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隐面人 >

第49部分

隐面人-第49部分

小说: 隐面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是通过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卷入民族解放运动的。受此背景影响,我们对从事恐怖活动的民族解放组织采取了宽容谅解的态度。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一切,颇有在所难免之感。但当时并没有看出这种必然性。事情还得从非洲说起。那时东德在其短暂的历史中刚走完了一半路程。1964年1月18日,东非海岸只辖两个岛屿的弹丸之国桑给巴尔共和国宣布独立。这算不上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当时,宣布独立的非洲殖民地如雨后春笋。除了收集稀少邮票的人外,桑给巴尔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然而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桑给巴尔宣布给予东德外交上的承认,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外第一个不理睬哈尔斯坦主义的国家。根据哈尔斯坦主义,西德迫使除苏联外的所有国家在承认西德或是东德之间做出选择(西德不把莫斯科包括在内是为了强调它的观点:我们仅仅是莫斯科的傀儡。只有苏联人才有权同时与两个德国保持关系)。桑给巴尔选择了我们。我们并没有选择桑给巴尔。很有可能桑给巴尔的总统卡鲁姆受了本国青年组织内某些在东德留过学的成员的怂恿才决定正式承认东德。对这一选择的外交含义,他未必清楚。
  一个非洲国家承认我们除了具有广泛的外交意义外,还给谍报工作带来了新机。也许卡鲁姆总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桑给巴尔正式通知我们这一决定的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请求我们给予经济和安全上的援助,尤其是在搜集国内情报和边防方面。显然我们在以上领域的名声已名扬四海。不过为此而扬名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米尔克对桑给巴尔的承认喜出望外,开始物色一名人选,担任桑给巴尔新成立的谍报机构的顾问。最后挑中了马克特将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纳粹的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坐过牢,战后成为一名高级警官。此时是国家安全部的一位地区首脑。鉴于当时东德与其他非洲国家没有外交关系,米尔克和我决定派一个熟悉外交事务的人与马克特同行。我灵机一动,提议派我去。
  对一国谍报机构的首脑来说,穿过与北约关系密切的国家,去一个真实意图尚不清楚的地方是个极为大胆的念头。米尔克犹豫片刻后终于答应了,但喋喋不休地反复强调需要绝对保密,并嘱咐我不得跟任何人透露此事,包括我的副手。他还亲自负责安排我的保卫工作,甚至还审定一项紧急营救方案,以防我这次误人圈套。我和马克特各携数本姓名不同的东德和西德的假护照。护照上的年龄也做了改动。更有趣的是,我俩还被送到一位化妆师那里,为我们做了假面模。米尔克坚持要我们一路上戴着它。不用说,我们的假面模与伪造护照上的照片是吻合的。护照上我们的身份是成人教育专家。
  1964年2月,我们启程前往桑给巴尔。第一站是开罗。马克特和此次出访的货真价实的东德外交代表团团长坐头等舱。为了不引起注意,我假冒小小的一等秘书龟缩在经济舱。飞往开罗途中,因遇到沙暴,不得不改在雅典降落。米尔克担心我会在北约国家境内被捕看来不无道理。马克特和我被分别带到不同的旅馆过夜。大家当时颇为紧张。我们心里清楚,在一个北约国家,靠一本东德护照得不到任何保护。第二天早上,我花了整整半个小时用胶水把假胡子粘在脸上,看上去多少也与护照上的照片沾点边儿。
  此后,我们又先后在开罗、亚的斯亚贝巴和摩加迪沙做长时间的逗留,最后终于到了内罗毕。肯尼亚当局没收了我们的护照,拒绝让我们换乘飞机前往目的地。我们猜测离开开罗后的一路上一直有人在跟踪我们这个团。因为在开罗时,我们为了得到东非联盟(包括桑给巴尔、坦噶尼咯、肯尼亚和乌干达)的签证,必须向当地英国官员填表申请。在机场等待期间,我们全团人员神经高度紧张。多亏肯尼亚的外交部长,后来成为副总统的奥金加·奥廷加救了我们的驾,免于再次受到详细盘查。奥廷加的儿子正在东德留学。他在我们一行人的名单中认出了熟悉的东德副外长基塞韦特的名字,于是下令给我们全团放行。抵达桑给巴尔时,政府官员倾巢到机场迎接。仪仗队仍然身着大英帝国时的军服。一支警察乐队奏起《维也纳圆舞曲》。主人事先曾要我们给他们带一份东德国歌的五线谱。可他们学会演奏之前,我们只能将就着用施特劳斯。这下可苦了我国这位副外长。他不得不合着轻快的《蓝色的多瑙河》的曲子检阅仪仗队。
  身为东德人,来到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桑给巴尔实在是令人愉快的事。每逢该国重大节日,如专门为我们而设的“五一”劳动节,人们马上认出我们是东德人,把我们簇拥到人群中间。他们对政府的宣传笃信不疑,对我们抱有莫大的期望。人群中领唱的歌手自编歌词,歌颂美丽而又发达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显然,当地人民把东德想象成童话故事里的富饶之乡。  尽管人民群众对我们载歌载舞,我们在桑给巴尔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曾想建立一套严格的工作制度,但毫无结果。常常是开会时间到了会场后,才发现原来的人已被解职,换上的新人一点不了解情况。不过刚到桑给巴尔那会儿,这些小小的不便都算不了什么。最让人难熬的是热带国家的漫漫长夜。桑给巴尔政府为我们修建了典雅的别墅。周围有一个废弃不用的高尔夫球场,还有一个印第安人的墓地。为了消磨晚上的时光,我们常常出去散步,沿着球场和墓地一直走到市区外。那里是当地人住的泥瓦小屋。太阳快落山时,男人们坐在自家门前抽着烟聊天,妇女却在地里忙着农活。
  最初我们与后来任桑给巴尔谍报首脑的马孔古的关系很别扭。我们需要他坦诚地介绍一下本国的实际需要。可总统指示他与我们交往时严守秘密,同时尽量摸清我们的底细。马孔古保密竟保到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不告诉我们的地步。他经常用斯瓦希里语在笔记本上神秘地涂涂写写。一次我从他遗失的一页纸上才得知他的名字。纸上写的是取消一场预定的会议。最后一句话是:“我们的工作艰巨而又秘密。辛巴。”我问厨师辛巴是谁,结果不仅问出了他的真实姓名,还了解到他过去的部分经历。厨师告诉我,殖民时代马孔古曾在当地英国警察局里的特警队干过。
  在东德,执政党的所有党员均团结在党的既定方针下。如今置身于一个政府成员政见不一、利益各异的国家,感到十分陌生。有些官员视自己为社会主义者。虔诚的穆斯林对他们和我们这些东德人显然疑心重重。然而无论哪一派,跟我们伸手要东西时毫不羞涩。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马上对我们横加指责。他们常常忧伤地带我们去看英国人遗留下的破裂的船只,陈旧的电台和磨损了的电话线,期待我们帮他们重建全国的基础设施。
  桑给巴尔的领导人分为几派。一派以卡鲁姆总统为首。他以前是海员工会领导人,讲起话来活像一名英国工会会员。另外两派的首领分别是他的两位副总统汉加和恩巴布。曾留学苏联的汉加狂热地支持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恩巴布则是中国模式的共产主义的忠实信徒。恩巴布为了显示对毛泽东的忠心,每逢国宴必要放国际歌。唱片虽已磨损,音量丝毫不减。桑给巴尔之所以选中东德作为它的主要伙伴,其原因恐怕就在于政府成员意识形态五花八门上。没过多久,我就摸清了底细。请我们来原来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政治上的考虑。鉴于东非联盟国家经济上依赖与英国的传统贸易和金融往来,与两个共产党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公开交往都是不明智的。而东德经济上相当发达,完全有能力提供谍报方面的咨询及基本器材。与此同时,它在国际上又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不至于惹恼其他的财东。
  我们来后没几个月,岛上开始盛传桑给巴尔将与坦噶尼喀组成联邦。我们对此深表关注。坦噶尼喀的总统尼雷尔与伦敦关系密切。如果两国真的结成联邦,估计英国政府会向桑给巴尔施加压力,迫使它中止与我们的关系。更糟糕的是,我们本来是被请来做谍报顾问的,可东道国的谍报官员一个个却对我们守口如瓶。  1964年4月24日,我们获悉两国确实要合并。新成立的国家起名为坦桑尼亚。就在前一天,政府官员还向我信誓旦旦地发誓没有这回事。我于是飞到较小的奔巴岛,视察当地新建的谍报机构。听到这一消息时我正与一群新招收的谍报学员在落日的余辉下围坐在一起,回答他们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气恼地中断了这次访问,飞回主岛。一艘东德货船为了把我接回推迟了启航时间。辛辛苦苦干了3个月后,我不甘就这样悄然离去。我想弄个明白,桑给巴尔到底会不会背叛我们。此外,这还牵涉到我们在桑给巴尔的经济利益。我们为该国的边防部队建立了一支小小的船队,并派船员和机械师去东德接受培训。结果证明我们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两国合并后,桑给巴尔的确保持了高度的自治。在政府部门大楼里,悬挂的尼雷尔画像总是比卡鲁姆的画像低那么一点。
  当时我们是诚心诚意帮助桑给巴尔,不像后来与第三世界打交道时那样掺杂了私心杂念。我们坚信,援助桑给巴尔可以为非洲人民的自由做出贡献,使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不过坦率地说,能够在英国和西德谍报机构一直把持的世界这一地区开展工作,我们这些东德谍报人员感到十分开心。记得有一次我们长途跋涉后,来到美国在桑给巴尔建的一个卫星地面跟踪站。地面站外面站着一个皮肤黝黑的士兵,肩扛一杆大枪。我们走近他想自我介绍一下,他摘下枪对准了我们。不过最后还是放我们进去了。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资本主义世界。现在居然又钻进一个美国人修建的卫星地面站里!
  当时我们十分天真,对在第三世界国家工作的后果缺乏清楚的认识。东德派来的训练有素的联络官和专家将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积累的谍报工作经验传授给了桑给巴尔。在我国专家的辛勤努力下,桑给巴尔的谍报机构迅速膨胀到可笑的地步。按人口比例计算,它很快超过了东德谍报机构的规模,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我们对此已无能为力。卡鲁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狡猾,善于挑动大国互相争斗。1965年,中国人大批涌入桑给巴尔。我们的地位进一步受到侵蚀。尤其令人气愤的是,我们应桑给巴尔政府的请求刚刚给他们搞到一批拖网船,一个携带农具的中国代表团即抵达该国。这批援助为此黯然失色。更让人难堪的是,后来发现这批拖网船不适于在当地的水域作业。
  中国人精明透顶,很快就站住了脚。不出几周,公共场所的乌布利希画像要么被摘走,要么在其旁边更醒目的位置挂上了更大的毛泽东画像。莫斯科对这种象征性的做法极为重视,要求我们上报一共挂了多少幅毛泽东画像,都在什么地方。我们于是开始了这项毫无意义的统计。
  记得离开桑给巴尔前还和一个美国人有过一面之交。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木薯。每到收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