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

第40部分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40部分

小说: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性,道德便成行尸走肉——马上变成不道德。 

       这两点集中体现了笛卡尔伦理思想的可贵之处。中世纪式的旧传统,感 

  情只能献给上帝,道德只能合乎神学,说到底,就是取消人格,取消自我, 

  取消思考,一味盲从。 

       笛卡尔主张理性统帅感情,道德合乎知识,本身就是对旧的伦理观念的 

  一种反叛。不过他所采取的方式,不是如霍布斯一样的站在教堂门口面对上 

  帝宣战,而是绕到教堂背后,另开一处通向理性的大门,让人类的情感、道 

  德从这大门出来,向着理性归顺。他不敢公开反叛,只擅长便宜行事。 

       笛卡尔的道德观念,既有循规蹈矩,面对教会权威服贴顺从不敢越雷池 

  一步的庸人色彩,又有推崇理性,认为唯有求知才能至善的学人风范,还有 

  怀疑一切,不惜打破一切传统的志士风采。在这样复杂的基础上,他曾有几 

  条建立新的道德学的准则。这些准则分明体现着他的理性风格,但也间或散 

  发出某种庸人气味——笛卡尔的伦理思想有如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的缩影。如 

  他的准则中的第三条说:“宁永远尽量克服自己,而不去克服命运,宁可改 

  变我的欲望,而不去改变世界的秩序,并且一般地要使我自己习惯于这样一 

  个信念,就是,除了我们自己的思想以外没有东西是受我们绝对控制的。”① 

  第四条上又说:“把我的一生贡献于我的理性的培养,并依照我为自己所立 

  的方法原则,尽我力所能及,在真理的知识中求得最大进步。”① 



                                  4。争议与影响 



① 《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第346 页。 

① 同上。 


… Page 116…

       因为笛卡尔哲学确实有着特别丰富的内涵并且十分出色地反映了他那个 

  时代的特性,也因为笛卡尔哲学的二元论性质使得他的哲学思想里往往充满 

  一些难于调和的矛盾,所以在他生前和死后,对他的哲学一直存在着各种各 

  样的争论。他本人也确实具有一种顽强的自信和博大的胸襟,他的著作例如 

  那部名闻遐迩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在出版前就曾广泛征求意见,并且真 

  的就收到种种批判。而他将这部著作付梓时,也把那些批评意见一并收入, 

  又加入自己对这些批评的反驳。按这书的全部汉字版面计算,其原文只有85 

  页,而对他的批判则有170页,加上他的答辩,一本原本只有八九十页的小 

  书,竟变成一部430余页的长篇大作。 

       在这些批评者中,颇有一些极负盛名的哲学家,也有一些神学家。其中 

  最为著名的人物,包括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和笛卡尔的同胞伽桑狄以 

  及与笛卡尔同时的大数学家帕斯卡。他们的这些批评,或者以不留情面而闻 

  名,或者以文风泼辣而著称,这里摘引两段。 

       第一例,霍布斯对笛卡尔第二个沉思的反驳,主题是“关于第二个沉思 

  论人的精神的本性”。霍布斯写道: 

        “‘我是一个在思维的东西’。说得非常好,因为从我思维或从我有一 

  个观念,可以推论出我是有思维的,因为我思维和我是在思维的,二者是一 

  个意思。从我是在思维的,得出我存在;因为思维的东西并非什么都不是。 

  不过,我们的著者在这里加上了 ‘也就是说,一个精神,一个灵魂,一个理 

  智,一个理性’,从这里就'给我'产生出来一个怀疑。因为我认为:说我是 

  在思维的,因而我是一个思维,或者说,我是有理智的,因而我是一个理智, 

  这样的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推理说,我是在散步,因而 

  我是一个散步。”① 

       风驰电掣,寸铁能屈,正是霍布斯风格。他的结论是,按照笛卡尔的逻 

  辑,“我是在散步,因而我是一个散步”,不但语含讥讽,而且颇难答辩。 

       第二个例子,是法国近代著名哲学家,也是笛卡尔的同胞伽桑狄的反驳。 

  顺便说,伽桑狄一生没有写一本系统阐述自己哲学思想的著作,虽然他本人 

  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哲学观念与霍布斯颇有相通之处,两 

  个人的私人关系也很密切。他在科学领域,又是伽里略物理学的支持者和拥 

  护者。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对笛卡尔哲学的反驳中表达出来的。他的 

  这些反驳,也曾单独出版——在我国就有这样的版本。他的思想在世界范围 

  内也具有相当影响。这里引的一段话,也是反驳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个 

  哲学命题的。伽桑狄写道: 

        “你接着说,只有思维是同你分不开的。这却不能否认你,主要因为你 

  只是一个精神,而在灵魂的实体和你的实体之间,除了在经院里大家所说的 

  那种理性的区别之外,你不承认有其他区别。不过,我还犹疑,不知道当你 

  说思维是同你分不开的时候,你的意思是否是说:只要你存在,你就一直不 

  停地思维。当然在这一点上是和某些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是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的,他们为了证明人的灵魂不灭,说灵魂是在一种不断地运动状态中,即, 

  按照我的理解,它一直在思维。可是对于不能懂得我怎么可能在昏睡状态中 

  思维,怎么可能在你母亲的肚子里思维的那些人,却不好说服。再说,我不 

  知道是否你认为早在你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或者在你从你母亲的肚子里出来 



① 《第一沉思录》,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173 页。 


… Page 117…

  的时候,你已经被渗透到你的肉体里,或渗透到你的肉体的某一部分里去了。 

  不过我不想再进一步追问你,甚至也不想问你,当你还在你母亲肚子里的时 

  候,或刚出来的头几天,或头个月,或头几年,你是否还记得你都思维了些 

  什么?”① 

       这样的问题,确实有些难缠;倘若就事论事,确也问得颇有道理。 

       笛卡尔去世之后,对他学说的争论,一直没有止息,批评者中,从洛克 

  到康德,又从康德到马克思,一直到现代的许多哲学大家。大家批评笛卡尔, 

  指出他学说中的自相矛盾。然而,没有这些自相矛盾,笛卡尔还成其为笛卡 

  尔吗?还是罗素先生讲得好: 

        “笛卡尔身上有着一种动摇不决的两面性:一面是他从当时的科学学来 

  的东西,另一面是拉夫赖公校传授给他的经院哲学。这种两面性让他陷入自 

  相矛盾,但是也使他富于丰硕的思想,非任何完全逻辑的哲学家所能及。自 

  圆其说也许会让他仅仅成为一派新经院哲学的创始者,然而自相矛盾,倒把 

  他造就成两个重要而背驰的哲学流派的源泉。”② 

       一个笛卡尔,就让人们一代一代对他争论了几百年——几 

       百年犹未有穷期;而一位能引起几百年争论和兴趣的人物,我们非承认 

  他是一位伟人不可。 



① 《第一沉思录》,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267 页。 

②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92 页。 


… Page 118…

                       八、别涅狄克特·斯宾诺莎 



                      1。斯宾诺莎生平与哲学总评价 



     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巨人,可以和笛卡尔平分秋色的第一 

个思想界人物则是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是一个一生主张和谐的哲学家,但他一生履历,却充满了各式 

各样的矛盾。 

     斯宾诺莎是生活在幸运国度的不幸者;同时,他又是有着不幸经历的幸 

运的人。 

     斯宾诺莎1632年出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他生在荷兰,死在荷兰,而 

荷兰是当时整个欧洲最文明的所在,也是整个世界上最富自由与进取精神的 

国家。 

     荷兰地域狭小,正因为它地域狭小,可以说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在17 

世纪的一颗明珠。那个时候,中国正处在明末的大动荡时期:一方面亡国在 

即,一方面战事频仍,内困外辱,病入膏肓;而印度距离独立还有300年的 

道路要走;非洲处于衰弱之中;整个美洲都处在殖民化时代。即使欧洲的情 

况,也并非处处皆有思想自由。英国正在革命前夕——黎明将至,黑暗一时; 

法国犹在专制政权的统治之下;意大利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与繁荣;而德国 

要走的道路还正长正远。唯有荷兰,以她那样一块娇小的土地,而成为资本 

主义文明在欧洲的样板。斯宾诺莎生于斯时,长于斯地,可谓一大幸事。在 

他的时代,大科学家列高虎克、斯瓦美尔顿、大数学家惠更斯、大法学家格 

老秀斯、大画家伦勃朗、大思想家笛卡尔,可谓群星灿灿,前后辉映。从他 

进入自觉人生的一刻起,他就受到布鲁诺、培根、霍布斯、笛卡尔的影响。 

他喜欢他们的著作,而且领悟了他们著作的精华,并且形成自己的见解。他 

是生活在人类精英群落中的精英人物,又是处在西方近代文明开始走向成熟 

时期的成熟思想家。在这一点上,他实在比布鲁诺,比培根,甚之比笛卡尔 

和霍布斯都更幸运。毕竟他比笛卡尔小了36岁,比霍布斯小44岁,比培根 

则小了71岁——差不多大半个世纪了。当他以自己的思想影响欧洲思想界的 

时候,他的这些前辈,或者已远离人世,或者已走过一生的辉煌时期。如果 

说培根是17世纪的知更鸟,那么,他就是17世纪下半叶的培根。 

     但是,他的一生又是十分不幸的。他一生处在贫困与压抑当中。他曾被 

开除教籍,被驱逐出居住地,被禁止出版著作。而在他特别困难的时候,连 

他的朋友也不敢公开谈论他,更不能议论他的著作。德国的大思想家莱布尼 

茨曾拜访过他,而且从他那里受益非浅,但是莱氏后来绝口不提他的好处, 

反而在他十分非常需要友谊和帮助时对他进行无聊的批评。莱布尼茨的所作 

所为固然有小人负义之嫌,实在,在他生活的时代,荷兰及欧洲的落后势力 

对他的压力也确实太大。他一生研究学问,用心极苦,著作颇丰。但他生前 

只出版过两部著作,其中一部还是匿名出版的,而且正值他年富力强之时, 

他就被肺病宿疾夺去了生命,年仅45岁。 

     以此观之,斯宾诺莎又是17世纪所有哲学家中的大不幸者。实在,整个 

17世纪的哲学人物中,无论居前居后,谁的生活道路也没有他那样压抑和曲 

折。 

     然而,他又是一位特立独行的道德之士,是一位以达观自信、不屈不挠、 


… Page 119…

  豁达厚重和大公无私而名闻于世的世界级道德人物。罗素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