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宗教史-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尽管能够强迫人们臣服于某种不合理的甚至是野蛮的制度,但却无法强迫
人们屈就一种发展程度较低的文化,特别是被征服民族原有文化发展程度较
高、并在内心保持较强的优越感时,文化上的高压政策往往会把该民族中的
精神领袖“逼上梁山”,将那些早就盼望跳出火坑的老百姓集聚起来。
公元前167年的犹太人大起义就是在安条克四世的残暴高压下爆发的,
犹太祭司玛塔提雅率领马加比等5个儿子揭竿而起,开展捍卫宗教信仰、争
取民族自由的武装斗争。一时间,忠于雅赫维、热爱祖国的犹太人纷纷投奔
义军,前赴后继血战20余年,终于取得胜利,在公元前142年建立了独立的
犹太政权,史称“马加比革命”。但后来统治集团内部分裂,而这种“窝里
斗”则成为此后犹太人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63年,庞培进兵耶路撒冷,屠杀了反抗的1。2万犹太人。公元前
37年希律借助罗马军队重新获得政权,他重修耶路撒冷圣殿,利用自己在罗
马的影响保护犹太侨民,一度缓和了反抗情绪。但在希律晚年矛盾再次激化,
他要求犹太人宣誓效忠罗马元首奥古斯都和他本人,遭到法利赛派拒绝,由
此大开杀戒。公元前4年希律去世,犹太人乘机起义,遭到镇压,公元6年
犹太国正式灭亡。此后犹太人的反抗活动不断。公元64—65年,罗马帝国各
省发生大饥荒。66年罗马巡抚劫夺耶路撒冷圣殿的财库来抵偿赋税。这一行
… Page 18…
动引起犹太各界的不满,犹太人联合起来反抗,成立革命政府,其影响扩大
到整个国土。70年耶路撒冷在罗马军队攻击下陷落,73年最后一支起义军战
败。此后数十年间,犹太人与罗马人之间的冲突接连不断。巴尔科赫巴领导
的第二次起义(132—135年)被镇压下去,从此犹太人不得进入耶路撒冷。
可以说,罗马人在犹太历史中出现时,以色列民族正处在发展的最低点,
它已丧失了内部团结,有相当一部分人为了个人私利放弃了原有的理想;而
在罗马统治者与犹太人民的力量对比有可能向着有利于以色列民族的方面变
化时,釜底抽薪的内讧不仅瓦解了民族的斗志,而且因对罗马人持不同态度
而不断分裂若干小宗派,也消耗了本来就很薄弱的社会能量。所有这些都使
犹太人在60年代民族大起义之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了没有祖国和家
园的“世界公民”。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受各大帝国奴役的,不仅仅是以色列民族,很多民
族在帝国的铁蹄下,丧失了祖传的宗教,甚至连民族本身也消亡了。历史学
家之所以喋喋不休的谈论以色列民族,不是因为他们的惨败,而是因为他们
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流离失所中,不仅维系了以色列民族,而且保
存了世代相传的犹太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是以色列民族将灾难化
作转机、以灵活态度对待传统宗教、扬长避短所创造的奇迹。
(2)会堂、拉比、 《塔木德》
早在以色列民族的领袖大卫王定都耶路撒冷,并将以色列上帝的约柜运
到这里之后,耶路撒冷就成为犹太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圣地。
重新收回失去的耶路撒冷与圣殿的修建,常常是犹太人争取独立运动的
象征。即使在圣殿第二次被毁,犹太人处于罗马统治之下,由巴尔·科赫巴
领导的起义之初,犹太人仍在已不存在圣殿的耶路撒冷献祭。那一年有成千
上万的人来耶路撒冷朝圣,并铸造了有“西面多王”和“爱力阿沙尔大祭司”
字样的钱币。人们把圣殿废墟上的石块垒起来,垛成一堵长48米、高18。2
米的大墙。由于这堵墙位于圣殿西外墙的位置上,被称为“西墙”。它是圣
殿留下的唯一遗迹。犹太教徒认为这是最神圣的地方,世世代代来此祭拜,
凭吊。
然而,圣殿的第二次被毁和科赫巴起义的惨重失败,使犹太人永远失去
了他们心中的圣地和祭祀的场所。这一圣地的失去,不仅使作为犹太教组织
中心的祭司阶层逐渐衰弱,而且使犹太教公会这一以圣殿为会所的最高议院
及司法机构,也失去了办公的场所。据记载,犹太教公会由70人组成,另有
1名在职大祭司任当然主持人。其成员由在职或退职的大祭司、文士和社会
贤达三种人组成。公会的主要职能是按摩西律法审理民间案件。公元前 65
年罗马统治巴勒斯坦后,该会只审理罗马官员不受理的犹太人案件,但只有
传讯被告之权而没有就地判决之权,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后解散。此后,
犹太教献祭活动的中心作了相应的调整,转而以“会党”作为犹太教宗教生
活的重心。
犹太教会堂是犹太人的公共祈祷场所。据传,公元前6世纪犹太人被掳
往巴比伦后,远离耶路撒冷圣殿,于是开始建立会堂作为公众的聚会场所。
犹太律法既是宗教戒律又是民法,为了更充分地理解律法和实施律法,也为
了祷告和崇拜,因而凡是有犹太人聚居的地方,犹太会堂就发展起来。公元
前538年犹太人从巴比伦被释归巴勒斯坦后,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但犹太会
堂依然在各地业已形成的大大小小聚居区中发挥作用。公元70年圣殿被毁之
… Page 19…
前,犹太人总人口约800万,巴勒斯坦约有300万犹太人,散居的犹太人已
超过了巴勒斯坦,因而建造会堂的风气依然存在,至今在加利利地区还保存
有公元3—4世纪建造的卡波诺姆犹太教会堂的遗址。在幼发拉底河沿岸、叙
利亚与伊拉克交界处的杜拉·欧罗普斯地区,也保存有一座建于公元3世纪
的犹太教会堂。这座会堂所有的墙壁和天花板上都绘有精美的人物画像,描
绘了雅各和他的儿子们,约瑟夫在埃及,摩西的童年时代,大卫称王等犹太
教历史内容。
会堂由几位“长老”管理,其中以一位会堂管理人为首。长老有权将违
法者革出教门或施以惩罚。会堂拥有自己的金库、财产和收入 (部分来自社
团成员的捐助),并从事慈善事业。人们在会堂中诵读圣经,宣讲经文,进
行祈祷,但不举行献祭。会堂中举行的礼拜仪式十分简单,任何一个希伯来
人都可以主领,但需由“会堂管理人”负责安排。在犹太人逐渐分化为巴勒
斯坦犹太人与希腊化地区客籍犹太人二大派系的情况下,祭司制已失去其原
有的基础和作用,会堂宗教生活的重要性日渐增强,而作为会堂中律法解释
者的经学教师,则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真正的宗教领袖。
犹太教的宗教生活从此转向以会堂为中心,而会堂的首领“拉比”则凭
借 《塔木德》为求助的信众排解疑难。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事无巨细,无
不衡之以宗教律法。从而使犹太教在圣殿被毁之后,其宗教要素在其他形式
中得到保存和发扬,在信仰的旗帜下仍然不失其凝聚力,始终坚持了民族的
特性。他们的语言可能已不相通,生活方式也大都入境随俗,惟共同的宗教
信仰、宗教生活、维系着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公元132—135年由巴尔·科赫巴领导的最后一次反对罗马的武装起义
失败后,犹太民族在政治上已不能独立,但他们以宗教维系民族,更重视信
仰的精神力量。犹太教日益成为信仰一部圣典及对这部圣典所作的为数众多
的传统解释的宗教。犹太教的拉比们在这一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拉比作为犹太人的精神领袖引导犹太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改变由于战
争、外流和改宗而导致的人口减少;用人民衷心向往的民族组织代替原来的
宗教机构;促使犹太人把圣殿和以色列的荣誉铭记不忘。不久,在加利利的
希腊化城市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心,这些中心不仅把当时处于分散状态的犹太
知识分子集中起来,成为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堡垒,而且成为培养新一代民族
精英(如梅厄拉比等)的摇篮。位于现在以色列国雅法市以南10英里的雅夫
尼就是这样一个宗教中心。那是在圣殿被毁后,约查南·本·扎凯拉比为重
建犹太人的精神生活,以爱惜老年智者的名义,向皇帝申请创建的。在这个
中心珍藏了保存下来的犹太教神圣经文。城内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犹太长
老议事会,代替以前的耶路撒冷长老议事会,它曾是世界各地犹太人公认具
有司法权的宗教权威中心。此后近2000年,这座于危难时挽救犹太教与犹太
人命运的文化古城,一直受到世界犹太人的瞩目与敬仰。
拉比们提倡二种习俗,一是牢记圣殿被毁后发生的所有事件的日期,二
是敦促巴勒斯坦与全世界的犹太人继续交纳什一税。逐渐形成了在阿布月提
沙日(犹太历11月9日)哀悼耶路撒冷被毁,在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到
耶路撒冷朝圣,以祈祷代替献祭的传统,并用卢拉夫仪式 (扎成节日花束的
棕榈枝)、元旦吹朔法尔 (雄羊角制成的号)及实行安息年制来突出和加强
圣殿与犹太教公会之间的象征性联系。拉比们还制定了能够约束所有犹太人
生活的历法。这个历法规定了每个月第一天和其他节日的具体日期,重新将
… Page 20…
希伯来语列为国语,这就在分散的犹太人之间建立了共同的生活节奏和重要
的联系纽带。梅厄拉比把讲希伯来语的人看作是生活在圣地的人,并声称使
用希伯来语是做一个虔诚的犹太人的先决条件。这种将希伯来语神圣化的结
果是犹太人至少在会堂祈祷时以希伯来语为主。
从公元前2世纪《圣经》定型到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这二个多世纪,
地中海东岸的政治、思想、宗教都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犹太教内部也充满
了张力,祭司及其支持者撒该都人坚持《律法书》的字义丝毫不能改变,新
兴起的民间文士称作法利赛人,则主张除《律法书》外还有针对新的情况口
述的传统法,这种主张推动了犹太教本身的发展。
在公元后的几百年间,西亚地区的犹太人以巴勒斯坦及巴比伦为聚居中
心,分别处于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的统治下,罗马和波斯都通过扶植犹太教
上层分子对犹太人实行间接统治。在犹太教内部自古流传的经典律法书需要
重新解释,以适应政治与宗教的现实需要。在此社会需要中,精通律法的法
利赛人,逐渐取得领导权,被称为“拉比”(希伯来语,意为师傅)。这一
时期的犹太教称为拉比犹太教。其特点在于强调社会个人伦理、祈祷及研习
律法,这对后世犹太教思想、礼仪、制度产生巨大影响。直到19世纪以前,
拉比犹太教的传统一直在犹太教中居于主导地位。
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