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关系内幕纪实-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义。”
十二国宣言重申了和平共处原则和通过议会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并谴责了“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但是,按照后来中国声明的说法,宣言所体现的最后形式与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修正案在语言上不尽相同。
宣言声明:十二党坚持“和平共处原则的列宁主义原则,……这一原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共同提
出的五项原则以及亚非国家万隆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原则是一致的。”
关于“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宣言》说:“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共产党认为,在目前条件下,主要危
险是修正主义,或者说是右倾机会主义。它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表现,它麻痹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要求保存或者恢
复资本主义。但是,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也可能成为这一个或那一个党在个别发展阶段上的主要危险。对于每一个共产
党来说,哪一个危险在某一时期是主要危险,由它自己判断。……
现代修正主义企图诽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学说,说它是‘过了时的’,似乎对于目前的社会发展已经丧失了意
义。……
(修正主义)否认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要性,否认马克思
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放弃民主集中制,要求把共产党从一个战斗的革命组织变成某种争论不休的
俱乐部……“”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力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宣言》继续
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下,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以自己的先锋队为首的工人阶级,有可能在工人阵线和人民阵线的
基础上,在不同的党派和社会团体达成各种可能形成的协议和建立各种可能形式的政治合作的基础上,把大多数的人民
团结起来,不经过内战取得国家政权,从而保证使基本生产资料转入人民手中。工人阶级……有可能……
取得议会中稳定的多数,使议会从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变成为劳动人民利益服务的工具,同时开展议会外的
广泛的群众斗争,摧毁反动势力的反抗,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准备必要的条件……“”……在剥削阶级对人民使用
暴力的条件下,就必须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即非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曾教导我们,而且历史经验也证明,统
治阶级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这种情况下,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和所采取的形式,与其说是决定于无产阶级,不如
说是取决于反动集团对于绝大多数人民意志抵抗到什么程度……“(”修正主义“这一名词最初运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
党员爱德华。伯恩斯坦的伯恩斯坦主义。伯恩斯坦在1898年提出了签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应当被修正的观点。从此以后,这一概念被共产党人用来形容那些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
“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名词被用来形容那些不重视目前政治形势的实际的极左分子的学说和政策。——著
者注)
1957年11月参加莫斯科庆祝会的64个共产主义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签署了一项和平宣言,宣言号
召全面禁止使用核武器,终止军备竞赛和军事集团,支持和平共处政策。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虽然在和平宣言上签了字,但既没有参加十二国共产党的讨论,也没有在十二国宣言上签
字。率领南斯拉夫代表团出席庆祝会的爱德华。卡德尔在返回贝尔格莱德后说:“我们没有在这个宣言上签字,是因为
我们不同意这个宣言。”1958年,当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同盟所采取的被称为“修正主义”性质的新纲领遭到苏联
新闻界的攻击和中国新闻界更加猛烈的攻击时,苏南两党的关系急剧恶化了。
中东危机(1958年7~8月)
关于国际政策问题,中国与苏联之间的根本分歧是在1958年夏第一次明朗化的。
伊拉克7月14日革命发生后,黎巴嫩夏蒙总统请求艾森豪威尔总统派美军驻扎该国,约旦国王候赛因向英国发出
相似的呼吁,结果美国海军陆战队于7月15日在黎巴嫩登陆,英国伞兵部也于两天后进驻约旦。赫鲁晓夫7月19日
在给艾森蒙威尔总统的一封信中,建议立即召开一个由苏联、美国、法国、英国和印度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艾森豪威
尔在7月22日的复信中建议,这样一个会议应该在联合国安理会机构内举行。次日,赫鲁晓夫接受了这个建议。
赫鲁晓夫于1958年7月31日访问了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会谈结束后发表的公报宣称:两国政府
的“观点完全一致”,谴责美国和英国对黎巴嫩和约旦的“侵略行为”;要求立即召开一个有关政府首脑会议,并要求
美英立即从黎巴嫩和约旦撤走军队。公报还指出,两国共产党将进行一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要危险——“修正
主义”的不可调和的斗争。这种主要危险已在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公报指出:“中苏两国将竭尽一切可能,继续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防止新的战争灾难而
努力。双方重申: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必须按照得到国际上广
泛承认的著名的五项原则实行和平共处,一切国际争端应当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在互利与和平竞赛的基础上发展各国
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应当受到鼓励……”“目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在各国间就裁减军备、停止实验和禁止使用原子武器
和氢武器、取消一切军事集团和外国设置的一切军事基地、缔结和平和集体安全公约达成协议。”
“但是,战争能否避免,不能仅靠爱好和平人民的善良愿望和他们单方面的努力。西方大国的侵略集团至今拒绝对
于维护和平采取任何认真的步骤,反而肆无忌惮地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使人类濒于战争灾难的边缘。但是,他们应当知
道,如果帝国主义战争狂人竟敢把战争强加在世界人民头上,那么所有爱好和平和爱好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必将紧密地团
结在一起,彻底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奠定世界的永久和平。”
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后,又于1958年8月5日写信给艾森豪威尔总统,以联合国安理会由美国及其同盟国所控
制为理由,收回了他对艾林豪威尔所建议召开的最高级会议的支持,并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出席联合国会议。他态
度上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被认为是北京会谈的直接结果。
赫鲁晓夫在后来的信中特别指出:“如果现在看一看安理会的成员,不能不得出结论,这个机构……变成了主要是
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参加国组成的一种特殊委员会,其中,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代表席位被政治僵尸蒋介石的代表所窃据。
“无视人民中国的这种政策是不明智的。这个伟大的国家存在着,不断巩固和发展着,不管某些政府是否承认它。
……
安理会和联合国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就不可能象联合国宪章所要求的那样成为维护和平与保障安全的真正
有效的组织。……因此造成这样的情况:安理会实际上瘫痪了,它不能通过任何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的、真正有助于保
障世界和平的决定……“
金门危机(1958年8月~10月)
1958年8月23日,中国军队开始几乎全天炮轰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岛。美国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
斯于9月4日公然宣称,将用美国军队来保护金门,而且到本月中旬,一支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已经聚集在西太平洋。赫
鲁晓夫于9月8日警告艾林豪威尔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的伟大朋友、同盟国和邻邦,对中国的侵犯就是对苏联
的侵犯”,与此同时他强调,希望“找到与你们的共同语言”以便有关各方能够“共同消除在远东出现的紧张局势。”
艾森豪威尔在9月13日的答复中,谴责了中国政府的“侵略行为”。在9月13日的照会中,赫鲁晓夫坚持认为美国
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应对这一危机负责,在美国武装部队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之前,远东将不会有持久的和平。
美国政府正式拒绝了这一照会。1958年10月6日,中国政府暂时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之后,这一地区的紧张
局势得到了缓和。
1962年9月,毛泽东透露,当时赫鲁晓夫曾建议中苏两国建立一支联合舰队。这一建议遭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拒
绝,按照毛泽东的解释,他们把这个建议看作是苏联控制中国海岸线和便于可能封锁中国的一种企图。
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运动(1958年)
1958年4月至8月间,把农业合作社变为工农联合的人民公社的运动席卷了中国大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8月份正式批准了这一运动,并与此同时批准了中国迅速工业化的“大跃进”政策,与1957
年生产的590万吨钢产量指标相比,这一政策要求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增加到1070万吨,为了这一目标,中
国党放弃了原来的工业产量主要靠苏联援助下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建成的大工业综合体的政策。相反,采取了在全国各地
建立成千上万中小型炼钢厂的政策。
中国政府的新经济政策没有得到苏联共产党的同意,苏联新闻界和广播电台对于这一政策保持了异常沉默的态度。
《华盛顿邮报》于1958年12月17日报道说:赫鲁晓夫在与美国参议员赫伯特。汉弗莱的最后一次会谈中,
把人民公社制度说成是“反动的”和不适当的。
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会议,批准了毛泽东为了集中精力于理论工作,
要求辞去共和国主席职务,只保留党的主席的建议。人们普遍认为,毛泽东是由于人民公社运动,钢产量翻一番的计划
以及中国对沿海岛屿政策的失败,而被迫辞去共和国主席这一职务的。
与此同时,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国家工业化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即从“按劳分配”原
则到“按需分配”的原则)的过渡,“从现在起将需要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年的时间”:“按需”分配生活用品
的尝试是“以好高鹜远的方式进入共产主义的一种尝试——这毋用置疑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思想。”1959年4
月,刘少奇接替毛泽东担任了共和国主席。
苏共二十一大(1959年1月~2月)
在1959年1月27日至2月5日举行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中苏之间紧张迹象没有显露出来。
赫鲁晓夫在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把“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的侵犯政策”说成是远东紧张局势的主
要根源,并建议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建立无核区。他还指出:“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