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书屋2003-04 >

第33部分

书屋2003-04-第33部分

小说: 书屋2003-0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始终只是短暂的一瞬。奇怪的是每到衰世,衰落或亡国的责任,却会从皇上那里滑落,不是找个权臣做替罪羊,就是栽到最为无助的人群头上——比如女人与优伶。“女人祸水论”与“优伶亡国论”历来多有。可是,嘴巴上狠命骂女人与优伶的大人先生却一时也离不得优伶与女人——平常可以藉他们寻开心,紧急关头则可以把他们当靶子。要说,文人的命运也同他们相差无几,平常俳优蓄之,要他们歌功颂德,紧要关头也可以拿他们顶罪,说是因为他们的哪篇文章闹到了祸国殃民。但文人很少能正视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大都自以为高人一头,也同达官贵人一样看待女人与优伶。
  如果在优伶倒霉的时代,搞什么旦角大奖赛,遭到的一定是一片非难——“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主办者也一定会因此被指责为全无心肝的败类。明代初始的时候,新政府刚刚成立,正要表现一番振作,当然也是优伶倒霉的时候,旧王朝败亡的责任,还得让他们扛着。朱元璋曾下令军人不许学唱,学唱是要割去舌头的。不过,到了杜慎卿的时代,既不是王朝的初始,也没到王朝的败亡,这时,女人也罢,优伶也罢,风头正健,上自皇帝,下到百官,熙熙而乐,沉湎优戏已成风尚。唱戏的优伶如果侍奉得宜或得到权贵的宠幸,当上官的也自不少。在这样的时代,搞一场旦角大奖赛,不但不会遭到指责,而且会被认为是极为风雅之举。传扬开去,定是一桩美谈——弘扬了传统文化,选拔了艺术人才,活跃了文化生活,增添了盛世光彩。比较这样一些社会效益,杜慎卿花上几百两银子,做的可就不是什么赔本买卖了。
  天长杜府这个门头下,子弟不少。用韦四太爷的话说:“他家兄弟虽有六七十个,只有这两个人(指杜慎卿与杜少卿)招徕四方宾客;其余的都闭了门在家,守着田园做举业。”但杜慎卿与杜少卿又不同。他的招徕宾客,只是为自己的发达垫脚,骨子里还是个官瘾很大的人。对于本朝的事,他总是自觉地站在皇家的立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但是很快被叔叔朱棣夺了皇位,忠心耿耿跟着建文帝的大臣被杀了不少,建文帝或死或逃,下落不明。被杀的大臣中有侍讲学士方孝孺,因为不肯为朱棣起草登极诏,夷了十族,手段是相当残忍的。这事到了杜慎卿嘴里,便道:“列位先生,这夷‘十族’的话是没有的。汉法最重,‘夷三族’,是父党、母党、妻党。这方正学所说的九族,乃是高、曾、祖、考、子、孙、曾、元;只是一族。母党、妻党还不曾及,哪里诛得到门生上?况本朝永乐皇帝也不如此惨毒。本朝若不是永乐振作一番,信着建文软弱,久已弄成个齐梁世界了。”对于方孝孺本人,杜慎卿更认为:“方先生迂而无当。天下多少大事,讲那皋门、雉门(按,意指正统传承——作者)怎么?这人朝服斩于市,不为冤枉的!”要做官的文人,讲话处处要维护着当今的圣上。当今圣上不是建文帝的苗裔,而是明成祖的后人。杜慎卿的话听起来颇为标新立异,但他句句都是维护当朝的面子,把残暴专制的行为一概颂为英明之举,这又是他的精明之处了。若是像湖州娄家玉亭、瑟亭两位少爷,把反叛的宁王与永乐等量齐观,开口就是“自从永乐篡位之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别说在官场上混,就是在京师那个是非之地也住不得了。难怪当着通政的哥哥要把他们从北京打发回家了。以杜慎卿的聪明,这种话是再也不会说的。
  有了很好的家世,有了“大节”上与皇家一致,再有了大奖赛这样的非常之举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诗文上也确实来得,杜慎卿的官看来是当定了。难怪他会有“我就在这一两年里要中”的自信。说不定他正等着被提名为“文化部长”一类职务,并为此大造舆论呢。
  当然,杜慎卿搞旦角大奖赛,除了精于算计,捞取名望与影响,还有他一己之私好。这私好但可意会,不可明言,《儒林外史》里影影绰绰地写了几桩,不是细心人往往忽略。试为拈出,疑义共析。
  一处是写杜慎卿一面娶妾,一面大骂女人,说:“妇人那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屋就闻见他的臭气!”又对季苇萧说:“自古及今,人都打不破的是个‘情’字!”季苇萧以为人情无过男女,杜慎卿就反驳说:“难道人情只有男女么?”他举出的例子,一个“鄂君绣被”,是说鄂君乘舟,以绣被覆拥楫而歌的越人——是说男人与男人的情爱的;另一个是汉哀帝与董贤的事,即说部中表达男宠经常提到的所谓“断袖”的故事。认为这是“独得情之正”,“可惜无人能解!”
  二是替他做媒的沈大脚,在说了花牌楼那位姓王的姑娘十二分人才之后,特地补了一句。道是“这姑娘有个兄弟,小他一岁,若是妆扮起来,淮清桥有十班的小旦,也没有一个赛的过他!”媒婆最会看人心思,说姑娘偏又带出他的兄弟,若非有因,岂能如此!而杜慎卿一听,也就不再挑剔,只说:“既然如此,也罢。你叫他收拾,我明日去看。”后来,这姓王的姑娘未再提起,倒是她的兄弟王留歌在旦角大奖赛中串了一出,还取了个第三名。
  三是当季苇萧得知他这一己私好之后,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说:“小弟曾遇见一个少年,不是梨园,也不是我辈,是一个黄冠。这人生得飘逸风流,确又是个男美,不是像个妇人。……天下原另有一种男美,只是人不知道!”建议杜慎卿会他一下。杜慎卿本是个精细人,不会轻易上当。但心之所好,竟落彀中,不去看要娶的小妾,特特地跑到神乐观,结果会了一个黑脸、重眉、一个大鼻子、满腮胡须的胖道士——来霞士。
  除此三桩,还有一些蛛丝马迹,不再细表。可见杜慎卿至少是有同性恋的倾向。他着意要举办旦角大奖赛,也便事出有因了。
  明代虽有教坊而士大夫不能涉足,也不能狎妓,但未禁招优。对待法律法规,中国的士人或官吏,从来不是只有规定了的才能做,而是只要不曾规定的都可以做。招优既然未禁,于是达官名士,每呼伶人侑酒,使歌舞谈笑,往往如狂酲,其流行于是日盛。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过的。这样,优伶,主要是女优便渐渐亦优亦娼,弄得娼优难分。也不知是因为社会男风日炽所以旦角渐以男旦为主,还是因为男旦日多使社会男风日盛,总之,到了晚明,蓄养娈童,狎亵男优,成为社会腐化的一个特征。而清代禁止女优,旦角皆由男扮,更使狎优成风,而男旦也就常常兼为男妓了。近来不少先进之士,均以京剧为高雅艺术,其实京剧起自民间,原是极俗的艺术,即便一些打磨了许久的戏文,不通之处也多得很。就案头文本来看,昆曲与京戏正是雅俗殊途。只不过昆曲的戏文今天看了字幕能懂的已经不多,所以会哼几句皮黄的就自以为是高雅之士了。京剧的男旦日少,我看是一种进步。先进之士常把鲁迅论梅兰芳的一些文章当作鲁迅好为极端之论的例证。其实,男旦艺术本来就是一种畸形社会的畸形产物,是用不着太过恭维的。
  杜慎卿举办旦角大奖赛,从他个人的倾向看,恐怕也是他的这种同性恋倾向的一种表现。社会上有了一批有钱且有闲的阔老,便会追逐一些奇奇怪怪的趣味,生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嗜好,而社会舆论总是追随这些阔老的,于是推波助澜,把这少数人的趣味变成一个时期的风尚。今天的各类演员,都是表演艺术家了,他们已经摆脱了过去屈辱的地位,应该不再成为有钱人或有权者的玩物。因此今天的各种大奖赛的组织者和参加者应当不会有杜慎卿或郑魁官、王留歌的心态。我说大奖赛古已有之,只不过论其形式而已,并未对今天的各种大赛有所褒贬。这是要申明在先的。

  实事求是

  实 事 求 是? 龚英甫此词源自汉代,在理学(如湖南的船山学派)中,其原意是:对实际存在和发生的事(实事)进行研究、探讨,以“求”得真理性的结论(是)。
  “实事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是客观事实,核心则在于“求是”。但长久以来,在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实事求是”一词被滥用,并且庸俗化、简单化,将“实事求是”这一完整科学的思维方式曲解和简化为名词“客观真实”。现在人们谈到对某事应该“实事求是”时,其实是指要客观真实,并不包括“求是”的科学过程。甚至连《汉英字典》都已将“实事求是”译为“Bepractical and realistic”,即实际的和真实的。对“实事求是”内涵的这种篡改和阉割,恰恰去掉了此词原意中“求是”的开拓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其结果导致中国多年来思想和文化生活的萎缩,对中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共产主义

  共 产 主 义? 龚英甫是外来语。此词来源于古法语munisme和拉丁语munis,原意为munal、munity,即为共同体、社团和群落(如Animalmunity:动物群落)的意思。最早由日本人将munism译为“共产”,日译原意是“共同集体生产”,是生产之“产”,而非财产之“产”。
  但在辛亥革命前后,当共产主义学说从日本、从欧洲传入中国时,当时中国激进知识份子随着一股民族虚无主义和世界大同主义(其观点是:解决民族矛盾的主要方式是各人种之间杂交,最后就没有不同民族了)的思潮,有意或无意地将其解读为“共产共妻(夫)无国界”,特别强调“共他人之产”,用以作为革命运动的口号,这与中国历史上“均贫富”的革命口号相近。
  日本人没有将munism译为“社团主义”、“共同体主义”,五四时期的中国先知和学者们也没有将munism准确定义为“社区成员都进行共同生产(当然有分工)并按劳分配的社团(社区)主义”,这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而《国际歌》中说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是实现International,即国际(主义)。现在看来,munism的理想就是实现共同体主义。

  两

   个 老 几
  ? 黄永厚
  文画
  一个是法国的路易十六,他制造了洪水也认了洪水;
  一个是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他热衷于欢呼,便迷信了此道。

  二鬼推磨

  二 鬼 推 磨? 韩 羽文画偶然在一收藏古旧玩艺儿的人家里,发现了久违的玩物儿。和人讨要,不给。只好照着描画了一张。
  这玩物叫“二鬼推磨”。小时候赶庙会,花上两个铜板就可买一个。一摇木把儿,这二鬼就推起磨来。摇得慢,推得慢;摇得快,推得快,身子一弓一弓,傻头傻脑,倔劲十足。
  每逢见人推磨,我就挤上前去抱起磨棍。大人们夸赞说:“这孩子知道干活儿了。”其实我是学那二鬼哩。
  瞅着画的二鬼,似乎也瞅见了穿开裆裤时的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