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明朝宦官 >

第22部分

明朝宦官-第22部分

小说: 明朝宦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庙和宦官的关系。即以王廷相所描绘的北京西山寺庙而论,据解放初普查,西郊尚有三百七十四处,其中绝大部分始建或重建于明代。今天,北京重要的名胜古迹潭柘寺、戒台寺、碧云寺等,无不与明代宦官密切相关。如潭柘寺,弘治十年(1497)秋,司礼太监戴良矩“步至潭柘”,见寺院“岁久敝坏”,“于是出所积为工食费,又请于上赐金益之”,经过一年半的整修,潭柘寺“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258],使寺庙更加宏丽。又如戒台寺,据笔者实地考察,今天寺内尚有《敕赐万寿禅寺碑记》、《重修万寿禅寺戒坛记》、《万古流芳》等三块明碑,保存完好。其中的《敕赐万寿禅寺碑记》落款为“正统七年(1442)四月八日司礼监太监王镇(振)等谨记”。据此碑可知,金英、阮简、陈卫平等宦官,见戒台寺“罗兵燹,栋宇堕地,境亦荒寂”,决心恢复旧观。从宣德九年(1434)至正统五年(1440),历时七载,终于完工。“作飞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罗汉。外作四天王殿……居僧之舍、斋、庖、库、廪,靡不具备。”《重修万寿禅寺戒坛记》是翰林院侍读高拱所撰,从此碑可知,至嘉靖年间,由于“历岁既久,复就倾圮”,御马监太监马玉等“发赀重建坛内五殿”,并新建真武殿,穿井一口,修路五里,“以利往来”。工程始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春天,至三十五年(1556)夏天结束,历时将近七载。嘉靖四十四年(1565)夏天,特立《万古流芳》碑,镌上所有捐资修寺宦官的名字,共三十余人。再如碧云寺,俗名于公寺。何以故?这是因为寺后有正德时大宦官、御马监太监于经墓,“土木华丽”[259],而于经正是将建于元代的碧云庵,拓建为碧云寺的人。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又予重修。诚然,宦官修庙的原因,主要是他们“最信因果,好佛者众,其坟必僧寺也”[260];庙宇的香火经文、晨钟暮鼓,对人民的思想有麻醉毒害的作用。但是,这些庙宇毕竟是明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没有它,灿烂的中华文化将缺少一个支撑点。就此而论,明代宦官的建寺修庙,对明代文化的发展,还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对明代宦官修建的园林,也应作如是观。   
        万历时北京的宦官,颇有园林之构。时人记载:“都下园亭相望,然多出戚畹勋臣以及中贵。大抵气象轩豁,廊庙多而山林少,且无寻丈之水可以游泛。”[261]但也并非全然如此。在当时的“德胜门之水关,后宰门北湖,其间园圃相望,踞水为胜,率皆勋戚巨别墅,稻畦千陇,藕花弥目”,这里的园林,自有另一番景象:“又俨然西子湖。”[262]京城中尚有赵太监园。此园不大,有人雨中宴饮于斯,“轩窗半开”,“又是一景”[263]。宦官建的园林,也是因人而异。时人曾评论说,有的园林堆叠猥联,“粉饰太胜,无复丘壑天然之致”,其主人“非江南之贾竖,必江北之阉宦也”[264]。但也有颇得自然情趣的园林。太监钱能的家奴(后推恩为家人)钱宁,有大花园一座,《醉醒石》第十五回描写该园的风光是“材竭东南,力穷西北。水借玉河流,一道惊湍泻玉……栽古松而开径,天目松、括子松,月流环,风送笙竽。聚奇石以为山,太湖石、灵璧石……穷不尽曲蹊回磴。落落楼台连日月,走不了邃阁深居。真是琪花瑶草不能名,语鸟游鱼皆乐意。”这虽然是小说中的描绘,笔调夸张,但我们不妨据此想见当年钱宁园林的宏大气魄。当然,几百年历史岁月的尘封垢积,早已使明代宦官的园林荡然无存。但是,作为明代文化史的一页,它们却是不会被历史潮水卷得无影无踪的。 
            
        
      第49节:明朝宦官与文化(7)       
        有些宦官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们在建筑、音乐、书法、诗歌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据《明故内官监太监陈公墓志铭》载,弘治时太监陈崖庵,正统时入内府,凡奏疏皆亲自起草,不假手于人,并“酷好诗律”,作诗不少。万历时掌过司礼监大印的太监张诚,“好看书,每据古事规谏”[265]。嘉、万时期的著名太监冯保更“善琴能书”[266],造了不少琴,“世人咸宝爱之”。千古佳作《清明上河图》上有冯保的题跋,笔力雄健飘逸,实属书法上品[267]。嘉靖时司礼监太监戴义,“最精于琴,而楷书笔法与沈度相埒”[268]。江南一著名女琴家,携琴遍游南北两京及各省,与各地名琴师比试,认为没有人能和她媲美。她听到戴义的大名后,特地前往拜访,约期比琴。届时,先听戴一曲,琴声刚住,她便“泪如雨下,色若死灰,将所携善琴即下阶石上碎之,拂衣而去,终身不再言鼓琴事”[269],可见戴义的操琴水平,已经出神入化,否则岂能使琴家击节、倾倒到如此地步?据《明故南京司礼监左监丞梁公寿藏铭》载,正统时宦官梁瑞“精于书算”,对营建奉天等殿,起过重要作用。明初宦官阮安,更是位杰出的建筑家。永乐时,他奉命营建北京的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目量意营,悉中规制,工部奉行而已”[270]。正统时,重建三殿,治理杨村河,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万历时杭州织造太监孙隆,虽在江南犯下不少罪行,但能拿出“数十万金” 
      “装塑西湖”,先后修建了灵隐、湖心亭、静慈寺、烟霞洞、龙井、片云亭、三茅观、十锦塘等寺庙、古迹、大堤[271],使湖光山色更加明媚多姿。不管他的主观动机如何,孙隆的修建西湖胜迹,总比“淮南皓月冷千山,溟溟归去无人管”要好,是应当肯定的。 
        
        关于宦官的诗作,王春瑜在读史札记《说明代宦官诗》[272]中,曾作简略介绍。如弘治时内官监左丞龚辇的《赠顾潘》:“与君少小定交游,今日相逢两鬓秋。天上风云真似梦,人间岁月竟如流。可怜王粲依刘表,不遇常何荐马周。安得忘机共渔父,白洲上数沙鸥。”嘉靖时御马监右监丞王翱的《秋夜有怀》:“西风吹雨夜萧萧,客思逢秋倍寂寥。十载已虚明主诏,半生徒插侍中貂。谁怜季子黄金尽,无奈冯唐白发饶。何日一帆江左去,独寻山水混渔樵。”孙隆的《题慧因寺》:“笙歌日日娱西子,为爱幽闲到玉岑。旧有高人井田宅,沿流且向寺门寻。”[273]这些诗,诗风恬淡,比起其他著名诗人,也未必逊色。更值得注意的是,《酌中志》卷二十二,录有万历时太监郑之惠及前述张维、王翱诗各一首,均为朱彝尊所未见,可补《明诗综》之不足。尤堪称道的是王翱的《咏笼雀》:“曾入皇家大网罗,樊笼久困奈愁何。徒于禁苑随花柳,无复郊原伴黍禾。秋暮每惊归梦远,春深空送好音多。圣恩未遂衔环报,羽翮年来渐折磨。”这首诗对皇家牢笼的冷酷,部分宦官长期困居宫墙之内的凄寂悲凉,都写得淋漓尽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王翱“从容与士大夫唱和吟诗”,有《禁砌蛩吟稿》、《东集》行于世。 
        
        当然,应当指出,明代某些宦官在文化方面的建树,从总体上看,比起明代宦官对明代文化的破坏、阻碍作用,毕竟是次要的,我们在评判其历史作用时,切不可夸大。 
        
        注释:   
        [1] 《明太祖实录》卷五九。   
        [2] 黄佐: 《南癰志》卷一。   
        [3] 《明太祖实录》卷一六五。   
        [4] 刘若愚: 《酌中志》卷一三《本章经手次第》。   
        [5] 《明武宗实录》卷六六。   
        [6] 杨涟: 《杨大洪先生文集》卷上。   
        [7]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置相》。   
        [8] 《明史》卷三○六《阉党》。   
        [9] 佚名: 《天山冰水录》附录《籍没张居正数》。   
        [10] 《明史》卷三○五《冯保传》。   
        [11]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卷九。       
      
      第50节:明朝宦官与文化(8)       
        [12] 不过,严格地说,诏狱始设于汉代,廷杖源于元朝。此点,《明史》之说不够确切。   
        [13] 《大明会典》卷二二八。   
        [14] 《万历野获编》卷六《东厂印》。   
        [15] [18] 《明史》卷九五《刑法三》。   
        [16] 查慎行: 《人海记》卷下。   
        [17] 佚名: 《谀闻续笔》卷四。   
        [19] 《明书)卷一五八《汪直传》。   
        [20] 《指海》丛书第五函。   
        [21] 《明史》卷三○六《霍维华传》。   
        [22] [28] 傅维鳞: 《明书》卷七三《刑法志》。   
        [23] 《明史》卷一九二《刘济传》。   
        [24] 《祁彪佳集》卷一。   
        [25] 全祖望: 《鲒埼亭集》卷六。 
        [26] 《瞿忠宣公集》卷一。   
        [27] 《刘子全书》卷一七《敬循职掌疏》。   
        [29] 《明史》卷一八五《徐恪传》。   
        [30] 《定陵注略》卷五。   
        [31]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一。   
        [32] 《明会典》卷三五《商税》。   
        [33] 王世贞: 《弇山堂别集》卷九○《中官考》一。   
        [34] 陈子龙: 《安雅堂稿》卷一三《句曲孔夫人传》。   
        [35] [73] 《明史?食货志》五、六。   
        [36] 条税,又名起条税。商货先在张家湾纳起条税三分,至北京崇文门再纳七分,谓之条税。船税指由河西务至北京的商船所纳的船课。见李洵: 
      《〈明史?食货志〉校注》页二四六。   
        [37] 指天津官店所收租钱。   
        [38] 指广州采珠业所课的税。   
        [39] 指江苏镇江上供物品的过江税。   
        [40] 指四川的楠木等名贵木材的抽分税。   
        [41] 指被称作“船只遗税”的船税追加税。   
        [42] 指宝坻县的鱼网税和苇地税。   
        [43] 指对江西油纸、芜湖青布、太仓夏布等土产品所征的税。   
        [44] 孙之: 《二申野录》卷五。   
        [45] 叶永盛: 《玉城奏疏?差珰播虐乞诛首祸疏》。   
        [46] 顾宪成: 《泾皋藏稿》卷四《东浒墅榷关使者》。   
        [47] 顾公燮: 《消夏闲记摘抄》卷下。   
        [48] 李乐: 《见闻杂记》卷六。   
        [49] 顾炎武: 《日知录》卷一○《纺织之利》。   
        [50] 《明史》卷二二三《王宗沐传》。   
        [51] 《明神宗实录》卷三七六。   
        [52] 《明世宗实录》卷四。   
        [53] 《明宪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