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不爱说话,这与她从小患过敏性哮喘有关,每次住院、打吊针、输氧,她也不多话。这种生活习惯使她自然形成了善于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的习惯,也养成了她独立思考的习惯。
任寰爱好写作,当作家的父亲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她自觉地学会观察和思考,发展她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让她记日记。一个只有7 岁的孩子在日记中不单描写大自然的各种景物的变化,而且注意观察人物,观察人的心理,进而思考社会和人生。《10岁女孩任寰诗文选》就是她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结晶,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称她的诗具有思辨性。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果实,播种愈勤,收获也愈丰。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认清世界,体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
写给父母从3 个方面努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为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太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属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们的每一次保证等。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逛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看电视,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只有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平等生活,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让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才会不时闪烁出创造的思维之光。
第45节:独立自主(10)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父母,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父母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使父母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的创造力互动的主力。父母不应该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创造力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沉重,更不必一改常态,变成严肃又过分认真的父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的人。他们是从来不嘲笑,从来不气馁,没有命令、没有压抑的人。
第二,让孩子学会思考。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式的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可根据交谈内容经常发问,如:“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的想法有什么根据?”等问题,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对于已上学的孩子,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孩子逐步展开思考。当孩子在想问题时,父母不要太心急,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他们。孩子答错了,可用提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第三,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强烈好奇心,如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等,他们都是从幼年时期即有相当强烈的好奇心。当孩子头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亲如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曾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铜牌奖及亚太数学奥林匹克银牌奖的林英豪同学,从小父母就给了他许多思考能力的训练机会。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经常问个不停,林先生夫妇常针对孩子的提问,教他一些常识,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过巧妙安排,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通常孩子有疑问时,林先生夫妇要他想一想,而不是马上给他答案。偶尔遇到难解决的问题,稍一提示,孩子便想通了,如果真没办法,父母再告诉他答案。父母不妨经常提出些问题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从中多方思考、探索,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开拓思路,由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好的答案来。
常常听到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动脑筋,懒得思考。不知道各位父母朋友有没有问过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给他思考的机会了吗?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争取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第46节:独立自主(11)
?步骤六:让孩子学会自我安排时间儿子提彬该上学了,兰登太太为他准备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时,还给他买了一个小闹钟。开学前一天,兰登太太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子:“你就要成为一名学生了,也就是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一样了。学生必须遵守纪律,不能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提彬听着母亲的话,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学生而兴奋、新奇,他一脸严肃,认真地看着母亲。接着,兰登太太强调道:“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上学要自觉,不能总让别人叫。从明天开始,你要按时起床、漱洗、吃早饭,这一切都得自己来做,你行吧?”
提彬兴致勃勃地说“行!”为了引起儿子的足够重视,兰登太太又重复了一遍:“真行吗?”母亲的不“信任”让提彬有点生气了,他大声说:“肯定行,我已经是小男子汉了。”这时,兰登太太拿出一个小闹钟,告诉儿子这是母亲为了祝贺他成为一名学生专门给他买的礼物。提彬拿着闹钟很是兴奋,趁着他兴致正高,兰登太太当即教会了他怎么使用,还让他自己把钟拨到预定的起床时间。
第二天,兰登太太只是在临睡前提醒提彬把闹钟拨好,并补充说:“我提醒得太早了,其实你上床前自己会拨的,是吧?明天我不再说了。”在母亲的极大信任下,提彬果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忘记。孩子毕竟是孩子,到第二周的某一天,提彬忘了拨闹钟。兰登太太看他睡过了点,也并不叫他。等到提彬突然醒来已是七点半,无疑这一天是迟到了。放学回来,兰登太太问他早上怎么样,他说:“老师在讲台上,那么多同学坐在那里,我低着头走进教室,好像人人都在看我,真难受。”兰登太太什么话也没说,这种现实的教训胜过父母的耳提面命。从此以后,无论事情再多、家里再乱,提彬每晚睡前都会上闹钟。这不仅让他上学再没迟到,还使他养成了做任何事情都严格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提彬上中学、大学一直把闹钟带在身边,去国外留学也不忘带上闹钟。工作以后无论出差到哪里,提彬都随身带着一个闹钟。这些年来闹钟已经换了好几个,但提彬的这个习惯始终未变。尽管现在的宾馆都有叫醒服务,提彬还是带着闹钟,他说自己掌握时间觉得更加踏实。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时间的选择上都有一个最佳点,把本应昨天做的事放在今天来做叫做失时,把应该明天做的事情放在今天来做叫做失察。失时的结果往往是坐失良机,失察的结果常常是欲速不达。英国有句谚语:“习惯在习惯中养成,习惯要靠习惯来征服,习惯正如在树皮上刻字:随着树木的成长,文字也会扩大。”因而,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的习惯,是每一个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
第47节:独立自主(12)
写给父母从5 个方面努力,培养孩子自我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对“时间观念”很敏感,逐渐认识到如何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让孩子学会合理、自主地安排时间,不仅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还是成才教育的一项基本训练。在孩子上小学时,父母就应该进行这项训练了,因为上小学的孩子已懂得了昨天、今天、明天,认识了年、月、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观念也不断增强。但他们还没有真正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没有时间的紧迫感,没有学会安排和利用时间。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克服淡薄的时间观念所造成的不良习惯,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使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帮助孩子养成自我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时间表的内容应该包括在家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上学、什么时间放学回来、什么时间休息,睡觉、复习功课用多长时间等。父母应该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忙而不乱,还要教育孩子认真遵守、持之以恒。
第二,时间安排要有张有弛。
父母不应该让孩子把时间都安排在学习上,连星期天也不许玩,要让他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要照顾到孩子爱玩的天性,允许他们较多地安排玩耍的时间,以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学会在最佳时间学习。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比起成人来容易疲劳,他们记忆力好,但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学习。一天最佳的学习时间是在上午9 :00~11:00和下午3 :30~5 :30,但在中午应让孩子有两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另外,晚上做作业、复习功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孩子的睡眠,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三,利用零碎时间。
茶余饭后的零碎时间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不过让孩子合理充分地利用这些零碎时间背记一些单词、诗文是很有益的。
第四,教育孩子有责任感。
让孩子为自己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力争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好规定的事情,不要拖拖拉拉。
第五,要及时检查孩子对时间的使用。
孩子制定了一个时间表,可以使他学习、生活有秩序地进行,但很多孩子毅力、耐力欠缺,这就需要父母及时检查孩子的计划的执行情况,督促他们完成预定目标。
每个人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开始人生的旅途,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谁能够把握时间,谁就会利用时间,谁就最能接近成功的终点。所有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做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