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学者住居两城,使两城成为新文化的天然孕育场所。在此基础上,托
勒密一世在首都建立博物馆,托勒密二世又在首都建立图书馆,国家还
重金聘请大批学者从事学术研究。以后又辟有植物园、动物园、观象台、
文化游乐场和文化沙龙,形成了古代埃及学术和文化教育发展的黄金时
代。德国史学家德罗伊生称其为埃及希腊主义或希腊化时代。实际上,
这不仅是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而且是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当然希
腊文化是大融合的主题。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帝国吞并,拉丁文化
在埃及肇端。
… Page 43…
(2)“亚历山大大学”
这里的“亚历山大大学”指的是托勒密王朝建于亚历山大城的博物
馆和图书馆。
托勒密一世当政时,曾从众多文化使者中委派雅典演说家法来瑞斯
在首都亚历山大城建立博物馆,广泛搜集图书,借以传播希腊古典文化,
并培训青年奴隶主。
托勒密二世于公元前285年继位后,指派诗人卡林马卡司征集亚里
士多德及希伯来人的著作,建立图书馆,还奖励编译介绍工作。希伯来
的《圣经》就是在这时经70人合作翻译成希腊文的,这就是世界名书《赛
普图金》。托勒密三世在位时,又组织大批文人抄录雅典的名著,并且
规定:凡携带书籍过境者,一律借留抄录。这样,馆内收藏的图书更加
多种多样,文种不一。据史籍记载,托勒密一世时,亚历山大里亚藏书
已达20万卷,其后最多时曾达70万卷。当时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不是向
广大群众开放,主要是供学者从事学业、学术研究之用。据说,由于政
府的礼遇,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家,还有其他国家的学者云集一
起,长年累月,苦心钻研,成果累累。
这时,还出现了对图书、文献的考证校订。由于博物馆、图书馆的
建立,群书如蝟毛丛集,难免有讹误之处,更有甚者,伪本日出,以假
乱真,考证校订之学应运而生。与此同时,语法学、诗韵学、考古学等
亦有较大发展。由于对众多古籍的精湛注释,世界上最初的字典亦首编
于此。
由于托勒密王朝历代帝王的扶持和鼓励,亚历山大里亚不但藏书为
当世之冠,还开设了文化游乐场和文化沙龙;众多的研究人员生活条件
优越,享有钻研自由。古代地理学家斯特拉斯说,亚历山大城里“有美
丽的王宫和神坛,……皇宫的一部分就是享有盛名的博物馆,其中有游
乐园和集会的厅堂”。这里“集会的厅堂”应是学术报告厅。这里不但
荟萃了世界著名学者,而且各国有志青年也慕名远道跋涉而来,拜师学
徒,进行学术研究。因此,教育史学家称这里为“亚历山大大学”。“希
腊化时期”成为古代埃及文化教育发展史中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3)希腊化时期的学校教育体系
传播希腊文化,有赖于设立希腊式学校。在埃及,人们既以雅典原
有的学校为范例而设置学校,又不断创立新式学校,形成了多种类型并
相互衔接的学校层次。在结构上,形成了与近现代相近的初、中、高的
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无论从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还是从学校建制上来看,都相当完备和可观。
… Page 44…
五、中国夏商西周的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已有近5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是世界
上文化教育最早发达的国家之一,素以“文明古国、礼义之邦”著称于
世。
大约在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
广大的土地上。约从公元前21世纪进入奴隶社会。
中国的奴隶社会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同样,这个时期的教育也分
为三个时期: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为开始时期,在教育
上是所谓的“夏道尊命”、“为政尚武”阶段,就是说教育上侧重于习
武;商朝 (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为发展时期,在教育上是所谓
“殷(商王盘庚迁都殷后,商朝又称商殷或殷朝)人尊神”阶段,就是
说商朝的教育是以宗教教育为核心;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周
平王东迁浴邑,即今洛阳)为全盛时期,在教育上是所谓“周人尊礼尚
施”,就是说西周批判地继承了夏、商两代的教育,以尊礼为旗职,向
着文武兼施的方向发展。
1。夏朝和商朝的学校
中国学校是何时产生的?古籍中有不少记载,纷说不一。我们有理
由说:“五帝”时代的“成均”和“虞舜”时期的“庠”是中国学校的
萌芽;夏朝的“序”和“校”是中国学校的雏形;商朝的“学”和“瞽
宗”已具备现代学校的某些特点,标志着中国学校的正式形成。
(1)夏朝的学校雏型
从古籍中的大量记载来看,中国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的“五帝”和
“虞舜”时代,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学校。因为那时还没有文字,这些
古籍都是后人根据历代相传撰写的,还没有得到出土文物的证实,只能
作为一种传说。例如: 《周礼》、《礼记》都提到“成均”与“成均之
法”。汉代学者郑玄在注释中指出,成均为五帝时学校的名称,该说出
自董仲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云:“成均,均为五帝之学。”《三
礼之宗》和《玉海·学校》分别指出:“虞氏之学名庠”;“周之小学
为有虞氏之庠制”。上述记载都认为中国早在“五帝”和“虞舜”时期
就已经有学校了,名曰“成均”和“庠”。这些记载都是后人追记的,
在很大程度上是附会的。“五帝”和“虞舜”时代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
也没有产生文字,不可能出现专门的教育机构。另外据郑玄注,“成均”
乃是乐师作乐的地方; 《孟子》说,“庠者,养也”,就是说“庠”在
原始社会初期,是饲养牛羊的场所,后演变成敬养老人和教育儿童的地
方。这些,在当时都含有一定的教育因素。但它们都还没有从其它社会
现象中独立出来,还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很类似于世界其他地方的“青
年之家”,可以算作中国正在萌芽和发展中的“学校”。
到了夏朝,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中国进入金石并用的奴隶制时代,
具备了学校产生的条件。郑玄注《仪礼》说:“夏后氏之学在上庠。”
《礼记·王制》说:“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汉书·儒
… Page 45…
林传序》说:“夏曰校。”这表明中国夏代已经有了“庠”、“序”、
“校”等三种学校的名称,“庠”与前代是有密切联系的,“序”和“校”
则是夏朝新出现的。
“庠”在“虞舜”时代就是养老和进行教育的场所。夏朝的“庠”
可能是从舜帝时沿袭下来的。不过,两者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别,因为夏
朝已进入奴隶社会,社会上已形成奴隶和奴隶主两个对立的阶级。所谓
“养老”,只能养奴隶主贵族,所谓教育,也只能教育奴隶主贵族的后
代。
根据《礼记·王制》养国老和庶老于“序”的记载,说明夏朝已有
“序”,并且有了东序和西序。这种“序”同样是“养老和教育”的场
所,只是阶级界限更明显罢了,贵族的“国老”养于东序,老百姓的“庶
老”养于西序。还有一些记载表明:“序”是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练习
骑射的地方。据 《说文》解释,夏朝的“序”只有两面墙壁,中间是一
块空地。由此可知,这里的“序”不是供学生学习的教室,而是习射的
场地。由于这时已形成两个对立的阶级,奴隶主一方面为了巩固本阶级
的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另一方面各部落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战争
不断,他们都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可见,“序”产生于夏代是符合历史
发展趋势的。
关于夏朝的“校”,《说文》解释说,“校”字的原义为“木囚”,
即用木或竹等围成栏格作为养马的地方。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进行军事
训练的需要,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地方。《孟子》说:“校者,教
也。”但教什么?怎么教?并未论及。夏朝的“校”可能同“序”一样,
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只是“校”比“序”产生的稍晚,
其教育意义则比“序”要大。
总之,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关于夏朝“庠”、“序”、“校”的
各种记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历史的真实性。由于资料所限,特别是还
没有出土文物的验证,还不好肯定它们是真正教学的地方,但起码是一
种军事体育方面的教育机构。事实上,在世界教育史上,许多国家和地
方都产生过这种教育机构。欧洲奴隶制时期的一些国家就曾出现过单纯
军事性质的武士学校。因此,夏朝的“序”和“校”已经具备了学校的
雏型。
(2)商朝的正式学校
《汉书·儒林传序》说“殷曰庠”;《礼记·明堂位》说,“殷人
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又说“瞽宗,殷学也”;
《孟子·滕文公上》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等等。这说明商朝除有“庠”、“序”等学校名称以外,又出现了“学”
和“瞽宗”。
首先,商朝产生学校的条件已经很成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商
朝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科学文化,如天文学、冶炼技术
和陶器制造等,都有了很大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朝已经有一
部分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人,专门为奴隶主贵族服务。地下出土的文物
已经证明商朝有了这种文化人,被称为“卜”、“贞人”或“史”。商
朝的文字也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仅就发现的单字数量来看,已有
… Page 46…
4000字以上,其中一部分已近似于形声字。另外,随着阶级矛盾的日益
加深,商朝已经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国家机构,朝廷设有文武百官分别
管理各种事务。鉴于中国商朝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
字的成熟程度,认为当时已出现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的学校,是完全有
道理的。
其次,有关商朝学校的记载已得到部分地下出土文物的验证。在殷
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庠”、“序”、“学”等的单字;还有像手
持笔形状的“笔”字;像竹木简扎在一起的“册”字,以及“师”字和
“教”字等等。这说明商朝已经有了专门进行教育工作的机构——学校;