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宗教史 >

第17部分

世界古代后期宗教史-第17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马公民的资格。因此,生来便是一个罗马公民。据《使徒行传》记载,扫 



① 唐逸主编:《基督教史》,第39 页。 

① 唐逸主编:《基督教史》,第50 页。 


… Page 50…

  罗从小就受严格的犹太教教育,曾积极反对基督徒社团。约在公元35年,他 

  受命去迫害基督徒,正行走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时,看见了异象,已升天的 

  耶稣召他作使者。于是扫罗改变了原来的宗教主张而皈依了耶稣,改名保罗, 

  并和基督徒一起在大马士革地区宣传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在改变信仰之后的 

  3年间,他曾到耶路撒冷作短期访问,也曾在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工作几年, 

  其间遭遇危险、苦难且身体虚弱。当时由安提阿犹太人和外邦人共同组成的 

  教会已发展为一个重要的教会,耶路撒冷派往那里主持工作的巴拿巴,邀请 

  保罗一同工作。从此以后,向外邦人传福音就成为保罗的神圣任务,被称为 

   “外邦人的使徒”。 

       此后巴拿巴与保罗在小亚细亚南部建立起了一批教会,这被认为是教会 

  历史上最有收获的一次传教活动。安提阿教会的兴盛以及塞浦路斯和加提太 

  等地犹太人与外邦人混合教会的出现,使外邦皈依者与犹太律法的矛盾冲突 

  尖锐起来,分歧的焦点集中在:①外邦人加入基督徒社团是否应严守摩西律 

  法并行割礼?②犹太基督徒能否按照集体生活的原则与外邦人同席吃饭? 

       一部分犹太基督徒坚持,凡要分享上帝对犹太人的应许的人,必须首先 

  皈依犹太教,行割礼。严守全部律法(包括成文与不成文的),而外邦皈依 

  者和部分思想开放的犹太基督徒坚持主张,“凡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 

  人都是基督徒,在社团内应享有同等的地位。保罗以自己在外邦人中传道的 

  经验说服教会领袖们,并介绍未受割礼的外邦基督徒与这些领袖们见面,从 

  而初步达成了互不相扰的传教协议。约49年之际,使徒们在耶路撒冷召开会 

  议 (有人认为这是基督教史上的第一次高级会议),保罗据理力争,终于在 

  会议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犹太基督徒应继续严守律法,行割礼;外邦人基 

                                                                        ① 

  督徒则只要求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耶路撒 

  冷会议为外邦人皈依基督教敞开了大门,使基督徒社团更加迅速发展壮大起 

  来。 



                               3.政教关系三阶段 



       从1世纪中叶起基督教作为犹太教的一个非正统教派,开始在罗马帝国 

  的一些主要城市中传播,并且有越来越多的非犹太人接受了这种新的信仰。 

  到2世纪中叶,基督教已发展成一种与犹太教完全分离的新宗教,并在安提 

  阿、以弗所、亚历山大里亚及罗马等地形成了几个传教中心。3世纪初以后 

  基督教逐渐传遍罗马帝国全境,并成为帝国内除国家教权之外最大的宗教政 

  治力量。 



       (1)蹉跎岁月 

       基督教在从犹太教的异端发展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近400年的时间里, 

  其经历十分坎坷,在政教关系方面也经历了由异端受迫害、宽容、到成为国 

  教的三个阶段的演变。早期基督徒鄙夷现实和禁拜皇帝偶像的“不合作”态 

  度,引起统治者的严重不安。到311年加勒里乌、李锡尼和君士坦丁联名发 

  布《宽容敕令》时为止,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始终处在受迫害的境遇之中。教 

  会史家们一般认为,早期基督教曾经受了来自罗马帝国皇帝的10次大迫害, 



① 《使徒行传》,15:20。 


… Page 51…

并把公元64年帝国皇帝尼禄借罗马城大火捕杀基督教徒作为迫害的开始。在 

这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 

时期,即从公元64年到3世纪中叶为第一阶段,3世纪中叶到《宽容敕令》 

的颁布为第二阶段。 

     早期基督教约出现于1世纪20—30年代,它的成员和骨干大都是聚居于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和散居在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  太人下层群众。这个时 

期的基督教虽然已萌发世界化的倾向,但 仍保留了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其 

宗教形式与当时犹太教中一些  非正统的下层派则十分相似,在教义和礼 

仪的组织方面都还较       少系统化,在思想意识方面表现出较强烈的反民族 

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倾向。 

     罗马正史中最早有关基督教的记载见于曾任皇帝哈德良私人秘书的苏东 

尼乌所著《罗马12帝传略》。书中记述说克劳迪乌 曾驱逐犹太人出罗马城, 

因为他们在基督的鼓动下经常制造动乱。稍后的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在其《编 

年史》中记述了克劳乌迪一世的继位皇帝尼禄借罗马城大火为由,残酷迫害 

基督徒的情况,并说基督是在提庇留在朝期间(14—37年),由总督本丢·彼 

拉多处以极刑。这说明在1世纪40—60年代,基督教在罗马已形成一定势力, 

并引起统治者的严重不安。由此拉开了基督教遭受残酷迫害的帷幕。 

     但是用政治手段压制宗教,往往适得其反;然而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 

宗教内部也会产生一定的分化或转化。在第一阶段里,对基督徒的指控主要 

是无神论和无政府主义。由于政府与社会的种种误解,使基督教会动辄受人 

怀疑。到《彼得前书》写作时代(约90年)只要表白信仰基督教,就可能遭 

到惩罚。从总体来看,在这阶段出现的政府对基督徒的迫害多数是由群众哄 

闹围攻促成的。如177年在里昂和高卢南部的维恩有人指控基督徒行为不道 

德引起孤立基督徒的事件,就直接导致了里昂和维恩的教会被镇压的严厉迫 

害。因此,这一阶段对基督徒采取的司法手段大多是地方官维护秩序,制止 

骚乱,很少有以特殊罪名判决的。 

     就基督教会本身而言,也在这一时期,发生着悄悄的蜕变。到1世纪末 

至2世纪上半叶,早期的基督教成员已陆续老迈或死去,一些骨干成员开始 

考虑如何争取长期存在,他们力争尽可能多地争取社会同情,教会通过各种 

社会关系争取了部分社会上层人物参加教会,到2世纪中叶,教会骨干中的 

社会上层人士的比重已明显增加,这些社会上层人士始终利用一切机会尽力 

争取罗马政府的承认与保护。如查士丁的主要著作《护教首篇》与《护教次 

篇》 (成书于145年前后),称罗马皇帝是民众的领袖,认为基督徒的“义 

务是:把属该撒的归给该撒,属上帝的归给上帝”,并祈求上帝使罗马皇帝 

 “执政掌权充满智慧”。 

     使徒教父著作 《赫马牧人书》(约成书于1世纪末至2世纪中期)中把 

耶稣描述为上帝拣选,为上帝传达新律法的使者,并没有说他是神。在另一 

使徒教父著作《十二使徒遗训》(约写于1—2世纪间)则教导信徒切勿背叛 

信仰,最好能够做到坚决殉教;但只要没有放弃原则去随从异族神灵,也可 

灵活对待。而书中对行洗礼的方式,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变通方法,提到圣 

餐礼时,根本未提为了纪念耶稣的受刑流血,而是为了表明从四面八方而来 

的信徒“团结成为一个”。 



     (2)怀柔加限制 


… Page 52…

     自2世纪下半叶起,基督教内部,较为邀进的派别日益丧失存在的条件 

而濒于消失;竭力争取合法化而有所发展的各派别则日益神学化,其进行社 

会斗争的热情日益减弱。3世纪以来,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基督教内部的变 

化,使得2—3世纪间,虽然局部、短暂的迫害还时有发生,但教会的存在已 

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实际上不再受到干预、甚至可以置产。加利安努宣布停止 

迫害并发还被没收的教产后,情况更是如此。早期基督教的反抗精神因而日 

益消失 (但在下层群众中并未根绝)。 

     从180年到3世纪中叶的70年间,除中间有12年 (202—211年,235 

—238年)出现迫害事件外,罗马政府对基督教基本采取“怀柔加限制”的 

政策。连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最坏的皇帝之一的柯莫也下令停止迫害基督徒。 

卡拉卡拉在位期间(211—217年)承认基督徒(除奴隶外)享有与其他罗马 

公民同样的政治权利,教会方面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扩大传教与救济活动,争 

取人心,发展组织,到250年,仅罗马教会的神职人员就已达到154人。 

     然而与此同时,教会的发展引起皇帝戴修斯的警惕,并着手压制基督教。 

由此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转入第二阶段。  248年正值罗马建城 1000周年纪 

念,许多人想借此时机恢复古代传统,改变帝国外有侵扰、内部争吵分裂的 

窘境,并将美景破灭的原因归咎于对基督教打击不利,抨击组织严密的基督 

教是国中之国,基督徒不愿当兵、不愿担任公职等也成为民众不满意于基督 

教的因素。250年戴修斯发布敕令,自上而下开始了一场有组织的普遍的迫 

害基督徒的运动,并在250年和257年形成二个高潮。 

     在这场迫害中,不少宗教领袖(如罗马主教费比安、安提阿主教巴比拉) 

和教徒殉道,但是罗马统治者的目的“并不是要基督徒的生命,而是通过酷 

刑、监狱、恐吓逼迫基督徒向古老的神祇献祭”。在迫害中被迫改信的人们 

在风潮过后又深深后悔,要求重新加入教会。围绕如何对待这些人的问题又 

引发教会内部的分歧和麻烦。 

     260年之后,教会获得长达40年的“长期和平时期”,不仅发还财产、 

可以自由传教,而且在人数上蓬勃发展,在小亚细亚的某些行省中,基督徒 

达到人口的半数,特别是活跃于城市中的基督徒社团,已经能对统治集团发 

生影响。教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对那些在宗教迫害中一度改信的基督徒官员 

采取宽容的态度,使他们得以重新加入教会。 

     3世纪最后20年间,基督教迅猛发展,连皇后与公主都与教会有密切联 

系。对此罗马政府内部出现二种意见,反对派声称宫廷二次失火与基督教有 

关,逮捕了所有神职人员。303年,执政的戴克里先发出摧毁全部教堂的敕 

令,处死了一批信奉基督教的官员,在各省强迫教会神职人员向罗马神庙献 

祭,没收教产,销毁经籍,禁止教徒集会。在持续2年之久的迫害中教会上 

层人士纷纷屈服,最有甚者为迦太基主教,他不但自己叛教,而且劝说教徒 

们不要坚持信仰。然而在戴克里先的军团士卒中有不少基督徒却在这次清洗 

中宁死不屈,这种大义凛然的行动加剧了军心动荡。305年,戴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