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知道点中国文学 >

第16部分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16部分

小说: 知道点中国文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础上写成的。刘勰认为,前人文学理论零星片面,极欠完整,未能建立一个完整
的理论体系,他立志要写一部“弥纶群言”、博大精深的文学理论专著,以探讨
为文之用心。

    《文心雕龙》全书约37000 余字,共50篇。各篇独立成文,内容上又紧密相
联。分上、下两编,上编论述文学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文体的源流演变,下编为创
作论、批评论和统摄全书的序。就篇目的编排及其内容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部
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原道》、《征圣》、《宗经》3 篇,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刘
勰的世界观及其文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乃是总纲。

    第二部分专论文体,从《明诗》到《书记》共20篇,涉及三十几种文体,包
括韵文、散文以及杂文等。对每种文体,刘勰都从源流演变、定义与实质、代表
作家与作品、基本特征和写作要领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第三部分是关于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创作理论,也是《文心雕龙》中最有
价值的部分,包括从《神思》到《总术》共19篇,研究文学创作的构思、风格、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创作过程和表现手法的各种问题。

    第四部分为《时序》和《物色》篇,阐明文学创作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提出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和“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等著名
论断。

    第五部分是文学批评论,包括《才略》、《知音》、《程器》3 篇,分别从
作家、作品及文学批评理论等方面,作了较为集中的论述。

    第六部分即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序论,说明了写作动机与目的。

    《文心雕龙》系统总结了我国历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较完整的理
论体系。它以儒家思想为出发点,确立了文学的基本原则:认为“道”是文学的
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
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
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
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要具体形象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
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的
形象思维的先河。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5 世纪末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巨著,第一次建立了中
国式的文学理论体系,全面分析了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对齐代以前文学批评理
论进行了一次大型总结,也对齐代以前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一次
系统探讨。它不仅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文学创作经验及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而且广泛探讨了文章载体、写作方法和艺术技巧等问题,严谨地评价了一些代表
性作家和作品,提出了前人所未道及的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见解,大大丰富
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容,并对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论述的问题这么多,涉及面这么广,但彼此间
却紧密相联,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话》中评价《
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鲁迅先生认为:“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
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
流,为世楷模。”将《文心雕龙》与《诗学》相提并论,极力推举,可见它对文
学理论发展史影响之巨大和深远。

    /* 30 */第二部分百年文苑知己———萧统

    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钟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
药。

    ———钱钟书

    深乎文者,兼而善之:能使典而不野,远而不放,丽而不淫,约而不俭,独
擅众美,斯文在斯。

    ———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

    《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负责组织编纂的一部诗文选集,故又称《昭
明文选》。《文选》首尾可观,殊成佳作。辞典文艳,既温且稚。典而不野,丽
而不淫,约而不俭,可谓卓尔不群。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集,在文学史
上地位重要、影响深远。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是梁武帝的儿子。天
监元年(502 年)立为皇太子,未及即位便卒,死后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
他聪明非凡,记忆超群,尤爱文学,喜欢接纳文人,一起“讨论篇籍”、“商榷
古今”。他的东宫聚书三万卷,名重一时,成为江南文学中心,萧统著述甚丰,
很多都已散佚。幸运的是,他负责组织编纂的《文选》30卷,没有因为时代的推
移而淹没,而以强大的生命力而流传下来,成为后代的范本和难得的研究资料。

    《文选》选录先秦到梁800 年间的诗文752 篇,其中分为赋、诗、骚、诏、
册等37类,大致可以概括为诗歌、辞赋、杂文三大类,计诗歌434 首,辞赋99篇,
杂文219 篇。所选作家除无名氏外,共129 人,前代的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都被
选入,这些作家的作品都是可以称为“先士茂制,讽高历赏”的,多数皆有定论
且为当时文人所重。

    任何“文选”都体现了编选者的选文标准和原则。萧统认为,衡量文学作品
的根本标准是“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事”不仅指创作活动这件“事”,
更主要的是指构成创作的题材和事物。在萧统看来,构成创作题材的事物是有意
义的对象,必须经过作者的选择提炼并升华出意义。但是仅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
文学作品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字,是因为它必须通过艺术的构思,以华美漂亮的
文词来显示“事”的意义。《文选》的选录标准反映了当时文学潮流的一般趋向
和文风的时尚,也让人看到艺术文学和应用文学走向各自独立的现实,泛“文学”
的概念开始分化,文学自身的独立性自觉性开始显现出来。

    依照这种标准,《文选》不收经、史、子三部类的文章;虽史书中也收有少
量的论赞,那是因为它们“综辑辞采”,“错比文华”,具有文采,而大量选入
的是辞、赋、诗,其中楚辞、汉赋、尤其是六朝潘岳、陆机、谢灵运、颜延之等
人的作品占的比例最大,十分鲜明地突出了《文选》主要作为艺术文学选集的特
色。

    无论在文学史还是文学古籍的校刊整理方面,《文选》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影响着文学家在文学界的地位。虽然《文选》对所选文学家未加评价,
但在对象的选择方面,就表明了编选者的态度,这对后世之褒贬具有导向作用。
其次,对文学观念的发展,对文学特性的认识,具有重要影响。魏晋以来,文史
哲不分家的现象开始改变,文学的独立性为大家所重视。《文选》之所以重要,
在于它以大量的实证例子,揭示出了艺术性文学的本质特征,从内容表达、形式
表现等方面,提供了艺术文学的范本。自《文选》问世以来,人们在创作上不仅
以它为模特加以效仿,而且还开辟了“文选学”这一研究的专门领域,影响之深
远,由此可见一斑。

    再次,《文选》成书于南朝梁代,当时编选者所见到的文本,与今日留存的
文本,许多都有差异,而且不少文本至今已经亡佚了,所以《文选》所保存的古
代作家的作品原始文本,对古籍整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文选》受到各个时代文人学者的重视,成为士子的必读书,具有文
章学教科书的作用。以现代观点来看,《文选》是把艺术标准放在第一位,尤其
重视形式美,不十分注重思想内容的意义。然而过去的文人学士,主要是借此学
习做文章的方法,在辞藻、典故运用等基本功方面得到教益,即从艺术形式和艺
术表现入手,找到进入文学殿堂的门径。

    从今天的观点看,《文选》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它强调典雅华丽、
引古征事,过度看中形式的美文特征,一些清新素朴之作便不入法眼,那些思想
内容丰富、极有生活情趣的作品也被忽视了,南朝自然清丽的民歌一首不见,这
也显示了编选者的贵族偏见。第二,分类过于琐细繁杂,并有不当之处。琐碎的
分类,固然可以使读者了解文章体裁在六朝时的发展状况,但过于琐细,反而不
利于文体的发展,以及对于文体的整体把握。第三,由于编选者特定的审美标准,
为了适合自己的口味,不惜删改割裂古诗文原貌,这样不仅有损原作的形式原貌,
而且也增加了理解作者本意的难度,甚至会造成内容意义的误释。第四,有些收
入的文章,由于考证不严,整理不精,误将其他人的文字当做作者之文的错误屡
有发生。尽管如此,《文选》并不因为编选中的问题而失去灿烂的光辉。

    《文选》的价值可从“文选学”的形成见出。所谓“文选学”,就是以《文
选》的研究和注释为主体的一项专门学问。早在唐代,就有两个著名的《文选》
注本,即李善的注本和五臣注本。前者将《文选》分为60卷,引用书籍达1689种,
注释探幽发微,准确注出了词语典故的来源及意义,对于理解作品的内容、了解
作品背景都有极大帮助。五臣注本是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5 人
合作的《文选》注,成书于718 年。五臣注本疏漏不少,整体水平不是很高,但
是也有其价值,有些注释也表现出比李善注明白易懂的长处。

    总之,《文选》作为第一部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选本,以其新颖的文学眼光
和明确的艺术标准树规立范,在文学史上的影响不可低估,时至今日,它体现出
的文学观念,尤其是对文学特征的认识,对我们仍有启迪作用。

    /* 31 */第二部分古代文学的奇葩———《木兰诗》

    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民歌兴盛的时期。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在内容和风格
上南朝和北朝的民歌也呈现出很明显的不同之处:南朝民歌内容较狭窄,多侧重
于爱情方面,比较活泼,缠绵;北朝民歌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对游牧生
活,战争,人民生活以及爱情婚姻等都有一定的描写,它体裁多样,自由且灵活,
体制更丰富多变,总体风格古朴悲凉、粗犷豪迈。其中最为杰出的为《敕勒歌》
和《木兰诗》两首。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这是一首只有27个字的北朝民歌,包含了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静山、平川、
苍天、茫野,加上清风掠过时所现之牛羊,动静结合,描述出北国草原的富饶和
壮丽。同时也抒发出北国人民对养育他们的土地、对游牧生活的热爱之情。

    另一首《木兰诗》同样出自于北朝,它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地里的一支奇葩,
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杰作。它通过描述一女子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出一位千
古传颂的巾帼英雄。它全篇可分为四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