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知道点中国文学 >

第9部分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9部分

小说: 知道点中国文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用排比,使得气势浩荡、节奏畅达、层次分明,对后世骈文有很深的影响。

    《吕氏春秋》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比较注重博采众家之长,吸收了诸子文学
中善用寓言、神话表达思想的传统,比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荆人袭宋、涸泽
而渔等等。同时文中多有格言警句,如:“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
而不可夺赤。”(《诚廉》)“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自知》)“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
身。”(《务大》)等等。

    《吕氏春秋》集百家之言,是整合中华文化的一种尝试,然而统一性同多样
性始终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吕氏春秋》标志着诸子时代的结束,而后秦统
一六国,而后焚书坑儒,百家争鸣的盛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 16 */第二部分千古才情———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 年,四月孟夏的一个黄昏,一只涢鸟(古书中像猫
头鹰一类的鸟)飞到长沙王太傅贾谊的房中,悠然自得地停落在一个角落里。据
说这是种不祥之鸟,“野鸟入室兮,主人不在”。看到它,被贬谪居长沙已3 年
的贾谊想到自己的生死,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忧伤,援笔写下了名篇《涢鸟赋》。

    赋云:“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
化而还。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
同域。……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既然在万千
变化中祸福、忧喜、吉凶这些对立事物皆有其相同之处,相反的事物实际上并没
有什么差别,那么也就不必去执著于一端。天道难测,生死有命,谁知道死神哪
天会降临呢?

    赋中又云:“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
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释智遗形兮,
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
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既然在世为人只是天地造化的一个偶然,那么为人一生也无需过分把玩,生命之
长短就更无需过分在意了。作者能“同生死,轻去就”,如此看得开,也是无奈
中的一种消极自慰,苦闷忧伤到极点后的一种乐观旷达吧!

    贾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对生死问题如此超然呢?

    贾谊(公元前200 年—公元前168 年),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人。是
荀子的再传弟子,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汉文帝因吴公的
推荐,任其为博士,不到一年又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当时他才23岁,可谓是少年
得志。他为汉文帝提出了许多政治改革意见,还积极主张变法,制定了各种仪式
法度。汉文帝非常赏识他,想晋升他为公卿,但这遭到朝中老臣周勃、灌婴、冯
敬等人的反对,说他“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结果文帝
让贾谊去做长沙王的太傅。太傅之职有名而无实,位高但权轻,并且当时长沙在
人们眼中仍是蛮荒之地,实际上贾谊是被贬了。当他赴任途经湘江时,触景生情
想起了遭贬的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提笔写就名篇《吊屈原赋》。

    “鸾凤伏竄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髷。吁嗟默默,生之无
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罷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这
里通过大量的比喻,描写了当时楚国黑白颠倒、贤愚倒置的事实。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
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
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
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
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
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这一部分既写出了对于屈原一味
求忠,未能“远浊世而自藏”,同时也表达了不甘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要“凤
凰翔于千仞”的志向。总体来说,本赋继承了楚辞中感情激越、郁郁不平的特点,
同时也脱离了诗的局限,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骚体赋。

    此后3 年,贾谊作了《涢鸟赋》,表达了他谪居长沙的抑郁心情。文帝七年,
贾谊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的太傅。后来梁怀王骑马时不小心摔死,贾谊一直认
为是自己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经常悲泣自责,不到1 年便死去。

    贾谊的文章不仅有辞赋,还有政论,辞赋展现出他充沛的感情,而政论文更
多表现他的治国才华,然而赋中有文,文中有赋,相得益彰。《过秦论》兼顾了
辞赋的文采语势和政论的雄辩精辟,以汪洋恣肆之文表达经世济民之意,成为别
具一格的辞赋家的政论。

    《过秦论》旨在讲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但是作者没有直接说秦之过而是先列
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书秦之盛,全文看
来只是由“然而”一词连接的两个句子,前一句只写秦之强盛,后一句专写陈胜
等的弱小,但是在两相强烈对比之下,作者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辞赋的艺术手段,使得文势充畅,波澜壮阔,议论风发,题旨轩昂,使人
不仅从理性上可以得到启迪,感情上也能够得到震动。

    贾谊死时只有33岁,他的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战国时代,只要一个
人有才能,善于论辩,就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去打动君主,获得地位与权势。但是
随着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的发展,官僚体制越来越完善,纵横家与策士的时代
结束了。

    /* 17 */第二部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后世诸史之列传,多借史以传人;《史记》列传,惟借人以明史。故与社会
无大关系之人,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凡与社会各部分有关系之事业,皆有传为之
代表。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

    ———梁启超

    《史记》几乎会出现在所有的必读书目中。其实没有比读《史记》更激动人
心的了,经太史公的精心选择,那一个个的历史人物无不写得龙腾虎跃,读之,
让人不得不佩服太史公的才情。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越成就的精辟评价。

    司马迁出生在黄河之滨的龙门(今陕西韩城附近),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
代四处漫游,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为撰写《史记》积累
了很多生动活泼的素材,同时也为《史记》那种“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
语)的语言风格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其父司马谈,熟悉史事与天文地理,汉
武帝建元初年(公元前140 年—公元前135 年)任太史令,他早就有意论载“天
下之史文”,但始终没有如愿;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不久,开
始着手撰写《史记》。公元前98年,正当司马迁全力以赴写作《史记》时,遭李
陵之祸下狱受腐刑。司马迁以先贤鼓励自己,虽遭大辱,也要完成《史记》,终
于用了大约16年的时间写完了这部52万余字的著作。

    司马迁一方面深受《春秋》的影响,撰述《史记》要明辨是非善恶,另一方
面,他还要在《春秋》的基础上作创变突破,把史学从政治和道德评价的范围引
向对历史探索的园地,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史学。

    如何使史学真正担负起研究历史的任务,司马迁在给任少卿的信中作了叙说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络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
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
书。司马迁传》)

    作为一个优秀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形成了极具个性的风格,对后
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史记》首创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形式。史书编年体的体裁形式有两
点严重不足,一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二是不能突出表现人
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编年体的不足引发了司马迁对史书撰写的框架提出了一
个全新构想。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结合记言、记事,这种体裁的史书可以
更多地反映各类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记述范围广泛,便于突出一定历史时期的
发展形势。

    《史记》主要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史论组成,记载了上自黄帝,
下到汉武帝时期近3000年的历史;精心结构、谋篇布局,表现了结构美。全书共
130 篇,中本纪12篇,记载历代帝王世系与国家大事,及帝王本人事迹;表10篇,
记载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与简要的政治事迹;书8篇,分
别记述天文、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情
况;世家30篇,主要记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世系及历史,汉代丞相、
功臣、宗室、外戚、孔子和陈涉的事迹;列传70篇,是全书的主要部分,记述社
会各阶层、各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各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全书大多篇章后都有
“太史公曰”,是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及一些史实的补充,书的最后一
篇《太史公自序》叙述司马迁自己的家世和事迹,以及撰写本书的经过、意旨及
作者的史学见解。

    《史记》纪传体的创造,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编纂树立了楷模,对中国史学
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来的史学家撰写纪传体史书,在体裁上基本都是
沿着《史记》的路子走的。

    其二,体现司马迁个性的不仅是他创造了纪传体通史的体裁,还有他那独特
的文学风格。司马迁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他运用时代语言,刻画历史人物的性
格、特点,生动而简练。《史记》的人物传记有人物形象、有故事情节,简练生
动,绘声绘色,一些人物和故事流传至今。司马迁将我国古代散文推向了新的、
难以企及的高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归有光等,他们以《史记》为
典范,反对具有种种不良倾向的文风,推动他们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至于太史
公“笔法”、文章的气势、韵味等,更是后代作者揣摩、效法的重点。汉以来的
许多作家作品都从《史记》中得到过有益的启发,传记文学乃至小说更是直接或
间接地受《史记》的影响,它对我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