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医生时,三毛半斜着身子,假装呼呼地睡着了。
过了一天,三毛被拉去洗澡,母亲要脱她的衣服,这一次三毛应付的方法是哭。母亲见三毛不让自己给她脱衣服,便叫佣人来侍候三毛。在换衣之际,三毛迅速把5 块钱从裤子口袋转移到手心里,在洗澡时她都死死地捏着那5 块钱。三毛一面洗澡,一面策划着如何扔掉这个弄得自己坐立不安、不能继续背下去的包袱。想了好长时间,她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妥当的办法。
第16节:保持诚实(5 )
刚出浴室门,三毛就跑进了母亲的卧室,将手里的钱扔进五斗柜和墙的夹缝里。次日早晨,三毛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讶地大叫:“哎呀,妈妈,你的钱原来掉在夹缝里了。”全家人相对一笑。聪明的母亲给三毛找了个台阶下,她说:“大概是风吹的吧,找到了就好。”后来姐姐和弟弟向三毛透露了一个秘密——他们都偷过家里的钱,父母也都知道,这一次父母也是在等着三毛自己把钱拿出来。三毛好后悔,原来一家人一直在观看自己演戏。
父母们都想知道怎样教会孩子们正确对待过失,关于这一问题,心理学家莱顿如是说:“讲述你自己曾经犯过的过失,承认过失,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你会犯这个过失,告诉他们你下次将会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去避免重犯。”家庭问题专家恩说道:“告诉孩子们大胆尝试,出现失误不要紧。一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无不期望做得完美无缺,实际上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步骤三:要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一天上午,母亲奥德瑞认为花瓶是儿子波恩打碎的,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儿子训斥了一通。波恩虽极力辩解,奥德瑞就是不相信,还为儿子不肯承认错误而伤心不已。下午,邻居家的孩子抱着小猫过来道歉,说小猫爬上爬下把花瓶打碎了,请求奥德瑞的原谅。送走邻居之后,奥德瑞赶忙把波恩叫到了跟前,她抚摸着孩子的头发,柔声说道:“对不起,宝贝,妈妈错怪了你。妈妈现在知道花瓶是小猫打碎的,不是你,你愿意原谅妈妈吗?”
没想到波恩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比刚才还委屈。奥德瑞慌了,捧着儿子的小脸说道:“宝贝别哭,是妈妈不对,妈妈向你道歉好不好?下次再遇到什么事情,妈妈一定会先调查一下的,决不会再冤枉你。”
奥德瑞接受了这个教训,以后再也没有盲目地批评过儿子。在这之后,波恩经常向人提起这件事,并且自豪地说:“一想到这件事儿,我就觉得妈妈特别好,自己特别幸福。”
如今社会上学会“道歉”的人已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道歉公司”,这无疑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有不少人在家中却从不道歉,尤其是父母,更不愿向孩子道歉。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不可能没有缺点。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在长期的工作中也不可能没有缺陷或者没有感到遗憾的地方。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缺点或者错误“讳莫如深”,刻意地将自己“打扮”成完美的化身,在孩子面前隐瞒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光辉形象”必将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严重的误导。因为孩子必然以父母为榜样,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深深自责,甚至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并且,父母在孩子面前隐瞒错误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父母都可以隐瞒错误,自己也可以这么做,这样是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
第17节:保持诚实(6 )
写给父母向孩子承认错误益处多不少父母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与“威信”,因此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比如: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冤枉了孩子,或误导了孩子,还给自己护短,不当回事儿。这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家庭教育之大忌,次数多了,父母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更不用说教育了。
实际上,父母如果从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孩子就会产生“父母说的永远正确,但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也会置之脑后。父母如果在做错事后总能郑重地向孩子认错、道歉,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味。比如当孩子“闯祸”后一些父母由于一时冲动,往往会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过重的批评或惩罚,事后又往往会后悔。这时,倘若父母能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补救自己的“过失”,就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被称为“西班牙王国上空的一颗光辉灿烂的巨星”的拉蒙。依。卡哈的成长,就说明了这一点。卡哈小时候调皮得很,13岁时用所学的知识造了门“真”的大炮,把邻居家的孩子打伤了,闯了大祸,被罚款和拘留。当他从拘留所出来后,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把这个“顽童”着实训斥了一顿,并责令他停止学业,学补鞋子。后来,父亲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处罚过于严厉,孩子闯了祸是要管教,但不能因噎废食。一年后,父亲上补鞋铺接回了卡哈,搂着孩子深情地说:“爸爸做得不对,向你道歉。我不该因为你闯了一次祸就中断你的学业。从现在起,你就在我身边学习吧,你会有出息的。”从此卡哈潜心学习骨骼学,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神经组织学家,并荣获了诺贝尔奖。
有一次,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因心烦出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次子立雕看见了。立雕挺身而出,批评父亲不该打小妹,并且“大义凛然”地说:“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闻一多一愣,沉思片刻后走到立雕面前,十分严肃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我现在知道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希望你们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
南京一位父亲在报上刊登了题为《给儿子的“道歉信”》的寻人启事:“看了昨天你给我的信,对我震动很大,反省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性格变得很暴躁,漠视了你的感受。在此,请接受我深深的歉意。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们像朋友一样说说心里话。看到这封信,就给我打电话,好吗?永远爱你、惦记你的父亲。”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儿子看到父亲这封“道歉信”后,肯定会为父亲的自责、反省、与儿子平等对话的勇气所折服。
第18节:保持诚实(7 )
实际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并且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所以,作为父母不妨坦陈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有一位母亲在教育孩子时,曾经多次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告诉孩子,并详细地分析主客观原因,尤其是分析自己的一些缺点在产生这种错误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再和她一样,以类似的个人“缺点”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一些父母认为“向孩子认错、道歉会失面子,会失去权威”的担忧不仅是多余的,恰恰相反,父母学会向孩子“道歉”对教育子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过失、错误时,理当采取明智之举,勇于向孩子“道歉”,这样定会让孩子笑逐颜开。同时,父母的行为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当孩子有错误时也会主动承认错误、主动道歉。?步骤四: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聪明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他为了试试自己的小斧头是否锋利,竟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厉声问道:“这是谁干的?”
华盛顿心里有些害怕,站在一边紧张地盯着父亲。过了一会儿,他鼓起勇气走到父亲身旁,满脸羞愧地说:“对不起,爸爸,樱桃树是被我砍断的,我只是想试试自己的斧子是否锋利。”
父亲看着他,问道:“你不怕我知道了会揍你吗?”
华盛顿勇敢地抬起头,说道:“可是,无论如何我也应该告诉您真相。”
听了华盛顿的话,父亲的怒气全消了,慈爱地对他说:“亲爱的,我很高兴你对我讲了真话,我宁愿不要1000棵樱桃树,也不愿听到你撒谎。”
乔治。华盛顿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到了原谅和期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正是在这样的家教影响下,华盛顿养成了诚实的品质,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试想—下,如果乔治。华盛顿向父亲承认错误后,得到的是父亲的一顿暴打,华盛顿以后还敢承认错误吗?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对父母讲真话并不可怕,完全可以得到父母的谅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勇于承认错误,才不会对我们撒谎。
写给父母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许多父母认为严厉的惩罚可以制止孩子撒谎,其实不是这样。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不敢面对事实,不敢面对父母,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我防卫心理,会将撒谎“进行到底”。因此,父母在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千万不可着急、气恼,更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一顿。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会耐心地引导孩子承认错误。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父母应该给予鼓励,肯定孩子说实话是好的表现,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中知错改错。
第19节:保持诚实(8 )
当孩子有说谎的毛病时,父母要做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必要时对孩子的言行做些调查核实,这样可以堵塞孩子说谎的漏洞,或者使孩子的谎言不攻自破,千万别让孩子尝到说谎的“甜头”。
相信“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很多父母和孩子都耳熟能详。
列宁8 岁时到姑妈家做客,在和表兄妹们做游戏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花瓶。因为当时没有人看见,当姑妈问是谁打碎的时候,列宁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说“不是我”。但是,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从他的表情上知道花瓶是他打碎的。这位母亲知道,自己必须想个办法让孩子承认错误。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揭穿这个“骗局”,并当面惩罚他,但这位明智的母亲没有这样做,她知道最重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儿子在犯错误后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母亲知道列宁是十分好强的孩子,粗暴的训斥会挫伤他的自尊心,空洞的说教也无济于事,惟有提供充分的时间让他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在内心深处萌生出羞愧感,让他自己纠正自己的谎言。于是,她装出相信列宁的样子,在3 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他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在这段时间里,母亲明显感觉到列宁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在受着良心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