铜时代标志着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青铜器的制作及 

  使用范围很广,从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到工艺品都可以见到。作为器 

  具,它在坚韧、锋利、耐用等功能上远胜于石、木、骨等材料。青铜的制造 

  和使用,不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大大丰富了古代文化的内容,在物 

  质文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器形复杂,按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生产工具、日常 

  生活用具、武器和乐器。生产工具有镢、耒、耜、铲、锸、锄、镰、鎒、斧、 

  斤、锛、凿等;日常生活用具有鼎、鬲、АⅢ⒈S、豆、孟、爵、角、觯、 

  觚、尊等;武器有戈、矛、镞、刀、钺等;乐器有铙、钟、鼓、钲等。这些 

  青铜器物不但具有本身的实用意义,而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价值,对于艺 

  术发展史来说,后者更为重要。 

       青铜器上一般都饰以不同的纹饰,这些文饰大致可分为动物纹、几何纹 

  和人事活动图案三类。动物纹主要有饕餮纹、夔纹、龙纹、鸟纹、象纹、鱼 

  纹;几何纹有涡纹、绳纹、环带纹等;人事活动的纹饰主要有狩猎纹、战斗 

  纹、宴乐纹等。 

       青铜礼器是由日常生活用器转化而来,根据奴隶主礼乐制度的需要而赋 

  予某一部分器具以特别宝贵和神圣的意义,它们被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 

  纪功颂德,用于礼制性的宴会以及死后用来随葬。这些器具更大程度上脱离 

  了实用,而更注意形制的多样、制作的精美,即对形式美有更突出的追求。 

  装饰的方法主要为浮雕,也有印纹。礼器上的纹样以饕餮纹为最多,其手法 

  渲染夸张,形象威猛凶残、狰狞恐怖,像一只怪诞的恶兽,表现出一种神秘 

  而狞厉的风格。 

       在青铜礼器中,鼎是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其实,鼎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 

  文化中就已出现,是人们用以炊煮食物的器皿。而成为礼器的鼎,一般用煮 

  牲祭天敬祖,更进一步鼎还作为王权的象征。约从西周开始,对鼎的作用有 

  了一套完备的制度。用鼎的多少必须根据名位大小而有所区别,即所谓“名 

                        ① 

  位不同,礼亦异数”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① 《左传·庄公十八年》。 


… Page 97…

  可见,青铜礼器拥有上的差异,正是等级、权力、地位不同的象征。 

       铸造一件青铜器要经过复杂的工序,从大量的根据看,夏、商西周的铸 

  造方法主要是陶范法。陶范一般由外范、内范组成。外范按照器物的外形翻 

  范做成,常分割为几块。有的用子母口接合,称为合范。内范是比外范小的 

  范芯。内外范之间的空隙灌注铜液。外范上雕镂纹饰、铭文。当范内灌注的 

  铜液凝固取出器物,再经过打磨加工,就制成一件青铜器物了。 

       在青铜合金中,铜与锡的比例不同,合金的性能和质地也就不同。在《周 

  礼·考工记》中已列出了6种不同的比例:“六齐”(即六剂)——钟鼎之 

  齐,铜六锡一;斧斤之齐,铜五锡一;戈戟之齐,铜四锡一;大刃之齐,铜 

  三锡一;削杀矢之齐,铜五锡二;鉴燧之齐,铜锡各半。这说明当时就已经 

  知道根据所要制造的器物的不同用途,匹配与其相宜性能的合金。这反映了 

  当时青铜铸造工艺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们今天之所以见到众多的那 

  个时代的色泽光辉灿烂、具有美的质量感的青铜艺术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 



                                    2。夏代艺术 



        (1)建筑 

       关于夏代的建筑艺术,据古文献记载,说夏代初年就已经有了宫殿、宗 

  庙这类建筑了,到了夏末帝桀之时,其规模更大、修饰更好。“筑倾宫,饰 

  瑶台”及“为琼室瑶台金柱三千”的说法不敢说确实如此奢华,但根据考古 

  发掘,宫殿、宗庙类的建筑已存在确实不假。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许多处夯 

  土台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就是一号台基。它位于洛河南岸,整体略呈 

  正方形,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左右。 

  台面平整并高出地面约0。8米,方向基本上是正南正北。基地全部由夯土筑 

  成,夯打过的痕迹犹存,夯土十分坚硬,最厚的地方达4米以上。这种高出 

  地面的夯土台基的设计,想必是为了把上面的建筑物在周围建筑中突出出 

  来。它也是春秋以后高台建筑的先声。在夯土台基上留有墙基和排列成序的 

  柱洞,据此可以大体上复原出这座宫殿的原貌:“遗址的中心建筑是东西长 

  30。4米,南北宽11。4米,面阔8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