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成了“朕即国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③意大利战役。1796年3月,拿破仑接任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时,局势
对法军十分不利;日耳曼方面作战不断败北,从而给意大利方面造成压力;
法军将领通敌,将法军的计划泄漏给敌人;在意大利北部作战的法军补给不
足,衣服破烂,饮食不饱,饥寒交迫之下,已临兵变的边缘。因为法军是远
离祖国远征,不可能有长期稳定的兵站。与法军对峙的是第一次反法联盟中
的奥地利和撒丁联军。
这是拿破仑首次独挡一面地指挥大军作战,而且他充分地利用了这次机
会,施展其军事才能。后人总结说:拿破仑长于统御、善于鼓舞士气,攻势
主义,内线作战,集中兵力攻敌一点,穷追猛打残敌,其军队最大特色是惊
… Page 58…
人的行军能力。
当拿破仑开始统御这支北意法军时,他认为首先要鼓起那些沮丧士兵的
精神,于是到任后第一次演说,就抛弃了那些陈词滥调,改用现实主义激发
士兵的进取心。他说:“士兵们,你们穿不好,吃不饱,政府太对不起你们
了,什么也不能给你们。你们的忍耐,你们在山石之间表现出的勇气,都是
令人钦佩的;然而,这并没有给你们带来光荣。……,我来就是率领你们,
进入世界上最肥沃的平原。许多富庶的省区和伟大的都市都要受你们的支
配;你们在那里可以找到荣誉、名声,还可以发财。士兵们,你们是愿意鼓
起勇气去战斗呢,还是继续堕落下去?”他得到了狂热的欢呼之声。拿破仑
那勃勃生气、干劲、威严和才华更赢得了将士们对这位新来的指挥官的信赖。
他在几天之内就在军中建立起威信。不满一个月,这支饥寒交迫的部队就变
成了一支如狼似虎的征服大军。
4月5日—9日,拿破仑大军出其不意地越过被认为不可逾越的阿尔卑斯
山险隘,如天降之兵,击溃了萨丁军队,其威势难挡。萨丁军要和谈时,拿
破仑则言:“我也许会败于战斗,但我决不会失去几秒钟停止战斗”,于是
萨丁战败而降,退出战争。拿破仑部分地兑现了他对部下的诺言,衣衫褴褛、
却兴高彩烈的法军,由于劫掠了敌方的物资,官兵吃得很好,衣服鞋袜也焕
然一新。
紧接着,拿破仑就开始向奥军进攻,发动了一次有争议的“罗地桥战役”。
罗地桥在阿达河上,河很浅,是可以涉渡的,可是拿破仑却以强攻、数百人
的代价,夺取了该桥。此役似无必要,但影响却是巨大的。拿破仑选择敌人
无法久守及无心久守的机会,以“血战”为法军创造英勇的名声,以慑服远
近之敌。在拿破仑的召唤之下,法军不惜以血肉之躯,去抵抗敌人炮火,不
但不以为憾,反引以为骄傲。这一事例在军事史上也有一笔:士兵所爱戴的
不是只重视福利而不重视胜利、荣誉的庸将,而是既能率领他们创造荣誉,
又能关心他们生活的统帅。从此后,法国的士兵只为1个人效命,而不再效
命于国家和革命信条了。
在曼图亚等地,几经会战,奥军终于被击溃,于1797年10月17日缔结
了利于法国的《坎波——佛米奥和约》。在整个意大利战役期间,拿破仑制
胜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他运用并发展了革命军队的战术——纵队和散开队
形相结合,不拘战法,灵活机动,力求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勇于攻击优势敌
军。在阿尔卑斯南部山麓狭窄的山地上作战,这是王朝军队和传统战术的大
忌,但却适于革命后的公民兵的散兵作战。拿破仑还善用将领,依靠他们率
领师团,实施出色的机动,集中优势兵力,将敌各个击破,既得了军心又得
了民心。
拿破仑带着他获得荣誉的军队,回到了巴黎。第一次反法同盟已瓦解,
只有英国还在与法为敌。于是拿破仑又想出一个间接战略:拿下埃及,远征
印度,卡断英国的命脉;征服奥斯曼土耳其,再回头取欧洲,凭法国的陆军
实力制服欧洲。然而,经尼罗口一战,纳尔逊破灭了拿破仑这一宏愿。
④苏沃洛夫征意大利。瓦解拿破仑远征埃及大战略因素除纳尔逊消灭法
国地中海舰队之外,还有就是俄国从海陆两方面加入反法同盟,形成第二次
反法同盟。
在拿破仑横扫意大利,瓦解第一次反法同盟后,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提
名苏沃洛夫为俄国远征军统帅,进入奥地利。不久,女沙皇去世,其子保罗
… Page 59…
一世欲静观。当看到拿破仑欲染指东方,俄国与英国又串联起第二次反法同
盟。俄国海军,由乌沙科夫中将率队进入地中海;陆军初战失利。1799年4
月15日,苏沃洛夫应奥地利的强烈要求,就任北意大利联军总司令。他首先
训练盟军部队的协调作战能力,并重视对士兵掌握冷兵器、进行夜行军和以
纵队实施冲击的训练。这些作法,苏沃洛夫早有思考,并在法国革命战争中
得到验证。他运用 《制胜科学》的原则,制定出一系列守则和条令。为了提
高部队的机动能力,他压缩了辎重,并创立了流动弹药给养仓库;同时还创
建了炮兵预备队。这使盟军的进攻作战准备加快,一般在10天之内就可以投
入战斗,并能先发制人,夺取战略主动。其军事思想的特点是,相信人在战
争中的决定作用。这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王朝的军事思想,而与革命的法国
相似。
苏沃洛夫统辖盟军,在意大利北部连胜法军。乌沙科夫率俄国舰队也几
乎消除了法国在地中海地区的统治。
而法国方面,拿破仑从埃及返回法国后,督政府对于国内的经济、政治
危机,尤其是对几乎攻入法境的同盟军一筹莫展。于是1799年11月9日,
拿破仑发动了一次政变,成为三人执政的首席执政。其后,他又亲率大军,
再次越过阿尔卑斯山天险,与该地区的奥军激战。1800年6月12日双方在
马伦哥决战。最初,法军几乎是败局已定,奥军已在起奏捷报。就在法军濒
临最后崩溃的千钧一发之际,以强行军赶来的狄赛克斯师,以惊人的忍耐力
和凶悍,扭转了战局。狄赛克斯身先士卒,战死沙场。这更激起其部下的愤
怒,愈加凶狠进击,竟以寡胜众,奥军大败而退。6月15日,奥军求和。12
月莱茵方面的法军,连破奥军,威胁维也纳,奥国求和。1801年2月9日,
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结束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从此,人们认真
地看待“预备队”的价值,以及“轻敌必受挫”的教训。
⑤奥斯特里茨战役。在第二次联盟战争之后,欧洲人民享受了一段和平
时光,拿破仑也开始在此期间,以其在战场上的魄力,重建法兰西。他修筑
公路,挖运河,建造伟大的公共工程,修订法典,巩固工业繁荣、整顿财政,
调整政教关系,改革教育制度,巴黎成为“新恺撒的新罗马”。拿破仑在国
内的成功,终于获得人民的普遍爱戴和崇拜。经公民投票,1804年12月,
他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此刻拿破仑的大军也达到了最佳状态,几
乎所有军官都经历了战争,20万人的常备军中半数是久经沙场、忠诚的老
兵,新兵在和平时期也受到良好的训练。军民都充满热情和勇气。
目睹这一切,似乎可以认为拿破仑已功德圆满了,然而,他却是一个不
甘寂寞、不断进取的人。其所为一切,恰好成为他进行下一场战争的基础。
拿破仑的宏图大业,每每受挫于英国的阻挠,因此,他总是念念不忘要最终
制服英国。可这一念头,终随1805年的“特拉法加”大海战中法国舰队的覆
灭而打消了,又回到他驾轻就熟的陆上来。当拿破仑得知俄、普、奥等国已
经秘密协定再结反法同盟时,便决定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同盟各国各
个击破。他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对于行军、休息、机动等各个细节都倾注了
心血。
当奥军统帅马克将军到达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西面的乌尔姆,等待与来
自东方的俄军会合时,1805年8月31日,拿破仑挥动20多万大军,分为10
个军团,由其英气勃发的众年轻(3O多岁)元帅们统领,首先对奥军发起攻
势。不到一个月,于9月26日,包围了在乌尔姆的马克。经过20多天的战
… Page 60…
斗,法军粉粹了奥军的突围,阻断了俄军的增援,终于在10月17日迫使马
克开城投降。拿破仑乘胜夺取维也纳,库图佐夫将军所统俄国远征军主力已
退据今捷克中部及南部地区。至11月底,俄奥联军在此地已有兵力6。3万人,
并且,将在12月中旬再增加一倍。拿破仑也在此地集结了6。8万兵力,并决
定在联军方面得到增援之前,击溃敌军。
自马伦哥战役中大难不死之后,拿破仑进行深刻反省,对战争艺术作了
深入的思考。其中一点,他认为在那次濒临绝境之时,全靠的是忠勇士兵的
苦战,方迟滞了敌军,才能等到援军来救;同样狄赛克斯的增援部队,以顽
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了难以忍受的强行军;到达战场后,又不顾疲劳,拼
命进攻,才转败为胜,保有他的今日。所以,拿破仑总结道:“敌人被征服
的是心,而不是身体;胜敌之处也是将士的心;在千钩一发的相持时,精神
是决胜的力量,因此,要凭艺术弥补环境的不足。
12月1日,在奥斯特里茨,俄奥联军已严阵以待,两国皇帝也随军在此。
在与法军阵地之间,是一片结冰的沼泽和池塘。拿破仑断定敌军是要迂回法
军的右翼,以切断后援交通线。于是他将计就计,在那一天中,装出迟疑不
决状,并向联军展示自己薄弱的右翼——靠沼泽的一边。果然,是夜联军移
军主力于这个方面,试图从沼泽地和池塘这一不宜通过和作战的地区,发起
出其不意的攻击。
拿破仑见状,兴奋地向全军官兵宣布了自己的意图和敌人所犯的错误:
以右翼引诱敌主力来攻,法军主力在中后方伺机而动,从敌中部突破,后分
兵席卷两翼,将被分割的敌军歼灭。因此,拿破仑的军队每一个二等兵都变
成了“胸有成竹”的“将军”,他们将用统一的思想指令自己去战斗。当夜,
拿破仑头戴战斗帽,身着灰色的骑兵服,来到士兵宿营地访问他们。士兵们
热情洋溢,对未来的战斗信心十足,他们把露营地的干草点成许多火把,向
他们的皇帝致敬。就是这无意之举,也使已上了当的联军误以为,是法军为
掩饰退却而使的狡计,更肯定了错误的作战方针。
翌日凌晨(12月2日),大雾弥漫,法军按计划完成部署;联军也趁机
开始了进攻运动。8点,突然雾散日出,一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