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书屋2003-04 >

第23部分

书屋2003-04-第23部分

小说: 书屋2003-0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能够‘一以贯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传他所相信的,而在四十年间,没有迷茫、没有转变、没有‘最后见解’的人,除了胡适以外,简直找不到第二个”。胡适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归结到一句话,是实现像英、美等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多党化的民主政治,而其首要条件,是言论自由,即首先争取言论自由,保证言论自由,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不可为了实现多党化而葬送了已经取得的有限的言论自由。这一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台湾,亦即整个《自由中国》时代,表现最为明显。这是胡适思想的真精神。远东版《胡适文存》恰恰删掉了有关言论自由的几篇重要文章,如《我们的政治主张》、《我的歧路》、《一个平庸的提议》、《这一周》、《〈人权论集〉序》等。李敖所不满的,正是这一点。文章中说:“我觉得胡先生的‘重行校订修正’太不够谨严,因为有许多‘胡适思想’都被他大刀阔斧地删去了……”
  争取言论自由和压制言论自由,是贯穿民国成立以后军阀统治时代、蒋介石专制独裁时代和国民党偏安台湾以后长时期里的一项重大斗争,当年鲁迅先生和左翼作家所进行的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言论自由和其他各项自由——当然那是从另一个立场、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所展开的斗争。胡适不仅是言论自由的积极主张者,而且也是言论自由的推进者和这一价值观的英勇捍卫者。李敖在文章中说,“《胡适文存》自从出版以后,可以说没有过几年的好日子”,接着举了胡适自己于民国十三年七月三日写给当时国务总理张国淦的一封信,说:“从这封信里,我们就不难窥知《胡适文存》在恶势力下面所遭受的迫害为何如了。”原来《胡适文存》和《独秀文存》出版后,即遭到军阀政府查禁,胡适在信中质问:“究竟北京的政令是什么机关作主?究竟我的书为什么不许售卖?禁卖书籍为什么不正式布告该禁的理由?……”李敖引用这封信,即是肯定、赞扬胡适那种勇于捍卫言论自由的精神。
  李敖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在美国的胡适和北大系教授们的注意。雷震特别写信给胡适,给予推荐。这也成为两个相差近四十岁的学人相识相交的主要动力。
  二
  1958年4月8日,胡适飞抵台北。他是接替朱家骅,就任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长之职的。同月26日,经台湾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姚从吾先生联系,李敖和胡适先在胡适演说后见面,又于晚上在台大校长钱思亮的家里谈话。胡适说:“呵!李先生!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你居然都能找得到!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所说“丢光了的著作”,即指致张国淦的信。李敖在后来写的怀念姚从吾的文章中说:“此后胡适一直把姚从吾老师视为‘胡适——姚从吾——李敖’的关系……胡适以下,显然把我看做北大系的一个传人……”
  李敖从上中学起,就处在“困学求变,思想定型”的过程中。他“在右派的书堆里打过滚,在左派的远景里做过梦,又在国粹派的本位论底下受过欢迎”(五千字长信),最后选作旗帜的,是胡适。《李敖回忆录》说:“先一代的蛟龙人物,陷在这个岛上的,我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人够格: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殷海光,是胡适之后又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自由中国》时代,如“蛟龙得水”,名声如日中天,但李敖认为他自己很快就超过去了,而胡适却如大海,要浩瀚丰富得多。1961年底,李敖作《播种者胡适》,对胡在中国新文化史上和现代史上的“真价值和真贡献”,做了最充分的评价,认为:“胡适之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他也说到胡适的不足:“他不在推行‘全盘西化’上认真,却在吴稚晖笔下《〈国故〉的臭东西》上认真,认真搞他自己笔下的那种‘开倒车的学术’……”他对胡适纯学术的批判,恰恰说明他选择的道路不在学术而在社会斗争,也说明他贯彻意志的坚定。
  李敖在日记和札记中经常写到胡适,对其道德学问极表佩服。在大学读书时,李敖颠覆了历来的做人标准,以“伟大”和“独异”严格要求,极其残酷地进行自我锻炼。他说,“锻炼的方法,不论是东海圣人的,还是西海圣人的”,他都“一网兜收”。据初步统计,他引为榜样的人物有一百二十多个,引用胡适最多,共七次,居第一位,其次是罗素和王阳明,各五次。《胡适论悲观》、《胡适论反省》、《胡适论“有所不为”》等都做了札记的题目。两人相识以后,李敖继续以胡适的人格力量和为人处事方式警策自己。1958年6月13日,他写道:“夜在新兴给昭先讲史学史,我想到胡适说话演说时的态度,我甚受影响,我真的已经开始做一个最有气派的飓风型的人,归来在室中大谈可证也……我近来一是肯努力,二是有担当,胡适这次回国来给我的影响甚大,因为看到他,使我决心想做成像他这样的一个人。”隔五天后又写道:“Popular式学者,只胡适一人而已,惟吾能学及之。”1958年11月4日,李敖随姚从吾到机场迎胡适回台,这天晚上,“油然于努力一途,‘出山要比在山清’之自勉殊殷,对与女人为伍事颇厌。吾终当脱尘缘而上升为胡适等第一等之人耳”。1959年5月9日又写道:“读胡适、罗隆基、梁实秋合著《人权论集》,深感吾之方向在此不在史也。”如同批评胡适“不在推行‘全盘西化’上认真,却在吴稚晖《〈国故〉的臭东西》上认真”一样,李敖对胡适文章道德的某些方面也是有过赀议的,但其总的精神是肯定、继承和发扬,特别是胡适所极力倡导的“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和其四十年“没有迷茫、没有转变、没有‘最后见解’”、“一以贯之”的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追求,更成为李敖的终身信仰。惟其如此,两人能成为心相通、胆相照的忘年交。
  两人的交往,用李敖的话概括:“除了那一次长谈外,我跟胡适只小谈过三次,一次在台大医院,一次在台大文学院门口,一次在中央研究院,此外除了写信,并无实际来往。他一共写过三封信给我,又写了一副字,送了我照片和书,在我穷困之时送了我一千元。”这些情况大致如下:
  两人第二次见面,在1958年6月8日。那天,李敖到南港参观民族学研究所的展览,顺道去看胡适。李敖请胡适写字,胡满口答应。胡当即送李“一个小玩意”,是一本《易林断归崔篆的判决书》。两人分别时,胡适亲切地说:“再见。”李敖深有感触,说:“此君真是礼貌周到,亲切可人。”几天后,胡适派人送来字。
  同年11月24日,李敖在文学院草地上小坐,见胡适车来,便走过去,谈天于文学院的拱门之下。既有日常问讯,也论及李敖正在写的毕业论文。李敖论文的题目是《夫妻同体主义下的宋代婚姻的无效撤销及其效力与手续》,因姚从吾对此题把握不大,曾征求胡适意见,因此胡事前已经知道,并表示过支持。
  同年12月4日,李敖赴机场迎接胡适。此前胡适赴美是做身体检查的,走后,李敖曾写信一次。回来隔一日,李敖作打油诗《好事近》,祝胡适六十八岁生日。胡适接诗后,特致一信,既表示感谢,也指出一个笔误。
  1959年初,胡适因病住医院治疗,4月30日,李敖前往探望,待“胡的客人走后,始大聊一阵”。
  1961年夏,李敖在部队服役期满,考取台大历史研究所,不久担任姚从吾的“国家讲座研究助理”。这个“讲座”是在胡适领导下搞起来的。后因“研究助理”的薪金不能按时发放,影响生活甚大,李敖一气之下,致信胡适,表示抗议。胡适立即复限时信,并送来支票一千元。10月10日,李敖为表示感谢,写五千字长信,备述自己的家世和思想演变过程。后来围绕李敖信中提到的严侨,他们再次书来信往。
  两人虽然交往不多,但它表现了老者的诚心关爱和少者的真诚崇敬。
  1962年2月24日,胡适病故,李敖作《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因为《播种者胡适》发表后受到攻击,遂有《为〈播种者胡适〉翻旧账》,作完于胡适逝世之日,亦在《胡适先生走进了地狱》之前。以后李敖写过多篇有关胡适的文章和论著。1964年作《胡适评传》,原拟“写一部十本的大传记”,共一百二三十万字,后写成一本,只写到传主参加留美考试。此书注释极多,大大超过本文,显示作者材料之多和用功之勤。而单篇文章汇而成集的,有《胡适研究》和《胡适与我》。
  三
  1962年,台湾媒体爆发了一场参加广泛、影响深远、历时将近一年的中西文化大论战。这次论战不是有意识的组织,于无意间,胡适和李敖成了这场论战的发动者,而且共同作为论战一方的主力,备受反对者的指责和谩骂。
  胡适逝世前一百天,即1961年11月16日,在东亚区科学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的讲演,在12月1日出版的《文星》杂志上刊出。胡适一向被当作中国“全盘西化”论的鼻祖和旗手,后来朋友潘光旦指出,这个词含义不够确切,容易使人误认为只有百分之百西化才是全盘西化,否则就不是全盘。胡适接受意见,改为“充分世界化”。说法变了,其宗旨并没有改变。在胡适看来,清末民初人们常说的西方有物质文明、东方有精神文明的话并不妥当,因为人家的物质文明是有精神文明做基础的,而我们缺了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却是不健全的文明。他再三再四呼吁,我国的社会制度急应改变,我们应该像英、美等国家那样,提高人的地位,尊重人权,以此为核心,改革一切不合理的制度,首先是改革专制型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政治,建立健全法治。胡适本人虽然一直在蒋介石体制之内,但他对蒋介石搞国民党一党专制和个人独裁,是坚决反对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在美国和台湾,曾多次通过多种方式要蒋介石进行政治改革。他劝蒋介石实行《吕氏春秋》说的“无智,无能,无为”的“三无”,“乘众势以为车,御众智以为马”,不要大权独揽。1959年,胡适公开反对蒋介石连任所谓“总统”,反对为“连任”而“修宪”。这些政治主张,也正是《自由中国》的政治主张。1960年,《自由中国》因雷震组建反对党而被查封,雷震等四人被捕入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胡适做了那个演说,借谈发展科学事业,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胡适这次演说不过是他自己的“老生常谈”,并没有多少新内容,最“激烈”的话也不过是“现在,正是我们东方人应当开始承认那些老文明中很少精神价值或完全没有精神价值的时候了”,竟然也引起了一片反对之声,有的人甚至在“立法院”提出“质询”,要胡适辞去“中研院”院长之职。这篇演说构成了中西文化大论战的序幕。李敖紧接着写了两篇文章,一是前边提到的《播种者胡适》,一是《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播种者胡适》是给《文星》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